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初冬,恩施机场上空打得十分激烈。20岁刚出头、清瘦精明的王光复这时已有击落四架日本“零式”战斗机的纪录,不少人为他祝贺,有人要请他吃饭,王光复却闪动着亮晶晶的眼睛说:“别忙,等我有了十架纪录时再吃你们的。听说高又新已经有了十架到手,咱还差得远哪!”
一次,王光复所在的三大队担任掩护一大队六架B-25轰炸鄂中羊楼洞日军作战物资堆积场,七中队的王光复、贺哲生、葛希韶、张世振、汪梦泉和三名美国飞行员,他们的任务是紧随在B-25的下边,担任下层掩护:不但要负责驱逐低空来袭的敌人飞机,还要负责压制地面的敌人高射炮火。
第八中队的六架P-40担任中层掩护,三十二中队和二十八中队各四架P-40担任高层掩护。B-25在上、中、下三层的周密掩护下,浩浩荡荡地向羊楼洞前进。
我轰炸机群第一分队的长机是美国人,第二分队的领队长机是中央航校五期毕业生陈衣凡。当我机群接近羊楼洞上空时,王光复发现右前方有敌战斗机群向我扑来,即报告陈衣凡:“老大,老大,一点钟的位置,有乌鸦(B-25代号)15只,唔!不,是20只。”
王光复已无时间详细地再呼叫在中层、上层掩护的P-40,其实也用不着一个一个地提名道姓了,各飞机上的无线电都是同一频率,只要他一吆喝,全能听到。
陈衣凡虽然知道了敌机接近的危急状况,但他连眼珠也未转动,仍全神贯注在驾驶飞机,因飞机操纵系统非常灵活,只要有一点儿“意动”,飞机就会跟着反应出来,对轰炸命中率就有影响……这就是一位标准的轰炸英雄的基本精神。
炸弹全部向羊楼洞倾泻,羊楼洞已经变成了烟火洞。一阵炸弹爆炸之后,引发了一场猛烈的殉爆和冲天的燎原大火。
20架敌机冲下来了。怪!它们不去攻击三十二中队和二十八中队的最高层掩护机,也不攻击中层的第八中队和B-25,却怪里怪气地扑向不到2000公尺高的第七中队的八架P-40。
王光复早就发觉了敌机的企图,他用英语报告美国领队长机:“吃稳,‘零式’现在是要对我们奇袭,我们装作未看见,等它们冲到开枪距离时,咱们来个突然上升甩掉它们,它们来不及上升,一定继续俯冲,咱们一翻身,正好捉它们的尾巴。”
此时20架敌机闪电般冲下来,敌机冲到了B-25的下边,我在高空与中空的掩护飞机,已掠空对敌机掩袭过来,敌机却一门心思攻击在最下层的八架P-40,它们满以为可以得手了。
就在敌机将要开枪的时候,我们八架P-40却突然凶猛仰首,对着敌机喷出了火舌。事出意外,敌机不敢拉高,那样一来,正好给我机射击,于是仍以全速俯冲逃跑。
但晚了,王光复首开纪录,一下子打碎了一架敌机的躯体,一股火焰往地面飘落。紧接着汪梦泉也击落一架。七中队的八架P-40,每个都捉住了目标,羊楼洞上空漫天弹火,伴着震天的机声和枪声,日本飞机像飘落的秋叶,纷纷下坠。
可惜我机不能远离B-25,眼看在可能将敌机全部消灭之时,总领队下令返航了。这是一场吃冰激凌式的牛刀小试,敌机大败而逃。
到抗战胜利时,王光复果然有了在空中击落敌机十架的纪录,被誉为“零式的克星”。
而王广复所在的,就是以陈纳德将军为首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战区空军特遣队”、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这支空中力量为了支援抗日战争创下了丰功伟绩。
而他们的主要装备P-40式战斗机外貌奇特,它的发动机下面的冷却罩连接机身,构成短粗的机头,机头上绘有鲨鱼的血盆大口,上下配有两排雪白的利齿,鱼头上还有一对带点邪恶气的斜视的眼睛,给P-40型机增添了一种猛悍的神气。此外,机身上还绘着“带翼小老虎”的机徽,“飞虎队”即因此而得名。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提到“飞虎队”就联想到美国朋友。但在当年的“飞虎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飞虎”是华人,他们在祖国遭到外侮的关键时刻,回到中国,在蓝天上与敌人斯杀、搏斗的动人事绩,却鲜为人知。
陈纳德将军和他指挥的“飞虎队”是1941年8月开始在中印缅战区抗击日本侵略者。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成为交战国。此后,“飞虎队”于1942年7月4日并入美国陆军第十航空队,编为第二十三战斗大队。
1943年3月2日,特遣队改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被正式任命为司令,恢复现役,被授予少将军衔。而空军特遣队和十四航空队依然被称为“飞虎队”。
在抗日战争期间,截至1944年夏季,“飞虎队”在中、印、缅战场上共击落、击伤日本飞机2000多架,涌现出一批王牌飞行员(指击落敌机五架以上者),先后有 37人得此称号,其中中国飞虎高又新、王光复各击落敌机10架,谭辊击落8架,成为抗日战场上的风云人物。
高又新、王光复等出色的“中国飞虎”,他们都是是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他们为中国增了光、添了彩。还有许多有名的和无名的炎黄子孙,和美国战友并肩战斗,在对日抗战中,同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战争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