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女,35岁,未婚,某公司中层领导。平时工作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年底有业绩考核,因此精神压力较大。
自2019年底开始,出现失眠、心烦懊恼的症状,自行通过运动、艾灸等方法效果不明显,后在社区医院开了一些镇静安神的药物,失眠稍有缓解,仍睡觉不踏实,同时伴有头晕目眩的症状。
因失眠问题,导致精神不济,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屡次出错,于是向单位请假,修养半个月。
吴某的一位同学在我院实习,经过同学介绍,于2021年2月16日来北京找我寻求中医治疗。
面诊:睡眠不安,心烦懊丧,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经辨证属痰热内扰型失眠。
治疗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为主。
处方:麦冬、柏子仁、丹参、茯神、僵蚕、陈皮等。
二诊:上方服用7剂后,睡眠即有改善,可以正常入睡3-4个小时,吴某自述睡眠质量较好,口苦症状减轻,头晕缓解。上方微调,继续服用15剂。
三诊:上方继续服用15剂,睡眠明显好转,可以入睡6-7个小时,凌晨四点左右会醒一次,很快再次入睡,精神状态良好,口苦基本消失,痰少,头晕目眩基本消失。嘱其继续服用15剂,以巩固疗效。
4月底回访,目前睡眠一切正常,已经回到工作岗位。
温馨提示:以上药方仅做临床案例分析,未标注具体用药及用量,请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照方抓药!#超能健康团# #非常病例# #入夜就失眠#
一家食品小厂经常出现“漏装问题”,就是顾客买到商品后,一打开袋子是空的。总经理让研发部门想办法怎么解决,大家不眠不休研究了三天,信心十足给出了方案。总经理一听就怒了,当场掀了桌子。
原来研发部门内部开会,还找专家询问解决办法。大家一致认为,要装上高清监控系统,通过视频识别操作,看看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改造总体费用超过百万,还不保准好使。老总一听,差点没气晕过去:你们研究了这么久,就这?!
研发总监没办法,又召开了全体的“内部头脑风暴”。刚介绍完情况,有位老师傅就乐了,说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知道产品总重量,然后在流水线最后呢,装个大概率吹风机,把它设定到相关风力就行了!
若包装袋被吹跑证明就是空的,若没吹跑就是没问题的,众人一听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这个问题解决的核心,和日本亚马逊的创始人佐藤将之的畅销书《贝佐斯如何开会》,不谋而合。
佐藤毫不留情炮轰开会的本质:“很多会议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既讨论不出价值,还让员工度日如年,产生逆反的心理。而管理者们,也往往弄不清楚毛病出在哪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佐藤把贝佐斯的管理之道,特别是亚马逊内部如何高效开会的方法写进了这本书里,并结合了许多的真实案例,给公司的管理者和行政人员们提供了一套千金难买的、实操性极强的方法论。
贝佐斯是谁?他是带领亚马逊从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发展到如今8600多亿美元市值的规模的“创 富 神 人”。上市22年以来,亚马逊的股票取得了超过1000倍的回报(股票发行价为1.73美元,目前的股价则超过1740美元),内部收益率(IRR)高达36%。不夸张的讲,这是独属于互联网时代的“天方夜谭”。
在这本书里,佐藤结合自己在亚马逊工作15年的经验,罗列了很多实用的方法与案例:
1、什么会值得开,哪些会没必要开(帮所有人省时间、提高 效率)
2、如何准备会议资料(会议资料/职场文章怎么写,随手可用,以后要写什么也难不倒你了)
3、开好几种常见的会,工作效率翻倍,快速解决问题(只要你开会,这些方法就有用)
4、除了开会,还教你如何提升团队管理能力,让团队成员创造出更高价值。
作者佐藤曾说:
是贝佐斯为我们提供了这套高效开会的方法,我所做的不过是收录起来罢了。如果有人能从中体悟到了他的真谛,那么这才是我写这本书真正的意义。
这本书虽表面光上是将开会的,其实更是“普通人升级打怪指南”,用“贝佐斯验证的好模板+经典案例分析+决策后的思维”三个步骤,让你学会时间管理、高效沟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所以,不管你是高层管理者,中层负责人,还是底层打工人,都能从书中学习到一套有效的职场方法论,发挥个人优势,工作轻松高效。
把这套本领“迁移”到生活里,也会让我们和家人、朋友、长辈相处更融洽,沟通更顺畅,感情更鹭港。
如果你发愁在职场中是“透明人”,不受老板赏识;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学会“好好说话”;
如果你想和家人、朋友孩子相处更融洽,不妨读一读这本能改变你思维的书。
让我们悄悄努力,让后惊艳所有人,拥有更自信、更畅快的人生!
同学来电说,上个月她工资1万多。本月,她申请了失业金,可领取10个月,每月1300元。电话那端,听到她哭泣的声音!
女同学,原是大公司中层经理,但公司裁员,她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好,就痛快地拿钱离职,把机会给别人。可投了1个月简历,发现压根没有面试。
她还补充,自己已婚已育,是重点大学本科毕业,有团队管理经验且业绩很好,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同层级的岗位。并且老公也是创业人员,目前属于事业开拓期。
鉴于此,更是焦虑不安了,两个人都没有稳定的收入。她以前也总觉得,要焦虑也应该是35岁的人呀,怎么自己31岁就碰上了职场难题呢。她不断问,未来她应该怎么办呢?
针对她的情况,我给出了如下几个建议:
1. 要上班,选择降维策略。不管同行还是非同行,降低一点要求,去一个大平台,重新开始新战场。
2. 要上班,选择开放的心态。选择去尝试一切有可能的岗位,不要局限原先岗位,可以选择还能享受行业红利的岗位。同时,对于地域性的选择也可以加大,不要局限眼前的离家近。
3. 不上班,选择调整学习为主。集中时间进行闭关学习,可以是专业技能的打磨,也可以是新领域的学习,比如含金量很高的法考、注会等备考。要相信用时间换空间。
4. 不上班,可以放空心态,也可以考虑生个娃再重返职场。生娃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块拼图,也是需要做好计划规划。
5. 不上班,也可以变成老公事业的帮手,让自己忙起来。在老公事业开拓期,起到参谋作用及家庭后援作用。
对此,你们怎么看待这种事本应该有好的发展,但是发展依旧受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度过这职场空窗期呢?评论区见。
#鲸福闯职场案例集##职场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