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企业中层管理者培训讲义(公司中层管理培训课程)

日本质量运动三部曲。这是今天阅读“品控圈”的提出者、日本质量大师石川馨《质量管理入门》有所感悟。

日本质量运动三部曲。这是今天阅读“品控圈”的提出者、日本质量大师石川馨《质量管理入门》有所感悟。

日本质量为什么能够名誉天下?从脑壳运动开始。

日本在1946年设立了民间团体机构,日本科学技术联盟JUSE,就是最早的科技智囊与产学研。1949年成立了质量控制研究小组,就是为了解决日本制造“便宜而质量差”的恶名(…多么熟悉的词语)。

日本引进外脑和国内推动质量,同步进行。

第一波,先是请来的戴明。戴明那个时候还不是神明,也不出名。他在二战前后去搞过政府的人口统计分析,对于制造其实并不是算特别的熟悉。戴明讲质量很精彩,毕恭毕敬的日本人趋之若鹜。但是,戴明理论偏于统计,过于下沉,面向基层的工具。我想,他的统计学理论过于震撼,会让人觉着 质量是束缚人的数学绑绳,领导们都吓跑了。戴明还是受质量统计学的鼻祖休哈特的影响太深,数学至上,统计至上。

日本人很聪明,很快就发现了戴明的不足。

第二波,4年之后又请来了美国质量大师的朱兰博士,这次呢,专门是面向董事长和中高层管理干部。破人心智,始于擒王。总经理只要是搞定了,全民皆是质量迷。所以说,质量也不是一把手工程,工程这个词,会让一把手厌倦。最重要的是一把手脑震荡。先从心智来动摇一把手的根基。思维转变了,一切都会变。

朱兰做到了,他让质量,从工具变成理念,变成全员质量,公司质量。

但是朱兰并没有获得戴明如此高的荣誉。日本人很讲究礼仪,也懂得神化的作用。即使仅仅在戴明讲课的第2年,日本人就封他为神,以戴明捐赠讲义的版税(应该很少吧[微笑]),设立了戴明质量奖。日本人很清楚,他们需要这样的神,有了这样的神,就可以用来吸引信徒。神,其实不是由他自己的力量决定的,而是由人们的信念凝聚而成的投射物。有了戴明奖,就无需朱兰奖。

第三波。日本人自己的普及。利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面向大众进行渗透普及。只有质量变成一种大众的文化,才能真正的落地生根发芽。这才是日本质量圈最大的魔力,日本制造整个为之改观。它源于民众被渗透的文化和信念。

有了这质量运动三部曲,再往后就是日本人的运用之妙了。便宜而差质量的帽子,开始甩给别人了。这就是日本制造崛起的纸面上的答案。#新质量思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30364/
1
上一篇服装企业中层干部管理能力
下一篇 电厂经营管理中层岗位职责(电厂运行主管的职责)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