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老板,一个是关系户家的孩子不干活儿,另一个是勤勤恳恳干活居功自伟的愣头青,两人水火不容,你留谁?认真干活的人稀罕吗?每年刚毕业的老实勤奋孩子的简历可以用麻袋收。
如果你是中层,自己脚跟都不太稳,不知道明年自己还留不留得住,团队里一个是对你忠心耿耿高度认可的废柴,一个是认真干活能力比你还强的小年轻,体力比你好又能吃苦,薪水比你低,人缘比你好,随时威胁你的地位,他们俩吵起来你更愿意留谁?干活的走了,大不了自己接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如果你是个刚刚当上小主管的小头目,手下只能带俩实习生,一个勤奋得要死,周末还在学英语打卡发朋友圈,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培养起来之后他随时会跳去一家更好的公司,到时候你好不容易积累的资源和功绩转头就会变成行业里跟你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另一个是吃喝无忧的大小姐,年轻漂亮嘴甜,既能衬托出你突出的能力差距,又能帮你搞好部门关系,设计师小哥哥一接她的需求就任劳任怨,对什么任务都没有想法,得过且过,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你留谁?
如果你是集团大领导,你知道和你隔着8个职级的两个小螺丝钉在职场斗争,你会化身正义的使者跑出来去维护认真的小螺丝钉呢?你才没空,你只关心融资什么时候到账,最重要的大客户签单了没有,办公大楼要不要搬迁,下面人的斗争嘛,其实相互制衡也挺好,要小心那种铁板一块一团和气的,那才危险了,分分钟把你架空,或者集体跑路另起炉灶。
真实的职场中,变量和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我上面列举的只是最常见的几种心态和情况。我非常看不惯那种吃闲饭的,提议了很多次团队优化,结果老板眯起了眼睛,笑笑说,你就别管她了,放着,花不了几个钱。
是的哦,这小姑娘好看,光放着提升办公室欣赏度也不错。我们所以为的认真工作创造的价值,什么PPT做得多好,报告写得多漂亮,数据分析得多完备,其实很多时候对一个公司组织来说,都是不值一提的,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而我们很介意的一些浪费,有人偷摸着报销了几百块,有人天天迟到早退,有人犯错丢了几个客户,这些事在老板看来,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认真干活也不见得就是好,有时候做得越多,蛮劲越大,显得越笨。比如我们做媒介投放的时候,有的人一天能找到20个号投,连投一个月,辛苦不辛苦,厉害不厉害?你打开列表一看,全是早已没落的传统媒体报纸,都不知道发行量还有没有三位数,或者完全滥竽充数的破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能公司还倒贴了人力工资的小破事,你以为领导会领情么?才不会,会嫌弃的。方向不对,做得越多,显得越愚蠢。
不认真干活的,可能一眼就看出了项目的最大症结,去攻克那么一两个桥头堡,让大家发朋友圈宣传都有点面子的那种。老板也是要社交的好不啦,大佬们吃饭聊一聊,哎你们最近在忙什么,老板会掏出你那几百个破烂小号还是指着最大的项目说,看,我们在这个榜单上拿了个奖。
可能这个奖是你花了十万块赞助买来的,没关系,老板也需要装逼,花得值,花。
你说这两人打起来,谁更有价值?
如今我已经不会再好奇这类问题,职场和人性,绝不是学校里你努力学习,认真上课就会得到老师表扬的象牙塔。尽人事,听天命,多换位思考,求问心无愧,就好了。
真正高级的斗争,一定是润物无声的蚕食,针尖对麦芒那是小学生打架,可没劲了。
银行对学历要求有多高,从光大银行董事长的工作简历可以略知一二。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银行新任的董事长1984年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获金融学本科学位。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4年的本科生,1999年的博士生。进入银行至少是省分行中层干部,通过银行各个岗位的锻炼,可以达到到银行董事长的级别。
2022年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有少部分人“特别优秀”,例如清北复交、C9院校、985、211大学毕业生可以进入总行、省、市分行的机关科室。普通学校的大学毕业生,进入银行几乎都是基层柜员和客户经理。
银行对于学历的要求,除了科研机构和高校,几乎在所有行业当中都是最高的。但银行的收入确实高,尽管压力大,但是每年还是有不少人挤破头都想进去。
可见银行
作为人事,最近碰到很多40以上的优秀人士给我司投简历,其中不乏大公司中层级别的人,让我这个小人事感到受宠若惊。
我们是一家做线束的小公司,因为主要做国外订单,活的还算滋润,订单量还是蛮充足的,最起码到明年9月前订单都是充足的。随着业务的扩展,公司未雨绸缪想转型开发国内市场,因为国外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老板想的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因此急需能开拓国内市场的高端人才!
薪资待遇老板参考了国内其他公司的水平,给我透了个底,只要足够优秀可以比同类公司高20%左右。于是我在Boss直聘上撒起了网,很快一天连续有四五个高端人士投了简历。
我在里面挑了两个经验丰富年纪都在40岁左右的应聘者给老板定夺,老板拿起简历一看,40多岁?这不是想来公司养老的吗?这个年纪还有什么斗志,两个都不要,去找年龄在35岁以内的,我们公司绝不养闲人!
我提醒老板,这两位的上家是知名大企业,都是中层精英,经验老道,不可多得人才!
老板说40多岁再老道也不要了,听我的,只要35岁以内的人。
我感到很无奈,只要35岁以内,那35岁以上的人都应该去哪呢?我们每个人都会老,都会有超过35岁的这一天,到了那时我们会在哪呢?
公司招聘销售员,消息才发出去1天,就收到了100多份简历。经过筛选,初步敲定3个人,我通知面试的时间相隔30分钟。销售经理是个老练的面试官,但我每次都能猜中他的心思,这次当然也一样,“这只老狐狸”…
发了年终奖之后,销售部走了一个专员,要离职替补。老样子,这个岗位的要求:学历至少是大专,30岁以下,3年以上行业经验,性别男(隐性条件,不公布)。
招聘条件看起来很简单,但表面上越简洁的东西,实际上就越复杂。之前这类岗位招聘,由我同事负责,后来被销售经理投诉了两次,说效率太低,领导就换上了我。
作为交换,我来销售这边,同事去车间那边。(我内心十分感激,至于为什么,我上一篇内容写得很清楚)
——
那天下午,我安排了3名候选人。
在会议室里,第一位候选人神采奕奕地走进来,销售经理客气地请他坐下,然后问起工作经历。男孩说,他在同行业工作了4年,从普通销售做到了高级销售,还带过2个人的小团队。
销售经理点点头,又问起离职原因。男孩回答,从上一家公司离开,纯属意外,因为母亲生了一场重病,不得不辞职回老家去照顾,现在母亲已经康复了,所以回到北京,还想在这个行业做销售。
销售经理皱皱眉,问他为什么不回上家公司,如果干得好的话,应该会欢迎他回去上班。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当初欣赏自己的经理离职了,原来的位置上也有了新人,回去也不是不可以,但免不了尴尬。
销售经理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让男孩回去等消息。
——
第二位应聘者,是个211的本科生。
他穿着很得体,说话的时候温文尔雅,条理清晰,综合素质很高,而且销售经验丰富。
这一次,销售经理问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候选人应对自如,侃侃而谈,有些观点对销售经理来说很有启发,我看见他在小本子上记了好几笔。
这次的面试足足持续了1个小时,销售经理才依依不舍地把人送出去,还信誓旦旦地说:“一有消息,人力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男孩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很有礼貌地回应。
把会议室门关上,销售经理回头看了我一眼,嘴角微微上扬。而我则视为不见,面色如常。
——
最后一名应聘者进来,他已经在外面沙发上坐了半个多小时。
小伙子刚好毕业3年,之前在同行业的小公司做销售,其他条件也平平,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介绍过个人工作经历后,销售经理开始提问。
第1个问题:喜欢这个行业吗?对方回答:喜欢。(没有扩展,比如对行业的理解)
第2个问题:能吃苦吗?对方回答:能。(没有举自己曾经的事例)
第3个问题:你要求的底薪是5000块,但我只能给你4000,能接受吗?对方很有信心地回答:可以接受,我努力点,多赚提成也是一样。
和第一位应聘者一样,销售经理让他回去等消息。然后,他问我怎么看?我笑了笑,推荐他考虑第3个,他高兴地拍了一下桌子:“那就他了!”
原来两个星期都选不出合适的,现在一下午就搞定了,而且还有“意外收获”,他当然高兴。
——
我在心里骂:“老狐狸。”
在销售部,销售经理凌驾于所有销售之上,他手上握有实权,既可以决定录用谁,也可以决定淘汰谁。
对于他来说,最好的下属,就是能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下属的能力有多强,能力强只有老板会喜欢,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却是威胁。
所以,第一位候选人不会被录用,因为太聪明,这会在画大饼的时候太吃力;第二位候选人只是来送经验的,内容已经被记录下来,人就没必要留下了,他太骄傲,不容易被驯服。
为什么第三个人合适?因为好用。至于说业绩,不需要操心,男孩是简单又不是傻,只要放到老员工身边一段时间,很快就能被带出来。而且底薪明明可以给5000,现在只给了4000,等过段时间一加薪,很容易就能收买人心。
招聘的时候,都说要招“合适”的人,其实不是指经验和能力合适,而是要对某些人合适。
——
老板喜欢的下属,是有能力的,可以给公司赚到钱。
管理者喜欢的下属,是既能成就又不会威胁到自己的。
员工喜欢的上司,是能升职加薪还少一点麻烦的。
本来大家的利益就不统一,所以能力强的员工很难得到晋升,因为没有哪个上司会甘心给下属“让路”。
上一个销售为什么会离职?因为他在被驯服之前,“不幸”让老板注意到了……
我是@职场槽点点,欢迎关注交流。
#微头条日签##直言职场##职场干货#
未到终局 焉知生死-----献给疫情期间默默努力的每一个普通人
最近看完了白敬亭主演的一部职场剧《平凡的荣耀》,虽然有一些不合理的主角光环,但也真实展示了职场众生相,有初入职场的菜鸟,有不断PUA下属的主管,有为坚持理想而被排挤的中层,也有复杂精明腹黑的高层,一众角色的职场遭遇让观众不断看见自己的影子,值得一看。
孙弈秋,一个没有学历、没有经验、没有人脉的“三无人员”,拿着一张空白简历和一句“我妈让我来的”进入到了一家叫做金宸资本的投资公司,一家满是高学历的精英公司(人品先不说),成为了一名实习生,这与他之前从事的快递、外卖和便利店员的工作完全不同,他不知道后面的日子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但是他坚信自己最大的“卖点”就是努力,他的目标就是留在这个世界,而从小学习的围棋,也养成了他坚韧内敛不服输的性格,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始终念着这句棋语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虽经历各种困局,但不断破局,不断成长。
本来有些动摇的内心,因为这部剧又坚定了一些,毕竟我们的人生也没到终局,不是吗?
#你最喜欢的一句微信签名是什么#
#影视时光机##白敬亭##头条创作挑战赛#
亲爱的宝贝:爸爸今天可以明确的给你说,即使没有任何背景,一个人也可以在35岁的时候,成为中层领导!
为了完成目标,首先你要做好如下准备:
1,能力储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担当的能力!
2,知识技能的储备,超越阶层的认知!
3,情绪的控制力,喜怒不形于色。
4,必要的口才表达能力!
5,初心和大局观!
6,把握机会的能力!
其中一到五是为六服务的,因为机会有很多,没有一到五的储备,机会来了也会溜走……
这是一位爸爸写给女儿的《阶层跨越》,写的中肯,有效!这些总结可能是一个父亲,经历了职场的摸爬滚打以后才有的感悟,不一定适用于任何人,但是绝对有借鉴意义!
今天分享出来,奉献给即将踏入新环境,步入大学校园的青年人,大学生活绝不是60分万岁!也不是放荡不羁,放纵自己。
每年的985、211招生计划只有几十万而已,央企,大型国有企业等招聘的时候只要985,其次是211,别的同学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不用考虑每年1000万大学生毕业的事,基本和985、211无关。
如果大学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尽量读研,读博,完成目标,遇到有些特殊情况,有的只看第一学历是985、或者211的,没办法的事,就只好放过,心态好点,好运自然来!
如果觉得对孩子的成长有用,记得点赞收藏起来,合适的时候拿给孩子看。
《地产裁员,这批人最后都去了哪里?》,刚刚读完这篇文章,深以为然,讲的很现实。
有网友表示,这群人基本不缺钱,躺平个三五年看看行情,即使三五年后不想躺平,地产行业仍然没有起色,利用手头的资源做点事还是没那么难的,至于去了哪里不重要,反正比原先的手下们过得滋润。
也有网友表示,本工资低的年轻人容易找到工作,不是因为有一颗谦卑的心。而是因为工资低。
在地产深耕多年的高层很多已经财务自由了,与其说是被优不如说是提前退休,尴尬的是那些中层和基层员工,前路迷茫,人家一看你简历也担心你的稳定性,就算你说原因下沉,也不是你想下沉就下沉的。
我是阿菜,职场宝妈,房地产从业者
热爱生活,热爱奋斗。与你分享育儿感悟、职场经验。
2020年的招聘数据显示,在网络招聘平台投递简历的35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4.9%,中高龄求职者投递简历总次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3%,远高于35岁以下求职者同期增速,35岁再应聘就业成为社会问题。
一般来说,当年龄达到30~35岁的时候,在一个行业从业基本在10年左右,一般就会成为公司的骨干,会成为中层领导甚至高层当中的一员;如果35岁还是在员工群体,就会面临再就业的尴尬。
所以人生就业的规划非常的重要,当大学毕业,你的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时候并不要紧,年轻学习新知识的节奏会比较快,公司也愿意提供资源支持,能够很快的转型;而过了35岁,学习能力尤其是家庭负担一些实际问题,让新的用人单位感到麻烦。
所以学好人生的规划,在一个行业做够1万小时,成为这个行业的骨干,就成为就业的主要趋势。否则35岁以后就业难度就会增加,而混到40岁以后只能在家炒股或者做点小生意了。
所以学会人生规划是保证一生稳健发展的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