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的五邑地区不包括蓬江、江海。新会、台山、恩平、开平、鹤山是实际上五邑。老一辈所说的四邑包括台开恩新。
1983-1988年阳江短暂归江门。现在江门海关管江门、阳江的关务。
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没有一个认自己江门的。从户口本、身份证(新会除外)里面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微笑]
【 涉嫌偷逃税款超千万!海南12个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团伙落网】
记者从海关总署官方信息平台获悉,5月23日,湛江海关联合海南省打私办、海口海关及江门海关,在湛江、海口、深圳同步开展“湛蓝2022-1”第二轮集中收网行动,打掉“套代购”走私专业团伙12个,刑事立案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现场查扣涉嫌走私的海南离岛免税化妆品、洋酒等1033件,另查扣物证书证以及电子证据一批。详情:涉嫌偷逃税款超千万!海南12个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团伙落网_国内_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红色档案故事#【护关迎解放】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开始经过江门向西南方向逃窜。江门海关当时所辖缉私船艇有7艘,6艘都停泊在北街,另外代九龙关保管的7艘获案走私船也停泊在北街河面。匪海军见状纷纷登船大肆搜劫。江门关密令4艘缉私船艇迅速驶往澳门,交由拱北关税务司代为保管,其余第119、139号两艇则经常开驶出外,担任运输工作。经过巧妙周旋,这14艘宝贵的船艇终于得以保全,并在解放后移交给江会区军管会。
#光明生物圈#【#江门海关截获3只活体大力神甲虫#】日前,广东江门海关在对一件进境邮件进行开箱查验时,发现3只活体昆虫。经江门海关技术中心动植物检疫实验室鉴定,昆虫为长戟犀金龟,其中一头雄虫体长达14.3厘米,两头雌虫体长达到6-8厘米。
长戟犀金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规定的禁止邮寄进境物。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甲虫,力量极大,常被称为“大力神甲虫”。由于其外形美观,国外不少甲虫爱好者将其作为宠物。(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忠耀)
#科学燃计划#2021年以来,关于生物入侵的消息可以说多不胜数,之前我们也介绍过“38只毒蚂蚁进入山东被查”、“5只活体长戟大兜虫在厦门被查”等等,这些生物都不是属于我国的物种,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养宠物”越来越流行,所以进入我国的生物种群是越来越多了,而在5月,我国又查获了一批关于“境外物种”。
这可以说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生物入侵的担忧,本身我国就是受到生物入侵较多的国家之一,并且很难控制下,而人为引入境外物种也越来越多,这无非是给我们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增加了压力。并且大家之前应该也看到了,就一个“红火蚁”,在进入我国之后,已经蔓延到了12个省份,如果不控制下去,该入侵物种还可能扩展更大范围,并且带来更多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就是为何严禁境外物种进入我国的原因,那这次又是什么?
江门海关截获3只活体大力神甲虫
根据报告指出,江门海关发现的这“3只活体大力神甲虫”,是来自在一进境邮件中,拿出来之后才发现属于甲虫,其中雄虫长达14.3厘米,所以属于巨型甲虫了,从公布的甲虫画面也可以看到,这种甲虫确实大,我们从资料也明白,该甲虫是世界上最长的甲虫,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甲虫之一,并且破坏力十分的强。
如果进入到我国之后,就可能跟如今的红火蚁一样,快速蔓延到我国,由于它的适应性非常强,在我国是没有天敌的,所以不仅有利于物种群体的扩大,甚至对本地甲虫也会带来致命影响,这就是为何如今要将所有境外物种截获,并且处理的原因,因为威胁太大了。这种甲虫力量非常大,能够轻松咬断一根铅笔,所以确实令人担忧。#江门海关截获3只活体大力神甲虫#
“最忙”海关排名
前五月进出口破两万亿海关:
上海、深圳
破万亿;
南京、青岛、宁波
超五千亿:
天津、黄埔、广州、杭州、厦门
广州两个海关都超过七千亿,真实实力应该在第三。而且广东后面还有珠海拱北、湛江、江门、汕头海关,这也是外贸实力第一的体现。
西部的话最高是成都海关,中部是郑州海关,武汉和长沙在进出口方面有点弱。
#有你湾得福# #湾有引力#【中国最早护照如何认人?文字描述“面貌紫”!】#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展示了一张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中国护照。摄影未普及的年代,海关如何认人?护照上开始写作文:身材五尺六寸半,面貌紫。
为何脸是紫色?讲解员余丽冰说,护照主人黄华饶是一名田工。在那个普通老百姓没有护照的年代,江门务农者已经走出国门,一方面说明侨乡移居海外人数之众,另一方面也反映中国人吃苦耐劳,为生计远走他乡、艰困奋斗。直至20世纪30年代,护照相片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相接近。
江门又称五邑,是中国著名侨都。全市人口420万人,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将近400万,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当地历史文化名片,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为参观者展开了一段“远走天涯、为国效劳”的宏大画卷。这里是#华侨华人#的根,也是近代中国史的一面镜。(记者 中新社粤港澳大湾区报道组)#大湾区、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