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转型#如果告诉你,5年前的一部神机能吊打今天iPhone,你信不信?作为摩托罗拉当年的“王炸”模块化机型,又为何以停产收场?
本期硬核试物所,解读“神话”模块化手机,为何陨落?
https://www.ixigua.com/6964721326451851812?utm_source=xiguastudio#科学燃计划#
2022国考行测语句表达难点之语句排序小技巧解析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中的排序题都会有涉及到,题量不少,且难度也不低,通常是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题型。其实这类题目技巧性很强,只要合理运用一些小技巧,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会显著提升。中公教育在此进行重点分析。
第一步:首句较为特殊,通常是用来开启一个话题或是用言简意赅的话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含有指示不明的代词的句子、含有总结词的句子、含有特殊关联词(但是、然而、而且、也等等)以及一些具体细节性描述的句子,是不应该放置于首句的。通过观察这些句子是可以排除一些错误选项的。
第二步:确定部分句子的相对位置。利用刚刚在观察时发现的特殊句子,如含代词的句子找到其指代的相关内容;含有转折或总结性的关联系找出它前面应该对应的内容。除此之外,含有重复话题的句子也应该排列的较为紧密些。
第三步:尾句不可忘。很多同学在排序时往往会忽略尾句的作用,尾句的作用通常是点名中心以及收束全文,总结性较强的句子更适合放置于尾部。
除此之外,假若考场上我们遇到的排序题难度较大,仅仅利用这些小技巧还无法解出题目,那建议大家可以先做完其他题目再来思考,以免浪费时间,扰乱了自己做题的心态。
以上是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出来的关于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光说不够,让我们结合一道例题一起来感受一下。
【例题】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①而且它还专门针对“倒插笔”做了优化设计,大幅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②由于采用了触摸式感应键盘,用户可以直接在 A732 的键盘区用手指进行手写
输入,而且识别率非常高
③如果你在手写模式里遇到一些笔画比较繁琐的汉字,无须切换输入模式,直接用拼音拼写即可,比如“饕餮”这样的“高难度”词汇,不需要切换输入法,便可直接按键盘进行拼音输入,一气呵成
④另外对于一些生疏的汉字它也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
⑤摩托罗拉 A732 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指书,指书两字形象地概括了 A732 这一神秘之处:通过手指来输入文字,而不像普通手写手机那样采用手写笔输入
A.⑤①③②④ B.⑤②④①③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①④③
【答案】B。中公解析:此题难度较大,先观察首句发现不能排除选项,接下来分析⑤句后究竟是接①、②还是④。⑤句主要说明摩托罗拉这个型号的手机最大的卖点是能够通过手指来输入文字,①句在分析优化设计的问题,②句在分析为何能够进行手指输入的原理,④句在补充针对于生疏汉字准确识别的问题。综合分析,发现②句与首句的话题一致,联系紧密,排除A、C。观察B、D两项发现唯一的差异在于④①两句的顺序。分析发现,识别生疏汉字应该是手机功能里较为基础的必备功能,而针对于“倒插笔”做的优化设计,属于对功能的进一步优化完善,所以①应该置于④后,答案选B项。
题目练完,中公教育再次为大家总结一下排序题的要点:做题记得看选项,从选项来找关联。特殊句子不适合当首句,但可以作为突破口去寻找关联语句。同样尾句加入验证,总结性的句子适宜放段尾。最后强调切忌单凭语感代入顺读,利用技巧去解题。
详情:2022国考行测语句表达难点之语句排序小技巧解析_中公教育网
#故事推荐#【青•故事优选C】山西之行
林柳青儿[网页链接]会员扶持计划
山西之行,让我的梦变得恐怖离奇。每天晚上我都能梦见一队人马抬着一顶花轿子,吹着乐儿由远及近,轿子里坐着一位穿着嫁衣的新娘,红红的盖头下,一张脸煞白得吓人!这队人走在黑漆漆的树林里,卷起一阵阴风。此刻,我必被惊醒……
01.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还在上高中。放暑假的时候,想着出去打份零工,挣点学费,也可以给父母减轻点负担。
父母也都支持我去外面锻炼锻炼,增加一些社会阅历。所以,从学校回来的第二天,背着母亲为我收拾的简单行囊,坐上去西安的客车,向着那一片繁华出发了。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看着两边高楼林立的街道,自己却不知何去何从?
漫无目的地转悠了半天,最后还是花了30块钱在中介那里找了份餐厅的工作。
就这样和盘子、碟子、碗打了半个月交道。当初出来闯的那一份热情早就被抹布擦得一干二净,当我对这份工作渐渐失去兴趣的时候,我意外地遇到我的初中同学——阿峰。
阿峰上完初中就出去闯了,听说在外面混得不错!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光线从餐厅的窗户照进来,落在餐桌上,给桌子镶上了一道金色的光边,看得人心情舒畅。
桌边坐着一个留着中分头型的小伙子,腰里别着一部摩托罗拉BB机。桌上摆着两盘凉菜,一盘花生米,两瓶啤酒,独自一人自斟自饮。
像个有钱的主!正当我想着怎样“宰”他一刀的时候?他却回过头来瞄了我一眼,随后眼睛睁大了。
“呦呵!这不是阿飞吗?混得不错,都混成端盘子的了!”
我忍受着他话里的讥讽,说道:“没办法,暑假出来锻炼锻炼。”我装着没听懂。
“老同学,来来来!一起喝两杯。”阿峰忽然变得热情起来,捧着笑脸,盛情相邀。
我本来是想离开的,但是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却并没有走。
我被阿峰按着坐在了他对面的椅子上,阿峰拿过一个杯子,给我倒了一杯啤酒,一颗花生米下肚,阿峰便打开了话匣子。
“哎!我说老同学,要不要跟我一起赚钱?我现在可在山西的电信公司上班,你学习好,图又画得不错,去了肯定能行。”阿峰说完端起一杯啤酒一口气灌了下去,砸吧砸吧嘴,继续夹菜。
“我还在上学,只是暑假出来挣俩钱,补贴家用。”我看着阿峰喝得通红的脸说。
“还念啥书?你看我,初中没读完就出来混了,不一样吃香的喝辣的!”阿峰边说边吃菜,“要不这样,先跟着我干一个月,不行再回来念书,绝不强求!”阿峰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看着我说。
在阿峰的一再游说下,我心动了,端起面前的啤酒一饮而尽!
说走就走,年轻气盛的我就这样被阿峰带走了。当时餐厅老板看我手脚勤快,死活不愿意让我走。后来我和阿峰好说歹说,老板扣除了我两天的工资后,才不情愿地放我走了。
02.
坐上去山西的长途汽车,心里是充满好奇的,因为长这么大,第一次出省跑这么远。
汽车辗转先到达运城客运站,再转车去小县城。
下了汽车,我被阿峰带到一个农家大院。一进门,满院子放的却是各种药材。
这是电信公司?我有些诧异!
“这是老张家,他家可是个药材大户,在这一带很有名气!”阿峰走在前面,边走边说,“我们的工作队就驻扎在他家,老张不但种植药材,还收购药材。他家还有一个更大的院子,我们的设备材料都放在那边。”
我茫然地跟在后面,只管听阿峰唠叨,并没插话。
走过院子,是一间低矮的瓦房,房子里摆着一张八仙桌,一个秃顶的老头坐在桌边和几个人商量着什么。…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天津经开区:从盐碱滩涂到投资沃土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1986年8月21日是一个值得所有天津人铭记的日子。就在那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随着题词不胫而走,当时改革开放的创业者们无比振奋,奔走相告。也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天津经开区这片原本荒凉贫瘠的盐碱滩涂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1984年春天,中央决定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并在这些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经开区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84年12月天津经开区成立,地点设在原塘沽盐场三分场。
“当时,那儿除了盐池子,还是盐池子,别说绿地,就连进来的路都没有。”曾任天津经开区主任的叶迪生回忆。也是从那时起,这位我市知名的半导体领域专家便与无数创业者一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夜以继日,开拓创新,在这片盐池子里闯出了一番天地。
没有路,那就先修路;没有办公场所,那就临时建起一排平房,挂上管委会的牌子;水电煤气供暖道路等一系列配套硬件一点一点推进,一步一步完善。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停电现象还比较普遍。对于不少国外先进制造业企业来说,电力的持续供给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一点。于是,叶迪生找到电力局,说服他们经开区不能停电。电力局局长谈困难,叶迪生便用了激将法,拉着电力局局长当着经开区大小几十家外商代表作出了300天不停电的承诺。
300天过去了,又是3000天不能停电!就这样,天津经开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不会停电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叶迪生说,这个叫“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一定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要建成能够让国际接受的这种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稳扎稳打的同时,项目投资也需尽快到位。
当时,邻近的香港、东南亚等地曾是招商首选。可真正去谈的时候才发现珠三角天然的地理优势让这些投资人和企业基本不考虑天津。“是邓小平理论中‘我们对外开放是全面的对外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要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但是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开放’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们。”叶迪生说,“天津最大的优势就是离北京特别近啊!”
于是,从那时起,天津经开区面向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搞起了“远洋战略”。从此,来自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源源不断。
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来到天津视察工作,在天津经开区挥笔写下“开发区大有希望”七个大字,成为鼓舞天津经开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的动力。同时,邓小平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随着天津经开区招商引资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片热土又瞄准具有发展潜力的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提出了“1:2:3”的招商要求,即开发区投1元人民币建基础设施,外商投2美元建工厂,产生不小于3美元的产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这样,摩托罗拉来了、PPG来了,康师傅也来了……“我们有一句话是说,要引进巨人型的企业,要和巨人同行,我们最后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自己的巨人,所以我们这三句话就是引进巨人、和巨人同行、培养自己的巨人。这是我们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根本目标。”叶迪生说。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天津经开区全力以赴,马不停蹄。
今年将迎来天津经开区成立37周年。从“一枝独秀”到多层次改革开放的“百花齐放”,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马当先”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万马奔腾”,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如今,天津经开区仍是天津人的骄傲:截至2020年底,这片投资沃土已累计引进97个国家和地区外资项目6271个,实际使用外资650亿美元,118个《财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了424个项目。同时,众多高端产业在天津经开区聚集发展,形成了由汽车及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1000亿级、化工新材料和医药健康2个500亿级以及现代服务业组成的“4+1”高质量产业集群。
天津经开区:从盐碱滩涂到投资沃土-津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