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全国一卷作文解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这是一个材料作文,但是非常“不典型”,因为材料是一段话,而不是事例,你也可以定义为话题作文。
2、开放式命题特征:自选角度、自立题目、自选文体。
3、材料作文的老规矩:写作过程必须引述材料原文,局部或整体考生自己取舍。
4、“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强调“我”是写作的主体,不是他人(别人或历史人物),也不是“我们”,千万注意逻辑原点。
5、阅读全文后,聚合一下逻辑表象:体育。给考生的感觉似乎并不难 ,事实上也是很容易入题。
6、这篇材料用的是毛泽东的文章,辩证逻辑堪称经典,难度也是一流的,如果考生读过《矛盾论》,就会有亲切感。提醒一下:你的感悟与思考必须符合辩证逻辑,否则牛头不对马嘴,惹上大麻烦啦!
7、马哲越来越重要,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矛盾论、价值论。强与弱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材料的核心价值,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发展观和矛盾论,吓死很多高三宝宝啦!
8、你可能认为考生没有必要掌握上述这些,那么考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非常肤浅,一点也不深刻,立意的起评分就很低。
9、假如仅仅让你只看这段文字,然后结合自己写感悟,这道题更像政治考试题,而不是作文题,所以这道题立意难度不大,但是立意深度非常难写,我严重怀疑命题人是一个政治老师,或者大学学的是哲学,马哲出现在高考作文题中,不愧是全国一卷的水准,易中有难,这就是这类题的共同特点,即入题很容易,写出深度难于上青天。
10、下面就要解决论据,前提是这么浓烈的辩证法味道,考生到底晕不晕?千万记住:例证(论据)必须符合原文引述的辩证法原则,思想中要好好过滤一下,别喝牛奶的时候,连牛毛也吞下去了。
11、感慨一下吧!文史哲三兄弟其实是一个老娘,文史哲往往也是不分家的,政治题“惊现”在语文试卷上,以后就见怪不怪啦!恐怕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后,人本主义的浪潮在高考试卷上会越来越显著!
我就说我裸考上岸事业编的,反正也没人知道
我就说我裸考上岸事业编的,反正也没人知道
☺小红书上吹牛没人知道真假,我就说我是裸考上岸事业单位的,下次,我再写个12天上岸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