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厂的陈厂长真了不起,可惜学历太低,如果接受了高等教育,那真是前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纺织部技术装备司的高工们在受到青岛东佳纺机陈汝学厂长接待后,见到笔者对陈厂长啧啧赞叹道。
笔者笑了,说:“您说得不对,如果陈厂长大学毕业,那就不是现在的陈厂长了。”
陈厂长年轻时在胶南轻工机械厂从车间工人做起,后来成了车间主任。
后来到纺机厂,先是生技组组长,再到副厂长,最后作到厂长。
最基层的锤炼才造就了有手腕、有魄力、懂管理、会用人的陈厂长。
当年工厂转产纺织机械,阻力很大,好多职工反对。
有些偏激的工人把纺机厂新的牌子藏起来,在大门上挂了块“废旧回收”的牌子。
陈厂长力排众议,转产成功,企业红火了,好多人又趋之若鹜。
一千多人的企业,作为一把手,树立自己威信的同时,还要安抚各方势力,平衡各方利益分配。
企业上面还有好多“婆婆”。
机电公司,工经委,经委,发改委,计委,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领导部门。
笔者上次讲述的陈厂长决定“给入厂大学生”补贴这件事,没有落实成,就是因为种种阻力,无奈放弃。
当年,东佳纺机有几股力量:老干部子弟、上面有人的、大学生、委培生,自学成才的、能贴会流的。
这几股势力整合,就很头疼。
有一年年底,陈厂长决定调整企业中层领导。
酝酿后,晚上召集厂级领导征求意见。
第二天早晨,陈厂长来到办公楼,老远就看到一位拟调整岗位的中层干部堵在那里。
进门后,这位中层申诉不愿意调动岗位。
陈厂长很吃惊,仅仅一个晚上,消息就泄露了。
副厂级包括顾问不到十个人,陈厂长猜到了大概。
估计,当天晚上,好多中层都没睡好觉,到处打探消息。
再后来,调整班子这事,陈厂长只和顾问商讨,然后直接任命。
不要以为一把手好当,其实,“上面”一个电话,就够陈厂长“哈一壶的”。
陈厂长文化水不高,但是最看中有文化的人,懂得人才的重要性。
对于新产品很重视,要求:
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
当年,梳棉机,梳毛机很红火,产品供不用求。
陈厂长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陆续开发羊绒梳理机,无纺布梳理机,兔毛梳理机等产品。
对于喷气织布机,摩擦纺纱机,倍捻机,走锭纺纱机等新产品提前研考察。
笔者很荣幸,在东佳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参与了好几个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摩擦纺纱,通俗讲就是包芯纱。
用一根成品纱线当芯子,然后通过摩擦轮把短纤维缠绕在芯子上,然后两股线通过倍捻机并成一股线。
现在,这种产品已经普及,广泛用于制鞋、针织等行业。
喷气织布机,东佳考查的型号是JP190。
由厦门纺机研究所在1515有梭织布机基础上研发的。
这个产品立项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动荡年代停了多年,改革开放后,样机最终定型。
陈厂长很重视这个产品,带领东佳几位副厂长,总工程师,研究所,生产科,质检科负责人,一同在厦门待了三四天。
笔者大学学的是机织专业,陈厂长单独谈话,让笔者具体接收这个新产品。
厦门纺机研究所有一台样机,每天演示织布过程。
陈厂长命令笔者呆在每天现场多观察。
晚上,在宾馆里,管生产的对着图纸估算生产成本,研究所负责分析制造难易。
最后,大概估算该机型批量后,三万左右就可以生产。
陈厂长最后拍板买下来,图纸共有十几本,由笔者负责保管。
陈厂长鼓励笔者说:这个产品如果成功了,你小殷就成为织布机专家。
笔者听了跃跃欲试,很是憧憬。
不过回厂后,一直没有动静。
笔者在企管科呆了一年后,单独找陈厂长请示,要求去研究所工作,研究打入冷宫的JP190。
笔者那会儿年轻气盛,和陈厂长要了半年工期,不干其它活,光熟悉图纸。
陈厂长竟然批准了,让笔者和从上海四纺机退休后招聘来东佳的徐工一个办公室。
因为这事,当时的研究所李姓所长醋意大发,强行把笔者的办公桌换走。
小鸡肚肠,一览无余。
说实话,东佳的官职真得不是笔者的“菜”。
当时笔者想多学技术,然后跳槽去外资企业“淘金”。
后来董厂长去了一纺机,已经成为机电公司经理的陈厂长安排笔者把整套图纸用专车送到一纺机。
很可惜,一纺机也没有试制喷气织机。
要知道,这个项目可是比后来的环球机械,天一纺机早了十几年。
当年如果开发了,完全可以改变胶南纺机格局。
兔毛梳理机的开发。
广东山区一位老大学生,动荡时期挨批斗,被迫返回老家,开始偷偷养长毛兔。
改革开放后,建设养殖场,成了暴发户。
兔毛有密闭髓腔,保暖性很好。因为细腻,柔软性也强。
不过因为表面没有鳞片,抱合力差,纺纱困难。
老大学生出钱,来东佳试制纺纱机械。
陈厂长安排邱工领着笔者搞项目。
因为有梳毛机做参考,不到半年,图纸,样机都完成了。
这个项目对于邱工和笔者历练很大,收获多多。
后来,陈厂长退休后,自己公司,生产兔毛绒纱线。
对于兔毛纺真是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