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这事太邪门了!人事科下通知要求符合条件的中级职称人员申报高级职称,竟然没有人报名,要知道高级职称指标空了好几个呢,符合条件的七八个同志都没报。这可奇了怪了?
要知道,当初易中天老师就是因为在武汉大学十几年升不了职称这件事,才一气之下去了天气不那么热的厦门,从此名噪天下。可是单位这些中年骨干为啥都不报名呢?我们这个单位不比高校,没有什么发核心期刊论文的硬杠杠,只要在行业内部刊物上,应付差事一样发两篇破文章,就可以了。简单的很,无非花点审稿版面费而已。可是一旦通过,涨工资、涨待遇都是唾手可得的好事啊。
但是就这么底的条件,美好的前景,咋就没人报名呢?人事科长汇报给老大,老大亲自给这些中层骨干做工作。结果反馈出奇的一致:年龄不小了,虽然是骨干,但也是油尽灯枯,就想早点熬到退休颐养天年。
欸,不对啊,你们这些骨干距离退休还有差不多10年呢,怎么就要熬退休呢?老大你忘了,咱这个单位性质,男同志到了55可以提前退休,一过50就可以晃荡着内退,女同志呢,45岁就可以内退,熬几年就正式退休了,关键是待遇还不受影响。何必为了涨几百块钱工资,拿个高级职称,到时候还得晚退休好多年,累不累啊?#职场#
得,金钱、名誉,这帮子半老家伙们都不在乎了,太自私了。近乎白给的甜头都不要,就想一心退休。你们说,这帮子骨干是不是未老先衰啊?
中层领导没人竞争,班主任没人做,年轻人留不住,乡下中学还有老师的前途在哪里?对标河南南部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全乡人口三万多人,唯一一所中学,离县城十公里。
因为离县城近,随着县里民办公助学校增加,大量孩子流向县城,同时还从乡里找考老师。曾经辉煌时学生近千人,教师七十余人,现在三个年级学生不到三百人,教师四十来人。
大部分年轻教师干三五年有了一定经验就参加县里老师招考,每年流动五人左右。
余下的四十个老师里面,四十五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二,其中三十岁左右十来人,也在谋划考走中。
学校里领导还有班主任都是一群近五十岁左右的老师在干。
没生源没成绩,没成绩学生流失,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作为在学校工作近二十五年的一个老师,为自己更为学校前途感到悲哀,有点迷茫,照这样发展下去不知道会怎么样结果。
暑假县里招考,学校有三个年轻男老师走了,都是中层领导。上周发出招聘中层领导通知,四个岗位四人报名,投票环节也省略了。
是大势所趋还是个性原因,是老师能力不行还是管理跟不上,常常感觉心痛还有点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