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长安中层管理面试题(管理层面试题目)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后病情加重。他坚持去曲阜祭孔,大臣劝他:“陛下,身体要紧,还是速回长安吧。”刘邦叹道:“为大汉江山稳固,我必须去!”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了英布叛乱后病情加重。他坚持去曲阜祭孔,大臣劝他:“陛下,身体要紧,还是速回长安吧。”刘邦叹道:“为大汉江山稳固,我必须去!”

孔圣人死去280年后,突然又被人惦记上了。想起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史上最没有文化的大汉开国皇帝刘邦!

刘邦出身市井,不学无术。一生以“不学书”为荣,终日跟一群混混喝酒吃肉,日子过得好不潇洒。

即使后来得了天下,也对儒生嗤之以鼻。因此,在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观念中,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这可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发现端倪。

《史记》记载:大儒郦食其因辩才无双得到了刘邦的召见,在刘邦的意识中根本就没有礼贤下士的想法。因此,他故意坐在榻上,一边让侍女给自己洗脚,一边等着郦食其跪拜。

文人都好面子,郦食其一看刘邦这德行,不由恼怒,他坚决不给刘邦行礼。

刘邦毕竟是上位者,在一个他瞧不起的儒生面前丢了尊严,痞子脾气一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张口大骂:本就一脸的“奴才相”,在我面前,你还装什么清高!

由此可见,刘邦对儒生的蔑视是从骨子里自带的。在他做了皇帝后,因何事突然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成为第一个向孔子祭拜的君王呢?

登基称帝后,刘邦自认是“马上皇帝”,便对《诗》、《书》、《礼》等儒家经典不屑一顾,还废除了一些繁琐的秦朝礼法。

天下一统,刘邦经常与群臣在朝堂上大摆筵席。哥们兄弟的乱叫一气,有时候喝高了,还拿着刀剑在殿内比斗,把一个本应庄严肃穆的朝廷变成了秩序混乱的闹市。

对此,史书这样描写:“群臣饮酒争功……拔剑击……帝患之”

长此以往,朝廷不像国家办公场所,君臣没有上下尊卑,就连大老粗刘邦都觉得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就怕哪天兄弟们喝大了,有意或者无意给他来上剑!

这时,儒生博士叔孙通献上一计:如果实施“礼仪之法”,便可安邦治国,陛下亦可无忧了。

刘邦大喜,欣然接受。于是,一套儒家礼法登上朝堂,一直被中国历朝历代沿用了近2000年……朝堂上,百官执职,尊卑建立,不再有喧哗者。

刘邦叹曰:“今日,吾乃知皇帝之贵也。”

孔子学说,让刘邦尝到了“当皇帝的滋味”。几乎一夜之间,刘邦的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儒学的鄙视者,变成了尊孔的倡导者。

其实从本质上说,刘邦尊孔是给天下人看的,目的是告诫所有人要尊重皇帝的威严,那么随后的祭孔大典也就顺理成章了。

公元前195年,重病缠身的刘邦从淮南返回长安的途中,专门绕道去了孔子的家乡曲阜,为了大汉千秋万代——他用太牢之礼祭孔。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什么是“太牢”之礼呢?所谓“太牢”,是古人祭祀神灵和宗庙的礼制。因为祭祀用的牲畜用木笼圈养,所以这类献祭就称之为“牢”。

古代祭祀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祭品牛、羊、猪皆有,称太牢,天子可用;少牢低一等,祭品只有猪和羊,诸侯王适用;士大夫位列三等,祭祀称“特牲”;到了最低一等,就是平民百姓,祭品就不讲究了,简单有个仪式就可。

刘邦到了孔府,封孔子的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从此之后,中华大地普遍开始祭孔。

汉高祖刘邦给后世君王做出了表率,使得儒生归心,让儒家思想和观念成为忠君的工具。孔家也被历代君王所照顾,传家千年,经久不衰。

从接待汉高祖之后,孔府宴成为中华“官府宴”之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圣人对美食的一贯追求,后世的历史学家依据《论语》中有关饮食的言论,判断出孔子是个美食家。那“孔府宴”是一场美食宴席的享受,还是政治饭局的作秀呢?

原本是一场隆重的祭祀大典,谁也没想到让“孔府宴”走上了圣坛,成为国家饭局的象征。

孔府宴讲究礼节,规格严谨。到了清朝,根据宴客目的不同,分为寿宴(衍圣公夫妻)、花宴(小姐订婚)、庆宴(受封、升官、得子);按照客人等级不同,也分三六九等。

第一等:满汉宴

只有皇帝和钦差大臣才能品尝到“满汉宴”,菜品是按照国宴的规格准备的。

一桌宴席,要上196道菜(皇宫御宴满汉全席才108道菜),仅餐具就有404件之多。每件餐具又分上、中、下3层,上层为盖子,中层摆菜,下层热水保温。

第二等:家宴(婚丧嫁娶、过寿祭祀)

衍圣公夫妻嫡子女才能享用这二等的家宴,一般为“鱼翅四大件”或者“海参三大件”。

按照上菜顺序:干果、鲜果8盘;鱼翅大件一个,炒菜两个(配菜);大件鸭子一个,海鲜两件;鲑鱼大件一个,青菜两件;甜菜大件一个,两个配菜;点心两盘,甜咸各一;瓷鼓子菜四个(或用一品锅代替);素菜四个,小菜四碟;最后上主食(面食馒头、花卷等)。

这是《历史的味觉》一书中关于孔府宴的介绍,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用食物串联起社会各层。

为了温饱和口舌之欲,引发的民族战争,政治博弈,既让人惊心动魄,又令人愉悦开怀。

民以食为天,食物就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在这本书中,有温情,有智慧,有雅致、有谋略,是难得一见的好书,值得一读。 #食物能改变历史吗?##家庭美食大赏#

1390年,朱元璋斩杀李善长一家70余人。闻此,李善长拿出皇帝赐给他的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一声:“你看清楚···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顿时哑口无言!#我要上微头条#

此次屠杀,唯独儿子李琪幸免于难。李琪,朱元璋的女婿!

从一个牧童披荆斩棘一跃成为大明王朝开创人。朱元璋,除了战场上骁勇善战,更离不开他的智慧谋略!尤其在明王朝建立以后,帝王权术、心思谋略演绎地可谓淋漓尽致!

大明王朝建立,追随朱元璋的旧部、亲信都跟着沾光尝甜头。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朱元璋也不亏待——除了大量金银财宝,豪宅,朱元璋还赐他们免死金牌。

然而,随着后期朝野问题的越发密集,朱元璋的旧部、亲信肆无忌惮,巧取豪夺,致使朱元璋忍无可忍。

起初,朱元璋还会时不时旁敲侧击,告诫收敛自己!但这些人毫无“自知之明”。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蓝玉、李善长以及胡惟庸。

蓝玉,狂傲之人,战功卓越,是抵挡北方、征战沙场的优秀将领。对于他的过失,朱元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则过。其次,蓝玉是太子朱标的绝对拥护者。这一点,又使得朱元璋对其更加信赖。

但是,随着朱标的不幸死亡,朱元璋清醒地意识到蓝玉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在太子死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横冲直撞的蓝玉必将影响帝位的继承。

1393年,随着旧怨的堆积,朱元璋忍无可忍对蓝玉动手了。为此明太祖以谋反罪名拘捕了蓝玉及亲信。最终,蓝玉被以“剥皮”处死。

除了蓝玉的居功自傲、不懂分寸,另一桩明朝大案当属胡惟庸案了。仅仅胡惟庸,便牵涉出了30000余人被连坐,其中就包括胡惟庸的老乡李善长。

宰相胡惟庸,不同于李善长和蓝玉。对于朱元璋,胡惟庸谨言慎行,也会博得朱元璋的开心。但随着朱元璋对其抬举和过分捧高,使得胡惟庸越发“飘飘然”,身边大臣、权臣一时簇拥而至。

蹬鼻子上脸的胡惟庸,胆子越来越肥!之后一次,朱元璋携太子外出巡游,临行之际对胡惟庸一阵嘱托和交代,命其放开手脚去做。今天看来,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让胡惟庸做代理皇帝。

胡惟庸的听力没坏,但情商却出现了问题。此时的他,就像朱元璋的一颗棋子,用以除去威胁大明王朝根基的权臣的炮灰。

朱元璋外出,胡惟庸着实勤于政事。一个月的奏折,几乎半个月就能批奏完成。在狠狠地体验了一把权力在握的感觉后,胡惟庸有点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了。

有那么一回,胡惟庸的儿子在马车行进中被甩出窗外并毙命。胡惟庸大怒之下,杀死了无辜的车夫。这件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没想到,平时温和的朱元璋上纲上线,意欲杀了胡惟庸。

此后,胡惟庸准备谋反。但不等他反应过来,朱元璋就以谋逆之罪抓了他。与此同时,朱元璋又将胡惟庸过往的旧案一一翻了出来,累计100多桩案件。新账、旧账一并算。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将牵涉造反案件的人统统揪了出来,一共多达30000人。

胡惟庸死后,延续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也被废除。牵涉的30000人当中,就有位高权重的胡惟庸的老乡李善长。不过,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时,恰逢李善长在家乡。

李善长,一个妒忌心重,自恃功高而不懂收敛之人。比如,在胡惟庸的案件上。胡惟庸除了笼络人心,他还意图拉李善长入伙一并谋反。又比如,洪武大帝病重不起,李善长不仅不探望,而且组织儿子进宫请安。

1390年,胡惟庸造反案中,胡惟庸曾以名利诱惑李善长。知道胡惟庸造反却没有向朱元璋告发,对这样的臣子,朱元璋怎么可能容忍。

后来,朱元璋下令斩首李善长及其一家70余人。可就在行刑前,李善长拿出了曾经朱元璋赐予他的免死金牌。意图凭此躲过一劫。

不料,朱元璋冷笑一声:“你先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

李善长仔细一看,原来是:除谋逆大罪。李善长再也无语!77岁的李善长也就这样死了!

@长安说书 朱元璋一生,从牧童到大明王朝开创人。他的一生就像晋级打怪。铸成帝业之前,他能笼络人心,让蓝玉、徐达、刘伯温以及李善长等人众星拱月一般围在他身旁。

功成名就后,他不忘旧部、亲信,但在面对大明王朝和帝业根基稳固的问题上,他则谨小慎微,步步为营。

帝王权术、智慧谋略是伴随朱元璋一生最珍贵的东西,尤其在称帝之后,剪除旧部、亲信大臣上,朱元璋的谋略、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打江山,凭兄弟义气;守社稷,靠的是律法规则。但权重之臣没读透!

《智囊》中,包含2000多个帝王故事,从秦到明,涵盖帝王权术、中层晋升、以及底层安身立命谋略。康熙视其为治国利器,纪晓岚每天三读;曾国藩亦是《智囊》忠实粉。

打打杀杀,从来不是江湖!人情交际、利益权衡才是人生险滩!

读懂、看透人性,不是为了世故、圆滑,而是避免陷入被动,进退有度!看透《智囊》,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喜欢,戳下【看一看】

《智囊全集)—冯梦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27114/
1
上一篇中层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内容)
下一篇 学校中层管理培训工作记述(学校中层领导培训内容)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