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管也拥有无力感?
在一家组织中,中层拥有无力感可以理解。中层活得苦逼的大有人在。
中层干的活不少,时间紧、任务重,但受到的制约很多。中层常常不掌握关键资源和权利,话语权也不太够。真正想努力前行的人,常常产生无力感,甚至习得性无助。
简单来说,习得性无助,就是多次尝试无果,知道体系力量巨大,索性放弃躺平,不再反抗、不再较真。
相比之下,高管们位高权重、手握更大资源,为什么也会拥有无力感?
在现实生活中,高管拥有无力感、无奈感、无助感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高管甚至已经进入习得性无助状态。但是因为很多现实的考虑,不少拥有无力感甚至习得性无助感的高管,选择等、忍、熬、死扛,当然也出现了少数躺平的高管。
一位高管,发现公司的某种做法不行,向一把手提出,多次努力但无果;
另一位高管,对业务打法产生一个新创意,跟老板建议,而老板总是用老一套的理念和说辞来打发;
一位高管,发起了一项新举措,需要同僚们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同僚们说好好好,但真需要他们配合的时候,他们又没声音了。几次尝试,这位高管意识到,别人都是靠不住的,要做成事情还得靠自己;
一位空降兵高管,刚入公司不久,意气风发、摩拳擦掌,想干一番大事。新人看老事,难免看出一些毛病、产生一些新的洞见、喷涌出一种新的变革激情。哪晓得,老板对新高管的新主张新建议,表面好好好,却无实质回应。新高管于是纳闷,老板到底什么意思,觉得不行你可以说吗!到底行还是不行?到底哪里不行吗?!
空降高管几次与老板和同僚“过招”,招招好像打在棉花上。慢慢也悟到了,老板和同僚的好好好,其实不一定是真的好好好。问题是,未来还需要我提出新想法、新建议,发起新尝试、新举措吗?
接纳创意绝对是中国各级领导者的软肋!我们本来是非常有创造性的,但因为我们的创意在组织中常常被忽视、被搁置、被打压,我们慢慢不再尝试、不再努力、不再出头了!
组织中来自四面八方的能量损耗,让身经百战的高管们都感到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在组织当中,如果高管之间、高管与老板之间的互动,都产生了负能量交换,这个组织是不会有长远前途的,更不用谈建设伟大组织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组织的高管团队成员已经产生严重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他们虽然有可能常常吐槽、甚至天天抱怨,但他们对改变现状却不抱太大的期望。经历过、试过,就这样一天天过吧!
这种情况有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