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色情的女人,竟然是克林顿总统。”2012年,一个女士来到亿万富翁爱泼斯坦的豪宅里,迎面就看见了一张充满挑逗意味油画,而画里穿裙子的女人,竟然长着一张克林顿的脸。
她走进一看,画面中的女人半躺在沙发上,身着蓝色连衣裙,脚蹬红色高跟鞋,还伸出手指指向了观众,而画面的下方,清晰地标注的油画的名字——《解析比尔》。
这个女士,是作为爱泼斯坦的商业伙伴,来这里洽谈商业计划的,结果她一眼就看到了这张油画。
她的伙伴看到也很惊奇,顺手拍了一张照片。这位女士感到很尴尬,要知道,爱泼斯坦的豪宅里到处是摄像头,被发现是件很难堪的事。
这个女士之所以感到很尴尬,还有一个原因,油画中,克林顿穿着的裙子,就是他发生性丑闻的女主角——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穿过的蓝色连衣裙。
那是1995年,为了减少白宫预算,很多白宫成员被遣散,诺大的白宫变得很冷清。
但是其中一个年轻貌美的实习生却留了下来,她就是莫妮卡•莱温斯基。
当时,克林顿说,由于两党在预案的规划下争执不下,他需要这个女实习生来帮他度过难关。
也许这个“难关”,指的是克林顿的心理压力吧?而帮他度过的方式,就是一起在书房里读书。当然,书房的灯可以不用打开。
那天,莱温斯基依然陪着克林顿在“读书”,总统书房的电话突然响起,克林顿竟然一边接电话,一边拉开了自己的拉链……
而莱温斯基,竟然把这一幕讲给了国防部的知心姐姐——琳达听。
可她没想到,琳达会把这些录下来,曝光给了媒体——这就是著名的“拉链门事件”。
媒体的这一曝光,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不断有政府女工作人员,指控克林顿在工作期间,对自己进行骚扰。
趁着这股东风,克林顿的死对头——独立检察官肯尼斯•斯塔尔找到了琳达。不久后,《斯塔尔报告》问世了。
作为弹劾克林顿的有效证据,这份报告把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交往,记录得详之又详,成为了一本活色生香的艳情小说。
而里面,就记录了克林顿喜欢在对方裙子上,留下自己DNA的游戏。
而这幅油画,再次让这位女士想到了《斯塔尔报告》中的细节,所以她才会感到有些脸红。
而滑稽的是,克林顿的太太希拉里,在2009年也曾穿过这款蓝色连衣裙,当时,她正在出席肯尼迪中心的晚宴。
这就不免让人想到,克林顿是否对蓝裙子情有独钟。
很快,这张照片就被披露了出去,而爱泼斯坦和克林顿的关系,也变得越发微妙。
2008年,美国亿万富豪爱泼斯坦因被指控性侵少女而被捕。最终只被判处2年监禁,中间还不断获得工作假释。
句坊间传闻,爱泼斯坦,就是那个喜欢给总统牵线搭桥的人,这个“工作假释”到到底是生意上,还是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把这一切综合起来分析,在这张油画《解析比尔》,就掺杂了太多内涵和指向性了。
不过,已经颜面扫地的克林顿,能在如此大的风浪中,以一票之优势,侥幸保住自己总统的的职位,也算是政坛的一个奇迹了。
作者:空行
编辑:池鸿
#头条创作挑战赛##国际#
中国的三个巨大潜在发展空间
我之前已经表达过很多次的观点,这里再继续说一下,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快到尾声了,劳动力总量在2012年开始就在萎缩了,而且2022年很可能人口开始下降,人口结构在快速老龄化,经济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的任务并不是回到7%,8%的高增长时代,不可能了,而是如何维持住5%,6%的增长不要太快往下掉。我觉得有三个空间:
1:高科技行业的国产化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半导体,电动汽车,医疗器械和制药,航空航天等等。
2:新三线建设,就跟当年在沿海建立特区吸引外资一样,通过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和产业向内地迁移,实现新兴产业在全国均衡的分布,因为同样一个月入1万的工作岗位,在北上广深和在一个二三四线城市,生活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能够极大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我国超过10亿人口的二三四五线地区的大发展。
新三线建设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再分配,可以有效的扩大全国总消费盘子。一个人有10亿人民币,他可能也只会买几辆汽车,几台手机,但如果是1000人拥有10亿人民币,人均100万,那这1000人会购买几百辆甚至上千辆汽车,以及上千部手机。
3:房地产改革--增加多元化供给
在城市化接近尾声,总人口在下降的情况下,放宽对别墅和低密度社区的限制,扩大高品质,大空间住宅的供给,国内每年大量的购买力流向国外的欧美加澳,去购买低密度社区大豪斯,客观上说明对大空间低密度居住有着强大的需求,目前国内对中国人居住面积的限制可以说压缩到了极致,人为的造成拥挤,也让别墅和低密度社区成为极少数国内富人的专属。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2020年整个中国的城市建设用地才5.8355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政府公共服务用地,公共设施,道路,绿地公园广场等等,而其中居住面积才1.81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八亿多城市人口都居住在这仅仅不到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2020年全国居住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省份只有三个:广东,山东,江苏,也就是超过90%的省份的城市人口拥挤在仅有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上。
2020年整个河南省城市居住面积才875.7平方公里,只占该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的0.5%,而该省接近一亿人,城市人口有五千多万人。
我们知道贵州省贵阳市的那个著名的住了几十万人的花果园小区,几十万人口高度密集的住在密密麻麻的高楼里面,那个整个贵州省的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是多少呢?319.4平方公里,只占该省16.616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0.2%。
内蒙,黑龙江,新疆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2020年城市居住面积,内蒙和新疆只有300多平方公里,黑龙江只有600多平方公里。
现在人口出生率暴跌,房地产已经被认为是夕阳行业的情况下,应该放松对别墅和低密度社区的管制,扩大高品质大空间住房的供给,在国内也提供能有车库,地下室,独栋的低密度社区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现在全国人口处于下降的态势,全国几百个城市里面,只有几十个还处于人口增加的状态,其他几百个城市都处于房地产过剩,人口减少的态势,与其在这些地方继续建一堆过剩的高楼,不如扩大别墅和低密度社区的比例,住宅走向高品质化,这样才能更好的留住年轻人,不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在一线城市住高楼,在二三四五线城市也是住高楼,那为何还要回老家。
同时扩大高品质住宅的供给,也可以非常有效的扩大消费,带来新一波的增长,这就跟中国人口一样,当年是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多,之后转向工程师红利,也就是劳动力供给少了,但是里面的高质量高学历人才多了,所以还可以继续带动经济增长。
对于房地产一样,当年是数量红利,或者说是城市化红利,修一大堆的密密麻麻的高楼来容纳海量的进城城市化人口,那现在城市化接近尾声了,人口走向下降了,那房地产也该转向质量红利了,通过提供更大空间,更低密度,更高品质的住宅来再一次带动增长。
“重建圆明园,劳民伤财!”“他徐文荣就是想借机炒作!”2012年,73岁的徐文荣力排众议,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如今怎样了?
说起这位老人,不得不提到家喻户晓的横店影视城,而他正是横店集团的创始人徐文荣。
1935年,徐文荣出生于浙江一个贫寒农家,3岁那年,因战乱跟随家人辗转到了横店,此后,他便和父亲走街串巷卖小吃。
也正是这段受尽苦难和饥寒的童年游商经历,让徐文荣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学会了和各种人打交道,让其在成年后拥有了在商界打拼的胆识。
1975年,40岁的徐文荣大胆地迈出一步,买下一家濒临倒闭的丝厂,并在建厂第一年就盈利6.7万,扭亏为盈。
一时的成功并没让他停下脚步,他不断扩充,相继涉足医药、化工等领域,1993年,横店集团正式成立,给横店镇近半数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就在横店集团风生水起之时,徐文荣却将目光瞄向了文化产业,他想在横店建一个影视拍摄基地。
这一想法无疑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甚至有人嘲笑道:“这横店哪哪也不是,更别说有人会来这里拍电视剧!”
可徐文荣并不理会,他虽默不作声,却在心里憋着劲,暗暗筹划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95年,为庆祝香港回归,谢晋导演正筹拍大片《鸦片战争》,可是却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场地。
得知消息后,徐文荣立即找到谢晋,说出一句豪言:“外景交给我,3个月保证完成。”
看着他信誓旦旦的样子,谢晋笑了笑,觉得他在吹牛。
可让谢晋没想到的是,徐文荣回去后,就立即炸掉了几个山头,并带着施工队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了。
谢晋当即被徐文荣的雷厉风行所打动。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3个月后,徐文荣如期完成所有的拍摄外景,谢晋连连惊叹: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横店,竟如此厉害。
随着《鸦片战争》的顺利开拍,徐文荣和横店在影视圈一夜成名。
次年,陈凯歌导演计划筹拍电影《荆轲刺秦王》,他找到徐文荣:“复原秦王宫,一年时间,你能做到吗?”
徐文荣掷地有声地拍板:“只要你到横店,我就保证建好!”
果不其然,8个月后,复原后的秦王宫恢弘磅礴,让陈凯歌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横店影视城就此风靡全国。
随后,在徐文荣过人的商业眼光和决策下,不同类型的拍摄基地纷纷拔地而起,来到这里的剧组,可以随意切换所需的场景,横店影视城进入飞速发展,赢得“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2001年,徐文荣决定退居幕后,将庞大的产业交给儿子经营。
几年后,73岁的徐文荣却突然宣布:要在横店重建圆明园。
要知道,圆明园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这可是全中国心头的一道深深的伤疤,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瑰宝,有着不可取代的历史意义。
一石激起千层浪,徐文荣就此被推上风口浪尖,社会各界的质疑声和谩骂声纷至沓来。
“重建圆明园,劳民伤财,就是造出来了,也是一个空摆设。”
“他徐文荣就是想借机炒作,以此牟利。”
与此同时,圆明园管理处也面对媒体公开表态:重建圆明园,我们坚决反对!
面对如利剑穿心般的负面舆论,见惯大风大浪的徐文荣轻声念叨:“尽管骂吧,我就是想重现圆明园的辉煌,这是我的梦想。”
想干就敢干。2012年5月,80岁的徐文荣亲自指挥,重建圆明园项目动工。
为此,他专门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并邀请了近百名研究圆明园的专家和史学家,从宏大的建筑结构到细微的内部摆设,亲力亲为,力求完美还原。
4年后,耗资300亿的“圆明新园”正式落成,圆明园的辉煌盛景得以重现。
梦想成真,徐文荣满含热泪:“重建圆明园,不仅仅是我此生的夙愿,更是向中国少年重现一段历史,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和富强。”
同时他也表示,希望中国少年在看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再亲临圆明新园的盛景,能做到勿忘国耻,自强自立。
国衰则园亡,国盛则园兴。重建圆明园,不仅是圆了一位老人的梦想,更是这位老人对中国少年的谆谆教诲。
如今,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横店,乐享其中,而徐文荣一手创立的横店集团,更是解决了当地数万人的就业问题。
作者:秋月
编辑:剩草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在头条搞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