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公司的一般员工二三十万的年薪福利,中层干部六七十万。发钱发的自己都害怕。所以都挤扁头想进烟草。
京东方A就是如此,现在中层以上年薪是同业最高的
张霞90304976一个企业走向没落的标志之一就是大量所谓的管理人员盯着生产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伺机扣他们的奖金,并且这些所谓的管理人员的薪水高于生产人员的一倍乃至N倍。
我的一个朋友,今年43岁了,在烟台一个企业做中层领导,月薪12000元。因为到了年纪还没提拔起来,面临到养老工种工作的危险。很苦恼!
他毕业于烟台大学,千禧年那年留在了烟台这个城市,在一个企业干技术员,在这个企业一直干到现在,算是公司的元老骨干了。
他今年43岁了,在这个企业,从技术员干到车间主任。从升到车间主任,在这个位置上待了10多年了,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而他同批的车间主任都提拔了,有的还当了企业高层领导,只有他在原地踏步走。
其实以他能力和资历早就应该提拔了,不过他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太会和领导处关系。而领导一直给他定心丸,马上会是他,可是到了提拔的时候就还是别人。
以前他年纪轻,容易听信别人。可是慢慢年纪大了,才发现就是想换单位,他最好的年纪也过了。而现在的单位,现在却因为他的年纪想让他退二线,去后勤工作。
他现在很尴尬,和他现在一起工作的中层干部,普遍比他小八到十岁。而他很多新的专业知识也不太精通,干起工作很累。
人到了年纪,如果不进步到一定的地位,肯定会掉队。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进则退。他就是太追求安逸,太容易说话才造成这个上不去,下不来的结局。
所以当在一个公司,如果看不到前途,要及时抽身,不然就会和我这个朋友一样。大家说对不对啊?#烟台#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二级行,行长年薪30万,我一个中层一年才5-6万
第一财经第一财经官方账号31省平均工资发布:京沪非私营单位超19万元
《浅论当今大学生的就业与失业》
住在一线城市的中挡小区里,邻居不乏大学本科,其中也不乏985、211等数字重点本科的硕博白领。不少还是某为、某兴、某讯等大牌企业就职10多年的中层以上职员,这些人都是年薪几十W以上、有房有车,而年龄也已过不惑的70末80初知识白领一族。也算是在一线(城市里)发挥得比较好,比较成功的一个知识群体。
回顾十几年前的2005-2010年,那时,还尚没有什么新冠疫情,什么中美贸易纠纷,什么去全球化涌动,或者说这一切都还未有明显苗头。那时,不少理科生刚进入毕业实习期,就有什么一线(城市)大牌、头部企业找上门去招人。根本没有今天某些高校为统计毕业生就业人数而要求毕业生先去外面随便签个雇用合同再来拿毕业证、学位证这样奇葩的做法。因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这样的好风景让这些彼时刚毕业的本科们幸运地赶上了。可是好景不常,打那以后的状况就是正常规律的波浪式上下。直到2019年因特朗普加新冠疫情而一路向下,就业形势至今仍未见有明显好转之迹象。
时间一晃而过,当年那些未毕业就来到一线大牌企业实习就职的年轻人也业已步入中年。在体验校园苦读,职场苦干,事业家庭皆有所获的人生之后,他们也遇到了中年事业上的坎坷。大牌企业需要按时换血晋新,才能保持竞争力而免受市场淘汰。没办法,再大牌的企业也皆如此,合同不可能签到退休。于是,近来小区里不少家庭出现了一家之主的大牌企业中年白领(被)离职潮,虽离职前收入不低,离职补贴也不少(起码在200W左右)。但不到45岁的人,再次求职也如大龄剩女一样高不成低不就,难上加难。今后仲么办?
就在这样的就业难形势下,今年的毕业季,应届生是历来最高的超千万,可想而知,就业的难度该有多大!所以,年龄与知识学习,与工作精力,与职业选择,与作为成就关系极大。
一个二十三四岁左右的本科生,二十五六岁左右的硕士生,三十、三十多岁的博士生,必须计算一下自己踏入职场的职业年龄,切切找准找对适合自己发展、发挥自己知识专长的职业方向和道路。以免有作为难再,贻误人生、愧对家庭社会之感。而面对就业难的形势,当初寒窗苦读,高考历险,毕业出来却好职难觅,也是白领岗位人多职(位)少的市场形势使然,兴许这样的状况过几年以后就会好转也不定。
但是,至少拥有大学学历知识的你也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更不能啃老躺平。社会这么大,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多的是!择业上不妨"先就低,再走高",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尝试。
#央企# #国企# #能源类# 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要挤破头皮进央企国企了。这办公条件,这自助餐标准,周六日食堂也有饭。待遇就更不用说了(普通职员年薪10-15,中层干部年薪20-30,坐标中部某三四线城市),比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好得多,各种福利(各种补贴,各种隐形福利)也更好,所以能进央企国企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得是一个好央企,垄断企业(烟草、铁路,电力),或者能源企业(煤炭,天然气,石油),这都是利润特别大的,岂是工程类企业(中铁某局,中建某局)能比的???同样是国企,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最新数据:腾讯人均月入超8万# 我看问题,最反感这种平均数,尤其是薪水,一平均,就变成了数字游戏,两个人,一个人赚99万,一个人赚1万,两个人一平均,人均50万,只不过赚1万的还是赚1万。
所以要想了解一个企业的薪资水平,那么需要划分三等,企业高管薪水,中层领导薪水和普通员工薪水,这样才能让我们全面了解企业薪资,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平均数。
今日,腾讯发布2021年度第三季度财报。截止2021年9月30日,腾讯共有107348名员工。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的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259.63亿元。平均来看,腾讯员工人均月收入达到8.06万元。
用真实数据也可判断出这个问题,2019年,马化腾年薪4662.5万元,刘炽平年薪约3.55亿元,腾讯两个人的年薪就超过4亿,这么一平均呢?头条热榜
一个月5万,一年60玩,一个家具安装工?你在扯懒蛋。多少公司中层管理干部拿不到年薪60万//@全民历史观:家具安装工月入5万,还要再招满一万人,如今的“新蓝领”职业有多吃香?最近几年,制造业招工难,工厂想尽浑身解数抢人的新闻频频发生。很多老一辈人的眼里,当工人可是很吃香,也是很风光的。然而如今的年轻人却不愿当白领,甚至“进厂”成了很多白领失业后的调侃,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不少蓝领的薪资水平已经高过普通白领,甚至能够媲美一线大厂员工了。
家具安装工月入5万,还要再招满一万人,如今的“新蓝领”职业有多吃香?最近几年,制造业招工难,工厂想尽浑身解数抢人的新闻频频发生。很多老一辈人的眼里,当工人可是很吃香,也是很风光的。然而如今的年轻人却不愿当白领,甚至“进厂”成了很多白领失业后的调侃,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不少蓝领的薪资水平已经高过普通白领,甚至能够媲美一线大厂员工了。以29岁的小伙耿铁棒为例,他与父亲耿红中目前在菜鸟上海家装仓工作,主要负责为客户配送安装大件家具。父子两人平均税后月收入都能达到4-5万,11月因为双11的来临,更是有望冲刺6万。
南亚人在卡塔尔做建筑工,一月收入只有2千多元人民币,高温热死数千人,仍然前赴后继。中国人在那边收入如何?
卡塔尔富的流油,雇佣了大量的外国劳工和中层管理,但这些外国人在卡塔尔的收入差距非常大,南亚印巴孟尼斯这些劳工月收入只有区区三四百美元,合人民币2千多元。为了盖世界杯场馆,热死了几千南亚人,西方媒体放大死亡数据至1.5万人,就这样还有南亚人前赴后继去中东在最底层打工。那为什么没有中国人去卡塔尔做建筑工?
因为中国国内建筑工的月收入远超2千元,小工一天200元、月薪5千多,大工一天300元以上、月薪上万元,那卡塔尔建筑工的收入如此低下,连国内都不如,谁愿意去?出国就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再者,卡塔尔沙漠地带气温相当高,干半天活就酷暑难耐,中国人也不愿意去吃这个苦、也受不了这种高温。这说明什么?很简单,中国经济强于南亚,而南亚人在国内的月收入更低,才愿意去卡塔尔当底层劳工,忍受2千多月薪。
中国人在卡塔尔的月收入一般7千多—3万,从事工程技术、中层管理、中介和销售的比较多,总之,如果比国内还低,没人愿意去。
#月收入# #世界杯#
高薪互联网码农算是什么社会地位?
在腾讯和阿里等大厂工作的总监中层领导,基本上年薪百万起,妥妥的人生赢家。
目前国资委下属的97家大型中央企业,有几十家的董事长是副部级待遇,根据国资委的披露,这些企业的领导最高工资也不过七八十万,没有一个人超过了100万。
这些央企一把手的能量、动用的资源和社会地位,要大大超过这些互联网码农,即便马云和马化腾,估计也不能比肩这些副部级的央企领导。
比如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行长,虽然工资只有七十多万,但是工行号称宇宙行,拥有几十万员工,每年利润3000多亿,远远超过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盈利,工行的行长社会影响力,显然要大于马化腾。
有码农吐槽自己收入虽然高,但是社会地位一般。
互联网民工地位真的有那么低吗?同样30岁上下,我双985本硕,鹅厂t11,年包150w,深圳房产1000w,过年回去高中同学聚会,班群里邀请排序,最前面的是二本毕业副镇长(非常务),然后都是些普通学校毕业老家当地部门内的小喽喽,高考考得最好的我排到第16名。最可笑的是,那位副镇长聚会上坐着主位口若悬河,大家轮番给他敬酒,事后他微信找我,说他准备在地市市区买套100w的房子,想找我借10w凑首付,当时就想把他给拉黑,不过后来想着这道人脉关系将来或许有些作用,只好忍着不发作。简直一群妖魔鬼怪。
这明显是这名码农对自己没有认知,社会对个人的评价,薪酬和收入只是一方面,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职位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码农在一线城市赚了点钱,就认为钱是一切,显然是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过于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