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喝酒,竟然让学校两个中层有了不一样的结果。
小张2010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应聘进入我校,带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英语课。工作积极有思路,上进心强。三年之后就进入中层,担任年级副主任。进入中层之后,工作更加积极。到现在10多年,无论年级副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还是所担任的英语课成绩,都有目共睹。因为工作积极,有方法,人缘好,任劳任怨,并且习惯也很好,不抽烟不喝酒。所以,每一个年级主任都想让他来到自己的年级工作。但有一点,他感觉有点遗憾,自己这样的工作,愣是升不到主任,老是副主任一个。
小李2016年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后,通过招教考试进入我们学校,带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很多方面和小张都一样,但有一样不同,就是小李有个不好的习惯:吸烟喝酒。工作之余,没事就和几个对劲的老师一块儿喝酒喷阔。时间长了,他的这个不好的习惯,不知道怎么传到领导那里,领导们一遇到上边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吃饭的时候老是叫着他,因为他能喝酒啊,可以陪陪领导。小李从2018年开始担任年级副主任,副主任干了三年,升为主任。
老师们都说,小张和小李现在都是中层,小李虽然学历比不上小张,但不会吸烟喝酒的小张估计也就只会干个中层,小李说不定将来还会当校长哩。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小李将来能当成校长吗?#春日生活打卡季# #教育听我说##职场# #话说职场#
特立独行的一把手。
刘刚作为我镇某小学中层领导,二十八岁时,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成功竞选为校长。刘刚当选校长后其执政理念颇受同行质疑。
镇里组织学科竞赛,实行教师推磨监考。尽管中心学校规定,各单位不得准备水果,香烟,瓜子,饮料等,可为了给考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考试环境,绝大多数单位还是该咋招待咋招待,而刘刚校长却不这样,只有白开水伺候。事后,老师们埋怨,外校监考老师监考太严,就因为招待不周。刘校长说,同行是冤家,打铁还需自身硬,考生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考试纪律,拉客观没用,老师们无语。
教育局相关股室入校检查,不论是否赶上饭点,刘校长一律不招待,不协调,不参与作陪。有的同行告诫他,必要的招待不可少,不然检查组会带着问题走,到时通报出来,中心校领导会脸上无光。刘校长说,我自信我的学校经得起检查,是成绩抹杀不了,有不足可以整改,搞拉拉扯扯的没用,我心里不踏实。
主管领导身体不舒服,升职或孩子考上名校,有同行邀请他前去祝贺,刘校长说,我最烦那一套,你们这样做是折领导的寿,谁也不可能是铁帽子王,现在让领导台上风光,将来弄得领导台下冷清,让领导们如何承受?
学校所属村的村干部家庭有个婚丧嫁娶的,学校中层提醒他去捧捧场,便于工作开展。刘校长说,非亲沾故的去干嘛,这不是自取其辱吗,为人还要不要尊严?
县局召开校长会,有同行提醒他,会后请带队领导吃个饭,大家都论一遍了,刘刚说,没那个必要,出差都有生活补助,我这样做就超标,超标谁来报,中层外出学习都效仿我,岂不是乱了套?
节假日有同行邀他去领导家打牌,刘校长说,我从不玩那玩意,既破财又伤感情,有那闲时间不如睡上一觉,养足精神好工作。
作为一把手,刘刚从未脱离一线教学。老师们佩服他的就是课讲得好,他带头讲公开课,老师们也不得不认真备课,授课,其业务素质也就大大提高。
刘刚校长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做派,令同行们个个疏远了他,认为他性格有缺陷,不通人情世故,不可理喻,所以有啥事也不与他商量。刘校长倒乐在其中。他说,我本本分分地工作,不贪不占,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就不信不搞歪门邪道就会被免职,说不定我的仕途之路会更长。
笔者对刘校长也了解一些,感觉他是有些另类,可也觉得他这样做很正常,至于说他不懂人情世故,这只能说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罢了,不知大家如何评价他,欢迎留言。
中年人再就业有多难。在上海做营销的潘先生今年45岁,先是在国企工作,后来公司改制被遣散。此后,先后在三家私企从事销售,最后一家企业因为破产不得不重新找工作。经历四次面试,却处处碰壁。
以下是他自己讲述的面试经历。
中层干部的宿命和瓶颈就在那里,很多中年人都会碰到,特别是像我这种40几岁到50岁,不能做到高管就没人要啦。中层这个阶层基本上30-40岁,都是中坚力量,再到这上面一层,人事面试的时候会问你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谈谈你的职业规划,到什么时候能做到高层呢?”第二个“你觉得现在你40多岁还在求职,你认为你个人存在什么问题吗?”这是非常尖锐的问题,都很难回答的,诛心啊。
第一个企业去面试的时候,对方人事问“45岁你怎么会应聘我们总监这个位置?”
我说“为什么不能应聘呢?”
她说“你的年龄不应该都是副总了吗?”
我当时就反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那你为什么要让我来呢,我的年龄不是写在那儿了吗?”
那个人事说“那行吧,你要不先回去等消息吧。”
我说“这不是还没面试吗。”
人事就说“结束了。”
“我说的可能太直接了,把人事给怼哭了。”讲到这里他自己也笑了一下“其实很多公司的人事都这样可能就是为了走个过场。”
第二次面试我就很有警惕感了。电话打过来我就问“你们45岁的人还招吗?因为我有不愉快的经历。”然后人事电话里就说“如果你这样介意的话呢,我觉得你防御心理太强,你不必来了吧。”
第三回我学乖了,不问这个问题了,我就说“能不能电话先跟主管聊一下,就是我上面那个人先聊一下,然后他大概多少岁数。”
人事说“他大概50几岁吧。”
我说那行,至少50几岁的人驾驭40几岁的人是一个正常的逻辑。我就去了,也不谈什么岁数问题,这个人第一个问的问题是“你在家一年多了,没想到找工作啊?”
我说“至于那么着急吗?”
他说“普通人不应该离职后马上投简历吗?那上一家公司离职原因是什么?”
我说“跟领导可能意见不合吧,引咎辞职。”
他说“那你觉得你错在哪里了,你觉得你哪里有问题。”
我就说了一通。他说“那你回去等消息吧。”
他根本没有让你谈客户资源之类的事。
后来我在家琢磨了半天,也跟好多以前的老板聊这个事,老板们的答案都差不多。
“你为什么要说你这个人很有个性,在你这个岁数不应该有个性。”
“你还没被磨平啊,你是个另类。”
“拜托你用老板的思维去考虑事情,你到现在还没看清这个世界?”
后来我去面试了第四个,也是个股份制公司。前面都很顺利,到总经理这关了,我就没谈我之前跟老板的事,我都把前面的公司夸得像花儿一样。
见到总经理了,总经理说“你之前负责多大的业务,能不能讲一讲啊。”
我说了一下,然后他说“那行,你能不能回家给我做个计划表,就是你打算怎么干。”
这我拿手啊,回家很快做完提交上去了。
那老板亲自给我打了电话“你真的只能做一个中层,格局不够,我希望看到的是战略性的东西,你给我看到的全是战术性的东西,包括他们去学校,怎么开展工作,用哪些物料你都写了,我需要你做这种执行层的事情吗,你要告诉我,你怎么在整个中国去判断教育政策,拿到我想要的政策,这是我请你的原因,你不理解政策吗?作为我们公司的一个高层,一定要理解政策,而不是事情怎么做,很明显你没达到这个高度。”
老板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你来之后你会被35岁的人管理,你受得了吗,我希望你不要来,你是非常有个性的,这是我给你的建议。你要来也可以,但受了委屈不要叫。”
我想了半天,如果去了我就不是我自己了,还是做我自己的生意去,在外面也没人骂我,后来就是懒得面试了。
人到中年,没有站在职场的金字塔尖上,就没有机会了。在这一层能容纳高管的位置,就这么一个小的区域。你有能力,你的脾气也得适合,脾气适合你运气也得适合,这三样东西都不可以少。所谓的情商、智商还有你的运气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
(本文根据今日头条作者“行者东谈西说”的《70后上海大哥讲述,45岁找工作处处碰壁 》视频整理。)
#人到中年#
#师者说#开学第一天,校长说9月份学校将实行“县管校聘”。
我初步理解是校长权力大了,要努力工作,教出成绩,服从学校安排,要和校长搞好关系,否则学校不聘你。
我上网搜了一下,我见到一个学校中层领导应聘的规则,首先是个人愿意,有想法,有能力,符合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另一个报道是教师不再是某学校人,而是当地的一名教师,可以选择外校。还有的报道,讲的是县管校聘要取消 ,说损伤教师积极性,我糊涂了。
县管校聘和以前讲的定岗定编有什么不同?
县管校聘和以前教育局调动教师,认命校领导有什么不同?
县管校聘能不能解决以下问题:
教同样的课,工作量相同,为什么工资不同?
有的教师工作量少,反而工资高的问题?
上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工资能不能有差别?
您了解的县管校聘是什么,请关注,留言,谢谢。
这样的处理并不公平!陕西高校招聘教师被质疑暗箱操作,今日通报取消两名教职工子女考生入围资格。网友继续质疑:取消就说明存在问题!
1.校方承认公示的三名考生中,有一名学校中层干部的子女,一名退休教师的子女。
取消这两名考生的入围资格,校方给出的理由是,招聘中没有落实校内考官回避制度,无法保证公平公正。
该校的处理似乎理由充分,及时高效。但因此就取消入围人员的资格,说明了什么?
第一,该校从来没有实行过校内考官回避制度。否则这一次就不可能出现这个问题。
那么,在该高校历年的招聘中,是否招聘录用过本校教职工子女呢?如果有,是否也存在此类的程序性错误,而应该加以纠正呢?
第二,单单取消本校教职工子女的入围资格,是否公平?如果他们本是优秀人才,因为校方的过失,就被剥夺入围资格,实在不公平。
如果他们是靠打招呼、走后门入围,那么仅仅取消他们的入围资格,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用一张通报就把问题矛盾全部消解。等到风平浪静的来年,是否会旧病复发?
第三,如果该校招聘的是正式的事业编制教师,那么让人质疑,学校为何有这么大的权力?
想招聘谁,就设置萝卜岗位;不想招聘谁,学校开个会,就把他的资格取消了。学校的权力真够大,不需要经过教育或者人事主管部门的审批、监督吗?高校招聘教师的权力边界在哪里?
2.我倒希望看到,被取消入围资格的两名考生堂堂正正地出来质疑校方的决定。
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规定,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进行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与该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开招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因此,这两名考生不服省级高校的决定,可以依法向省教育厅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还可以向当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如果仅仅因为考生的父母是本校教职工,就被取消入围资格,那么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不公平。
招聘工作存在问题,没有落实本校考官回避制度,责任不在考生,而在校方。
那到底该怎么办?应当认可笔试成绩,重新组织面试,重新打分,公示入围候选人名单,公正地对待每个考生的努力,给予每个孩子公平的机会。
对此事,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交流。
———————————————————
关注@阿芃读世界 ,一起把这世间百态,当戏看,当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