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一员工吐槽说35岁的人失业是很正常的事情,35岁如果干不到管理层,就该辞职给年轻人腾地方!这种论断太奇葩了,管理层和中层的位置哪有那么多,不可能每一个到35岁的人都可以,再说你让35岁以上的人如何养家糊口?
从阿里女员工事件看集体自尊对于团队的重要性
首先,正如温特所说,集体自尊是一种国家利益,同理,笔者认为,集体自尊也是大到任何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团队的核心利益
从一篇对部分阿里员工的采访中,可以看到,面对关于阿里的负面舆论,对阿里文化充满认同的老阿里人、对公司形象格外重视的公关,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和愤怒。
“这是我们的耻辱。” 有人说。
“十几年的日日夜夜,这一刻,真的有动摇。” 一位工龄十多年的老阿里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一位职级 P9 的中层管理者激烈表达了他的愤慨,“奇耻大辱”、“匪夷所思”、“不是正常人的行为”。

“我瞧不起自己。我什么都做不了。” 一位阿里公关公开说出自己的羞愧,“我为什么在这家公司?我为什么这么愤怒?” 他说,他不敢把钉钉头像换成 #MeToo,不敢在朋友圈表达对公司的不满,也不敢离开这个地方。他能做的是,把社交网络上个人简介中的公司名字去掉了。
从这些阿里人的反应来看,他们拥有强烈的集体自尊和荣誉感!不管他们的真实想法如何,也不管这篇采访报道是否属于软文或者公关文吧,但确实反应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团队成员对于集体自尊和荣誉的重视!
那么集体自尊从何而来?来自于自己女下属的强颜欢笑?来自于团队成员陪酒服务?
如果一个团队没有集体自尊,缺乏集体荣誉感,只满足于金钱和各种物质利益奖励,这与土匪和海盗何异?
其次 作为团队领导者,如何看待被迫陪客户的女性下属或者说团队成员?

细节上又可以分二个层面:
一个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二是如何看待这位团队成员本人?
作为团队领导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问一问自己:
你认为她和你是平等的吗?
她的这种行为值得提倡吗?
这种行为值得团队为之骄傲吗?
你把她视作你的同事还是什么?
如果你把他真心看作同事,和你一样人格平等的人,那么你会对于她所遭受的一切无动于衷?
第三 团队的服从性和执行力从哪里来?所谓领导力是很重要的来源吧?那么领导力来自于哪里?个人的人格魅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吧?那么一个没有担当,出事甩锅给下属,人格卑劣,没有底线的团队leader,你认为会有人格魅力吗?
那么什么是底线和担当?在这件事上,保护好你的女下属,即使你可能认为她工作能力和你的要求有差距!我想,这就是一个团队leader的底线

最后感谢以下文章的作者和采访记者的辛苦努力
参考文章
25 万阿里人的耻辱一夜
25 万阿里人的耻辱一夜
#阿里巴巴#5月1日,阿里巴巴副总裁范驰正式离职。
范驰早在2010年12月就加入了阿里,花名程咬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阿里,任职时间长达11年。
近期阿里高管离职的消息似乎有点频繁。3月16日,年薪高达600万的高晓松辞去阿里音乐董事一职。4月12日,阿里文娱优酷副总裁郑蔚离职。
频繁离职的背后,阿里内部难道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据阿里内部消息,阿里巴巴为了留住更多的人才,开始冻结给高管加薪,转而给普通员工提供更大的薪资涨幅。
其实阿里巴巴做出这样的动作,原因很明显,和阿里巴巴面临的人才竞争关系很大。
互联网行业最值钱的是人,而现在一些头部企业对核心人才开出的薪水,比阿里高不少。有前百度现拼多多的员工透露,现在来拼多多的话,薪资能涨 50%-60%

再加上阿里现在面临市场监管压力,第一季度财报也罕见地首次出现亏损,阿里更要稳住军心,尤其是稳住中层员工,稳住年轻人的心。
而阿里不乏工作年限已久,已经财富自由的老员工,这部分员工可能容易出现失去工作斗志的问题,不一定能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范驰进入飞猪和大文娱,都是“被安排”的,可能这次也会是阿里老员工变动的开端。
阿里的人才梯队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从专科到阿里中层管理人员,目前年薪150万,买了2套房,这可以称为逆袭了吧!
#互联网# #程序员# #微头条日签#
阿里员工怒斥p8、p9:逍遥子,开掉他们吧,求求你了!
据他观察,至少一半的p8、p9一点活不干,也不思考;
周报和月报就要组里人轮流汇总,问业务规划,他们就反问你想好了吗?

p9呢,给淘宝总汇报的PPT都要p6、p7写,原封不动上会汇报;
他还艾特逍遥子,求求你了,把这些没思考,没行动,没能力的老p8、p9全部裁了;
哈哈哈哈,大公司哪个不是如此,总要有人能够压住阵,能够平衡的。
企业需要拼的,也需要这些老员工,尽管你看起来不干活,换成你,还真的控不住局面;
以前我也天真的认为,只要把活干好就行了,但您一旦成为一个管理者,很多时候,还真不是事必躬亲的,自己去体会吧。
大家都知道,大概一个月以前,阿里部分中层干部与员工到山东厦门出差,发生了女员工被侵害一案。事后,被告阿里公司的王某文与山东另一公司的张某,以涉嫌强制猥亵罪被厦门警方采取措施。昨天,此事传出结果:厦门的张某犯有强制猥亵罪被批捕,另一当事人王某文还要继续调查。“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案看似有了结果,但人们仍有些不解。

事情走到今天,王某文还没结论,不知是否与其妻子有关不得而知,在这个事件中,王某文的妻子坚称:在这个事件中,其丈夫王某文有过错,但是没有违法。她的判断是丈夫收到勾引的信息,才做出了错误不文明的举动。她的理由大概有几点:其一,女方周某的酒量可以,当时的酒量不至于喝趴下,更何况当时出去吐酒几次,不至于一塌糊涂;其二,在车上,周某有调戏王某文的动作,比如有主动抚摸、亲吻王某文等动作。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还要麻烦警察继续调研了,毕竟法律要以事实为准。
周某为阿里员工,其出差厦门后怀疑被猥亵而报警控告。受到猥亵报警处理是对的,广大网友也是支持的,但仍有几点不明白:其一,到厦门出差是不是同一工作?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一起出差,而是先后抵达;到厦门后为什么没有居住同一地方,而是住在不同地方?如果不是同一工作,这么多人又能坐在一起吃喝,这说明什么?这至少能说明他们平时的关系还不错。其二,事发时,王某文是饭后的当天晚上送周某,然后又数次往返周某所在酒店,且在第二次到达后对王某进行猥亵;而张某则是第二天与周某通话后到达酒店,对周某进行了猥亵。如果第一天周某出于醉酒状态,第二天还没有酒醒吗,她与张某通话的目的是什么,以至于张某接了电话后就动身前周某住处?其三,这个事情中有个事情令大家不解,王某文买了避孕套,张某带了避孕套,然而王某文的一盒放在前台,张某的避孕套没有打开,也就是都没用,这是为什么?其三,王某文、张某去见周某,特别是张某第二天去见周某,还拿了避孕套,给人以轻车熟路的感觉,总感觉他们以前有事一样。其四,周某的报案时间很多人都迷茫,笔者也不理解。按道理,发现事件不对以后应当立即报警,以利于证据的搜集。而周某报警时间很特别,是在退房以后,对张某的报警则是在几天以后。这就为取证带来不便,辛苦警察了叔叔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只有等待警察继续调查了,但根据有关法律,时间也不会长,大家耐心等待吧。根据相关法律,如果张某证据确切,则恐怕要进去呆上几年了。所以,这个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当你确定与一个女人发生关系时,一定要慎重,确保双方自愿。同时不要喝多酒,酒多则容易出事,出了事还难以说清楚。
昨天,一个从阿里离职的老同学找我,分享了他在阿里4年学到的“颠覆常理”理论,听完我很惊讶。
他说,我在阿里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管理者,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如果一个管理者把所有事都讲的很清楚,那绝对不能重用。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管理者不要部下该做的事情做完了。”
以上是一位网友在某社交平台的分享。其中,他在阿里工作四年(管理者)的朋友告诉他:当管理层的,不能事事说清楚,如果碰到这样的管理层,不能委以重任。貌似说事情有所保留,才是做管理的真谛。

@职男小井 认为:
说话说一半,表达很模糊,的确是部分管理者的特征。在交代任务的时候,他们只喜欢给个框架,其他交给下属去发挥,认为这样有利于树立管理威严,同时也能有效锻炼下属。
但是有网友则强烈反对管理者的这种做法,因为他们模糊的框架,让执行者无所适从。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一些管理层在滥竽充数。
因为他们自己能力不足,所以才用这种“说话不说完”的管理方式来掩盖自身的缺陷。当真的问起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去做的时候,一问三不知,遇到问题也从他们那里得不到任何支援。
管理者的一句话交代不清楚,可能要忙坏几个下属,所以大多数管理者推崇的这种管理方法,大多数员工是拒绝甚至是厌恶的。
@职男小井 也认为,合格的管理者,树立威严有很多种当时,“话不说完”的方式去管理也有一定合理性。有一些管理者就是这样打造信息壁垒,来体现业务眼光和管理能力。

但建议做任何一个决策、发放任何一个任务包的时候,都做到有理有据,交代清楚所有信息,再让下属去执行,而不只是为了树立威信的“形式”做个样子,说话说一半刻意营造神秘。
所以,你怎么看?一个管理者是不是一定要话不说完,才是合格的管理者呢?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职男小井 ,分享职场见闻与心得,一起学习进步。#职场众生相# #微头条日签# #职场干货#
#阿里首席人力官回应女员工被侵害# 无论在古代的朝廷,还是现在有点规模的企业团队,一般都是三层结构:领导层(高层),管理层(中层),执行层(基层)。无疑往往是基本员工最多,高层领导最少。少量人管理数倍于己的多数人,自己管肯定是管不过来啊,所以就得通过这个中层管理者。
因此,中层管理者就起到了在团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既能指挥好基本员工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又能维护好员工的利益,不然,基本不服中层,中层可就指挥不动基层了。
然而还有的中层管理者,虽然能承上启下的完成任务,但对自身行为和品德不进行自我管控,往往利用地位为自己谋私利,比如阿里巴巴管理者对女员工的行为。
这类管理者,在姜子牙的《六韬》中,被称为“六贼七害”,他们是团队组织中的蛀虫,如果不及时清理,将会腐蚀整个团队。
阿里那位女员工在报告给领导后,领导层没有对中层管理者采取任何措施,不得不说,阿里的领导也是不合格的。阿里向来引以为傲的“管理”,怕是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
那么对团队组织中出现的“六贼七害”,或者尚未发现的蛀虫,尤其那些身居要害部门、又有大功的人,该怎么识别出来、又该怎么正确的合理地处理呢?请看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