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员工对中层管理人员评价(对中层管理者的评价维度)

管理者,要有建立人才梯队的意识 我昨天写了篇“教会别人,才不会饿死自己”,大家可以看下面的评论截图。

管理者,要有建立人才梯队的意识

我昨天写了篇“教会别人,才不会饿死自己”,大家可以看下面的评论截图。

我敢说,这帮人肯定连公司的中层管理者都不是,这辈子甚至都没有进过大公司。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一个人想要走得更远,爬得更高,是需要有大局观的。

很多基层主管,看见有潜力的年轻人,不是想着如何去培养,首先居然想得是自己会不会被他取代,甚至刻意打压,或者直接把人给送走。

你说这样的人,能成大器吗?我呸。(当然,我回复评论时,都说他们是对的,毕竟我没有去指正他们错误的义务)

你这样做,位置是坐稳了,但你这种搞法,能让你更进一步吗?这种搞法无异于用嘴去吸腿上的毒血,然后居然还把毒血给吞了进去。

你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想你这么做?这样的公司哪会有什么活力,哪会有什么发展,大家一起等死吗?再者,你这个位置坐得再稳,公司都被你做死了,你坐得再稳有个毛用啊。

就算公司没被你做死,你难道就能保证这辈子就呆在这家公司了?难不成你还能把这个破主管位传承给你的儿子,你的孙子?想啥呢?

你无论是向上走(有这种存量思维,真的很难),还是向外走,最后你肯定是要走的。既然如此,最好的方案,不应该是培养一个接班人,把能力培养起来,然后让他接替自己的位置吗?

这样一来,如果你升职了,你下面就有一个绝对忠诚的基层主管,会死心塌地帮你干活;如果你离开这家公司了,有一个公司的主管会永远记得你,感谢你的伯乐之恩,一有合适的机会,定当还你一个人情。

对人才梯队的投资,才是最大的投资。

建立人才梯队的能力,才是对管理者最大的考验。

关注我,每天突破认知,每天都有收获。

我叫以萱,我第二次进国企时,是有人引荐的。按理说,我应该对她心存感激,但是她却成为我后来工作中最讨厌的人。

因为董事长欣赏她,她就仗势欺人,所以不合她心意的人,她一有机会就给别人小鞋穿。这种类似的事情全公司都知道。

我原来是由她分管,一直以来对她恭恭敬敬,言听计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量让她对我的工作满意。

她对我的要求很高,她也是一个比较细致的人,刚刚进入这个部门时,她让我拟写了一个制度,不夸张地说,制度被她改了100遍,改得面目全非!

有一次我觉得她的处理方法有问题,就善意地提醒了她。然后她就摆着官威,一副我懂什么的样子,把我否定了。

再然后,就算觉得她做错了,我再也不敢指出,还是按照她说的去做。

但是现实却是,不管你工作做得再好再完美,她都可以挑出刺来。而且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她总是以自己的那套想法来要求别人。

我一直都在自省,经常在想自己是有什么地方还没有做好,没有符合她的要求?而且我每年都去给她拜年,她过生日时,也会买香水眼霜之类的小礼物送给她,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哪里得罪了她。

在中层干部中,也普遍对她有意见。大家对她的评价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爱拍上层领导的马屁。

特别是他喜欢给人小鞋穿,喜欢当众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一点是大家最讨厌的!但是基于她在公司的地位,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

再然后,我调到其他部门,由其他领导分管。但是,她也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我还是她部门的人,分配了许多额外的工作给我做。

对此,我不敢有意见,第一是她引荐我来的公司;第二我也不想别人说我过河拆桥,不懂感恩之类的话,所以一直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终于有一天,在她又给我分配了额外的任务后,我善意的委婉的提醒她,这个事情应该由她分管的部门去处理。然而,她不以为然,继续安排我。

因为这个事情不简单,要涉及很多部门协调很多人,而那些人并不是我这个部门正常工作中应该对接的人。

后来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个事情做好了。然而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做许多她安排的额外工作。然而我还不敢去我分管领导总经理面前说,也不想让别人说我不知好歹,只能自己默默忍受。

所以我后来离开公司,有50%的因素是因为不喜欢那样压抑内圈的工作环境,另外50%的因素是想摆脱她的掌握[笑哭]

我心想,既然是你引荐我进公司的,现在我自动辞职,该还清你的情了吧?我不要了,总可以了吧?

我走的时候,她极力挽留我。开始是打电话挽留,后来又单独找我谈了两次话,给我做工作。我都非常坚决地要走。

最后他问我,我走是不是因为觉得憋屈?哈哈哈你还问呢,你觉得是谁让我憋屈了呢?

但是最后我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既然都要走了,也没必要把关系搞得这么僵。除开工作的关系,我真的不想和她做朋友,甚至不想跟她再有任何瓜葛。

别了,我再也不想见到的人!想想以后再也不用看她高高在上的样子;再也不用听她颐指气使意的指挥,就觉得以后的人生好爽,我终于解脱了[笑哭][笑哭][笑哭]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网图侵权删。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常见他在同学群里怼武汉女作家方方,或转发一些批判方方的文章。他在一个事业单位做中层管理。一次同学聚会,我提到他在群里经常怼女作家方方的事,他说他就是看手机时,喜欢关心这方面的文章,看到观点相同的就随手转发群里、朋友圈,有时也会评论几句。

由此,我想到一个专业名词,叫"信息茧房"。此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他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

该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不少人在学习与生活中对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关心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真业心学创始人东方赢 我在想,一个人陷入"信息茧房"有什么后果呢?我查了一下,找到了凯斯·桑斯坦教授的一段论述,他指出: 会稀释人的思考能力,使人思维简单化,愈加封闭、自我、无知、偏执、傲慢、群氓。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被纪委立案调查跨年度的,其年度考核等次如何确定?

 

各位网友,举个例子,国有企业干部于2018年11月被纪委立案调查,2019年3月结案,最终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根据《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受党纪处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有关问题的意见》(组通字[1998]19号)中“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可以参加年度考核,但在其受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党纪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给予党纪处分的,视其所受处分种类,分别按上述一、二、三、四、五条的规定办理。”的规定,2018年度评为不定等次,2019年度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可以评为称职)。如此,受处分的当年的影响比上一年度立案调查期间的影响要小一些,这样是否合理呢?

另外,根据《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受党纪处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有关问题的意见》(组通字[1998]19号)中“涉嫌违犯党纪被立案检查的,可以参加年度考核,但在其受检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党纪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给予党纪处分的,视其所受处分种类,分别按上述一、二、三、四、五条的规定办理。”的规定如何理解,具体工作中如何把握。

还是举上面那个例子,该干部2018年11月被立案调查,2019年3月结案,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按照《意见》中第二条“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年度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因其他错误则受严重警告处分的,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的规定(这条规定关于等次评定方面已不适用,详见《关于受党纪处分公务员年度考核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组通字〔2016〕60号)),该名干部2018年度考核等次是否可以正常评定,优秀和称职都可以(因为党纪处分只影响当年的考核等次),2019年度考核不定等次。

 

以上,恳请各位前辈、各位同仁解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26045/
1
上一篇比亚迪中层管理员工资多少(比亚迪管理层工资怎么样)
下一篇 甘肃公务员论坛(甘肃公务员局官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