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位的领导都有一种这样的无奈,就是单位的人很多,但是可用的人太少。有的单位为了保证正常的业务开展,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大量招聘合同工、派遣工等,也可能导致单位资金紧张。
很多单位干活的主力军一般是单位的中层干部,市里叫科长,县里叫股长,靠着这些中层干部的加班加点,维持着单位的业务运转。
其实有一些人是故意选择不干,因为鞭打快牛,活可能越干越多,某项工作只要参与了,接下来第二年、第三年这一项工作都会落到你身上。
还有一些干部,在当前的管理高压态势下,本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出错的原则,遇到事情躲得远远的。
目前单位的收入分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干活的和不怎么干活的,收入方面差别不大,所以导致很多人都躲得远远的。
其实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尽职意识,至少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党性和觉悟,单位也要加强管理。
【国有企业干部】"养老金"真实金额分享:我是1967年3月参加工作的,1972年特招入伍
、当过"运动员",1977年复员回地方、又进了工厂,担任过"国企中层老干部"、副厂长、公司经理,书记、大型国企处长、副总经理等等,后来2011年9月按"档案年龄"60岁退休,合计工龄43年,实际缴费年限有18年多,养老金涨了这几年,2020年到手的4900多,也不高吧?但是很知足了。
[玫瑰]【大课堂点评】很明显,你在此国企内的“视同缴费年限“25年(也就是1992年10月份之前国企 " 合同工 " 工作的工龄)我国是1992年10月份才建立“社保制度”的,你目前有4900元/月的养老金,还算很不错了! 你超过了多数的普通企业职工。[心][心]今年2021年养老金马上也要涨了,估计你肯定会超过 5000的 (这可不是我编造的、仔细看看下方图片,你就知道了确实要 上调了!)
[玫瑰]对此金额你怎么看呢?觉得是高还是低?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记得点个赞[赞][赞]喔!
(下方图片、别忘了看)
网传退休金将和职称无关,老师和公务员态度迥异
很多年轻人之所以选择事业单位的教师或者公务员的工作,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收益,除此之外在退休金方面,公务员和教师都会有较高的保障,就拿一线城市来说,大部分的公务员和教师退休之后能够拿到的薪水基本都达到了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这份保障可能也是很多企业或者其他行业可望而不可及的。
一、网传退休金和职称之间不再挂钩
无论是事业单位内的教师还是公务员的工作岗位,每个月的退休金都和个人的职称相关,相对来说职称越高,所能够拿到的退休金也就越高。而就在最近网络上流传着退休金和职称之间将不再挂钩,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一些职称较高的人所能够拿到的退休金可能也会被平均掉。
对于这种说法,在职教师和公务员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很多教师提出了明确反对的意见,在他们看来,晋升职称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年轻时好不容易完成了高级职称的晋升,退休时自然应该拿到较高的退休金。
与此相反,公务员对此消息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应,因为公务员职称的高低和他们的退休金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即使职称高的人每个月所能够拿到的退休金相比之下可能也只是多了区区几百元,所以他们并不关心这样的政策具体是否会真正落地。
二、教师晋升职称内卷严重
之所以有较多的教师对此消息颇有微词,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师晋升职称,内卷情况相对严重。在大部分人看来,教师晋升职称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然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对于教师个人晋升职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历上普遍要求达到本科以上,其次除了要完成规定学校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教学竞赛任务,只有在这两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才有可能获得晋升职称的资格。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中小学中层和高层也都占据着教师的编制,在晋升高级职称时,这些群体自然会受益更多,而普通的一些教师可能要通过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不断努力,才会获得晋升的名额。
三、教师职称晋升将迎来新变化
对于教师职称晋升难的现象,其实教育部门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全国多地也先后宣布了将改变教师晋升职称的方式方法。按照原来的晋升要求,无论是在学历、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教师都必须有突出的表现,然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其实和教学之间并没有任何本质的联系。
所以很多学校也将教龄和退休金进行挂钩,言下之意是希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兢兢业业一直做到退休为止,除此之外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很多高校生之所以选择事业单位编制,主要还是看中了事业单位的稳定性,毕竟近几年在口罩的影响下,很多企业都进行了减薪裁员等一系列措施,让很多年轻人都感觉到工作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工作不稳定就会影响收入,而没有收入就会影响生计,这几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最近几年虽然或多或少在生活上也受到了一些小的影响,但是在收入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将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可这样的想法其实并不牢靠,首先并不是每个高校生都适合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同样也并不是每个事业单位都能给工作者提供丰厚的报酬。其次根据相关政策,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也在被逐步取消,很多新教师已经没有事业单位的编制,而是采用合同制,和学校签订相关服务约定。
退休金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个人在退休后的生活状态,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之后,所能够拿到的退休金要远比一般企业高得多,生活质量方面也会相对高一些。
因为2000000元,原本嫌弃我的子女,争先恐后的想给我养老。看到他们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我难过的做出了一个聪明决定。
我今年73岁,家住山东青岛的一个农村,和老伴有4个儿女。大儿子在国企工作,二儿子在机关单位做合同工,三儿子贩卖蔬菜,小女儿在一家私立医院做护士。
我和老伴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进了城,靠贩卖海鲜为生。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几个子女。
那时候的生意比较好做,赚钱也容易。老伴也比较有投资眼光,把贩卖海鲜中来的钱都投在了房产身上。虽然养育4个孩子费神费力,但日子过得也不至于多艰苦。
大儿子比较争气,通过考录进入了国企。经过多少年的打拼和奋斗,已经成了单位的中层领导,衣食无忧。
二儿子也比较上进。但他的命运不太好,公务员考了8年,每次都是差之毫厘,最后自己妥协了,进了机关单位当合同工,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3000元。娶了一个同为合同工的同事,两人的生活比较困难。
三儿子从小不爱学习,高中以后选择辍学到商海打拼。经过几年社会的毒打,最后做起了贩卖蔬菜的生意,跟媳妇每天起早贪黑,卖得几颗菜勉强维持生活。
小女儿和她三哥一样,不爱学习。我们把她送去了卫校,毕业以后就去了一家私立医院做护士。虽然已经30岁了,但至今没有结婚。
虽然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我们见不得自己的子女受苦。早些年我们挣了点钱,都花在了他们的身上。
大儿子自己的生活,不用我们操心。但大孙子上大学,父母不给多余的零花钱,我们每周给大孙子1000元做日常开销,三年下来花了十几万。
二儿子做合同工,结婚的时候没钱买房子,我和老伴出了30万,现在孩子出生,奶粉钱一直是我们负担,
三儿子贩卖蔬菜,需要买一辆车,我们给了17万。
为小女儿找关系进医院,我们花了10万。
对于这几个孩子,我们可以说是掏心掏肺的无条件付出。
老伴抽烟、爱喝酒又不运动,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早早的就离开了人世。
临走前他偷偷地将一张存折揶给我。说里面有200万,是他背着我们攥下来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能让子女知道,这有可能是我后半辈子唯一的保障。
我自己也有高血脂和高血糖,生活习惯又与老伴差不多,去年冬天因为脑出血住院。等康复出院的时候,右侧的手脚已经不太方便,只能靠绑缚带和拐杖走路。
大儿子说现在孙子的女朋友住在家里,家里还经常会有领导来访,我一个老人住在家里,不太方便。
二儿子和儿媳说,他们现在几乎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孩子又小,需要照顾,想要照顾我也没有那个精力。
三儿子和儿媳贩卖蔬菜,一天到晚不着家,连我住院,他们都借口蔬菜变质卖不出去会亏钱,没有来探望,养老更指望不上他们。
小女儿也是借口要以医院的病人为重,不愿意照顾我。
都说知子莫若父,果然老伴把他们看得透透的。指望他们孝顺,看来是不可能了。我叹了一口气,摸出了那张存折,跟他们说我这里还有200万。
几个儿女一听都红了眼,争先恐后的要求我住到他们家去,也不管方便不方便了。
看着这些狼心狗肺的儿女,我叹了口气,做出了一个决定。
几个儿女家,我轮流住。每家每天出一个人照顾我,合格的每天结算工资200元。我大体算了算,如果我活不过百岁,便是我的幸运,如果活过百岁便听天由命吧。
@疏影问情 感谢您的分享。听了您的经历,我不由愤慨。做父母的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子女却把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视为累赘。
但认真想想,真的是因为儿女们都是白眼狼吗?
在中国,养儿防老一直是我们的观念,并且一代代身体力行。但想要养儿防老在现在几乎已经不太可能。
并不是儿女不孝顺,而且你的每个子女对应的是四个老人,甚至每个老人上面还有两个老人。他们真的能够养得起吗?
他们也不是不想养老,但往往面临的局面是子欲养而钱不在。
您的老伴早早看透了这一点,与其指望子女,不如自己攥一笔钱。这样儿女不为难,您活得也会有尊严。
真诚希望每位父母都会被子女温柔的对待,每位子女都能感恩孝顺,每一位老人都能有一个平和安宁的晚年。
永远也忘不了,1989年大学毕业,很庆幸的分配到本地最大也是效益最好的一家企业上班,端上别人都羡慕的铁饭碗,那时心里别说有多开心,在工厂工作半年转正,一个月工资加奖金就100多,比我那公务员老爸老妈工资还要高,很庆幸毕业时选择进工厂,没有进政府部门工作,(我父亲是警察当时有几个名额我可以当警察不过是合同制),刚到工厂由于公司没几个大学生所以对我很重视,我是学机械的,就给安排到设备科上班,当时工厂正好进了一批意大利设备,由于意大利一直没过来安装调试,设备一直放哪,领导就让我闲着没事去熟悉一下,当时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照图纸看了两天设备,也就尝试安装调试,没想到竟然成功了,领导就让我领着人继续调试,等到意大利调试人员到公司,24台设备我已经调试完23台在正常运转,意大利人都蒙了,由于我对这设备比较熟悉,那个车间就把我要到车间去了,在车间半年我就做班长两年做段长六年做主任,那时一个车间五百多人,到了1997年在同公司找对象结婚,过了年有了我女儿,从98年换了领导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到2000年公司基本没活发不下工资,当年十月份我和我对象同时下岗,当时下岗的人多,我们这小城市也没几家工厂,我直接蒙了,真感觉天要塌下来,到处找工作,那段时间只要挣钱啥都做,最累就是卸车,一大车木头四个人卸了一晚上每人挣五十,因为我学的是机械偶尔能接到画图或者设备安装的活,就这样能勉强养活家人,还记得那时候门口有个商场,买东西都到那商场,每次领女儿去女儿都会看一辆儿童自行车走不动,女儿尽管没开口要,不过我心里真难受,自行车270元,我没有钱买,当时我就想不能这样下去了,得挣更多钱要孩子生活的更好,当时工作也不好找,做生意没本钱也没那本事,最后选择出国打工,在国外呆了几年挣了一些钱也增长了一些见识,回国后就去一家国内小公司做厂长,有过一段时间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做中层,慢慢积累了一些人脉,辞职自己干,到疫情时候不好做关了公司跑滴滴,到了今天老婆退休一个月不到两千退休金,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再坚持两年就退休了,那时回国时候买了一套房子,把旧房子租出去了,现在的生活是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看看当时做警察的那几个人最差也是所长,估计退休工资也比我高出很多,心里也很失落。不过在看看那些一起下岗的感觉我有比他们好多幸福很多。回了几次老家才知道,小时的同学有的做国企老总还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大多在家务农,最有意思的是混的最好的是当时最调皮两个同学,初中没上完就让老师赶回家了,一个跑运输现在手里一百多辆各式各样运输车,一个回家摆摊买衣服挣钱后有卖的工程车最后做房地产,现在他俩只要回去就成全村羡慕对象,当时被村给予厚望的我和另一个考试总和我争第一的同学,和我差不多也是毕业分配下岗,再就业一家私企做设计编程,一现在个月拿四千多元。我们这一代经历社会变化太多了。
#日剧# #女性成长#
两人因戏结缘的那部戏,剧名按日语直接翻译就是《逃避虽可耻但有用》,英文剧名是We Married As a Job .所以也有翻成《合约娇妻》的,挺港台味,跟英文剧名也合。结婚是工作!
剧情也很简单,新垣结衣大学毕业后失业,到星野源家干钟点工。因为父母去了外地,结衣没地方住,于是和星野源搞“契约结婚”。即,结衣住进星野源家,从钟点工变住家保姆。星野源对她包吃包住,还给工资。也登了记。
也就是,以妻子的名义做保姆,以结婚的名义继续雇佣。不是真结婚,不睡觉,可以自由谈恋爱。
结局当然是,两人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成了真夫妻。
这部剧在日本和我国都引起很多话题,有点荒诞的情节里讲出了女性的职场困境,尤其引发讨论的是,家庭妇女是一种职业么?如何保障家庭妇女的权益。
职业困境,比如新垣结衣的这个角色。 她心理学本科毕业,想找策划工作找不到,只好读研。读研毕业后还是找不到对口工作,最后接受了临时工性质的文员工作,负责打印复印,还给领导洗茶杯。
这么退而求其次,合同到期,公司还不给续约了。因为领导说“你这么高的学历应该去其他地方干”。
比她学历低的合同工倒是续约了。
另一边,结衣的姨妈百合小姐是公司中层管理,漂亮,能干,四十多了还未婚。所以她不仅被同事议论,还被已婚男性暗戳戳地引诱。
而结衣为什么主动提出契约结婚呢?因为阳台”纱窗”......
结衣做事认真且负责。雇主不在眼前,她也不会偷懒。雇主发现不到的地方,她会主动干好。所以她额外地把阳台纱窗的边边角角都擦洗得很干净,因为这是她的“职业素养”。
当他说“我看到纱窗了,很干净”时,结衣竟然很激动,这是她第一次被人肯定。她的这份素养在职场上并没被看到过。
所以当父母要去外地,她为住处担心时,当她发现星野源需要一个全职保姆时,她冲口而出,提议契约结婚。
当然他们也是算了账的。比起雇佣钟点工,雇佣一个妻子做家务,钱上面更划算,主要是,生活质量高很多。
妻子照料家务会更用心,也让人放心。如果夫妻感情好,无需在外面谈恋爱,那当然是更好。如果要另外谈恋爱,也可以,反正家还是大本营。在外遇到挫折了,回家还是有稳定的情绪氛围。
想想真挺有道理的。所以我们现实中可不可以也这样做。都是全职做家务,让丈夫明确开出工资,可以保障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丈夫不肯交出家庭财政大权的家庭。
“这一幕让我太暖心了。”6月13日下午,山东淄博出现了一幕非常鹭港、暖心的画面,两辆醒目的红色消防车停靠在路边,旁边几名农民正神情着急地收着今天早上晾晒的麦子,而几名消防员正手脚麻利地帮着忙,有的在扫麦子,有的在装麦子,有的在抬麦子,这暖心的一幕却被有心人偷拍下来发到网上,网友称:这才是真正的农民子弟兵。
原来当天,两辆消防车正执行完任务,在回程路上,刚好碰到几名农民正忙碌着收麦子,他们时不时看看天空,表情显得特别紧张和着急,汗水已经爬满整个额头,却顾不上去擦,手脚并用赶着收麦子。
几名消防员见状,非常有默契地打开车门,二话不说便帮趁着农民们一起收起了麦子,此时,风已经越来越大,头发在随风乱舞,九级雷阵雨即将要降临。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这些麦子是他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如果被暴雨打湿,那这一年的辛苦就打水漂了,这意味着未来的一年,没麦子可吃,只能通过购买,这对于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随着消防员们的加入,在暴风雨到来之际,所有的麦子及时收完,此时农民的脸上才露出灿烂的笑容,他们看着两辆消防车逐渐远去的背影,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感激,虽然他们不太善于表达,但心里却默默地念道着,好人一世平安。
上至灭火救人性命,下至帮农民收麦子,哪怕手上的镯子拿不出来都可以找消防员解决,这就是平民老百姓心里的英雄。
我的一位堂弟在一个三线城市当消防员,偶尔也会聊到待遇方面的问题,他们根据人员性质可分为两种:
一、聘用制消防员。也就是不在编制内的合同制消防员,工资待遇大约在三千元左右,即使加上执勤奖金等补贴收入,一个月的收入也不会超过四千元。
二、在编消防人员。这一类的消防员每一个月的工资构成也是较多的,总的来说能够维持在五千到六千之间,有经验的中层干部能够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并且统一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但一般都低于当地普通公务员。
每当我问起他有没想过换工作时,他的回答却让我很惊讶,虽然每天工作很累很危险,工资待遇不算高,但每次能把人从火海中救出来时的那种成就感和看到火场外着急等待救援消息的亲人们,那充满感激的目光,这一切都值了。
我觉得消防员是国家和平时期的英雄,每天工作内容也是直面危险承受巨大工作风险,无论是在役还是转入地方管理,都应该优待他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
特别是聘用制的消防员(即合同制),他们跟正式编制人员做着同样的工作,待遇却少了一大截,我想如果他们有能力考到消防证的情况下,尽可能帮他们转正吧!
虽然他们没有高薪,没有厚禄,也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但有人民赞美我,有祖国召唤我,有高山为我呐喊鼓舞,有长江为我骄傲欢呼。
所以我建议,尽可能让消防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一些吧!我想应该没人会有意见,你们觉得呢?@小皮皮森
#昆明头条#最近很火的是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