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单位看见一个中层干部,明显感觉到他身体好像有些不适,显得很疲乏的样子。就问他说,是不是不舒服,不行就回家休息休息吧,要不要去看看?他笑了下,说没什么大碍,就是有慢性病,一直这种亚健康状态,持续好长时间了。因为有干不完的活,总感觉压力大,疲惫、焦虑,睡不好,没精神……可工作很多,没人干又不行,慢慢地熬吧。平时遇见过不少人,特别是四十岁上下的,大多身体都亚健康,可工作压着,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大多也都硬撑着上班,活得特别累。不知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为什么不热衷于晋升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体制内的职务晋升没有欲望,工作很随性,根本不愿意多干,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佛系青年,只想躺平。
不仅是青年人,很多领导也主动打报告要求退居二线,有些部门已经出现了中层领导没人愿意当,人事结构严重断层的现象,甚至还有些老同志早早就打了提前退休的报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一,论资排辈
比如晋升、提拔、福利享受等等,不管什么事情都得按资排辈,按顺序来,没点关系跟背景想超车非常难,不管你多优秀,年限没到就是不符合规定。
原因二,吃大锅饭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岗位和岗位之间的差距不大,领导和普通人可能一个月就相差千把块钱,年底差个一两万元。
原因三、能力再强也不一定能当上领导
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领导基本不是业务能力最强。
比如办公室里文笔最好的一般不是办公室主任,往往是配几个业务能力强一点的副主任和秘书就行了。在体制内,只知道埋头干活不会来事儿的人,一般不太会提拔当领导。
这类人说得好听,叫业务骨干,不好听就是老黄牛。
原因四,领导性价比
关键的人事权、财政权、审批权等只掌握在几个主要领导手里,绝大多数中层领导的好处并不比普通员工多多少,反而多了很多的限制。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成为一个普通员工,能躺平就躺平了。
但是躺平的员工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有障碍的,公司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拉下水。
所以企业老板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
建议搭建一套保留能人的机制,我们要有一套让能人多劳多得的系统,让他们找到小老板的感觉,干的越多就赚的越多,必要的时候可以用股权来把他们和公司进行绑定。
其次打消能力差的人混日子的念头,因为只有干的越多才能赚的越多,如果能力差,不管混多久也熬不到核心岗位,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公司的留人问题比直接发高薪要有用的多。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看看我的这本《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实操落地版》书籍,这里面我会教你如何有效地发工资、发提成,如何定岗位职责给分红,以及如何招人留人,复制人才,让员工比老板还要关注公司的成本费用等等。
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实操落地版
大批的本科毕业生宁可失业,也不愿进厂当工人,这样的社会现实让我这个70后不理解。说实话,现在的制造业,真的面临着工人断层,中层管理也断层的现象。为何这样说呢?就拿我们工厂来说,私企,企业不大不小,三五百人的规模。
工人40岁以上的占比70%以上甚至80%,有工厂环境不好的,50岁以上的占比60%左右。工人老龄化情况严重。前几天就有个58岁的老工人独自一人死在出租屋里。我们工厂工作环境还算可以,劳动强度也不大,都是机器操作,半自动化,设定好相关参数,人工看着机器正常运转工作即可,满轴了下轴,装上空轴。做一下产品的质量自测即可。唯一缺点就是工作是12小时制,两班倒,就这一点,让100%的年轻人放弃这样的工作选择。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对工作时间的要求是排在首位的。他们宁可失业,因为失业不会没饭吃,不会没钱花,大不了啃老,还有父母兜底。
再说说工厂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也是普遍中年化,后继无人的状况很明显。工厂的工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会开机,不会相关产品的设计理念,品质要求,技术要求,做不了管理人员。当工人遇到困难,产品生产遇到问题,作为管理者没两把刷子去解决,怎么服众,怎么管理呢。每个中层管理人员,都有基层几年的打滚摸爬。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厂,怎么可能去当工厂的中层管理人员呢。谁会要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去做中层管理人员呢?
我们70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来到广东。当时也是大专毕业,比现在的本科生学历不会差,以我们当年的成绩,上个二本完全不是问题,当年招生少。我们当时的第一选择就是进厂,先有落脚吃饭的地方,其他的再考虑。谁会呆在家里让父母养着,会被骂死,自己也会羞死。我进厂在车间做了一个月,就因为会电脑操作,会打字,被调进了工厂办公室。我老公进厂在车间做了8个月,就被提拔当了小组长,因有学历,接受能力强,一步步科长,经理,副总走到现在。都是先做工人,再做到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何现在的年轻人就不愿意呢?工厂管理者不都是从基层做起强吗?
#如何对付官架子比较大的领导# 实际职场环境当中,会经常遭遇这种状况,说是个别领导的架子大,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不良的风气来得更加准确,而且啊这种状况大抵多存在的小官大架的中层,往往越高层的领导,反倒是越平易近人。以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实际成绩,以及和领导必要的有效沟通和正常接触改善这种状况,若是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也不要因此而影响工作情绪,大可敬而远之。干好本职工作即可,也许在日后工作当中,在领导真正遇到一些运营瓶颈期时,适时及时的为领导和团队提出合理的建议,即时分忧排险,你们的关系一定会有所改观。
哈哈,楼主说的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完全一样,编内中层,还有约八年退休,升职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放手让年轻人去干,掌握方向则好,大家都舒服。把更多时间构建自己的投资与兴趣,活得更潇洒些,何必那么卷呢
#我的职场高光时刻#
本人曾经担任过某央企省级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时间为2018年10月到2021年12月,现在已经离开9个月了。这段经历,酸甜苦辣咸,都已经尝遍了。
大学毕业后,除了做了几年的老师,后来就你一直做从事行政后勤等工作,前面几年主要是写作文字材料,后来又转岗做法务,然后再转任管理岗位。
随着职务的晋升,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直到基本上全年无休状态,可谓是拼了老命在干活。每天都有开不完的会(各种会,党史学习教育、办公会、专题会、业绩分析会、警示教育会,等等),有加不完的班,一般都在9点以后下班,有时还得熬夜整材料,第二天早上接着开会。每周工作六天,一把手要求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周六上班,节假日也通常要值班。每年有十天年假,但没有机会休假,公司也不给补休。
由于分公司是业务单位,如果业务做得好,还会有点奖金。奖金通常按季度发放,曾有段时间搞阶段性考核,按业务节奏发,有时也会按月发,总体占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最多的年份,税后总收入大概45万左右,但这个水平在深圳算是非常普通的了。
在任期间,还换了一次办公室,但没呆多久,就离职了,新办公室看起来高大上,还可以远眺风景,但也只是风景了。三年的工作笔记,也有十多本,这些都是自己付出的证明。
说点自己的体会:在当办公室主任的这几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谨小慎微,说话注意分寸,做事掌握火候,要做到八面玲珑很难,但至少上下关系都要维护好,否则在单位寸步难行。
体制内,给你一个更大的平台,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我们单位班子一共11人,最年轻的是一个89年的女的,担任领导班子也好几年了,刚从中层干部提拔为班子成员时,可能还没适应领导岗位,也可能是阅历尚浅,明显感觉到有些不在状态。每次班子民主生活会,其他成员提的批评意见最多的就是,领导魄力不够。
几年过去了,感觉她变化挺大的,说话也变得自信了,处理问题能力也增强了。经过换届,在班子里的排位也上升好几位,也算是“老人”了。去年也提拔正科了,真的让人刮目相看,现在是班子里最年轻的,单位最年轻的正科级领导,可以说前途无量吧。
体制内,有时候并不是你不优秀,也不是能力不行,只要给你一个平台,给你一个位置,你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可惜,好多时候根本不给你这个机会。在一次次失望后,你只能被迫选择“躺平”。#我的生活日记#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线教学20年的骨干教师担任学校中层干部,他分享的这份工作要点值得收藏!
干部侧重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对团队成员思想、心态、思维、师德、性格等方面的关注、教育与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督促团队成员静心工作,多听课对每位老师的课堂心中有数,详尽了解是否精细化备课,作业是否抓落实、知识点是否抓过关等常规;
三、抓业务技能、工作能力的提升,注重学习,强化实操;
四、关注团队成员的状态、精气神、自信心、目标意识、质量意识等的管理与教育;坚守学校理念,不要四不像,不要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五、经常反思对照自己的工作状态:
①全力以赴;
②尽力而为;
③敷衍了事;
④打折走样;
⑤拖延怠惰。
六、谨记:
①让下属不断地成长,是干部对下属最伟大的爱!
严格→痛苦→承受→承担责任→执行力→被认可→自立自信→正能量→持续→一件又一件有结果的事→承担责任→改变命运。
②如果说严格是大爱,那纵容又是什么?
纵容→舒适→懒惰→自私自利→不负责任→怨天尤人→负磁场→叛逆→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毁了一生。
③脾气好的领导看似好,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是不想让下属变得强大和超越你!
④对你有严格要求的领导,才是真正能帮助你成长的好领导,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
网友纷纷表示这碗鸡汤不文艺而且很现实!
@头条教育 @微头条 #头条教育#
我在市直部门工作,边缘科室,现任副科已5年多。之前在核心科室工作过几年,因自己身体较弱,工作压力大,长期严重失眠,向当时的一把手申请调来边缘科室A。
后来区划调整,我所在的部门科室整合,A科室科长调任另一重要科室科长,安排我全面负责A科室工作,同时,安排一位同事任A科室科长,但实际做原来的业务工作(相当于挂名科长)。
我的困惑是:现在所处的部门,工作整体不太适合女性,不论业务科室还是一线工作都是男性更有优势,上升通道对女性而言希望渺茫,科长就是天花板。
目前,单位所有中层正职都已满编,挂名科长和我年龄相当,短期内看不到有岗位空出的可能。身为一个副职,干着正职的活,承受着正职的种种压力,而且感觉看不到希望,心理非常疲惫,身体也出了问题。
单位主要领导不太待见我所在的边缘科室的工作,虽然很积极落实领导的指示,但收效甚微,这样本来就有点自卑的我心中更加郁闷。
很想换个环境,换个更适合女性发展的赛道好好工作,但是年龄大了,没法考遴选,调动也没有关系。
请问今后的日子,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如何做到自洽?
回答:
你好,谢谢你的认可,你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人到中年的职业选择,最主要看,你想要什么。
你面前有两条路,希望分析完,你知道该怎么走。
第一条:躺平。
对于年轻人,我很少劝大家躺平,理由有4点:
第一,对普通家庭孩子来说,没有资本躺平,躺平于我们而言是奢侈品。
第二,不是躺平的时候。翅膀没长硬,多学本领,多经事,才不至于一把年纪,还被按在地上摩擦。
第三,躺平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脸皮够厚,不在乎闲言碎语。
第四,能承受躺平的后果。一切培训锻炼、评优评先、提拔晋升与你无关。很可能被边缘化,没什么存在感。
根据我对大家的了解,就“没有想法、脸皮够厚”两点来看,很多人做不到。
有的人内心还是想追求点什么,获得点什么,不可能完全放弃。
有的姑娘脸皮薄,生怕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好,患得患失,这样的人无法躺平。
凡事不绝对。你的情况似乎可以考虑躺平。
当初以身体不好为由换岗,一方面是不成熟,一方面是身体心理都比较弱,承受不住高压的工作状态。
现在部门整合,情况好像又和以前一样,重复上演。
你没有说调到边缘科室A后的状态,我猜应该比较惬意舒服。
从文字表述看,你多次传递压力大、承受不住的信息,躺平也许是一条可以考虑的路子。
你的抗压能力、身体状况都不太能适应职场强大的工作节奏和强度。
当然这个强度是相对的,对有的人来说,或者这不算什么。对你而言,精神焦虑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
那么,你不得不承认和面对一个现实,自己水平就是如此。甘蔗没有两头甜,在工作身体无法兼顾的情况下,肯定优先身体。
工作带来的压力痛苦已远远大于带给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妨放下欲望,放下面子,无欲无求,任凭别人说什么,都不在乎。
至于未来职场路能走多远,都不奢望,哪怕一辈子副科,也不焦躁,哪怕同龄人甩你几条街,也不眼红。
人最宝贵的能力是自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的人不是不思进取,反而因为知足,幸福感会更强。
残酷的现实是,能力确实配不上野心。这不能定义为人生常态,就目前阶段自身状态来说,必须与自己和解,放下欲望和贪念,做你能做的,一切不强求。
躺平不意味什么都不干,不是耍性子,一副你能把我怎样的蛮横无理,是表面敬业背后放松的自洽。
少一点较真、少一点苛责,甚至要少一点责任心。
以前要求必须做到10分,现在做到7分;以前事必躬亲,现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记住地球离了谁都能转。
这样,你失望会少一点,至少不存在“自己很积极,领导不买账”的失落。
选这条路,靠的就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