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这么厉害,把领导们愁坏了,连开两天会,没想出办法来!现在都手机恐惧症了!不看手机,怕错过上级指示;可手机一响,又怕是哪片关系网。
儿子同学家长好几个打电话,问你领导电话打不通呢?我琢磨着说,这几天应该用新号,小范围的清楚。
从昨天开始新生网上报名。往年嚷嚷着划片,不在六类情况的报不上名,但总有钻空子的。毕竟人工审核,打盹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但今年不行,和房管局联网!人名输进去,信息全出来,想浑水摸鱼那是万万不能的。
但教师自己的孩子、领导及教师们的亲朋的孩子、尤其是各位上级领导的关系,把领导们愁得不敢接电话。中层推给老大,老大推给政策!谁让咱学校在生源极其不好的情况下还跃居全市前列了呢?
但好学生谁不眼红?领导也想改善生源啊!前两年因学校搬迁,交通不便,都招不满人,今年借中考东风再招不来优秀生,多打脸?
听说不光我们校,所有校长都愁!都在开会,都在努力!考好了的愁,人满为患,挤破头,像我们校;考差的更愁,优生流失,会造成恶性循环,可能多少届缓不过来!
想想,还是咱小老百姓好,还有时间写个头条。领导们甭说写,看头条都没时间,这两天怕更是手机恐惧怔吧!
可头条的大数据分析也太详细了吧,连性别、机型、地域都能分析得明明白白。分析这东西到底有啥用呢?想说明什么问题?友友们有知道的吗?
前两天为了落实一笔项目经费,本地一个副市长硬是在财政厅等了一个处长3个小时,财政口干部的霸气暴露无遗。对此,自己是深有体会。以前在组织部工作,部里的领导几乎不会主动去拜访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人,都是对方来访。唯独财政部门的,领导会交代相应的科室主动去联系对方,逢年过节请对方吃个饭,联系联系感情,希望得到对方在经费预算、使用上的指导和帮助。而出于礼节,财政部门的领导经常也会来部里拜访。这也就是部里有这个待遇。在体制内,财政部门除了对两办、组织部、纪委等少数几个部门会稍加高看外,对其他部门几乎都是俯视姿态。他们一个中层领导,随时可以电话打到其他部门的主要领导那里,对方还要尊敬有加。而如果是一般单位的中层,别说和其他部门的主要领导对话,就是副职都不一定够得上,多数情况都是平级间交流,再由各自逐级向上汇报。由此可以看出,财政部门之所以被称为强势单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职场微头条# #直言职场# #职场干货#
快开学了,领导来电话希望从事二级学院的系主任工作,和另一个同事搭配,一正一副。前一任升为副院长了。
很矛盾,职业院校不做点行政事务,后面很多评奖还有项目根本轮不到你挂名,本身平台就很小,靠自己很难。但是做了会很辛苦,出差,闲杂事情,加班搞材料家常便饭。
而且不是每一任都能上中层干部,前四任只有两任还是因为博士上了中层副职。这几年从其他地方调动过来的博士或者学校调动来的高级职称不少,很可能人家一来就直接是干部,而我啥都没有。
有了解的朋友给些建议吗?
咋天晚上八点多,办公室主任打电话给我,让我安排我们单位一同事去局机关加班,并说局里抽不出人了。
事实上局里不是抽不出人,机关中层干部很多都是30多一点的年轻人,多说人八小时之外不理工作事,既使分管领导安排工作,他们也有种种借口拒绝。
与我们这些老同志相比,深感差距太大,回想这些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单位有应急工作需要做,主管领导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从抗洪防讯到几次疫情期间,老同志始终冲在一线,不分白天黑夜。
为什么现在体制内的年轻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不是!因为他们从考录进入这个部门时没有在基层一线吃过苦受过累,没有真真正正的干过具体业务,一上班就混迹在机关,还有一种思想在做怪,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到月按时拿工资,谁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老陆是单位领导,之前是另一家单位的中层领导。
yq期间,因为单位居于高风险区,老陆被隔离在单位。领导带头遵守隔离要求,绝对不外出。
隔离期间,吃饭不成问题。喝酒,后来则有些难,因为单位的存货喝一瓶少一瓶,不能让志愿服务人员帮着买酒吧?
这天,老陆以前的部下打电话问候,问老领导现在生活上缺什么。
老陆笑哈哈地说,啥也不缺,就缺“过期的水”。
部下说,领导您放心,我马上给您送。
少顷,不下又打电话来,说,“领导,过期的水不好弄,给您送些不过期的行不行?”
老陆笑笑,说,不过期的也行。
晚上,部下打来电话,说,水已经送来,您让人来搬吧,大门口不让进。
老陆派人去门口接。这家伙,真的送来几大桶纯水。
手下吭哧着把水搬到楼上,不解地问老陆,领导,咱单位水多着呢,您让人送水干什么?
老陆看着几大桶水,有些哭笑不得,连说,这孩子这孩子,真是个老实孩子。
后来,老陆把这事儿当笑话讲给别人听。边上有人搭话,“也不好说他老实,没准儿是心眼多。您想啊,过期的水是老酒,送起来是啥代价?装作听不懂领导的话,你要水我就送水,惠而不费,多好。”
老陆说,我当时没有说话,心里受了暗示,对这孩子印象就有些不好了。可是后来想,他跟我工作好几年,就是这样的性格,老实得近乎呆板,他哪里会和我耍这样的心眼。于是,又对那天插话者印象不好起来,你随便抖个机灵,没准儿就坏了别人的好事呢。不过,我后来明白了,领导干部不要随便跟下属开玩笑,在外不要随便讲下属的事情。总之是,不要多说话,利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