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好政策别念歪了经
最近一段头条上关于县管校聘的消息很多,很多老师充满了危机感。
县管校聘的初衷是促进学校之间的师资平衡,但是根据老师们的表述,这一政策成了末尾淘汰,使教育更加不均衡。
很多地方在推行政策时,领导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规定中层干部和行政人员不参与竞聘,继续留在原来的学校,而其它的一线老师则需要参加竞聘,重新选择学校。
这操作可谓是完全曲解中央的政策文件。政策初衷一是统一调配县域范围内教师资源,让超编多余的教师安排到缺口比较大的地区。其次是让优秀老师去薄弱学校交流,促进教育公平。
但是,现在的政策落实可以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恶果。
一,加强领导权力,学校内部民主基本形同虚设,因为领导不动如山,决定了教师的去留。
二,损害教师利益,老教师为学校奉献了一声,年纪大了身体会有各种疾病,在教学上可能会力不从心,在竞聘中基本没有优势。
三,不符合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国家教育改革决心破除唯分数论,而现在的竞聘标准最终会以教师教学成绩为标准,教师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势必会对学生苛责成绩。
四,学校之间差距会越来越大。竞聘的结果是好学校不断吸收差学校的优秀顶尖教师,而学校里被刷下去的老师只能去名额有空缺的差学校。农村地区优秀教师挣着进城,加剧城乡教育差距。
所以,政策初衷很好,但是落实和效果却很差。因为这项改革并没有触及核心问题。提了很多年的校长去行政,实行职级制一直没有推行,却在折腾老师上却稳准狠。所以要推行县管校聘,首先先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全县校长在超过任期后在学校间轮岗,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均衡。
不要总欺负老实人,现在的教师队伍已经难以为继,再折腾下去,教育还有希望么?
县官,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当的?
1595年,吴县知县袁宏道写信给友人诉苦:我这个县令就好比会变脸的小丑,遇见官大的立即变成奴才,对待过往官吏就变成一个拉客的妓女。收税收粮时又成了账房先生,对待老百姓又变成了保人媒婆。在这一天之内,我可以一会儿白脸一会儿黑脸,一会儿阴天一会儿晴天,人间恶趣,我一个人全尝遍了。唉,当县官是真苦真有病啊!
上边这段话的原文是:“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
万历二十三年(1595),27岁的袁宏道出任吴县知县。没干多久就体会到了知县这个职位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心灵痛苦。他在写给同为知县的朋友杨廷筠的信中,说我这个县官可真是不好当啊!“吴令甚苦我,苦瘦,苦忙,苦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嗟乎,中郎一行作令,文雅都尽。”
在上任之前,袁宏道意气风发,舍我其谁。通过亲身体验,他才感受到当个七品芝麻官的辛苦。在写给好友沈凤翔的信中,他更是大倒苦水,直接说我这个县官“牛马不如”!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尤苦,若作吴令,则苦万万倍,直牛马不如矣。何也?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承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然上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苦则苦也,而不难。唯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趋避不及,逃遁无地,难矣,难矣!”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以州县为界,上下差异截然不同。州县以上是官僚政治,以典章制度为规范;州县以下,政治形态则是典型的乡绅政治,有着一套以人情关系为规范的行为准则,很多时候是靠人情来推动工作。
七品芝麻官(县官)是级别最低的一级官员。在县级以下,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官了,只有僚或吏。
知县作为一县之长,归纳起来有4个职能:钱谷(收税)、刑名(断案)、教化(教育)、治安。
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州县的政务被扩大到无边无界的范围,而县令本身却是有任期的,职权也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职权和短暂的任期来应对无边的政务,其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知县来说,最难的不是处理政务,难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之中。
从知县在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来看,他的关系网络是纵横交错的。最上层可以通向帝王和中央各部院衙门,其次是省、府、巡按;中层是同僚及往来官员过客;下层是其下属、乡绅乃至百姓。思考:为啥陶渊明只当了83天的彭泽县令,就干不下去了。
皇帝作为帝国的一把手,他在选拔和使用官员的时候常常以家天下的利益作为参照指数;而那些士子们在官场晋级的过关游戏中,却将私家权益作为衡量的尺子。
官员既然选择了做官,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只向皇帝和上级负责,至于说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就变成政绩的一个参考指标而已,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
正因如此,官员们宁愿选择循章守旧,只要上级发话(你说啥就是啥、你说咋办就咋办),就只按上级的意思行事而不问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装糊涂,办事推诿扯皮,甚至给钱才办事(老百姓为什么要给“当管的”送礼,因为,“当管的”有“合法”伤害你的权力)。
看到没?清朝的县官,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当的。即使你苦读寒窗上了岸,不明白其中的运行规则,你会“苦哉!毒哉!”“牛马不如”的,你懂的。
参考资料:宗承灏《衙门绝密录》#历史天窗##历史真相官##在头条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