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儿子上小学时,我给他报了射击课,当时就是想通过射击,让男孩培养出坚毅的品质。其实当时的想法仅凭自己的想象,觉得像军人般反复训练,期间必夹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需要集中精力一直保持专注的态度,这就是我认为的培养坚毅品质的最好课程。
我的目标很明确,但问题是孩子否能坚持下来,孩子可能只觉得持枪很帅,纯粹过把瘾也难说,总是往好处想,决定先尝试了再说。
果然,坚持了一年后,我们开始打退堂鼓了,儿子开始对它不敢兴趣了,处处挑毛病,说换了更重的枪一直扛着很累,开始找各种理由不想学了,当时射击课安排的比较密集,为了参加比赛,每天放学后跑初中部去上,家里人担心这会耽误正常学习,我也把这个顾虑跟老师讲,当时儿子射击水平还算可以,老师想留住他,跟我讲历届射击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不会影响到学习的。
我们家里还需要内部沟通,最后因某个人说,以后的方向又不是进入国家队当运动员,学什么射击啊,对于本就想逃离的心,被这么一说,就更是铁了心的不想去了,我们的原计划泡汤了。
安吉拉在《坚毅》中说,坚毅有两个组成部分:就是激情和毅力。我发现,这段学习的经历本身就说明了是否具备坚毅的品质。
在讲坚毅的概念之前,安杰拉先给我们西点军校测试坚毅指数的表格,有激情和毅力综合测试,还可以分开测试,按照要求我的测试结果是,总体指数不高,激情指数比毅力指数稍微低一点。
安杰拉说,这是普遍现象,激情意味着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专注于一个目标比努力工作、克服挫折更为困难。
安杰拉通过各种例子告诉我们,激情不是爆发为一团耀眼的火焰,很快消失的焰火;激情更像是指南针,它需要一些时间来构建、修补并最终调整好,之后它将引导着你走上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最终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孩子的射击的终极目标是想要锻炼坚毅品质,为保持这份激情,那就要做很多支撑性的小目标,比如家人要不断鼓励他,学校有激励机制,大人引导他,保证天天正常上课等。就是用一切手段让他衷心于这个终极目标,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具有坚毅品质的成功人士说:“一个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能够提供原则和边界,这样能保持正确的轨道,不容易走偏。”
如果把终极目标拆分成金字塔形的各层级子目标的话,最顶层就是终极目标,中层是拆分成若干小目标,最下层是更具体的目标,相当于必须完成的任务,意味着它仅仅是为了终极目标的一种手段。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发问,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比如,我们上班必须早点出发,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种对同事的尊重。为什么要尊重?因为想要得到好评获得好感。为什么想要得到好评呢?因为想要成为未来的领导。
想成为未来领导是终极目标,前面必须完成的小任务是为终极目标服务的,而且这个下边的小任务可以根据效果差异,不断的进行删除或增加或修改,目的就是为了跟高效的与终极目标连接。
安杰拉说:“坚毅是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追求同一个顶级目标。对一个坚毅的人来说,他们大部分的终极和低级目标,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与其他终极目标相连。”
向顶级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不但需要顽强的毅力,而且需要让低级目标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不是不惜一切执拗地追求清单上的每一个低级目标,有时需要放弃一些无效的目标,尝试更有利的目标,因为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顶级目标的手段。
有时我们仅仅有最顶层的终极目标,而没有中层目标和最底层的具体目标,那等于是空想,缺失具体的行动方案。
还有的人有N个不相互连接的目标,有时候目标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全职妈妈,他白天工作,是一套目标体系,然后回到家她的另一个身份变成了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她又要有新的目标体系,这种情况就需要谨慎地衡量几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了。
总之,目标层次越统一,一致和协调就越好。
所以当找到人生指南针时,将它们整合到一起,不断向这目标前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坚持下去,里终极目标就越来越近了,里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