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港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资(港华燃气中层工资待遇)

#中山头条#港资工厂那点事 一个认识十多年的朋友在中山一家港资工厂做中层管理,他们公司是做小家电的,最风光的时候也有一千几百号人,有四个老板合伙的,都是香港人,四个人分别负责后勤,生产,采购,销售,公司九

#中山头条#港资工厂那点事

一个认识十多年的朋友在中山一家港资工厂做中层管理,他们公司是做小家电的,最风光的时候也有一千几百号人,有四个老板合伙的,都是香港人,四个人分别负责后勤,生产,采购,销售,公司九几年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年了,他们公司最成功的投资就是在一个很大的小区一次性买了二十多套房子,提供给里面的中层以上干部做宿舍用,有两室一厅的,还有三室一厅的,一套房住一两个人,有时候有客户过来也是住在里面,当时两千多买的,现在超过一万块了,基本上都是朝南的方位,算起来都是至少翻了三倍以上的。他们几个香港老板对这个投资是非常满意的,就算工厂关门了每个人分这些房产也够他们养老了,经常聚餐的时候拿这个事情吹水。

这些香港老板对待大陆的人相当不友好,我那朋友肚子里面窝了一大堆火,这其中有两个香港人最变态,一个要是下面的人做得不好,动不动就在他办公室罚酒,让人一口气干一瓶啤酒甚至是半瓶没有喝完的洋酒,喝完找人直接背走回宿舍。还有一个香港人因为外面有开了一家蛋糕店,经常办公室里面很多蛋糕,动不动罚人吃一整个蛋糕,当然,这些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后面收敛多了,至少表面上还是对大陆人客客气气的了。

我那朋友一直干到2015年才自己辞职走的,那时候工厂生意一落千丈,一千多人到那时只有两三百人了,基本上工厂都是只走不招了,加班减少很多人包括一些管理人员工资少了很多,慢慢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现在这家公司还在要死不活的存在着,我好希望看到它倒闭哪天啊。

今天终于找到工作了,港资企业,每月六七千的工资,包吃包住,五险一金,来面试的人还不少。

早些年,港币比人民币值钱,有些香港人,对内地人讲话,言语间,充满了傲慢,不知道他们凭什么?

在深圳,有一家大型港资厂,聘请了大量的香港职员。

香港职员有一些待遇,是内地职员没法比的。

工资待遇差别大,即使做同样的职位,香港职员的工资是内地职员的数倍。

香港职员节假日多,圣诞节、复活节、重阳节、正月十六、七月一日等。

香港职员上下班,每天只打两次卡,早上班 ,晚下班各一次;而内地职员工,均是上下班都要打卡。

有了这些待遇,足以让一些低学历的香港人,自我感觉比内地人优越。

李志军是内地人,在这家港资厂做工程师,他的经理是香港人,叫蔡长发,六十年代初人。

按公司规定,李志军每年有15天的年休假,有效期至下年3月31日。

因李志军的小孩已上大学,平时没什么事,也没怎么休假。

到十一月份,工程经理问李志军,还有多少年假没休,让他尽快安排,在十二月份前把假休了。

李志军告诉蔡长发,他的年假的截止日期,是明年3月31日。

按公司规定,香港人的年休假,截止日期是12月31日。

所以,蔡长发不相信,大声地对李志军说:“不可能,我们香港人都没有这个待遇”。言下之意,你们内地人怎么可以有。

蔡长发的言语中,“我们香港人”,充满了傲慢和无知。

李志军不想跟蔡长发争辩,让他可以找人事部了解一下。

蔡长发真的打电话,找人事部了解内地职员的年假有效期,结果让他很沮丧。

六十年代前的香港人,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低下,很多是小学毕业,还有小学没毕业的。

七十年代后的香港人,受教育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个人素养也得到提高,多数人对内地人平等看待。

其实,在内地人眼里,香港人也没什么,有些人,在香港过得并不咋地,到了内地,却想装大尾巴狼,真的是愚昧无知。

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没有文化,真的有点可怕。

有个港籍经理,他以为,港人的所有待遇,都比内地职员好,因此,他为自己是香港人,感到自豪,跟下属谈事情,总是说:“我们香港人,怎么怎么的……”,因为他是上司,下属给他面子,没人怼他,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公司有规定,内地职员的年假有效期,比港籍职员的年假有效期,要多三个月,他不知道,有这个规定,当内地职员说,准备将上年的年假,放到过年休时,他提出了异议,结果,被人怼了,从此,他明白,并非港人的所有待遇,都比内地职员的好。

李松辉是六十年代人,出生在内地,后来跟着父母,去了香港,成了一名香港人。

读完初中后,李松辉进了一家公司,做模具学徒。

李松辉很好学,在工作中,他自学一些相关知识。

改革开放后,公司搬到内地发展,李松辉随着公司,来到内地。

那时,内地的经济很落后,内地人很穷,让李松辉有了强烈的自豪感。

在港资公司,港籍职员有很待遇,比内地职员好,如工资高,假期多(东西方的假),考勤(只要一个上班,一个下班卡)等等。

李松辉认为,港资公司,就是香港人的公司,港籍职员的所以有待遇,都比内地职员的好。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松辉被提拔为五金部的工程经理,手下有十几个内地工程师。

面对内地的工程师,李松辉的心里,有说不出的优越感,他跟下属谈话,总是一口一个“我们香港人,怎么这么……”。

李松辉说话的语气,让工程师很难接受,不过,他是上司,要给他面子,所以,大家都一笑置之,没人怼他。

李松辉的办公桌隔壁,是物料计划主管,叫刘玉莹,工作能力强,部门经理很喜欢她。

十二月中旬,一个下午,部门经理问刘玉莹,还有多少年假没休?准备什么时候休?

对于职员的年休假,公司有规定,港籍职员的年休假,有效期为当年的十二月底;内地职员的年休假,有效期为第二年的三月底。

刘玉莹告诉经理,她还剩九天年假,准备过春节时,一起休。

没等经理发表意见,隔壁的李松辉,抢着大声说:“不可能!我们香港人的年休假,有效期到十二月底,你们内地职员的年休假,怎么可能……”。

听李松辉的口气,他不相信,内地职员的年休假有效期,会比香港人的有效期长。

刘玉莹的办公桌,就在李松辉的隔壁,平时,早就听烦了,他常说的那句话:“我们香港人……”。

没等李松辉讲完,刘玉莹语气重重地说:“你们香港人怎么了! 年休假的有效期,是公司规定的,不是你说了算”!

话还没说完,冷不丁地被人怼了,从来没有人这么怼过他,让李松辉感觉,很没面子,脸涨得通红。

过了一会,李松辉尴尬地笑了笑说:“嗨嗨,香港人没怎么,没怎么”。

从那以后,李松辉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内地人,都会惯着他。

从那以后,李松辉再也不说:“我们香港人,怎么这么……”。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有些港人,还拿八九十年代的水平,来看内地的经济,显然是太滞后了。

其实,到内地来工作的一些港人,回到香港,可能过得很一般。

相反,内地职员来发达地区工作,回到家乡,可能过得不错。

作为香港籍职员,没必要那么自以为豪,平淡地做一份工作,拿自己那份工资,就好了。

在公司上班,除了老板,大家都是打工人员,只是职位有别,待遇有别,谁也没必要看轻谁。

事实上,当你看轻别人时,不但没有抬高自己,而且,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网友投稿:今年开始进体制躺平了。按理说,我应该选择奋斗的,毕竟前十年混的也不差。

我去过很多公司,做过很多工作。

去过韩资、欧美和港资外企,去过民营10强,也去过互联网top1,或者2,也去过初创小企业……做过客服,审计,做过销售,做过老师,搞过管理,最高带过50人的管理团队,级别最高是分公司一把手。

还去过银行业做了快一年的咨询,教四大银行管理银行,教他们做营销,可能因为读了个研究生的原因。

三年前,我做到了分公司一把手,我知道职业瓶颈了,毕竟我是不会去北京总部任职的。那就索性考个研,今年研究生毕业,发现,这世界变了!

内卷的不行,就业压力非常大,当我准备跳槽时,面试管理咨询师,和某知名咨询公司老板面试后,老板加了我微信,我以为我面试成功了,没想到老板说:

“谢谢你的面试,你很优秀,但是你的薪资需求比另外一个27岁的硕士略高(其实就多了2K底薪),同等情况下,我们更愿意培养年轻的那位!”

那一刻,我知道,职场已经不欢迎我了!我也不想回我当分公司总经理的那个行业了,太累了!加班,开会,总部老板一个电话就得到,996福报搞死你,我还年轻啊,我还有诗和远方!

所以,我决定,要卷进体制!

索性报名了考试,以研究生身份,可是,30进1啊,8个留学生,剩下22个,看复审大学的名字不用查,你都知道这些家伙保底211毕业的。废寝忘食苦读书,我拿出了考研的头悬梁精神

但是招聘1个,我刚好第3!

那还有什么意义?死翘翘了!不过,不过我还是相信“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准备再努力下复试。

我想我一个工作十年,历经风雨的青年在复试这种逻辑和口才的场合,怎么着也有点优势才对吧

不出所料,我赢了!

对不起笔试第一名的小姐姐了,你很优秀,我也没办法,你还可以继续考,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成功,别遇到我这种本科辩论赛最佳辩手,研究生演讲比赛冠军就行。

过去十年,比不过大佬,一套房150万,月供1000还有10年,一辆2年车30万无贷,一个老公大我6岁,相濡以沫,也是研究生读书认识的。

现在的生活,就是躺平,奋斗个啥,感觉一切不过吃喝拉撒,开心就好。

现在每天的工作量,和我在外企比,不过5分之一,和我在互联网996比,10分之一都不到。当然工资也低,一年估计10来个。好在隐形福利多。

每天不工作,就写写文章画个画,学习强国看看新闻。当然月初月末,也会加班一下,很少,基本周末双休,定点下班。一到周五,100人的单位,每个办公室最多一个1个人…..

35岁后我还能干啥?

每天按点上班,准点下班,偶尔加班。

写写文章,一周写一篇,靠运气投个稿,

画画陶冶情操,一周一个商业插画单,

周末开个车去摄影,朋友结婚了去帮忙主持下婚礼,隔壁邻居小朋友成绩差,有偿辅导一下,

当然早上07.07分准时起床,运动三十分! #金粉社区#

马斯克,世界首富,每天工作17个小时。

由收购推特之前的每周78小时,增加到120小时。

评论区大都说,打死我不信。

我95年在深圳,进一家港资厂,每天工作应该超过19小时。

第一个月没下班,顶多睡两三个小时。

第一年没有休息一天。

第二年好像休了三四天吧。

反正一个月只有两天休息。

我们是做PCB的,大致可以理解为芯片的低配版。

我初中毕业考师范,完全是一个小白。

3个月搞懂一个车间,从见习生直升主管,管100多人。

一年后做副经理,管1000多人。

工资连加班,超过10000块。

当时员工大概三四百,我在家里教书100多。

我们厂长,香港人,初中生,进厂时是普工。

他每天9点多钟上班,晚上11点多钟下班。

中间全部在办公室,饿了就吃几片饼干。

凌晨2点,准时和夜班开电话会议,开一个多两个小时。

那么现在呢?

雷军,说他中午吃饭就5分钟。

我们当时吃饭时间是15分钟。

排队打卡来回要三五分钟。

然后起飞,去二楼食堂。

抢完饭,再出去抽支烟。

在草地上躺一下,看云卷云舒。

幸福!

朋友女儿,在美国大学刚毕业,进了德勤。

洛杉矶,年薪8万美金。

办公桌上三四块电脑屏,像炒股的大户。

周末也上班。

日夜思念伟大的祖国。

可能吧,优哉游哉的只是北欧几个小国家。

觉得吧,我们现在没怎么富裕,过于追求轻松享受。

近日东莞虎门一家企业发岀结业通告:由于全球疫情、欧洲战乱及香港银行突然收紧信贷融资,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最终无法挽救,公司不得不宣布于2022年3月21日正式结业。早在1988年,东莞虎门南栅国际文具制造有限公司在大陆成立,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专业从事活页夹生产、经营的港资企业。公司园区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设有数十个车间,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生产设备及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此外,国际文具对员工结业前工资已安排会计部核算,将于2022年3月27日24时前全额发放至员工银行账户。经济补偿金等人事部将协助员工走法律程序解决,社会保险问题由人事部与相关政府对接处理。#东莞头条#

“饿死不打计件工!”现在的老板越来越会精打细算了,随着深圳的底薪涨到了2360元,不少的小老板感叹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了,开始改变薪酬制度,变计时为计件。

我在深圳一家港资厂做经理,人还蛮多的,有近六百人,光生产部就有五百人,他们各种资质很全,做了二十多年了,看起来蛮正规的。

对于这种行业,我是很了解的,所以出任这个职位,当时觉得没有任何问题,头三个月也确实顺风顺水,我只管安排生产,不用管其它的,其间还动员老板给干部们调了一次薪,所以他们对我比较信服。

然而,第四个月发薪的时候,计件部门的员工当天下午全都停工了,他们还派了四个代表,和他们主管一起来找我,当时我火气还蛮大的,在外工作,基本的职业操守还是要遵守的,怎么可以随意停工呢?

结果听完他们的汇报,我无语了,这还真怪不了他们,原来他们这个月的计件单价统计中,全部被调低了5个百分点,这就好比你本来可以拿六千的工资,凭空就少了300块,整个计件部门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人。

我以前管理工厂,很少有计件的,基本上都是计时,偶尔有,单价也不会随便调整,如果要动,通常是拟定好之后,给所有员工签字确认,这样员工心里有底,做事也更卖力,效率自然提升,虽然偶有争议,但基本上还是能统一起来,当然,IE不是白学的,动作分解做得很细。

可这家公司并不这样,事前啥都不说,事后一刀切,搞得鸡飞狗跳,员工士气低落,都不想干了。安抚好员工,我表示会去找老板,还有人事,财务,让他们先回去。

单独留下他们的主管,问具体是怎么回事,主管在这做了好几年,摇摇头和我讲,这是公司的一惯做法,如果员工的效率提升上来,老板娘一看员工的工资超过某个数,就会在单价上砍一刀,理由很简单,效率提升了,当然得降价,而且事前都不会说。

我问他,那不是留不住员工?主管点点头,说这三个月,老板娘可能是看在我新来的面子上,一直没动单价,员工的工资都不错,高的能拿近七千,少的也有五千多,所以员工干活很卖力,都是抢着事情做。

然而,估计是上个月的工资太高了,老板娘通知人事,财务降了单价,事前没做说明,所以就这样了。我找来人事的大姐,确认了主管所说是事实,发工资前临时调整的。

让他们回去,这事涉及到老板娘,我就有些不好做了,但还是去找了她,老板娘的回答让我很无语,公司要控制成本,所以在核算时,工资做为重要的一项,特别是在计件上,如果超出一定标准,她是会减单价的。

我问为什么事前不通知,她笑着说,说了谁还会这么卖力呢?你应该明白的。明白个锤锤,不就是薅羊毛要看准时机嘛。

我很无语,最后也没谈妥,反而被老板娘将了一军,以后这个单价控制的事就交给我来审。我只能去安抚员工,并保证下个月不会调单价,即使调,也会事前通知。

过了没几天,新的单价送到我这,我见没有异动,便签了,还通知员工说本月不会变,员工表示理解,回去好好干活。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五个月发工资前,另一版本单价又送到我桌上,说是老板娘要求,批量最大的几个产品,单价还得调,我问不是月初定过,不会动了吗?人事的大姐笑笑说,那怎么可能呢?

我咧个去,那我前面给员工讲的不就是一个屁了吗?看着放在桌上的核价表,没有办法,内心是知道的,找老板娘也没用,找老板更没用,他除了喝酒,完全不管事。

试着每个调低了一个点,叫人事拿走,结果下午又送回来,说老板娘要求最少调五个点。没办法,做了五个点调整,签完,人事拿走,这次没再送回来。

结果也可想而知,员工又停工了,来了二十多个,我办公室都站不下。找人去买了点饮料,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表示再去找公司谈一个方案,等方案下来,通知他们。

员工真的很单纯,虽然不高兴,还是回去了。我长吁一口气,字是我签的,虽然只减了部分单价,但算了一下,员工平均要少二百块一个,觉得蛮对不起他们,当时就有想走的想法,这怎么做吗?谁想做谁来。

又去找老板娘,躲着我,不见人,隔了几天,事情平息了,终于见到她,还是老配方,只要计件员工工资超过某个数,就要降,这就是她的信条。

我提出事前公告,让员工知晓,她也同意,我还是太单纯了,第六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我没有签过调整单,但还是有几个大批量的价格降下来,一刀就是十个点。

当时我脸都气绿了,员工当天就有十多人离职,主管跑我这诉苦,一起抽了根烟,召集所有计件员工开了个会,把我所知道的开诚布公地跟他们讲清楚,出乎意料的是,员工居然给我鼓了掌。

我觉得没脸面对他们,第二天就急辞,老板和老板娘不同意,居然还给我加工资,我是缺那三五千的人吗?当然,有也可以。但是在单价调整这事上没得商量,提出计时,老板娘说他们磨洋工,效率上不去,不同意。

僵持了两天,没有答复,下完班,收拾好东西,给老板打个电话,当晚就走了。这种事如果再干,我觉得职业生涯都是个污点,那是员工努力的血汗钱,所以我也当不了老板,心太软。

为什么不信呢?二十年前,因女友在坑梓西铁城公司工作,我参加了震雄厂的第一批招聘,层层筛选后,有幸进入前十并到公司作最后的面筛,因此对该企业有些了解,该企业系港资,规模很大,首期投资二十六亿美金,是亚洲最大的注塑机制造企业。能进入该企业很不容易,相信此女生综合素质不错,月薪一万二是正常的薪资水平。震雄厂处在深圳和惠州淡水交界处,交通十分方便,人口并不密集,电动车骑行五公里足够,没有什么好置疑的。我的企业也在这附近,所以我知道。//@成熟山雀Y:说的好像很简单刚毕业做电商运营,然后又做计划,坪山计划不可能12000,没有任何经验人家会要?有点不信

深圳小为

我,湖北女孩,在深圳上班,花18万在惠州全款买房,如今毫无压力

港资工厂的招聘也来这一套,综合工资5500-9000,看了企业简介,这家工厂的来头不小:越南有5家工厂,深圳也有4家工厂,员工人数达到了4万多人,还是全球最大的女士内衣创新设计制造商。

这个工厂的特色就是长白班,没有违反人类自然规律的夜班,这一点上,应该会受到一部分求职者的青睐。但是,一个月5500,你没有说明上多少天班?一天工作几个小时?记时还是计件?这不跟一些企业招工时说“工资面议”差不多吗?

这个工厂说吃饭3元/餐,伙食还好,现在吃个早餐都不止3元,这个标准不知道能好到哪里去?

单从招工简章上看,和华为、三星的宣传是差远了,人家的招工简章上写得明明白白。这个工厂的简章,让求职者看了之后一头雾水,虽说是港企,给人的感觉却很像国内的私企。不过,薪资待遇没有广东制衣厂喊的猛,那里直接喊8000-10000。

在深圳和越南的工友,有没有进过这个厂的?真实待遇怎么样?欢迎和广大网友们分享,交流!

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的龙记集团也顶不住了,开始减薪调休了!龙记高管和高层职员减薪,基层员工周六不上班,收入也大大减少了!

龙记模架在珠三角一带享有非常高的声誉,曾是辉煌无比。众多港资台资厂模具多采用龙记制造。龙记模具的质量杠杠的,当然价格也是死贵的。

想当年,龙记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很好,想进入龙记公司是很难的。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的龙记模具已经风光不再了。

大环境之下,上市公司都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小微企业的日子更是艰难了。

这是我今年的年终奖,大家觉得算高吗????12年毕业,干了8、9的会计了。刚毕业的时候工资只有2500,在一家1000人以上的港资做出纳。说实话当时还挺满足的,海量投的简历,好多都是石沉大海,能有一家公司愿意要我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出纳干了2年跳到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干会计,从应收干到税务,从税务干到总账,再到后来的成本。接着又跳到了现在得公司,一家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面试只用了10分钟,工资比刚毕业的时候翻了好几倍,压力却翻了几十倍………………

我现在做公司的总账会计,每个月除了日常的账务处理以外就是做报表。报表从月初做到月尾,每天吭吭哧哧做报表,走路带小跑,吃饭几分钟。常常觉得好心累,想辞职吧,觉得收入还可以,跳出去也许很难找到现在的工资了。

努力这么多年手里也只有个中级和税务师证书,33岁了也不想考CPA了,真的再也折腾不起了。眼瞅着快要到35岁了,深深的感觉到职业危机感,我难道真的要在这里“养老”????有多少像我一样迷茫的人,真不知道除了干会计还能干做啥………………

跑了20多年的业务,中间效力过很多公司,可谓职场经历丰富,这些公司中,有国企、有民企、有港资、有台资、有美企,还有世界500强的外企我也混过两家。

虽然同是跑业务,但不同的企业,工资待遇、业务难度、业务模式差距很大。相对而言,大公司、外企,走代理制、经销制的多一些,国内企业以及小公司直销的多一些。

一般来说,外企的工资待遇和出差待遇会比较好,比如说我之前效力的外企,出差标准是飞机、高铁一等座、住宿500/天,餐补200/天。国内企业的出差待遇上限和下限就差距很大了,但一般而言,除非是国内企业的高管,出差待遇一般是达不到外企的标准的。

这么一比较,外企、大公司的业务员出来,往往会有一种优越感,光鲜亮丽的感觉。其实也正常,那坐高铁一等座、出门就打车的,和坐绿皮车出差、到了地方挤公交的,那住500一天和住不到100一天,那吃200一天和吃20一天,感觉肯定不一样啊!

但是,尽管待遇高出很多,外企、大公司的业务员业务能力就一定强过民企、小公司吗?我看未必!不但未必,甚至情况可能恰恰相反。越是外企、大公司,业务相对来说好做,对业务员的个人业务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那么高,反而是对执行力、服从性要求更高一些。

反而民企、小公司的业务员,因为没有那么多借力和助力,要做成业务对业务员本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事实上,小公司里能跑出来的业务员,通常都是能独挡一面的,甚至己经具备一个成功老板的素质!正所谓英雄往往起于微末,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现在正在混外企、大公司的业务员们,如果你现在正是顺风顺水,不要得瑟,你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于你所在的平台,珍惜你现在的平台吧。而民企、小公司的业务员,如果你现在正面临困难,也不必气馁,或许这是天将降大任,只要肯努力,未来仍可期!

我就是业务员老张,一个跑了20多年业务,却仍然奋战在业务一线的老业务员。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聊聊,业务上的那些人、那些事![玫瑰][握手][来看我]

闲着没事,说说自己被裁员后的感悟和反思

76年属龙,传统985毕业,一直体制外,从底层摸爬滚打,北京上海广州都漂过,因为家庭自降薪水十多年前回了家乡天津,算是中高管吧,年薪800K多,农历年前收到公司裁员通知,补偿方案N+3,和我一样这次裁员基本都是40岁以上和公司内工资相对较高的。公司是港资世界五百强,国内业务属于守业阶段了,有合适的就套现走人了!

说说自己的情况,车两辆,天津三套房,和平学区三室一套,自住三室一套,内环投资两室空置一套,贷款余额160w,存款300w+,孩子高二,老人基本也都有自己的收入和住房,身体也都硬朗,老婆收入稳定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年前刚下来时挺郁闷的,经济到没怎么觉得压力,毕竟可以暂时吃老本,但是更难接受的是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生瞬间价值坍塌了,从上学到被裁之前虽说不是出类拔萃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忽然间自己什么也不是了。

因为我所在行业下行严重,之前的圈子都是在内卷裁员,一时找不到下家,有同级别岗位一听年纪45也都敬而远之了,自己暂时也懒得用所谓的人脉圈,因为行业内大家都不好受,暂时不想用脸吃饭,还是想自谋出路再干几年!

说说这段时间回顾人生的几次错误选择吧!

1.北京上海广州都有置业机会反而没有置业

2.当时有机会落户到上海和北京,否则今天在这两个城市机会仍然多多,但是行业区域差别成了自己的最大短板

3.必须说在岗时对于年龄劣势没有重视,没有未雨绸缪

4.过往天津有一份工作自己没有坚持,心气太高觉得平台不能展示自己的能力,跳到了现在的这家外资,错过了内资上升期的红利, 否则拿着期权是有财务自由的可能的

5.被裁之后才明白,离开平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

写这些没有别的意思,闲来无事阶段性回顾一下自己的失误感触一下!开春了找不到工作,准备先开车出去来一个想走就走的旅行,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23746/
1
上一篇乡镇公务员考试试题(乡镇公务员考试试题题库)
下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资料)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