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出生于82~83年前后的高材生差不多都混到中层了,年薪大致都在40-60万的水平,家里都是在国内最贵的地方置业,买个不大不小的房子,房贷超过百万。因为拿着高薪所以每月还款压力完全不大。老婆呢有的早就辞了工作全职带娃,还有的把老人接来同住也照顾子女,基本上是全家开销一个人扛。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收入,不说逐年增加吧至少得保持长期不变。
现在华为宣布未来三年以“活下去”为主,这就意味着大裁员已成定局。中层被裁再出去找工作,以现在行情看收入无疑会有大幅下降。虽说你依然有技术有专长有经验有能力,但找到适销对路的岗位并不容易。去小公司吧,能开多久不知道,随时都可能熄火;去其他同行企业呢,比如移动,最多能给到华为一半就算不错了,而且还不是你想去就能进得去,于是收入大幅下降之后家庭负担就压力山大了。
在“新陈代谢”的问题上,华为不可能像国企裁员那样有种种顾虑,本轮通过裁员省钱压缩成本的方式,应该属于非常规的措施,与正常情况的吐故纳新完全不是一回事。不是你表现良好工作负责专业精湛就可以留下来,只要你所在部门的整体业务都在啃骨头渣吃不上一块肥肉了,那就只能像一句口号所说的那样:“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了。
所以你在体制以外干任何工作时,都要扪心自问一下能干多久。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趋势就是趋势说啥也不管用。为啥最近几年,那么多年轻人都想考公上岸都想进个国企,连中小学老师和街道办事员的工作都要争相应聘?为此还一直有人批评年轻人胸无大志缺乏闯劲等等,现在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声音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吧?#我要上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今天是失业的第76天,春节过后,先后在三个招聘平台上,累计投了将近200份求职简历,只接到了四个公司面试的通知。工作18年后再次走向求职之路,深刻感受人到中年,顶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面对职场对年龄的百般挑剔和歧视,感叹中年人在羊肠小道中,寻找生存之道的艰难。
我是飞翔的木蝴蝶,今年42岁,曾在一家国内知名的家电制造和销售企业工作18年。在职时,是一名分公司的中层销售管理人员,工作期间兢兢业业、销售业绩突出,是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也是自己所带团队成员公认的好领导。
这些年,在熟悉的企业,面对熟悉的客户,做着熟悉的业务工作,有一份相对可观的收入,可以说一切都很顺心如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当我发现自己工作中对接的客户越来越年轻后,意识到自己的年龄将会成为未来在职场中晋升甚至生存的障碍,所以我的忧患意识也随之与日俱增,但是岁月流逝是自然规律无法逆转,唯有更加努力工作弥补自己的年龄弱势,期待在公司能多做几年,多些积累,以保证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方面后续的支出。
但是,天不遂人愿,2019年,原本看起来运营良好的公司突然传出资金链断裂的噩耗,企业生产线几乎全部停产,2020年底全国各地驻外销售机构相继撤销,经过双方协商,公司与12月底与我们解除了劳动合同,按劳动法1/2的赔偿标准给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经济补偿。
正式办理离职手续后,时间临近春节,又赶上疫情,于是决定年后再找工作,在家里安心学习备考2021年10月份的执业药师考试。
毕业二十多年了,再次拿起出书本时,我居然还有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在家里上视频了,一学就是一天,对于这一点,我真的还挺佩服我自己,我以前真不知道自己这么爱学习,可能是在社会闯荡久了,最后发现求自己其实是最容易的方式。
学习固然是好事,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是要找,钱还是要赚,中年人背负的沉重压力,让你无法停下脚步喘息片刻。于是,整装待发,正月初八,窗外燃起各公司开工的爆竹声时,我也开始了新年的求职之路。
先后在某联、某聘等三个招聘平台了投了将近200个求职简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其实在查看企业针对求职人员要求时,在年龄方面,基本都是要求在35岁以内,有的甚至30岁以内,但是对于感觉很适合自己的工作,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简历。
2月底,终于接到了一个浙江的卫浴企业的招聘方电话,电话中了解了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及过去的工作经历,那位郑姓负责人说下周来沈阳,安排时间面试。
周一早上八点半左右,我正在蓬头垢面的做家务,那位郑总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已经到沈阳了,让我马上过去面试,并在微信上发了位置,面试的地点是在铁西的一个宾馆。
如果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出于安全的考虑,可能不会去参加面试。而人到中年的我,接到通知后,一边迅速的化妆换衣服的同时,一边脑子飞速的想着应该准备哪些资料,对方可能问道哪些问题,我应该如何回答才能既不赘述,又体现自己的职业和干练。
好在面试的宾馆离家不远,开车十多分钟就到了,乘电梯到508房间,房门敞开着,我敲敲门,得到回应后,走进房间,郑总正坐在房间的桌前办公,双手飞快的敲打着键盘,紧缩眉头,不时的还接听几个客户的电话,忙碌中透露着些许疲惫,看得出,这也是一份不轻松的工作。
看他放下手机,与我目光对视时,我连忙走过去,做了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并把文件袋里的学历证书和简历等资料递给他。郑总接过资料,示意我坐下,边看资料,边和我聊起来。
在原公司的18年来,我一直在给别人面试,这是第一次接受别人的面试,说实话,内心也是有一点小紧张。但是郑总还是很随和的,而且彬彬有礼,交流的过程中,他肯定了我的工作能力,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待遇后,又不无担忧告诉我,这份工作要经常出差,说白了一个月要有20多天的时间在外地,这个问题是我始料不及的,因为招聘信息上只说需要出差,但是没有说要长期出差,而家庭的实际情况确实也不允许我长期在外,一个10岁的孩子,一个生活勉强自理的老人,即使在沈阳,我和老公都忙的时候,连接孩子放学都是问题,更何况长期在外地呢,想到这些,我略感遗憾的向郑总表明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郑总很客气,又聊了一会,把我送到电梯口,就这样,第一份面试结束了。
我乘电梯下楼,开车回家,去的路上心情紧张兴奋,回去的路上失望沮丧,对于招聘方来说,只是结束了一项面试,完成了一项工作。而对于我来说,破灭了一个希望,失去了一个工作机会。
我是飞翔的木蝴蝶,关注我,了解中年人求职的心酸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