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冬天终究是来了……❄️❄️❄️不过,没想到,比我预期的来的早了一点!
[兔子]上市公司阳光城的可动用资金枯竭,长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在阳光城上班的几个朋友说,下个月的工资能否正常发都是问题。
[兔子]正荣地产官宣资不抵债,现有的内部资源可能不足以解决3月即将到期的债务。
自恒大暴雷后,其他大房企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再也掩盖不住了,逐渐浮出水面。
什么上市公司不上市公司的,曾经再牛再辉煌的企业,商业帝国的版图再大,也很有可能在一年之内土崩瓦解。
在房地产干了7年财务,我怎么可能没见过一些猫腻,只是,我不想惹事,所以,选择不发声。资金进了谁口袋?在房地产干过的人都懂。
自从接触了上份工作,我对学历有了新的认识,有时候,一些985毕业的名校生当了高管,干的某些事太龌龊太肮脏,真的很不符合一个高材生的人文修养。要知道,钱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道德才是!
年前换工作,投了简历给一些房地产公司,也通过了某些房企的笔试和面试,但考虑到整个房产市场环境处于下滑趋势,我放弃了……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我不想让自己在一个被人唾弃的行业工作,人心太浮躁,每天同事们都在聊钱和房子,弄的我可焦虑了。[捂脸]
房地产企业的暴雷惨淡,也就只有从业人事了解!!![流泪][流泪][流泪]
其实,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地产行业前进的步伐已经慢慢放缓,有些企业认为是机遇,有些企业认为是寒冬来临的前兆,而不变的土地拍卖推出计划如约而至,转变而来的只是各地土拍遇冷进入大众的视角,以及恒大商票大量逾期这个深水炸弹映入大众的眼帘,也震惊了所有从业人员。
当我们还在感慨自家企业全民营销这种无效销售策略以及低拓客奖励,感叹恒大恒房通全民营销补助的时候,这个恒大理财又在地产圈暴雷。
其实,房地产企业尤其是民营地产2018年的项目(准确的说是2017年下半年拿地的项目)大部分不是亏本就是压缩成本赚取超低利润,以至于季度总办会或年度总办会上看着这些数据都会叹息或疑惑房地产真的赚钱么?无非是业界那句话所导致的众多不合理投资:强者恒强,大者恒大!以至于众多房地产无序扩张、疯狂拿地。
如果说是房企自己的问题,也就罢了,信贷评级也是导致疯狂扩张、疯狂加杠杆的原因之一。规模越大,销售排名越靠前,信贷评级越高,贷款利率也会相对降低,不扩张,信贷评级就低,贷款利率也就高,资金流就容易出问题。
现在,至少已经有60%的地产从业人员失业,而且裁员潮并没有褪去。
自从离开前司以后,由于众多朋友同学在行业当中,始终都在关注地产行业。
国有,金茂、保利、中海、招商、建发、鲁能、越秀、金地
民营,阳光城、旭辉、融信、融创、正荣、碧桂园、三盛、龙湖
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民营企业影响显著,个中原因多种因素叠加下来,懂得自然都懂。
而从业人员呢?
这时候的房企已经谈不上任何开源途径,只能存货倾销、出售资产、广泛节流,节流途径无非就是不再拿地、大规模裁员、债务逾期兑付。
而大规模裁员其实对社会影响最深,为什么这样讲呢?
大家其实可以查下资料,房企从业人员基本都是什么样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房企的所有部门都被冠以管理二字,其从业人员应届生基本是名校毕业生,近几年还都是要求名校硕士生,社招人员也要求有相对较高的管理能力,从协调、管理、内业报表、全局等等。这样的学历知识人员被裁后由于行业普遍下滑,等待他们无非就是转行或待业。
引用网友对博士去深圳应聘教师事件的话就是:教育资源的大规模浪费。
我所认识的房地产从业人员都去向何处呢?有体制内考试上岸、跳槽去施工单位、去信托行业、不动产投资行业、开滴滴、做电商、去国有房企,这些都是小部分的。大部分人员都待业在家。
而未被裁员的人员又如何?内卷、等待被裁、焦虑且忙碌。
房企下游行业呢?
拿着商票到处出兑的施工企业及供应商;
大量等待项目的施工从业人员;
到处缺项目做的施工劳务班组;
到处讨钱的农民工;
可以说,地产是2021年至今最惨淡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