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单位食堂有一种很有意思的餐桌文化......
中层、中高层领导总是固定坐在一个地方吃饭,吃饭时间不会少于半小时,聊天分贝不会小于70,内容多是自己的私生活......
但是最大的boss反而一个人一桌,但是离群众很近,座位不固定,分贝很小,聊天内容都是对群众私生活的关注......
嗯,其实我只关心吃什么。#生活日记#
#管理麻辣烫#
某大型民营企业食堂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经跟我们说起过这么一件事。
她说,她们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为了规范管理,减少员工上班外出用餐耽误时间,企业内部开设有员工食堂,其中有一间小餐厅是专供公司高管用餐的,而且,公司的高管不是像普通员工那样吃大锅菜,而是由厨师一个个地小炒,如上餐馆一般,每餐有荤有素还有汤共十几菜。
前不久,该企业由外地空降过来一名副总,他来了不久,就对食堂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并且说食堂买的米不好吃。领导嫌普通大米不好吃,那就换吧!就这样,食堂的采购接连换了十几、二十种大米,但是,无论怎么换,这位副总都不满意,让食堂的负责人和服务人员相当的恼火,却又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好在,没过多久,这位副总就被免职,降为公司的中层,再也没有资格在高管餐厅用餐了。这让食堂的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一个个额首称庆,都说降得好,看他这回还吃不吃得下饭!
这不禁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买过的一本书,叫做《玛丽·凯谈人的管理》 ,这位美国的女老板在书中这样写道:“请相信我,不是我不赞成另外设主管专用的餐厅、盥洗室,或在经理办公室里装设私人专线,我只是不希望在公司里鼓励这种肤浅的舒适。在‘有’与‘没有’之间,制造敌视的气氛,是违反我们的原则的。当你把引人注目的身份象征给予少数特权阶级时,必然会产生这种敌意的。”
四十年前,这位老美的女资本家都能有这种认识,可惜,我们现在的一些领导者,却反而没有这种觉悟。在通过自身的勤奋和努力,由虫蜕变化蝶之后,逐渐地变得傲慢自大和作威作福起来。实在是可叹!
在公司饭堂吃午饭时,我心血来潮问起同事:“你知道塔利班吗?”结果没有人能答上来。近日,阿富汗政变的消息频上热搜,却依然有人不知道塔利班是个什么组织?简单普及一下。
阿富汗塔利班是一个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义的政权,他们采用的是三角型管理模式,最高领导人是阿洪扎达,下辖三名手,分别主管政治、军事等;中层和基层人员也都是军人出身,基层人员更换频繁,管理方式上简单粗暴。
在8月15日发起政变,正式进入阿富汗首都喀布什,并发出消息已控制总统府。收缴平民武器,称他们“不再需要武器自保”,且大赦所有政府官员,并敦促返回工作岗位。并由发言人做出相关承诺:
1、不会歧视女性;
2、没有人会被报复和被审问;
3、私营媒体可以继续自由工作;
4、将组建一个有各方参与的伊斯兰政府;
5、阿富汗不会被用来对付任何人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到的是大批阿富汗人扒着飞机路,看到的是他们的颠沛流离和惶恐不安,这些场面让人触目惊心。战争之下,首先牺牲的就是普罗大众,真心希望阿富汗的女性可以读书、上班,一切回归平静。#阿富汗#
身为职场人,不能只是日复一日地做好岗位工作,也要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资讯。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也祈祷阿富汗人民早日脱离苦难。
约好了今天早上去看老领导,虽然天气又闷又热,可真不能再耽误了。
老领导去年刚退休,在职时身体倍儿棒、精力旺盛。早晨步行五六公里,七点多就到单位,中午有时忙到十二点,食堂简单吃口,下午该开会开会,该去现场去现场。酒量巨大,一般一斤多高度酱香喝下去,跟没喝一样。有一段时间下午临下班召集会议,一开开到十来点钟。性格耿直、脾气火爆,一个不如意,点火就着。管你是班子成员还是中层干部,嚷嚷是家常便饭,偶尔也爆粗口。当然啦,吵过骂过烟消云散,从来不记仇。有时觉得白天说重了,晚上就打电话往回圆么。
口头禅是“不欠任何人的”,其实大家都知道,你一个一把手,单位、个人好不好,一把手至关重要。单位效益、职工收益、个人进步,哪个离得开一把手的能力和心意呢?没料到,一干五年,真的践行了“不欠任何人”的诺言——和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一概公事公办的架势,儿子结婚、老人去世,凡是个人家事,职工一概不让参与。哪怕礼尚往来,随个三百五百的,绝对让办公室主任退回来。
退休仪式上,所有的班子成员一个没来。人事处一个副处长主持,我和老郑是五年来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人,本想抒发一下感情、烘托一下气氛。等坐一块了,和老郑大眼瞪小眼:他曾经许诺我俩的,一件事儿也没办。他心理足够强大,对我俩依然颐指气使——不欠我俩。想想还真是不欠,可看他那样子,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这次生病,一点征兆没有,单位也没人知道。周五嫂子给我打电话:胰腺癌晚期,老弟你代表单位来看看吧!作为工会主席责无旁贷,买了些水果、鲜花就去了。本来想叫着人事处、办公室的人一起,结果出差的出差、开会的开会……
到医院,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允许探视。嫂子有心找院长,大夫查完房给了二十分钟。几个月不见,老领导瘦脱相了。曾经的红光满面,现在脸皮是焦黄焦黄的。原本梳得溜光水滑的头发,现在花白凌乱。就连说话,以前声如洪钟的底气一点都没有了。一张嘴,有气无力。更让我吃惊的是,提了仨要求:一是想让原先给他打扫卫生的小葛来照顾他;二是过几天安排个商务车,去北京检查;三是点了几个老部下的名,有空来陪陪他。
哦哦哦,好。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提的这些要求,究竟算是于公还是于私呢?含含糊糊应下了,回到单位,分别找了小葛、办公室主任和他点名的几个人,都未置可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