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是炼狱,那么官场就是地狱!企业有一年搞内部公平选拔中层干部,选拔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来决定。参加选拔的人不少,里面有我认识的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生李铭,他来单位也有5年多了一直在基层。
笔试成绩考完后出成绩,李铭成绩不仅第一而且超过第二名十大几分。成绩合格的人参见面试,面试的人最后有6人。李铭不仅成绩第一,面试也第一,大家都觉得他一定是这次公平选拔的胜者,结果最后不是他。
后来,大家了解原因才知道原来是他人平时比较内向不怎么和自己的直属领导来往,所以直属领导不放他走,说是留下他有中用!结果一晃将近十年了,他还是原来的他,还是不爱跑官,不爱应酬的职工。很多当年和他一起的大专生都已经都有一官半职了,问他活的是不是很失败。他说人都中年了,他其实向往的就是简简单单做事,不喜欢人来人往的烦躁。
前几天,我给某省属大型国有公司面试了一个财务经理,他考取了很多证书: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法律职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三级心理咨询师、一级人力管理师。太牛逼了,简直是考霸级人物啊(奇怪的是一般本科毕业)!!!但是,至今在本单位里还只是中层,且面试的时候口齿不清,逻辑有点混乱,而且往往是词不达意,不知所云。
可是,我们让他过了,只不过给的是专家岗,专职做财务分析,不敢让他管人。
所以,考证能力算不算能力?算!证书多的人算不算人才?算!但其他软性能力,比如沟通、思维、管理等等,往往更重要啊。再回到这个人身上,他如果职业定位就是专职做财务,高级职称、CPA,最多一个注册税务师就够了,把其他考证的时间放在本职工作的思考上,综合能力的提升上,也许职业生涯会发展的更好!证虽好,够用就行,切勿贪多。
35岁,对于职场人来说,真的超级尴尬。
在基层干活,别人更愿意用年轻人,自己从零培养。
那中层呢?别说能不能做到,就算是“侥幸提升”了,也往往是“上下夹击”压力山大。
之前部门招人,有个36岁的应聘者,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很坦白,说自己没有太多要求,只要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可以了。
后来我问他,之前的工作为什么不做了?
他支吾了一会儿,就说了句不合适。我也就没再追问。
其实,我很理解,人到中年,谁不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家呢?可现实总是有各种的“不合适”。要么,你接受;要么,你滚蛋。
最后,公司还是没有录用他。理由很简单:可塑性不高。
如果你20多岁去求职,虽然经验少,但只要愿意学习,拿跟公司一起进步当幌子,用人单位也愿意来培养你。
可过了35岁,还在应聘基层,就很可能被人事打上“没什么本事”的标签……很可能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正是大部分中年人最恐惧的地方。
一旦你想要换个工作,提升生活质量,就能赫然看到招聘栏里总有那么一句——35岁以下。
所以,你遇到过这种“35岁现象”吗?又是怎么化解的呢?
欢迎留言给心眼儿,咱们讨论区里继续聊~
#头条职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