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定终身的,不是高考,不是公务员考试,而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中考!50%的录取率让多少学生家长无可奈何的把孩子送进了天价辅导班,其结果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公务员面试不报班的大有人在!
这年头报班的实在是太少了,忽然看到一个和我一样自己准备的话题,我这创作小说般的热情就又来了哈哈哈
我也是一个没报辅导班的人,可能去年将我本来要得到的桃花运换成了狗屎运,才非常顺利的笔面一次上岸了,现在想想还觉得那时候真的好险啊,第一次进面能做到胆大妄为不去报班练习的没几个人吧!!!
害,陈年旧事就不提了,简单说说我的备考经验吧,我觉得我的方法会更适合你。
第一 思路清晰
面试这回事和语文科目有一定的共性,主观性占的比重更大一点。有参考答案,但是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简单说就是任何题型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并没有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没有大的区别就自由发挥吧,所以说,到底什么样的四思路才能得到考官的认可,得到高分呢?
我个人觉得有两点,一是,三观正。不抨击社会,政府和党,违背社会道德标准。二就是能够灵活过招。自己提出来的论点要能够用强有力论据去证实它是对的。也就是自圆其说。如果自己上一秒提出自己赞同什么什么样的做法,下一句却是找了一大堆反对的理由,请问你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第二 内容丰富角度全面有深度
在面试过程中本来就要经受高压的考验,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拘泥于某个词某个字有什么错误啥的,只要在作答的时候保证一个完整的内容就行了。
我觉得好的内容包含以下三点
1.观点鲜明直击要害.最好就站在体制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逻辑清晰。不能颠倒是非黑白。

3.最后一个就是自圆其说,肚子里有货,脑子里有墨水,填充内容支撑起论点。
做到以上说的这些,我是书本,视频课,练题,积累热点,全都认真学习积累了一遍,虽说并没有拿到高分但好在顺利上岸了。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报班就直接从教材入手后,几天时间浏览一遍粉笔的结构化面试之后,基础框架我倒是清楚了。仅仅靠看书背背答案并不能够使我的内容上有比较出色的表现。
就拿组织策划类的题目说吧,之前看教材上面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这三步,很多同题型的回答基本上也都是按照这样的套话去说的,但听面霸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面霸老师在讲题的时候会结合它实际工作的经验对题目进行分析,将策划组织题分为了很多小点,不同的问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看完面霸老师讲的这一类题后我立马找中公1000题积极搭配练习,连续练了三四十道,终于从最开始的大众化回答做到了能独立分析面试问题,从多角度着手了.同时每天热点积累我也没停过,睡前以及早上醒来看看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浏览几分钟。我觉得面试能拿85分跟我这段时间学的内容密不可分。

第三 语言和逻辑方面
1.答题时要注意语言流畅!
语言流畅对面试取胜来说除了思路和内容以外是排在第一位的。试想一下,一个考生内容精辟,但在回答问题时磕磕巴巴的,另一个考生呢,答题内容一般,但语言非常流畅而且很自信,哪一个分数会更高?显然应该是后者。所以,面试答题时要以流畅为基本标准,在内容全面丰富的情况下务必保证答题时的语言流畅度。
2.还要注意逻辑表达。
逻辑混乱,内容再丰富语言再流畅也没一点用,我们平时回答论述题还会写个“一、二、三”呢(这个文科生会比较清楚),和理科生写数学题一步步来一个意思,但凡一步错步步错。一股脑的叨叨叨出来一大堆没分条,考官很难捕捉到你的重点,很影响得分,想要逻辑清晰,建议你做到以下两点:回答有一定的结构,总分或者总分总,答题时首先提出自己的总观点,再进行论述;第二就是在论述时带上逻辑顺序词,很简单的,就是在每一个小观点回答前加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等这些顺序词就好了,一下子逻辑就出来了。

第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面试就像和笔试一样,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记住,还需要在练题的过程中一步步磨合方法,活学活用,自由掌握。面试对比笔试来说,我觉得面试更难一点,从小的面试礼仪到各个题型的作答思路,再到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都离不开基本的基础。除了基础之外我们还要大量练习把握好临场应变能力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在练习的时候如果有条件有经济能力的还是建议去报个地面班,因为在那,模拟练习机会比较多,可以提前适应考场的氛围。当然了像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我是找了几位考友请大家轮番担任考官,并且在模拟面试环境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考场的纪律和进行答题训练的。
这个过程一来可以缓解紧张感,二来也能够检验自身理论知识和答题思路掌握的是否到位。通过实战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短板”所在,进而再一次进行理论和实战上的巩固和加强。把自身薄弱的环节再加以完善,不足的理论知识再加以补充,掌握不牢固的思路再加以练习强化。
通过这种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面试水平。
这就是我整个备考过程了,希望能帮到你
#衡水头条#
公务员考试已经陆续开始报名,请有此想法的家长和孩子早些关注,提前准备,以便能够目标实现,早日上岸。
由于公务员考试岗位要求不一,有的还有籍贯、文化程度、专业、工作及毕业年限等要求,报名与录取此例也参差不齐。早做分析,及早打算。报名不要在开始几天,以便观望,做好岗位分析,报名人数与招录此例,合理规划报名时间。也不要太晚,还有审核,万一通不过,有补救时间。如有必要,可以报个补习班看一看。毕竟自己学与别人讲不是一码事,关键时刻,不要舍不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