2

牙不好影响公务员(公务员检查牙齿严格吗)

这是常识?估计这样的常识有点偏!公考常识题竟然问,牙齿最多的动物是什么?看完后我直接晕车,鲸鱼、鲨鱼、老鼠、蜗牛?#冷知识#

这是常识?估计这样的常识有点偏!公考常识题竟然问,牙齿最多的动物是什么?看完后我直接晕车,鲸鱼、鲨鱼、老鼠、蜗牛?#冷知识#

30岁,放弃月薪过万工作,裸辞回家全职考公第138天:

公基:今天终于把经济部分看完了,本以为哲学部分就够晦涩难懂了,没想到啊没想到,经济学这块也不是那么好惹的,那些专业术语就算有批注解释,也照样让你蒙头转向不知所云。努力啃吧,这块骨头不但硬,而且还咯牙,主要是还没味儿。

不考上公务员,誓不断更每日情况,直到考

上公务员。今天是第138天,欢迎老铁们关注监督。[作揖][作揖][作揖]

来自一个为了生活,拼了命的30岁老年人的自述。

初入公务员行业,家里面没有关系,没走一步都特别艰辛,咬着牙,憋着委屈,不去抱怨,自己的委屈自己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努力把工作左右,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希望能够得到提拔的机会,穷人家的子弟,必须靠自己。

公务员面试题:有5根香烟,来了6位领导,该怎么办?

大部分人都思考了半天,也没有回答上来,这道题到底想要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

有的人说:用观察法,认真观察每位领导的牙齿,如领导的牙齿比较白,那有可能就没有吸烟的历史,先发牙齿比较黄的领导,最后剩下的就是不抽烟的领导。这也是碰运气,如果6位领导就算你运气差。

最后一位面试者,思考了一会,回答:直接再买一包就可以了。

那么大家说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要上微头条#

早年,在广州顺德做公务员的一男子某天突然回到家,对老婆说;咱们有了4000万,不要告诉别人,他老婆说:你一个月工资也就3000块,就你的工资,这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没想到男子接下来说的话,把他老婆都震惊了!

这位广东顺德的公务员就是来自湖北宜昌的石悦,笔名叫“当年明月”,人看起来老实憨厚,但却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石悦从小就不爱说话,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去逛新华书店,他站在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面前,再也迈不开脚步。

石悦父亲本来是不想买的,但看到小石悦这么喜欢,一句话不说地看着这本书,便咬咬牙买了下来。

而这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陪伴着石悦,也让他慢慢地开始喜欢上历史。

石悦大学毕业后就听家里人的话去考公务员,而且还考上了全国只招5个人的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家里人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

由于平时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空闲时间较多,石悦又开始大量阅读史书。当看到明史时,他感觉里面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书读起来枯燥乏味,一般人根本读不进去。

所以,石悦萌生了一个想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编写一部不一样的明史!

他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当年明月。

然后就开始在网上写历史连载,没多久就粉丝超过百万,

正好赶上网络越来越发达,语言幽默风趣,观点独特有料,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读者。连续被粉丝催更很长时间,他索性就出了本书,《明朝那些事儿》,没想到火得一塌糊涂。

在后续更新的3年时间里,石悦每天雷打不动地写作2个小时,3年后他已经敲出了200多万字。这200多万字就是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凭着这本书,石悦狂赚4100万。

看到这部作品这么火爆,有出版商联系到了石悦,表示想出版这套书。很快,第一部印刷版的《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了。

然而他没有继续创作“那些事儿”系列作品,粉丝和亲戚朋友感到遗憾,劝他专职写作,因为一个普通公务员,在广州就算年薪30万,他一部作品版税就4100万,不吃不喝需要攒够也将近140年。

他在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时说:“我认为工作就是工作,写作就是写作,无论我现在有多么的出名,多么受读者欢迎,我都必须要有一份正当的工作。”

石悦在采访中说道:“当一个人懂得越来越多,智慧和知识越强大,才能对世界有充分的认识,才不会有畏惧感。”

他老婆也是在看到新闻采访的时候,才相信他真的有钱了。

《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后,迅速受到读者的追捧,短短5年时间,销量就已经突破1000万,轻松成为各大平台的畅销书榜首。这套书的荣誉数不胜数,比如“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最受欢迎10本书、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十本好书之一等等,还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的一套书。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历史基础,石悦对历史有着自己的见解,这些在他写的《明朝那些事儿》中都可以窥见一二,书里更是有非常多清醒又经典的语录。

《明朝那些事儿》是了解明朝历史的不二之选,快速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不论你是历史小白还是历史爱好者,对你的学习都会有很大帮助。

大明300年风雨飘摇的历史,一个个奇葩的皇帝,一桩桩有趣的秘事,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变成了幽默风趣的段子,你能想象全书一上来就扔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张身份证么,这种新奇的历史写法让人物更加集体鲜活,读者看的津津有味,丝毫不会觉得历史枯燥乏味。

在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儿》中,他写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多的是人性,权谋,处世智慧,官场,职场,情场之间的计谋。

我自己读过不下于5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真的是太有趣了,历史就是这样,能够照进现实。

易中天评价《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时说:“作者把历史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和分析,让人读过之后有一种饱腹感,当年明月是一个特别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明朝那些事》这套书很有价值。”

如果你还在迷茫焦虑阶段,不妨读一读《明朝那些事儿》,帮你看透人性,读懂人心,无论是关于官场,职场,情场中的人性,还是处世智慧,都会让你有力量感。

喜欢历史的朋友,赶紧点击图片下方商品链接购买吧!

局长戴个3万耳钉就有“腐败”嫌疑了?虽然,有人质疑说她超出工资消费范围,但是,她毕竟是个局长,工资没有垫底,加上,按报道上所说,她是“劳模先进”,这么多年一致兢兢业业的干活儿,人家想美一把,真不过分,别说一个局长了,就是一般的中产家庭,如果咬咬牙去买一个耳钉,还是能买得起的,但是,在这个公开场合,奢饰品消费,引发公众对“权利腐败”的嫌疑,毕竟公务员这个职务,是花纳税人的钱,而为人民服务的。其实不仅中国,在全世界各地,公务员腐败都是最敏感的话题。就像有钱人的花边儿新闻,那是茶余饭后咀嚼的佐料,但是,到了政府公务员,这就是致命的污点,因为首先会有人质疑。一个管不好自身的人怎么带领大家一起过好日子?俗语说,拿人嘴短,吃人手软,既然是拿着公家钱。是公众人物,社会的监督就更会严格。

甄嬛传中,甄嬛初次参加盛大的晚宴,她聪明的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衣服。而出了风头翻车的夏冬春。也不过只是这种场合。想留点她人生高光时刻的念想,她要美美的,越是大场合,越是不输阵。把自己最金贵、最好看的衣服穿在着身上,让别人看到自己光彩夺目的一面。她有错,但罪不至死,只是倒霉,碰到了毒辣的“一丈红”生生要了命。

什么时候穿什么衣服,对美女局长是一次教训,对爱美的姐妹们也是,不穿与身份不匹配的衣服。让形象有说服力。更“得体”

我发现不少人还在那里叽歪,依旧不肯接受现实。

现在的情况就是,经过三年抗疫,太多人已经没有余粮没有工作,他们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单位,他们没有旱涝保收的工作,没法继续下去了。

我在今年一月份就说过,就跟这个世界上没有“逃荒爱好者”一样,中国古代每隔一些年就有一次百万级别的大逃荒,这些人不是喜欢逃荒,而是没办法,再怎么不情愿,也得咬着牙走下去。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没人愿意感染病毒,也没人愿意自己的孩子老人暴露在风险下,唯一的问题是确实没办法,没办法就是没办法。跟着国家政策走就行了,哪来的那么多戏。

一群巨婴,一辈子都长不大,死活不敢面对现实。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度过了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公务员,这两年如果经常关注经济、关心民生的话,会感恩组织、感谢现在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疫情以来,很多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受疫情影响,苦难重重、生存艰难,倒闭、裁员,没有收入,贷款要还,各种支出不能停,其中的辛酸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

公务员和体制内人员,这时候不用为失业而发愁,还能稳定地领着工资,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可能,体制内很多人对自己的工资收入并不满意。但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如果到社会上,能创造多少价值,能不能拿到目前的两倍的工资水平?如果不能,还是不要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工资、对得起单位,离开单位、离开平台,也许你什么都不是!#公务员##失业##疫情#

穷书生拒绝年羹尧1000两银子,居然逃过朝廷追杀,是命大还是运气好?

当年羹尧还是雍正心腹时,真的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仅当上了抚远大将军,还坐镇西安开牙建府,好不威风。

为了显示自己求贤若渴,年羹尧不惜花费巨资,广求天下才子,充实自己的智库。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全国青年才俊冲着年府的高薪待遇纷纷赶往西安应聘,这景象比得上现在互联网大厂招聘。

要说待遇还真不错,不仅有高薪,还有官可以做。当时雍正为了利用年羹尧平叛,凡是年羹尧举荐的人,一概不问出处,一律重用,这种方式被当时的人称为“年选”,成了当时当官发财的捷径,导致一大群人挤破脑袋想进年府求大将军赏识,而秀才蒋某人也是其中一员。

面对年府各路结构性面试,蒋秀才一路过关斩将,以总分第一进入了公示期。年羹尧看着小伙子不错,找来一谈话,更是觉得小蒋是个有才能的人,一时高兴向他许下诺言:下一科的新科状元一定是你。

年羹尧讲这话也是有底气的,自己的人都不用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直接就能当官,安排个学生当高考状元,简直是“洒洒水”的事情,看谁不给面子。

当时有人评论,年羹尧的声势能让那些考官直喊:惹不起!惹不起!(盖年声势赫濯,诸试官皆不敢违故也)。

按理说,上有领导赏识加持,下有自身才华盖世,一般年轻人早就一脑袋扎进领导胸膛,撒个小娇喊“爸爸”了。但是蒋秀才却思路很清晰,感到事态不对:皇帝是天下第一大领导,你老年现在这么嚣张,怕是以后要被“拉清单”!

想到这,他默默回去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同寝室的人却看不下去了:领导这么赏识你,你却要离开,这特么太不给面了,我们还没这福气和运气呢。于是,蒋秀才告诉同学:老年这人现在权势滔天,但是德行不够,德不配位,搞不好和雍正的友谊小船要翻,咱们赶紧“扯呼”。同学一听觉得小蒋自己离职也就算了,还煽动别人一起走,是任正非、马爸爸口中典型的“小白兔”,这种人一定要远离,免得年府HR来找麻烦。

蒋秀才见同学不可救药就摇了摇头,向年羹尧扯谎说,自己得了一种病,只能默默地离开。年羹尧一听小蒋这么深情,离开时候也只能“默默”地走,太令人感动了,大笔一挥批了1000两银子给小蒋。换成别人早就喜笑颜开拿了,但小蒋觉得自己提离职,公司还给补偿,万一公司HR反手一个举报说自己是敲诈,那岂不是要吃十年牢饭了?于是,他向年大将军提出,公司这么培养我已经不容易了,给的补偿太多了,我就不拿了,拿了我很心疼。

这番话讲得太深明大义了,搞得年羹尧也不好意思起来,两边推来推去,最后,蒋秀才拿了500两银子走了。

没过多久,年羹尧和雍正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朝廷不仅诛杀了他,而且还要捉拿当时进入年家智库的人。但不少人觉得当时进年家应聘的人这么多,年大将军都不一定记得,雍正皇帝怎么会知道。这些人不知道的是,雍正皇帝就是凭借当时年将军留下的秀才工资登记表抓人,由于工资表只登记工资在1000两银子以上人员,所以只有蒋秀才一人逃过了一劫。(年素奢侈,费用不及五百者不登诸簿,故蒋辞千而受百。)#头条故事挑战赛#

随着各项制度的规范,体制内的公务员已经今非昔比,所以最好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还可以像过去一样占公务员同学或朋友的便宜,你以为的便宜可能是人家的为难。单位有个同事在五一就碰到了这样的尴尬。同事是外地人,今年五一有个高中要好的同学来本地玩,早早和同事预约了时间。好几年前,同事也接待过他,当事环境荣、政策不严,同事利用个人工作便利找过要好的朋友、老板帮解决了一些吃住问题,让同学很有面子。这次再来,同学也没提吃住的事,同事想着可能同学以为自己职务提高了可能更加便利了,有心让自己安排。可实际上,现在因为有各种规定他根本安排不了,可是又不好驳同学的面子,只得咬牙自掏腰包帮同学订房,请他们一家人吃饭,一个小长假四天玩下来,陪吃陪喝陪玩一共花了四千多,差不多是同事的一个月的工资,让同事心疼了好一会。同学看他这么安排,一个劲地称赞他厉害,为同学争了光,一席话说得同事更加不好意思开口,同事好面子,最后只有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心想着马上要暑假了,如果暑假再来几波这样的朋友同学,怎么办?

@80后小公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少不了接待同学朋友。对于公务员来说,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寻找一些便利,殊不知今时不同往日,现实中别说全程安排,就是吃一顿饭都得自己掏腰包,根本不可能做到很多人认为的吃“公家饭”,一旦那样做了,你离出事也不远了。

#职场微头条# #直言职场#

三十年后回头看,当初的选择谁优劣。今天陪妻子去看牙,我记得我一高中同学从医院提前退休后开个牙医诊所。三十年前我们这个小县城考个中专很难,不管什么学校,考上就可以安排成为国家正式干部,对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农民孩子来说,那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我是当地文科中专第一名,顺利被当时的一档学校录取,回来从事了行政管理工作,从基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走到今天,现在考虑还有几年退休,退了干什么,虽然实职不谋但职级并行为上一级打拼,就是图多增加点可怜的工资。我这同学成绩一般,考上了区内一所医学学校,专攻口腔牙科。毕业后分到我们当地医院工作,先是自己同时开了个牙科诊所,后来干脆提前退休,小诊所变成大诊所了。很快我们就到了她的诊所,等治疗的人真不少,隔着玻璃看见她正给病人看牙,我们忙着填行程表,她偶一抬头看见我们,赶紧打招呼让进去里边治疗室,里里外外都是焦急等着的病人,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让我们稍微等一下,我说什么时候人要少一点,说每天都是这个样子,雇了几个人还是忙不过来。看到这个样子,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哀,人与人三十年的差距很明显了,国家公务员、党员领导干部,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这多少年究竟干了什么。这就是有技术没技术的区别,这也是当初选择带来的后果。有技术的人精益求精,三十年后成为技术大咖,求的人越来越多,没有技术的人追求上进最后退休一事无成。技术谁也拿不走,官职一纸文件你什么也不是了。我曾调侃我一同学,医生老了是老中医,你警察老了就只能是老保安,那还得看有人用你不。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公务员这个独木桥,为什么不乘年轻学点技术?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有一门超过别人的技术,就能有饭吃。假如让我重新选择,我真不想再当公务员。

#我要上微头条# [玫瑰][玫瑰]最难天津公考,近日又出公告。21与20招考,人数基本相同。去年那个夏季,陪子参加津考,一路艰难走来。笔试过,体测过,然面试不理想,终与津门擦肩。[微笑][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

2020年6月,孩子大学毕业。北方某省城,一所普通老二本,建筑类专业。这个专业较好就业,但环境比较艰苦。

[666]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全国各地骤然紧张。学校通知,暂缓开学。实际到毕业,一直未开学,实行线上教学。大四前半年,准备参加考研。[666]

书买了,班报了,奈何信心不足,努力不够,那年12月参加考试,感觉不甚理想。分数下来了,未上录取线。

因没有准备公考课程,故未参加当年国考。现在看来,作为2020年应届生,实际错过了一次机会,极其宝贵的机会。

[思考]年后三四月份开始,在我们激励下,孩子买了公考书,开始学习备考。从那天开始,全家开始关注各地招考信息。[微笑]

因为疫情原因,本省迟迟不出公告。直到6月份,天津市公告出了。

对着专业找岗位,发现符合条件的很少。计算机类、语言类,法学类,还有财会类的,招考部门非常多。

建筑类专业的,岗位非常少。也有几个符合的,但只招1、2个人,感觉把握不大未报。最后选了三不限岗位,天津公安局某警员岗。7月4日,开始报名。

[灵光一闪]学习过程不再赘述。总的来说,孩子也看书做题,但玩手机时间过长,学习不够踏实,模拟题做得不多。公安公考多一门,除了行测、申论外,还有公安业务基础知识。[灵光一闪]

考前一天,陪孩子到天津。一路上,我负责后勤保障,以及思想疏导,孩子负责保持状态,安心考试。笔试结束后,孩子说,感觉有点难,或许够呛。

等成绩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的。20多天后,成绩发布,入围成功。近1000名考生,他考了150多名。该岗位招70人,前280人入围。

天津公安考试,与别的地方不同。别的地方先体测,体测不过,不能报公安岗。天津是笔试完后,按1:4体测,然后1:3大面试。

[嘘]

体测是个力气活,要高度重视,不可小视。孩子比较懒惰,前后练了十几天。三个测试项目,40米折返跑、摸高问题不大,稍微训练几次,感觉就行了。[嘘][嘘]

只有1000米跑,尚有一点差距。练习前几天,呼吸带喘坚持不来,成绩5分多,但跑进4分25才合格。别看就这半分多钟,提高起来非常难。

其实,知难不难。如果认真练上一个月,通过应该没有问题。主要是,大学四年怠于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了,跑起来才这么费劲。唉,现在的孩子们,身体都成什么样了!

在我们鼓励下,孩子努力练习。每天早晨、晚上,走走跑跑,活动锻炼。因为时间紧迫,练习不足,成绩卡在4分40左右,距合格成绩差15秒。没时间也没办法了,硬着头皮上了考场。

那天,天津中雨。原想可能延期测试,因为天上下着雨,跑道又有积水,肯定影响测试成绩。但没想到,测试正常进行。[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入考场前,孩子忐忑不安。我安慰他:你喜欢打篮球,身体不错,跑时拼拼劲儿,跟上不要掉队,一冲就过了。

上午11点前,老天一直下雨,在天津公安职业学院外,一群家长焦急等待。约三个小时后,孩子出来了,说走吧没戏了。我说好的,咱回去吧。

[得意][得意]孩子笑了,说测试过了。1000米,4.25分合格,他跑了4.20分,提前了5秒。很高兴,鼓励了他半天。

孩子确实努力了,一些人没能通过。有的摸高没过,有的1000米没过,这次体测后,孩子的名次,前进了30多名。

可是体测完后,距离面试,只有两天时间了。孩子以前从未参加过面试,这是个短板。匆匆找了当地一机构,慌慌乱乱地,上了几节课。可想而知,面试分数靠后,未能上岸。孩子说,面对考题考官,心里咚咚直跳,感觉无话可说。

明白了,都是没培训惹的祸!不能不说,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培训是非常有效的。当然,过度淡化,或者过度神话培训班,都是不客观的。

现在想想,如果能早一点,找个培训机构,强化训练一下,也许成绩能好点。真说不定,一努力就过关了。准备不足,有点后悔。

[玫瑰][玫瑰]看来无论干什么,都必须得提前,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不过,这次公考虽然未过,但毕竟积累了经验。孩子也懂得了,有些事,是需要拼一下的。就象这次测试,咬咬牙,努努力,一冲就过去了。

[玫瑰][玫瑰][赞][赞]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困难。有的,别人帮帮就行了;而有的,需要自己努力面对。[赞][赞]

牙坚嘴厉,公考第一!![赞][赞][赞][赞][赞]

姚界余山余姚市广播电视台旗下账号

郑州一社区女干部怒怼想拍视频的市民!封控、知情全凭一张嘴?(来源:@沙溪)#社会百态 #热点新闻事件 #不可思议

00:25

2024年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遇到的是千载难逢的上岸黄金机会。

因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迎来的最大的一批公务员断崖式退休潮,这批有50万人,平时每年就招20万人。

公务员招录人数会超出各位的想象。未来公务员百分之八十是靠选调。。应届研究生超过30岁就不用考公了,考了,政审也被刷,因为需要年轻公务员,不需要大龄的。没办法

珍惜机会,尤其是硕士选调生,国家现在对干部年轻化从未有过的重视,那帮老油条咬碎了牙都没用。 #考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0483/
1
上一篇沈阳考公务员机构(沈阳公务员考试考什么)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的积累(公务员面试积累材料)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