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思维就决定了他的格局,而格局这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朋友圈里一个格外开挂的老同学,3年提中层,30岁就成功,35岁就晋升总经理。如此步步青云,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
但是某次吃饭,某人说了一句:“领导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干得多,你的进步空间就越大。你这么干,你以为晋升的是你?”
上述现象与观点就是考人智商的,如果你还是听不懂,那么一定要把握这两句话:一是你是为谁干?二是你现在干的可以拿到可对等的报酬吗?
为自己干,积累的是人脉和经验,这种积累并非是以义务而结束,而是以同等回报的报酬为终点。
后来我自己带团队以后,我常常跟我的下属这样说:“你可以每天干少一点,因为拿着既定的工资;你也可以多干一些,至少为自己累积经验。三年后,我们见分晓!”
这种鸡汤很多人都不屑,但是我说了要见分晓,这个结果并不是以金钱为衡量的:一是拿着稳定工资的人,干着对等的活儿,3年后还是老样子;二是凡是看得长远,走得长远的人,既是为公司干,又是为自己干。三年后他是负责人;三是听进去,随意而圆满的人,虽然3年后结果非大富大贵,但是至少不出错,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因此不要在乎领导说了什么,也不要因为自己在干了什么,而是以计划到结果的这一路径当中,你能干什么和得到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涨工资,那么先要具备涨工资的能力,如果领导不给,那么就换地方;如果你既没有能力,又没有魄力,但是希望涨工资,那么领导不会给,也不需要你;如果你总是否定自己,还羡慕他人,那么结果总是很难圆满。
虽然上述的观点都是以员工的角度阐述,但是领导的角度非常明确,他希望你做更多的活儿,却又会兑现承诺,但是并不是面对每个人兑现承诺,因为结果最好只有一个,而差不多结果的则很多。你要成为最好还是差不多?如果都不是,那么做自己,在职场上做到容忍他人,又能展现自我,那么你就是不可替代的。
领导之术与员工应对之术均在职场当中每日运用,对于你,对于我,还是对于其他人,他们会怎样?领导如何看待自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看待你自己的!
推荐以下几本书:《素书》、《商君书》、《六韬三略》、《长短经》、《智囊篇》、《小窗幽记》、《菜根谭》、《围炉夜话》总计8本书,一共98元。你看完会告诉你,不要以谋术而走捷径,而要以德行、品性、格局这些东西提升你的思辨能力,会分析、会理解、会考虑自己和他人的处境,做到同舟共济、团队协作共赢。对于这些,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也是个人在职场与人性层面的一场博弈。
点下方直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