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的工资需要资本家发,资本家能赚钱也需要工人一起干活。二者是相互的关系,缺一不可。另外,不是每个资本家都是坏人,又不是谁都和马云、李嘉诚那样空手套白狼,有很多创业路上的人都是老老实实干活的,倒是一些中层管理者会做一些狗仗人势的事情,因为公司不是他的,他不会考虑员工们怎么样,反倒是觉得位置是劳心者治于人的位置就觉得自己不得了了一样,其实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去做的
海鲜粥道理我都懂我强烈建议中国严格实行5天8小时工作制并且工资不变,有以下几点好处:1.可以提供更多人就业机会,招工年龄也不再限制2.缩小资本家与普通工人贫富差距,减少剥削压榨3.人们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同时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一位静安区人大代表告诉记者,自己曾辅导过一位78年的的原500强外企中层管理,也创业过,本来有机会去国外,后因家庭没去成,结果2020年开始失业至今,“他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要不要去做个保安啊?“言语心酸,尽汇于此。
劳动报劳动报官方账号年龄“红线”成求职障碍,收入职位双双下降!新“4050”人群再就业现象需更多关注
公司总经理请所有中层去团建,中途一起喝茶,所有说茶好的中层,都没想到自己将会被边缘化。
由于公司原有品牌产品力不足,总经理想要孵化一个新的品牌,但不希望总部的各种流程限制,于是希望以“创业”的形式来进行孵化。
总经理原本的想法是,全部员工采用外聘,这样才能不受原有老员工的影响,但老板并不希望这么做。
老板之所以不希望,一方面是老板还是比较认可公司老员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担忧总经理建立起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团队。
在团建的时候,总经理找到老板表示,等会大家一起喝个茶聊一聊,我就让他们泡最差的茶,你看看这些管理会说什么。
泡好之后,各位管理赞不绝口,对这个茶各种吹捧,总经理听后嘿嘿一笑看向老板,老板很尴尬地扯了扯嘴角。
后来总经理退后一步,表示新团队从总部里招人,但不用现有的管理,也不用现有公司的工作流程,老板考虑了一下选择了答应。
新品牌很成功,总经理自然是大功一件,手下的几位员工也要论功行赏,但此时原来总部的部门管理,开始想要“分一杯羹”。
有的管理人员向老板表示新品牌管理过于混乱,希望可以插手纠正一下;有的管理人员表示新品牌步入平稳期,应该和总部对接了。
但这些管理不知道的是,老板此时已经和总经理达成一致,将要用新品牌的人,逐渐替换老品牌的员工。
在老品牌管理为了“插手”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尚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打上了淘汰的标签。
我早年认识的好几位比我小10岁左右的朋友,他们都是打工人,基本上是在一些公司做中层管理人员,一干就是十多年,年入30K,干的也挺乐呵,从未意识到危机所在。于是,从20多干到40多,危机来了。离职了,现在想创业,但大多找不到方向,也没有胆量,处在一个迷茫的关口。其实,40多并不老,但如果走不到公司的高层,那只有淘汰了,这还是互联网公司。现在,很多文章说,有的人错把平台当成自己的本事,离开平台自己什么都不是。有时听这话也对,有了平台,就有了身份,有了身份就有生存的机会。当你要证明你自己是谁时,就要离开平台,看自己还能干什么?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以双方聊天舒服为基准,你会发现身边过了四十岁左右以上的人男人大部分都有点精神不太正常了。
以前在京的时候,就碰见了一个朋友,本来没毛病,就是个大点的企业的管理中层,自从结识了一两个所谓的有权势的人之后,整个人都变了。每次在一起交谈,张开闭口,大数据,创业,融资,做大佬之类的话,你根本没法聊别的。当时我看着他就想,是不是稍微上点年龄的男人就只崇尚这些,关键大数据时代,就扫健康码和你有点关系,别的和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
有时看看身边的男性朋友包括自己,感觉精神真正特别健全的人寥寥无几。你挂唐卡,盘串玩蜜蜡,参禅悟道打坐,喝茅台,饮上万一两的茶都没错,但与他人无关,但你在朋友面前夸夸其谈你那点肤浅的知识点本身就是油腻的标配,刚好暴露了你认知上的匮乏。
我觉得所谓的正常,可能就是一个人长期内建的状态,比如不骄不躁,保持谦虚,遇事冷静思考,处惊不变,情绪上有一些恒定的波动,不卑不亢。想想,也是悲哀,自己也是在不正常的范畴里了。
#情感# #人生百态#
#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