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单位里积极做事的都是中层干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下属了。[可怜]
今天我推了一天的稿子,搞得头晕脑胀,结果结束后还给我安排了个讲话材料,明天又要加班。[吐血]而处室里几个年轻人却早早下班回家过周末了。
我发现,现在省级部门里普遍是处长、副处长、二到四级调研员(年轻点的)、一级主任科员在拼命做事,而普通干部却很“佛系”,甚至在摸鱼。
领导里面,除了一把手压力大,其他副职也是甘当“二传手”,善于安排布置,少于牵头抓总,基本上就是号召“给我上”而非“跟我上”。[打脸]
有次聚会,一位年轻人借着酒意说,自己才四级主任科员,离真正意义上的提ba副处还有7,8年时间,实在没什么动力做事。

确实,像我们这样的省级部门,由于没有实职科级岗位,只能走职级晋升,两年爬一次“格子”,而科级晋升不会被设卡和阻挡,无形中就削弱了激励性。
有的人会说,可以给领导留下个好印象以便于时限到了好提ba。可实际上我们这种单位人员流动性很大,几年后,可能从领导到处长都换完了。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抱着到了一级主任科员再发力、再进取的心态。
调研员,属于传统观念的“四大闲”,结果现在反而是做事的另外一主力,因为调研员的每一次晋升需要领导研究同意,所以除了一级调研员或年纪很大的调研员基本上都是处长的左膀右臂。[得意]
下属一旦躺平,领导再一高压,就只能倒逼中层努力做事作为,“两头松,中间紧”现象就出现了。[泣不成声]
@秘书局一哥 反正没有想到破解之策,聪明的看官有什么办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