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职场盘点#“我家的2021年”回顾(5): 教学成就:孤独的坚守
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在2021年,既体会到语文教师的荣耀,也品尝到语文教师的无奈。既有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企求,也有现实牵累、梦想动摇的失落。作为一名资深语文人,我奋斗着、憧憬着、挣扎着,也矛盾着:这条路,到底怎么走?你还能走多远?
年轻的时候,热血贲张,总是梦想能干出一番事业,成为一名所谓的语文教育家。而现在,不知何时开始,却屡有力不从心之慨,古人尚且自嘲“著书只为稻粱谋”,现在有时也跟着嚷嚷“教书就是来养家糊口”的,喊得多了,好像也就懈怠了。可是,逐渐远去的梦想,犹如梦里的河水哗哗作响,让你的灵魂总不得安宁,真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啊。
唉,古往今来,“不甘心”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让多少人头发白,眼泪流,叹息不止,甚至“死不瞑目”。多少热血男儿,变成田园老翁,髀肉复生,最终“泯然众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出来都是泪啊。

在老家学校十多年,也干了不短的中层干部。跳槽到省城学校,又干了5年班主任。2020届高三是老高考,是我做班主任的最后一年,成绩不错。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我单纯的做一名语文老师,我也决心“重做冯妇”,想把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一年高一教下来,我甚至开玩笑地说“我是被班主任耽误的语文老师”。我有了自由,有了时间,有了更多的精力来做语文教学和研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备课和教学设计,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想花三年时间重点研究“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如何“新教学”。我想,能否不通过“写论文、课题研究”的方式来研究教学,就是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吃透学生,这样自自然然地教学和研究,不香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首先感觉到自己跟不上,“三新”背景下教改的形势,自己虽欢迎,理念或能力上实际上却“跟不上”;其次,学校这个平台,学生的程度、层次,也不利于本人的提升,相反带来更大的挑战: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层次来设计教学、适应学生?无论如何,“不能适应、引导学生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再次,一边教学一边研究,还是要“两条腿”走路,所以,论文、课题,项目还有公开课,这些专业成长的途径,你还是要亲自去走。这要动脑、花时间,要统筹安排时间。

最近两三年来,家庭负担重,自身健康维护,投入教学时间只会越来越少,而如何首先实现课堂教学变革,我有的是经验和热情,但效果却不见起色。课题好不容易立项了,手头上有几个,却根本不想结题,关键是文章发表是难题。自己有丰富的实践,可是在经验转变、升华成理论,实践抽象成思维、变为物质成果,这个巨大的思维鸿沟,始终跨越不过去,这个问题可以说十几年一直困扰着我,而最近几年感觉犹为强烈。
这几年,尤其就在2021年,在艰难困苦中,我逐渐想明白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人的梦想,最关键的还是内驱力:你真的有决心、有能力,所有外在的阻力都会变成动力,你所做的只能是抓住外界的机遇;反之,外在的任何困难、局限的条件都会变成
理由(借口)。 你每天都要问自己:你是谁?你要干什么?你为什么要干?你想什么时间干成? 每次谈到梦想,都是一年推一年,“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 明年是哪一年?2022年?你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