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济在本轮疫情过后是一片狼藉,还是快速恢复,真的需要众领导上下一心,营造良好营商气氛,否则生产基础人员流失,中层消费主体能力丢失,高层人员财富转移,都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需要对租赁式厂房的推进减租降租政策(降税政策已经发布,但只是符合后期的经营优惠,减租降租才是市场目前刚需)。
最大方面的还是要提升市场需求,特别是人员需求较高市场经济占比较大的服务行业。
让底层人员有生存空间留得住人,让小微企业可以不破产减产。
我们领导要能少喝点酒,在他身上好像就找不到缺点了!
我们单位领导,人特别好,对工作认真负责,能自己干的绝对不推给别人。对待员工一视同仁,从来没有厚此薄彼。虽然也是公司拿年薪的中层领导干部,但是没有一点官架子,我们几个职工跟他说话就跟普通同事一样。公司要有什么福利,他首先想到是我们几个职工,最后才是他自己。
他非常热心肠,退休职工家里的婚丧嫁娶他都负责帮忙张罗。或者谁家里有什么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毫不犹豫地全心全力帮忙解决。谁家暖气不热了,水管漏水了等等,他都帮忙联系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处理。有些儿女没在身边的退休职工,身体不舒服半夜给他打电话他都赶紧赶过去帮忙送医院。他得到退休职工一致好评,是大家公认的好人!
他热爱生活,讲究卫生,爱好广泛,喜欢种花养鱼,书法绘画。他不但在自己办公室里养着好多小鱼,花草,连我们几个办公室的花草都是他种的,并负责日常的浇水,施肥。他还用废泡沫箱种了好几箱韭菜放到了空闲的活动室,谁想吃谁割。
他不抽烟不打牌,就是不能一日无酒。他人脉广,朋友多,酒局也就特别多,几乎每天晚上都有酒局,还特别能喝,但是很少喝醉,就是单位体检身体好多指标不正常。因为喝酒他媳妇没少跟他闹,但是没起作用。他自己也知道身体都快喝坏了,可就是戒不了,不让到外面喝酒,晚上在家自己就着花生米也得喝两杯。
我们同事们聊天都说,像我们领导这么好的人为什么就戒不了喝大酒呢?
#今日头条流量扶持#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道德流失严重,你怎么看#
“今天又一个同事来跟我说,她要辞职了!”晚上吃饭时,我跟老公说,语气有点怅然若失
“又是跳槽去了双休的单位吗?”老公想也没想,就问道。
“你咋知道的?”我惊讶地问他。
“这还用想?你们单位的人都是对双休有执念的,你每次跟我说有人离职了,都是换双休的公司了。”
听老公这么一说,我回想了一下,好像确实是这样。我们公司的人都是对双休有执念的 ,入职后的这几年 ,离职的同事中我认识的,都是换了双休的,基本上没有跳槽到单休的单位的。
我生活在一个长江边的三线城市,就职的单位是一家本土民营的集团上市企业,企业规模在当地来说算是大企业了,入职三年多来,已经离职了很多处得比较好的同事,他们有的是管理人员,有的是专业技术人员,跳槽之后基本都是进入了双休的单位。我问他们为啥要离职啊!
他们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公司单休就算了,福利还不好,薪资待遇跟同规模的公司比更是垫底,新单位不仅双休,薪资待遇还提升了,为啥不跳槽呢?
其中一个同事给我算了一下:“你看啊,我双休,你单休,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我都是正常休息,而你每次都要比我少休1-2天,一年下来,你要比我多上2个月的班,即使我是同水平薪资跳槽到双休的单位,这多的2个月不就是我增长的收入了?”
听他这么一算,我的内心不平静了,我也想换双休了,也理解了,同事们对双休的执念了!
我现在的单位生产的东西在国内市场上是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在当前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产销量还在不断提升。就是这样的一家,在外人眼中,规模大,很能赚钱的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却是一般般的。所以近一两年来,员工的流失率 ,特别是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类人员,流失人数逐年增加。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想也是企业在稳健发展,增加营收的同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夯实人才梯队建设,也是企业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工作吗,要不为了钱,要不为了权,要不为了安稳舒适,总得图一样,你们说是不是?
今天听说单位两个同事的调动手续马上就要办好了,这两个同事从形式到内容都要调到别的单位去了(人已经被借调过去很长时间了)哎,我们单位本就稀缺的年轻人又少了2个[捂脸]
我总结我们单位人员频繁流失的原因主要是8个字(一己之言不一定准确):僧多粥少 活多锅多[捂脸]
调出人员的去向主要有3个(在体制内貌似也只有上中下这三个[捂脸])。
1、通过遴选或是找关系调动到省市级的单位(年轻人为主)。
2、一般是通过找关系调动到区里比较强势的部门如区政府,纪委等,或是调到离家比较近的区县(年轻人为主)。
3、正科到街道任职副处级领导。这就需要机遇加人脉了,比如参加了区里或上级某个挂职活动,到街镇挂职几年街道副职领导,活动结束顺水推舟继续留在那里。(一般是单位科级中层为主,成功率就看个人运气加人脉了)
#体制内# #体制内工作# #职场# #话说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