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制造业中层管理者培训(管理层员工培训)

其实判断一家企业值不值得长期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里有没有大龄的员工,准确说,是不是有没做到中高层的大龄员工。当我入职一家制造业的IT部门后,发现有几个46,47岁的高级工程师,也不算是中高级管理层,基本

其实判断一家企业值不值得长期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里有没有大龄的员工,准确说,是不是有没做到中高层的大龄员工。当我入职一家制造业的IT部门后,发现有几个46,47岁的高级工程师,也不算是中高级管理层,基本肯定是可以正常做到退休的。这种企业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之前看九边大神说当今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子,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觉得企业35岁就可能失业。这就导致了年轻人没有安全感,谈啥结婚生子呢

春节后一开工,HR发现30%的打工人没回来上班,7个中高层主管2个提了离职,招聘HR已经哭晕在厕所[捂脸]

这是群里一个制造业的hr自嘲,但多少反映了很多公司的现状,这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中小民企管理不规范,订单不稳定,忙的时候忙s,闲的时候闲s。忙的时候就大规模招人,各个渠道搜罗人才,往往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招聘也就很难严格控制到统一标准,只要是个人,愿意来基本就录用,这样以来,自然会带来一些后续的管理问题。

闲的时候呢,订单不足,公司经营承压,老板要开源节流,嫌成本高,这要加强管理,那要加强控z,让员工感觉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员工赚不到钱,还要受管受气。得,爷不伺候了,于是批量离职,招聘专员秒变离职手续专员。

业务订单不可控,管理还不够规范成熟,经营随市场波动,不少中小企业就在这种钟摆式节奏中颠簸,员工队伍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人员来来去去,少有积累沉淀,最后企业要么负债累累,要么关门大吉。

你看你周围是不是这样的,说说你见过的中小企业故事[呲牙]#何抱一聊职场#

现在有的企业,压迫太严重。一个月挣4000-5000的工资,加班成了常态,而且动不动给你说要努力,要奉献,要拼命。而且有的人所负责某个专业,还需要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随叫随到。好像你都不属于你自己,即使下了班,同样面临被指派任务。这就是现在的实业,制造业。谁都想奋斗,可是这种奋斗意义何在呢?没有一点自由可言,尤其是官僚作风,形式主义严重,搞一言堂,很多无用的工作重复出现,布置的任务各专业相互重合。中层管理者只为自己着想,想着如何把任务布置下去,想着遇到问题如何刷锅。各种培训没完没了,各种检查持续不断。一个以生产为本的制药公司,在做好其他保障工作之后,最重要的应该回归到本质,重视生产,重视研发。而不是整天鼓捣那些可有可无的琐事,各种记录,台账,让人无法抽身。各种可有可无的培训必须参加,各种变了味的活动,没完没了举行。各种会议每天不间断。。。这就是所谓的国企,试想靠什么盈利,靠什么取得进步与发展。。。

王经理从制造业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管理,薪水翻倍,从一月12000元到现在18000元,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逃离了互联网企业,主动放弃了高薪的岗位。从此不再踏入互联网企业。

王经理在一家鞋子制造厂工作。从学徒一步一步地走到经理岗位,薪酬从原来的3000元到12000元,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制造业企业开始转型。王经理觉得,鞋子属于传统制造业,以往的销售都是通过开拓渠道的方式销售,由省总代、市总代、县总代理等一级一级产生分销。

这种销售模式逐步转变,从开始的省总代到市总代转为渠道下沉,不再设立省总代,直接取消省总代,设立县代理,把更多的中间商利润让给消费者。

王经理这样的操作还是没能挽救市场,销售额节节下降。“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许多传统企业不断拥抱互联网,很多的传统企业的业务转移阵地。

然而,王经理的做法让人不可思议。不是学习其他企业怎么拥抱互联网,而是考虑自己怎么快点进入互联网企业工作,否则自己可能在鞋厂断送职业生涯,于是辞掉鞋厂的管理工作,进入了互联网企业做管理。

从制造业转行到纯互联网企业,让王经理的职业确实发生了转变,看似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却为断送职业生涯埋下了伏笔。

王经理所在的互联网公司80%的员工是00后,这批00后是在互联网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对互联网有着非常灵敏的嗅觉,有着天然的基因。特别是在查找信息、行业的走势等信息方面。

王经理的优势在管理有经验,但劣势是在互联网方面缺少行业经验。

在一次部门例会上,王经理提出这个月的销售指标要环比提高30%的决策。认为公司在成长,不能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而且我们这款软件在行业中有一定的优势,后期还在优化,我们需要趁产品有优势的时候尽快的销售,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时,一位00后提出:王经理,就现在而言,我们软件看起来有一定优势,但是据我所知,网络上已经有比我们更适合客户使用功能的软件,他们的易学、有配套APP、学习课程等,而且价格方面也比我们低了20%,这样下来您这个销售指标会不会太高。

王经理被反驳得无话可说,只得说你把信息发给我,我看下什么情况,指标再定,散会。

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后,王经理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互联网这种土壤上成长,这种接二连三的时期的发生,让他很快失去了管理者的威信,变得很不自信起来。

直接让王经理无地自容的是一篇给总经理的半年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中提及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总经理的认知相差甚远,总经理跟王经理沟通报告时,总经理说:“对于趋势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内网有一个小伙子的看法很有见地,有时间你去内网看一下。”

总经理这意思很明确,一是你从制造业过来,对于行业的看法不成熟,需要努力;二是你在资料的收集上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么下去你怎么管理团队。

王经理觉得自己的领导力被收到冲击,又存在制造业的固化思维,不得不离职。

@职企加油站 个人感悟

1、王经理在制造业中很容易生存,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是制造业是金字塔结构,下层是普通工人,上层是高管;二是制造厂整体文化不高,学历高的基本在中高层。这就造成了信息差,王经理在金字塔的顶层,掌握着较多的信息,有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能辅助王经理树立威信。

2、互联网的发展,迫使管理者改变管理思维。互联网改变的是做事的方式,沟通成本降低,速度加快。也能产生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但是不能实现管理的跨越,管理流程与规则可以根据互联网特征进行简化,但是不能没有。

3、王经理在互联网公司没有触及到互联网的本质,还用制造业的企业方式管理,自然会落后腿。应该积极与员工沟通,积极引导,促使员工成为信息的收集者,畅通信息的反馈渠道,使得信息为王经理所用。

4、互联网时代的领导者,需要会使用互联网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充分调动年轻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进行价值引导,打造团结一致的团队。

#领导模式##00##职场干货##职场#

【今天还想说说公司台籍同事:为什么吃相和其他人不一样?】

所在的公司是广东一家民企,公司因为产业属性,在中高层里面有1/3是台籍同事。

公司的餐厅是分级的,有干部餐厅和普通员工,当然我们这些人和台干一起在干部餐厅吃饭。

吃饭的时候,这些台籍的同事们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公司荤菜一定要在汤里面涮一遍再吃!

但是陆干没有这样做的,我就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将这些肉和鱼的荤菜,在汤里面涮一刷呢?

是觉得饭菜不干净吗?

为什么其他同事都可以吃下去?

是自己的身体不好,不能吃太多的肉吗?那为什么要吃,或者这一群人都是这种做法呢?

公司的汤是来喝的,不是来做清洗剂的!而且都要耗掉2~3碗汤,这不是一种浪费吗?

是自己很娇贵吗?那你们为什么要到这种辛苦的制造业工作,找更高大上的公司不可以吗?

我相信这不会代表所有的人,只是代表一个小群体,可是在我们公司,竟然出现同样的群体行为。

实话实说,这种行为真的让人很不爽!

多年来,我对这些朋友由欣赏慢慢变得平视,而今天态度终于发生了彻底变化。

有时候我都在自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心理变化呢?#我要上微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28718/
1
上一篇东航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东航飞行员培训)
下一篇 上海中层管理培训考核时间(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通知)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