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将近3000个小时。
dota1从大一开始玩,天天玩。一直玩到工作。3000小时肯定打不住,估计得将近1万小时。
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学习,是不是没准能考上给公务员啥的,或者干大学本科的专业现在也是个企业中层了吧。
结果就是除了炒股啥也没有。
本来周末晚上输两把,心态爆炸,给游戏删了。发誓再也不玩这搞心态的游戏了。可当下又亏的心情不好,又忍不住按上。想打两把,缓解缓解。
人总是需要排解的吧,以前心情不好,能去玩篮球,无论多烦,激烈的对抗都能让自己重生。自从腰受伤,再也打不了了。
别的也不会,人到中年,爱好可能也固定了。
嗯,安装好了,就这样,好在现在网速快。
不知道粉丝们有没有玩的,凑够人手,以后咱们组织个dota活动啥的吧。
我很菜,比炒股还要菜。。。

人生就是这么矛盾,人菜瘾大,越亏越想炒。越被虐,越想虐别人。
单位里的大学生——学坏容易,学好难!
我所在单位的前身是老国营企业,后来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在这家企业服务了两年之久,竟然发现有几“怪”,其中一“怪”就是单位里的大学生。
我进这家单位的第一年,决策层对大学生还不太重视,我对人力资源部招募大学生的情况也不甚了解。
转过来第二年,我担任公司企划部经理,单位开始四处招募大学生。从三月份开始就有不同于基层职员的新面孔出现,五月份、七月份又陆续到岗了两批大学生。
可想而知,这一年单位在纳新大学生方面收益颇丰。
“物以稀为贵”。100多名大学生分到各个部门各个系统,一时间就成了各部门各系统的“香饽饽”。

因为少,所以珍贵,比国宝大熊猫还受保护。
单位多的是普通的劳动力资源,单位二十多年的屹立不倒,靠的就是那些基层职员,那些普通的体力劳动者。
这些大学生从校园里的 “天之娇子”到步入社会沦为高知贫民,再到单位里的佼佼者,无疑是“飞上枝头做凤凰”。
不知是单位的招募要求低还是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有问题,这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是很高。
在单位待了没多久,就开始标榜自己是某某院校某某专业的大学生,甚至有的学生学会了攀比,开始要求和部门经理平起平坐。
单位历年来以“无私奉献,争创一流”为企业精神,新来的栋梁之材却本末倒置,怕付出,讲条件,攀吃喝。
决策层对大学生非常重视,以致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对大学生的所作所为都敢怒不敢言。

单位里的基层职员学历普遍比较低,别说大学生,就是中专生、高中生都屈指可数。
单位尽最大限度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解决食宿,提高薪水,及时提干,为的就是能够留下这些学生,自力更生,培养一支企业的骨干力量。
正所谓“百密一疏”,决策层忽略了老人对新人的影响,这些新人不愧是大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学坏的能力,对企业反面的适应能力。
“学坏容易学好难”。蛀虫不是一天形成的,那是日积月累的果实。
适者生存,劣者淘汰。
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如此,企业的游戏规则也如此。
一年后,这些大学生所剩无几,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被淘汰出局,除了给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了一些经验一些佐证,这片沃土始终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据确凿信息反馈,那些先后离职的心比天高的学生在外面做得一般,也有几个学生是决策层当初最看重的人才,想吃回头草,终因众口难调不了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