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献给默默关注我的同事、朋友
或许你现在背井离乡,生活过的马马虎虎,拿着5-6千的工资,有电视看有手机玩,这就够了,但是未来在哪里?
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
一个公司中,最有技术含量并创造最大利润的是研发部与业务部,但制造业公司往往都只是一个代工车间。那些外资企业,他们的研发、销售中心都放在国外,中国的公司仅仅只是作为产品制造环节。虽然这些公司在国内也设有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但产品的原创设计都在国外完成,国内的研发人员只是接收图纸,然后安排开模,将产品实现。这种情况下,国内的研发工程师更确切地说只是一个产品实现技术员,至于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工程技能和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很难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外企在国内设立的销售中心功能更加单一,主要是接收国外业务人员转过来的制造订单,并跟踪订单完成情况确保出货,销售技巧、营销手段、市场开拓这些都与他们绝缘。而国内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则更为不堪。
其他与产品制造有关的如生产、品管、生管、采购等职位,其中的技术含量或者说从业人员的价值更低。技术含量低则意味着门槛低,门槛低则意味着不可替代性低,不可替代性低则意味着被淘汰的可能性高 。在企业中,生产、品管、生管、采购人员被老板炒鱿鱼是最多的,你上午还在上班,或许下午人事就通知你离开。制造业公司的人事部每天做的就是致力于招人,或者说低工资招人,而不是致力于留住人,因为人才市场上有的是价廉物美的新毕业生。当年,你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轻松胜任所担任的职务,那么你的师弟师妹凭什么就不可以呢?
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入行后想再转行的难度显而易见。当你进入制造行业,再转入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极低。你只能在这个行业内转,如果哪天离心力过大,被甩出圈子,那将是一切悲剧的开端。当城市产业升级,人到中年的你又如何自我升级?当工厂搬迁,拖家带口的你难道又开始候鸟迁徙?当公司关闭,已显富态的你难道又开始奔走在各个人才市场,忍受着招聘人员的白眼和无耐,与那些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竞争?
制造业公司普遍缺乏培训提升机制,处在公司中层的大学生在公司里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层职位有限且要求很高,后来者中又有很多优秀者,在整个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新求职者的期望下探,中间层处在前无进路后有追击的尴尬之中,看起来失去自己生存空间的日子并不遥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恐怕真的只能死在沙滩上了。
要知道你并不处于一个大锅饭或者铁饭碗的行业,逆水行舟,当不利的环境出现时,你是否能确保被抛弃的那些人中必定没有你……?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和前程黯淡相比,与世隔绝的工厂生活更能使人自卑与绝望。你努力挣扎向上,想脱出现有的阶层,最终发现是那么的无力,而年华却已老去。
当你走出大学进入工厂,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工厂、出租屋、超市。你和生产线上那些天天重复同一个工作的普工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打牌、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的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工厂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有的同事朋友都会失去联系,你需要在新的公司重新来过。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你的工作服也在冬夏间轮转,你和所有的外地人都没有明显区别。在本地人眼中你们都只是打工的而已。如果你很乐观的话,倒是可以把公司的工作服看作是一种福利,冬夏各两套,从周一穿到周五周六,基本上不需要再多买什么衣服。毕竟你可以自由地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周也只有那么一两天。
如果你已成婚,那最让你纠结的就是孩子的入学以及对父母的照顾。你只是暂住在本地,你的孩子没有权力上那些好的公办学校,或者说你没有能力交那么大一笔的赞助费,而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不能让你放心。毕竟,读书是你能想到的唯一能改变自己孩子未来的救命稻草。
你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假期,因为没有存款,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你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明天在哪里?
2022东莞制造业各岗位薪资状况:
1.作业员级别:大部分底薪1900-2400之间,个别牛逼点的如生益科技底薪3000+,华为就不用说了,作业员4900的底薪,竞争大,好厂难进,绝大多数人进厂1900-2200的底薪,加班下来综合3500-7000之间.同级别的品质,工程技术员综合到手能多拿1000+.
2.主管级别(生产,品质,供应链类):月薪制,根据行业,企业规模等,薪资普遍在7000--15000之间,如果英语能力好,能达到15000--20000之间.基层管理岗位,赚的也是辛苦钱.同级别工程主管能多1000--3000.
3.经理级(:工厂中层,普遍月薪9000-25000之间,这个级别大部分月薪差不多12000--19000之间,一般到这个级别,品质和工程经理要比生产经理和供应链经理要多拿2000--8000,代工厂除外,主要是看公司更注重哪方面.
4总监级:工厂高层,学历最起码本科,业务能力强,会画饼,更要会吹牛,月薪15000--40000之间,会有少量股票,看行业和公司规模,有些高科技企业,比如目前的激光雷达,机器人等行业,总监级可能月薪能超过40000+.如果是技术部门总监,收入相当可观…
如果在深圳,相同岗位薪资一般会比东莞这边再高20%.
你现在是什么级别?收入如何呢?
第一天上班,各个公司就开始进去抢人蜂巢中。
像我们公司,介绍一个仓管员,给1200元。如果是中层领导会给的更多。
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招聘信息,感觉个个是微商。
制造业越来越难做了,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投去自动化,又没有相应的投入。
国家是否针对这种自动化的投入,应该有相应的策论。
别让人去做机器,而让人类更多精力投入到人文,历史,创新,创作中。更好的发挥人类最本质的属性。
中年不易,大部分人都在走下坡路。
最近和几个前同事聚了几次,我们哥几个在前司时也算是中层,高的年薪150,低的也接近100吧。最近公司暴雷,濒临破产,纷纷自己找出路:
A君,45岁,家在上海,被裁,在沪找工作两个月未果,最后靠熟人介绍入职一家浙江制造业集团公司,年薪腰斩,背井离乡。
B君,44岁,仍然在职,加在苏南,长三角找工作一年未果,最近拟入职广州一家央企,年薪至少减三分之一,背井离乡。
C君,43岁,仍在职,家苏州,准备回家找一国企平台养老,年薪减少三分之二。
这就是中年人的现实,加油吧,活着不易[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