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总结两个字,叫做:择优!
1,员工要择优
创业经验少于10年的人,都会犯一个同样的错误,喜欢用平庸的人,我曾经也吃过这种亏,虽然大家可能会怀疑我在歧视平庸的人,实际上我告诉大家,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做大,都不是靠80%的平庸者,而是那2%的优秀者。
如果招聘一个平庸的员工,你即使在努力培养,他也就是从50分跳到70分,他一个月拿5000元的薪水,看上去很低,但实际上,他可能一个月只能为公司创造2000元的价值,公司要亏3000元。相反,你招聘一个优秀的人,工资1万,他能给你创造2万的利润,你说到底哪个划算。这点没看明白,创业一定会栽跟头。 所以,经营公司的本质,不是把员工数量来做大,而是把每个人的战斗力利用到极致。一个50分的人,再怎么努力,上限就是70分,除非他的底层逻辑全部改变,脱胎换骨,才能突破这70分, 但是这种概率,100个人里面,难出一个。
2,业务要择优
我创业16年,做过很多行业,也赚了一些钱,发现一个底层逻辑,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一定要做高端客户才有利润。赚中低端客户的钱,你会很累,员工也累,结果年底一核算,老板赚的钱,还没有一个大企业的中层管理员年终奖高。 但是做高端客户就不一样了,你可能接一个客户的利润,比10个低端客户的利润还要高。同样是做事,付出同样的时间,回报率天差地别。 那么如何才能获取高端客户呢?
一定是把你自己的技术、专利、不断打磨,提高行业口碑和影响力,这样才能赚取剩余价值。 把企业做大,这一点都不难,持续投入资金就可以了,但是把企业利润做大,这就是考验一个老板商业洞察力的硬功夫了。
一个人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后,还能够持续提升自我的能力,这种人才算是看透了商业的本质,将来一定大有可为。 我是蒋昊,关注我,跟你说的都是本质。
某国企职工说,“在国企,有能力有手艺的都在一线,没本事的人只能去当领导。还有国企里能当上领导的,一是要有过硬的关系,二是要有吹牛拍马,巧舌如簧,阿谀奉承之能力,”真是这样吗?
我所在的企业就是国企,还是世界五百强央企。我们的企业各种用工近4000人,我也曾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我大学毕业后就分到基层单位,而且是最不好的工种。经过十多年在基层兢兢业业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后,竞聘到公司机关从事专业管理工作。经过了五年专业管理工作的磨炼后,我才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
作为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实际上非常累,压力很大。企业逐步地推行精细化管理,开展各种专业指标在全国、全省同专业进行对标,干的好、排名在前就表扬、奖励,干的差、排名在后就约谈、考核及处罚,工作业绩一目了然,领导只看您的业绩,不管过程,只要结果。做中层这些年,我不是大家口中常说的“996”,而经常都是“997”,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通过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才让自己的专业工作走向前列。
在国企,过去可能存在凭关系、凭人脉、凭阿谀奉承、凭溜须拍马、凭巧舌如簧等情况而当上了中层,但这毕竟是少数现象,是个例。现在哪个领导想用这样的人,如果敢用,那就是把自己逼上绝路,工作是无法推进的。因此,现在的国企,提拔干部还是比较透明,风清气正的。
我的一位女性同事,2010年研究生毕业进入我们单位,学历高,勤奋努力,业绩突出,工作四年就成为中层副职,工作八年后成为中层正职,今年她工作的第11年,已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了。
基层单位能力突出的员工,若不愿走行政管理的道路,也有他们的发展道路,可以去当专家,走职级道路,享受相应的薪酬待遇。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企业有满满的获得感、存在感和成就感,以及较好的收入。
这是我,一个在国企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的体会,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凭着自己的辛勤努力走到今天。
不知大家的工作体验是怎样?一起来聊聊。
#每天上班很压抑,总是想辞职,怎么办#
我毕业入职的第一家公司是一间小公司,人不多,20多个人。但每天上班都很压抑,总感到有一双眼睛在暗中盯着你。
公司的一名女员工姓高,大家都叫高姐。
高姐骨子里自带着一种“奴性”的气质,她四十岁左右的年纪,来自山东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没有地域歧视,只用来说明她的出处),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混社会,远到深圳(她这段经历比较复杂,认识了很多大老板,有的还帮她买了房)近到家乡县城,都有她打工的足迹。
她应聘这间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岗位,这个岗位没有学历要求,只需要点工作经验。
刚来公司,高姐姐对谁都是一副谨小慎微、“迎合巴结”的神情,跟某底捞的服务员有的一拼。尽管不太喜欢她肌肉僵硬、生挤出来的“假笑脸”,但她含着胸,仰着脸,点头哈腰,谨小慎微、磕磕巴巴的讲话,周到热情,极尽殷勤地跑前跑后,还是给人留下了“工作卖力,热心肠、老实人”印象。
那时我是新入职的“小白”,一心只想做专业,对公司人际环境不太在意。但也还是感到半年下来,高姐越来越得老板器重,管的事情越来越多。老板开了出纳让高姐做出纳,把照顾他父母的事情也都交给高姐了(老板的父母在公司做门卫、保洁),再后来,高姐被老板提拔为行政部门主管,成了公司唯一的初中学历中层管理人员。
我在这间公司工作期间,跟高姐说不上亲近,但她喜欢找我们聊天,她善解人意,很关心我们,嘘寒问暖的,常常被高姐感动,会跟她说上一些工作上的事。但我也隐隐发现,虽我跟老板接触很少,但老板好像对我比较了解,特别了解我的一些想法,开会时时针对性很强。
年近五十的公司老板,喜欢分析每个员工的名字,由名字推测每个员工的性格。老板个性多疑,喜欢猜忌,特愿听小报告。因他这些做法,员工有抵触较反感,很多因此而离职。
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公司不太适合我,不仅软环境不好,专业平台也不高,于是我提出了辞职。
我到老板办公室,想亲手向老板递交辞职报告,礼节性跟老板告别一下。没想到,老板不耐烦地打断我,眼不离手机说:“你怎么想的我清楚得很,不要说了,随便吧”。我尴尬在哪里,不知再说什么好,一阵冷场后,我灰头土脸地退出了。
回到工作间我很沮丧,高姐及时出现在我面前,先是唏嘘不已:什么没想到啊,舍不得啊。我强颜应付,发泄了一下情绪,抱怨了几句。她转身快步离开,我用余光目送她钻进了老板办公室。
当她从老板室出来时,她板起了面孔,这是我认识她两年多第一次看到她还有的另外一副面孔。她脸上全无了“僵假笑”,白板的面孔一副公事公办冷峻,一字一句说:“老板说了,让你尽快交工作,出勤截止到今天”。……
我下午离开公司时,发现高姐和老板俩人同时把我的微信删了。……
原来,高姐用她的“假面目”蒙蔽了我们所有人。
高姐用她的“奴性”先博得了老板的好感。这家公司小老板喜欢得到员工各方面的信息,高姐投其所好,源源不断地给老板传递她千方百计,四处探得的员工各种“信息”,换得老板的信任。老板以她的信息及各种小道消息,建立对员工的认识。唉,碰上这样的老板我也是醉了!
离开公司后,听同事讲,高姐在公司越发如鱼得水,老板要提拔她到总经理助理职位(高姐没等到那一天,公司就倒闭了)
据她上家公司同事说,她在前公司也曾被老板很信任,但不知为什么离开了,竟去应聘仓管员。
事情过去很多年了,回顾这段经历,我要感谢高姐和前老板,是他们在我初入职场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让我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