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警告默克尔应“谨慎开支”# 默克尔总理的退休工资究竟是多少?和特拉斯首相比较谁的更多呢?德国政府的开支太节俭了。一个任职16年,德国总理的领导人退休以后,一个月只给1.5万欧元。比中国国营企业高管的工资至少要高8倍左右。当然,这也是德国政治廉洁的一个象征。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是不是也还是有些太寒酸了?
默克尔为中德关系注入正能量,是一位有智慧务实的政治家。由于她在退休以后还到处进行旅行和参加政治活动,已经遭到德国政府对于退休总理管理部门的警告,让她节俭开支。
并告知她自己的政治活动,国家、政府不负责费用,只有在明确代表德国国家行为的时候,政府才负责对他的费用给予报销。也就是说,只有在德国政府委任她代表德国政府行动的时候,才给她的费用报销。否则,她所有的旅行费用都要由他个人来负担。
默克尔退休以后的收入和其他欧盟国家领导人相比较,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只执政了45天的英国前首相,特拉斯退休以后的年金是11.5万英镑。平均起来一个月只有不到1万英镑,这和默克尔的退休工资差不太多。所以,默克尔退休之后的这个收入应该是欧盟国家领导人的一个平均数。
不知不觉,人过半百,下岗亦已经二十多年,挣扎着一直咬牙缴纳养老,从当初的一年两千多已经涨到了一年一万多,就盼着早日退休,有个稳定的收入。这个月有个年长的哥们办理了退休手续,32年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养老金才2500多元,拆算到每天也才83元多点,这个年头每天83元也只能是凑合着生存而已!必须早做准备,多重养老,否则结局不妙!某些人除了养老金,还有职业年金,还有廉政保证金,咱们运气不好,当初大学毕业后进了企业,只有社保;后来下岗成了无业游民,四处奔波讨生活,只交了社保中的养老,医疗都是交的一年三四百元的居民医疗,职工医疗交不起,现在一年要四千多呢!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我准备六重养老:子女养老、社保养老、收藏品养老、储蓄养老、证券养老、房租养老,每种养老月入2500元,也1万5了,这样跟某些人的养老金也差不多了。“收废品儿,空调冰箱洗衣机,鸭毛鹅毛废纸板,废铜烂铁饮料瓶”,讨厌!窗外收废品的打扰了我的春梦,我醒了!
昨天我与高中同学小聚时,我们谈到当年高考的分数和现在的工作及收入情况,感觉差距很大。我省1986年大学录取线460分,满分690分。那时只有大学、大专、中专三种。现在我把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一、高考情况
老吴:高考420分,中专。
老马:高考518分,大学。
老张:高考526分,大学。
二、现工作及收入情况
老吴:正处级,公务员,工资1.1万。
老马:副高职,事业编,工资9千。
老张:副处级,企业编,工资5千。
三、福利待遇
除养老、医疗、住房福利都有外
老吴有车补、廉政保证金、职业年金。
老马有职业年金。
老张无。
通过上述分析说明,过去只能代表过去,而现在决定未来。高考分数不代表一切,一个人的成长和他的努力、机遇、高人指点、贵人提携等等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也没有谁无缘无故的所谓的失败。公务员与事业编及企业编还是有差别的,这也是考公务员人多的原因之一。不过,看淡得失,心态坦然,人各有志,自己高兴就好。
有感于让下岗工人当公务员
下岗工人当公务员这一建议荒唐吗?下岗工人为什么不能当公务员?下岗职工,曾经的产业工人,他们原本就是有着纯正血统的领导阶级的成员,理应拥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下岗工人当公务员符合宪法。恐怕一定有人要问:下岗工人能胜任公务员岗位吗?其实,下岗职工的素质并不低。作为60后、70后这批尚未退休的下岗工人都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他们其中的许多人有着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不少人做过技术和管理工作。再说作为不担任领导职务的普通基层公务员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群体,其工作也并非全都需要高精尖的本领。下岗工人完全有能力胜任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至于说下岗工人年龄偏大,这也不是问题,年龄大阅历丰,经验多,有什么不好?况且不是很快就要实行延迟退休了吗。即使年龄大一些的下岗职工,只要各方面优秀也同样能胜任公务员。
下岗工人当公务员能够大幅减少社会管理成本。下岗职工能接受相对较低的薪资水平,也不需要给什么年终奖、绩效奖、文明创卫奖等工资外奖励;也不用额外享受什么职业年金、补充住房公积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招聘下岗工人作公务员,可以节省大量行政经费,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吸纳下岗职工中的优秀人员进公务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最富奉献精神。先进下岗工人能把好的思想品质带入公务员队伍。下岗工人来自社会底层,最接地气,最了解百姓疾苦,最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最有条件当好人民公仆。下岗工人初进公务员队伍,没有自己的人际圈子和相关的利益缠绕,容易做到秉公办事,仗义执法 ,廉洁自律,防贪拒腐。从而给公务员队伍带来一股新风。
招聘下岗员工当公务员,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人才分布格局,促使高学历、高智商人才流向高科技领域和其他更需要的行业,降温公务员热。同时也为安置待业人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下岗工人能当上公务员也是对弱势困难群体平等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是对他们摆脱逆境奋发向上的一种激励,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总之,让下岗工人当公务员,有理有据,有利有义,是利国利民之举。
巾帼审计人 奋斗绽芳华
记济源示范区“审计女兵”
来源:济源示范区审计局
在济源,有一群从容智慧的“审计女兵”。在审计工作中,她们严谨细致,全力当好国家财产“看门人”、经济安全“守护者”;在日常学习中,她们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审计工作学思践悟;在志愿服务中,她们无惧辛苦,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她们巾帼心向党,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烈火一般的热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毅、恪尽职守的担当和对审计事业的忠诚,撑起了济源审计“半边天”,绽放了最美的时代芳华。
坚定信念,夯实队伍思想根基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作为新时代审计人,济源示范区“审计女兵”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她们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汲取营养,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讲座,开展“审计人讲党史”“党史知识快问快答”等特色活动,组织妇女干部赴延安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审计妇女干部坚定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筑牢政治忠诚。按照上级妇联要求,积极推进“四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新一届妇委会,在经济责任审计局、基本建设审计中心、局工会建立妇联组织,进一步充实和优化妇联组织建设。
履职尽责,彰显审计巾帼担当
建功新时代,巾帼勇当先。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十大民生工程审计战线上,“审计女兵”们手握审计“利剑”,有力惩治违法乱纪,积极捍卫人民利益。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体现了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在助推民生实事落实上,“审计女兵”们贡献了坚实力量。她们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审计项目,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通过扎实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审计、202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2021年全区重点民生实事专项审计调查等审计项目,促进人社部门和残联实现信息共享,为55名应保未保的重度残疾人办理养老保险,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促使财政部门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及时拨付到位,有效守护了群众的“养老钱”;促进1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及时开工,20个项目及时完工,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及时得到改善提升。
热心积极,绽放巾帼文明风采
冲在审计第一线的“审计女兵”们也经常走在志愿服务的最前线。她们发挥审计职能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审计文化,弘扬文明新风,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让审计温暖始终在人们身边。她们成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和“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深入石槽沟村、鑫源社区、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等地开展“精准扶贫我先行”、“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志愿服务进社区”、“四送一助力”专项行动、“99公益日”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审计爱心传递社会大爱;大力开展“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弘扬家庭文明鹭港的美德,让更多妇女同志在创建活动中成长,在创建活动中得到锻炼,在创建活动中作出贡献;以“廉政家风清润审计”为目标,积极开展“廉政讲座”“廉政家书”“廉政谈话”等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审计妇女干部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筑牢廉洁自律防线,织密家庭护廉网。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审计战线的广大妇女干部职工将继续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在审计岗位上绽放美好芳华,在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建设中贡献审计力量。(起草人:郭晴晴 审核人:李雁河)
甘肃岷县闾井地区,地处西秦岭与陇南山地接壤地带。这里草场广阔,水草丰茂,早在秦穆公时期人们就在这里牧马。宋熙宁七年(1074年)置闾川寨于此。宋元丰二年(1079年)二月,此地曾设官庄营田,安置流民。据《金史卷十二》载,1182年,完颜纲徇下闾川等城,1218年金将乌古论长寿带领金军扫过闾川等寨,取雪岭关隘。由此看来,此地在古代战乱不断,该地之战仗滩即为当年一大战场。在这里定居下来的人们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流传下来的每逢农历五月五(端阳节)吃马馍馍之习俗就是一种最典型的表达方式。
马馍馍,馍馍的一种,是当地人在端午节才吃的马形饼,手掌大小,半厘米厚,单面点染红、黄、绿等颜色,其形似马,故称马馍馍。做时一般为“半起面”(即搅的面不完全发酵),放灰(一般为碱灰)后擀成圆片,然后按照马形状的硬纸片将面片一片片割下,再点染红、黄、绿三种颜色,最后放到鏊里炕。农历五月初三集日,闾井集市上卖马馍馍的摊点甚多,前些年一块钱买十个,后来一块钱买五个,现在一块钱只能买到两个。几十个摊点,顾客争相抢购,迟了就买不到了。马馍馍造型独特,构思精巧,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可口,能够勾起人们对马的无限怀念。
据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证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就开始驯化马。古籍中多处出现的“相士作马乘”,足以说明古代就用马匹拉车,作为运载的工具。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息息相关,在军事、狩猎、迎亲、嫁娶、祭祀、礼仪、杂役等事务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国古代有奉马为神的传说,人们很早就对马崇奉与祭祀。《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记,周代官方规定了祭祀马神的制度: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则为马之灾神。隋炀帝时设坛祭马祖,唐制以四时祭马神,辽代亦有马神祭典,宋代以马祖等马神祭典为小祀。
汉族民间信仰马神,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马神,即民间俗称的马王爷,全名“水草马明王”。道教的神明,全称“灵官马元帅”,在北方民间的“五圣庙”中尊为五神之首。
民间关于马神有一段传说:一天,玉皇大帝派星日马(马神之学名)和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下凡,去四方巡察善恶。此四神东南西北各走一方,不久先后回天庭向玉帝报告情况。其他三神均报善人善事,言下界歌舞升平。唯星日马所报有善有恶。玉帝有所怀疑,遂派太白金星下界复查。得知其他三神下界贪吃受贿所报不实,星日马廉洁奉公,好坏善恶如实奏报。玉帝赞其明察秋毫,赐其一只竖眼。从此,马神目光如炬,人见人怕。民间祭马神,亦是对马神明察秋毫之精神品质的敬仰与崇拜。
在甘肃岷县的闾井地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马馍馍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周边各地均无此习俗。这很可能是先辈们在纪念那些战死疆场的另一种英雄——战马,或是一种对为人类服役了一生的马的怀念,或是表达着一份对马神的敬仰。这里头的每一种感情都是真挚的,都来自最底层的百姓,所以亦是最为珍贵的。民间以吃马馍馍之习俗表达丰富的感情,是积极的,也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