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考公务员面试题目解析:现在很多城市争先开展人才争夺战,优惠政策及落户便利等都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解析】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社会现象类题型。首先我们要思考开展人才争夺战为的是什么?其次分析通过各种政策吸引人才是否有效,是否有弊端,是否达成目的。如果达成,那应该得到支持、推广;如果没达成,那应该结合上述分析进行适当调整、改善。接下来我们便结合此题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很多城市争先开展人才争夺战”
人才争夺战的开展,源于近些年党中央对人才发展愈发重视,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落实落地,各地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更多依靠人才资源才能推动经济增长,因此也从拼投资、拼产业更多地转向了争夺人才,这便是很多城市开展人才争夺战的目的所在。
审题点2:“优惠政策及落户便利等都吸引了不少人才前往”
优惠政策及落户便利的推行,确实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为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平台,也让他们对城市有了归属感,解决了后顾之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一方面,我国东西发展不平衡,较发达城市本身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平台,加之不断推出的优惠政策,会对周边小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加剧城市和地域间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只有让人才人尽其才,才能真正的为城市发展做贡献,否则留不住,用不了的人才,反而是一种浪费。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简单谈谈开展人才争夺战的目的,继而阐述吸引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再分析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产生的弊端和存在的隐患,最后提出解决建议。
示范答题:
各地“揽才新政”频出,“优惠政策”“落户便利”招式频现,不拘一格揽英才,这说明全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和人才引进,我认为这是可喜的新气象。
各地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才,推出不同的吸引措施,增强一个城市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可以让人才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的城市,这也向人才表达了最大的诚意,希望发挥人才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依托人才红利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但在人才大战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也很多,其一城市缺乏配套,浪费人才。有的城市在落实优惠政策上打折扣,加之基层政府部门和企业对于外来人才也不够友好,留不住人才;有的城市大开引才之门,但是本地又缺乏对应企业和创业环境,使得人才无用武之地,用不上人才。其二产生的虹吸效应,扩大了城市差距。发达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多的资源,更完善的配套和更大的优惠,这使得更多的人才涌入发达城市,而欠发达城市则少有人问经,缺乏发展动力,可能会使得发展停滞,从而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人才不能光靠抢,还得要留下来、用得上、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想让这样的情况有所改观,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用才环境好,落实不打折,人才稳得住。保证政策落实的力度、速度与温度,要在制定优惠政策针对性上下功夫,抓好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等细节呵护;对于引进人才办事开通绿色通道,高效快速办理;对于承诺政策全面落实,不打折扣,以真心实意拴心、主动服务留人。
第二,培育新动力,发展有前景,人才用得上。抓住产业结构升级的机会,夯实产业发展的优势,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引进新科技,实现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空间。
第三,合理化引才,结对性帮扶,全面化发展。发达城市应结合自身城市产业发展特点,针对性引才,避免大杂烩,避免引而不用,同时与欠发达城市形成结对帮扶,结合城市集约化发展策略,引导相对低效企业和行业迁往帮扶城市,并借助发达城市的平台为其招募相关人才,提供相关培训和帮助,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当年年轻的时候也考过公务员,已经进入面试阶段。
那时候年轻,啥都想拼一拼,考一考,听人说公务员待遇好,铁饭碗。
所以也不甘心一辈子当老师,也用心学习过。当时笔试前没有参加过培训,因为我是一线教师,天天都有课,也没法参加培训。
我买了历年的的真题,还有中公,华图出的资料,行测,申论是分开的。
当时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给学生改完作业就坐那看书,刷题,比上学时候还拼。
先把行测,申论这两本书全部看了一遍,然后就是刷题,把我们省历年真题刷了一遍,然后我看还没到考试,距离考试时间还挺长,于是又把那两本书过了一遍。
当你看一本书,看第二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和学习到第一次看的时候,发现不了的东西,理解的也很透彻。
最后一段时间,我找了找江苏省考题看了看,大家都知道,江苏a类卷最难,而且喜欢出新题型,一般江苏出了,其他省都会在下一年跟进。
考前一段时间,我就是看看错题,放松一下,然后就是打印准考证,准备好橡皮,铅笔,黑色中性笔,等待考试了。
你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