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过去一半了,我的心情很复杂
我在学校,就一小小中层,对学校决策做不了任何主,没有任何话语权。
就如我之前所说的两位副校长的事,有人不信,说是假的,然而在我们学校,就是如此。
学校制度我感觉有问题,教师考核我感觉有问题,教学管理我也感觉有问题。
就如同我们学校校长在中层以上会议上曾经提过的问题:大家分析下,我们学校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在会议上,没人吭声,六个副校长,二十个中层,没人回答这个问题。
这也是之前别人质疑的那样,全校50个老师,中层以上占一半,可能吗?
这都是小事。
我是二十多个中层中的一个,我也是曾经对权威的反抗者。
我曾经跟校长反映过教师考核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普通教师层面老师议论非常严重,也严重影响了学校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结果,校长召集了六个副校长,将我叫到会议室,不是询问老师对教师考核的看法,而是一块训了我两节课,最后给我的评价是:普通教师胡叨叨,我也跟着胡叨叨。
我的心,哇凉。
这件事后,从我比较好的同事那里传出了另一个版本:我为了争取表彰,闹到了校长那里,最后挨了一顿训。
别人对我的评价成了为了表彰不择手段。
可悲吗?可叹吗?
本想为了学校,到头来成这样结果。
如果我领导看到我这帖子,不知会有什么看法。
我也曾跟六个副校长抗争过。
六个副校长,每人分管不同领域,彼此制约,相互推诿。
私下里,我跟副校长们说,学校发展缓慢,问题多,主要是你们作为副校长的对待工作积极性不高,来了工作相互推诿,不求上进造成的。
六个副校长,四个快退休的,当了一辈子领导,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两个年轻的,工作还有上进心,不过还是被那四个老副校长压着。
我这样说的结果,可想而知。哪个副校长都针对我。
我曾跟分管我的副校长说过,这是学校的问题根本,副校长也同意,但就让我不要折腾,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我,本职工作,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为了自己学生负责,我教的学生,每次都是年级第一,哪怕开始接的班级倒数第一,最后也能成年级第一。
现在。我是中层,管着全校学生的学习,那,我的工作,就是对全校学生负责。
看我不顺眼,可以不用我,用我,我就得跟问题抗争。
抗争了,跟六个副校长也谈了,跟校长也谈了学校存在的问题。
可是呢?大家应该明白,我在学校更难混了。
想混都难!
有人跟我说,我管的闲事,比副校长都多。
说我想当官想疯了。
现在,我也想开了,也不敢发言了。
前几天,校长又召开了个假期的中层会议,商讨假期疫情防控和学生安全问题,期间,就是让我们反思下,学校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没吭声,大家都没吭声。
校长着急了,都说学校管理有问题,现在学校也确实比较混乱,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还是没有出声的,几个副校长笑着打了个哈哈,这个问题就过去了。
我也尽力了,无法改变制度,我就改变自己,我工作还是被大家认可的,在我能力范围,我也去影响年轻教师,只是让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别被老教师混日子的思想所影响。
假期,过去一半了,8月,人事变动就出结果了,我,也非常纠结,领导已经对我有意见了,那又如何呢!我,就是我,固执的我。
我,何去何从,自己没有任何权力决定。
学校,何去何从,我没有任何权力决定。
教育现状的反思(教育危机~成长~阅读)
亲爱的老师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学年过去了,感谢各位兄弟姐妹们对班子成员们的理解、支持、配合。在这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携手走过,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在过去的365天当中,有没有想过,我成长了多少?我经历了多少?我收获了多少?从安全、管理、质量、卫生、纪律等方面,还是从与中层的沟通、家长朋友的沟通,与学生方面的沟通,与同事的沟通等有哪些提升?是仅仅时间的年轮上面多了一圈,还是岁月的皱纹,在我们的脸庞又画上一道?我们应该梳理、总结、反思、提升自己。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面对学校的工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送走了一届,将迎来下一届,面对下一届的孩子,我有没有想过需要改变和提升的地方,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和管理方式面对又一届孩子们!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我们应该怎样的工作状态去面对新的学期。当学期初踏进校门的时候,孩子们都有一个想法就是:我踏进校门是来学习的。一学年下来孩子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增长了很多见识、成熟了、长大了。而我们的老师在踏进校门的时候,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们纯粹是为挣钱吗?我们又没有成长,哪些方面成长了,千万不要觉得面对这样的教学,我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足够的能力去胜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是不是越来越觉得孩子越来越难教了,难管了,是什么原因?我觉得随着社会发展,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步伐加快了。因为先进的信息量大了,孩子们接触到视野面广了,有了自己的思维,甚至他们有的时候不认同我们老旧的想法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们怎么知道这么多,怎么懂得这么多,他们普遍比我们那个时代那个年龄段要懂得多。因此说,我们怎么才能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搞教育。真的是令人深思。我们应该学习,我们应该不断改变我们的知识结构,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改变我们的思想认知,面对所有的新知识,抱有好奇和强烈的敏锐度,去不断的增加知识的输入,才能改变我们内部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输出,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老师一定不要觉得自己完全能教导现在的孩子,如果你不能不断的进行知识的输入,丰富自己的头脑,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随着岁月的更迭,年龄的增长,我们一定不会被孩子们喜欢,陈旧的思想,是适合不了现在孩子们的需求,因为孩子们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和新的信息,我们不能满足于他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和他们的代沟会越来越深,走不到孩子心里,就搞不好教学,因此教育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成长,真正的搞教育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想要教给孩子一碗水,我们必须有一桶水甚至一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井清泉,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老师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最终会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最终会被世界遗忘。
相信我们都已经认识到孩子们的改变了,如果我们内心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有有心无力的无助,这就是认知危机、知识危机!那就捧起书本,让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变成行动,用知识来丰盈我们的大脑,充实我们的心灵,只有不断的学习书籍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检验、探索我们的知识理论,做到知行合一,最后成长自己。也润泽了学生。
加油!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高层管理者做:事要复盘͏
中层管者理:做事引要领
基层理管者:做要事结果
1、复盘:当反思成为习惯,就跳会出“狭隘”!
2、引领:当领引成为常态,就强会化“执行”!
3、结果:当果结成为共识,就推会动“发展”!
所以,在业企管理,中最可怕的是什么?
1、顶层的人,没横有向对比更,缺乏纵向反省。
2、中层的人,没有榜样用作,亦乏缺前卫领引。
3、基层人的,没有战功赫赫,但却标榜忠度诚。
长按@CEO总裁思维 关注,点击右下角学习‼️
对儿子早年教育的反思(二)——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和有些家长“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不同,自从儿子小学毕业后,我一直尽力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儿子在最好的师资下受教育,与成绩优异的同学为伍,我相信只要把儿子放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会被影响、被带动,甚至将来参加工作了,身边的同学也是极好的人脉资源。
回顾陪伴儿子成长的岁月,遗憾较少的可能只有初中这三年。
儿子刚上初中(吉大附中)时,我还在央企上班,虽说做到了部门中层,但工作不是很忙,也很少加班,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儿子身上。那时候,为了能让儿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照,我也是挖空了心思跟老师打溜须:开学收费时,我主动请缨帮助班级收款、记台账、验假钞(其实我在银行从来就没做过出纳,更不懂如何查验假钞[捂脸][捂脸]),比自己的工作还上心;老师身体有恙时,我和老公忙前忙后带老师看病,给老师买药;周末上完课外班,争着送老师回家;初三晚自习时承包了大部分值班家长的工作,协助学校管理班级晚自习纪律;初中三年间也一直参加本班老师的课外补习……我的付出也算有了回报,儿子的成绩也从一年级开学时摸底考试的第54名稳稳提升到前20,最好的一次第13名。中考时有惊无险地考入全省最好的高中---东北师范大学附中。
儿子中考还有个小插曲。说心里话,以儿子的初中成绩报考师大附中我心里挺没把握的,但全家观点一致,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进附中,所以在考试前我就找好了关系,确保万无一失。附中放榜那天,我给朋友打电话了解录取情况,当时我正开着车在学校附近路过,姥姥和儿子也在车里,朋友说,录取学生的名单在学校门口贴着呢,孩子自己考进去了,你自己去看看吧。我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门口,在榜单中寻找儿子的名字,我和孩子、姥姥三个人从榜单的第一名开始查找,看到最后一张的最后一名时终于找到了儿子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