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可以考二建吗)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需要学习《GIS概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资源学》、《生态环境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等课程等。

其实我个人是不太建议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这个专业的,因为从目前的就业前景来看并不理想。毕业生多从事与其专业不相符的工作。自然地理与资源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地理科学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是:成为中学教师,科研单位人员,国土部门,气象台职员,农业等部门,或者从事地理教研活动。#大学专业如何选##高考如何选专业#

解读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乡环境建设管理规划

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城乡规划”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非常容易弄混的,而这两个专业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就业的方向还是有区别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侧重应用地理科学为资源环境、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等问题提供帮助,偏理论和管理,与偏实践的城乡规划专业还是有差别的,一定要区分清楚。

从字面上理解,城市规划就是规划城市;城乡规划则是规划城市和乡村。但这个专业的真正内涵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让你规划一座城市,你会从何入手?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城市布局、建筑风格、交通规划、管理模式……所有这些都在规划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城市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分为整体性规划、分区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几个步骤。整体规划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发展形态;详细规划如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大到一个城市规模、小到一块儿绿地,可以说都是城市规划的范畴。

随着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规划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一的城市,还会考虑到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甚至是区域性的多个城乡联动规划,实行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一体、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高考如何选专业##大学专业如何选#

灌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乡规划科负责人王锐乱作为问题。2021年11月,王锐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超范围要求企业提供不应当提供且无法提供的申报材料,增加企业负担,破坏营商环境。2021年12月,王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同时纳入损害营商环境污点人员名单并调离工作岗位,副局长纪甜甜受到谈话提醒处理。

近日,北京西城对辖区45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这种改造正在全国全面铺开!

最早的改造叫住“城中村”改造,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城中村的脏乱差,而是在于城中村的容积率特别低(容积率是指地上建筑面积除以占地面积)。一般城中村的容积率仅为0.5~1.0。而经过拆迁规划之后让容积率变成了2.0~3.0,所有不少城市可以给予更多的建筑面积补偿,即便是1:2的补偿也可以让整个项目通过重建后也可以轻松获取开发盈利。

再接下来推出的主要是棚户区改造,这种在2015年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以这些老破小的低矮房为主,容积率一般会小于1.5。这种开发通过把容积率调整到了2.0~3.0。通过棚户区改造基本上可以达到收益平衡。

紧接着,关于老破小改造,发现老破小的容积率太高,基本上超过了1.8以上。这种不要让地方满意,因为这种运作一旦超过1:1的补偿可能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而且,还吃力不讨好,不赚钱只赚吆喝。于是,这种运作只能选择性地开发。

未来社区是新的旧城改造亮点,而是大部分的未来城市是全面的重建。由于以大面积的重新规划,可以让区域内的老区容积率得到有效下降,同样还可以通过规划让新建项目增加到3.0以上。如此运作可以让整个项目从商业、金融、办公、住宅等融为一体,实现项目的全面提升。但却不能够全面实施,只能只选择的运作。

最后,就是最近几年的在不大拆大建的原则上,如西城区将对辖区45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改造将集中解决老旧小区中上下水管线等基础设施老化、整体环境落后、生活出行不便的问题。而且,在全国超过45个以上的城市在全面推广。但这个微改造就是一种以地方财政为支撑的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改造性投入,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类的资金转移支付。可也受到地方财政资金的制约。

城市规划不应该是建设面积越大越好,不是楼房建的越高越好,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人类生存的环境需要包含城市、村镇、山区、平原!河流等整体规划,不能一味地把城市规划的越大越好,在我们国家更适合的是建设美丽的生态乡村,小而美的生态小镇,在我国,要深度研究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力,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造,统一规划多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房舍,严禁浪费资源,提高农村生产力。

【巡司河全新亮相 还城市一个蓝绿生态空间】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三期工程正结合片区旧城改造优化可研方案,根据已批复的《巡司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和当前研究成果,计划在现状暗涵南侧新建景观明渠,同步新建流量40立方米/秒巡司河泵站和截污干管,形成景观河道,大幅改善区域水环境,重现巡司河两岸清澈见底、飞鸟翔集、孩童嬉水、人流如织的盛景,复兴武昌古城,恢复长江主轴蓝绿生态空间。网页链接

#武汉头条#武汉发展:有东西湖市民反映汉江及汉江大堤、白鹤咀沙滩等其他涂摊自然资源,应尽早规划,整个长青及慈惠无大型绿道及公园等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 #武汉身边事# #武汉#

东西湖区: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围绕改善提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充分落实东西湖区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打造汉江北岸滨江风貌示范带的战略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东西湖区汉江北岸绿色转型发展专项规划》。目前形成了中期成果,并已向东西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规划制定了生态修复、创新升级、旧城更新、乡村复兴、品质提升和多元联通六大发展策略,形成了六大行动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库。六大行动计划之一就是公共空间提质行动,重点建设码头滨江文化公园和滨江生态公园,打造宜居汉江北岸。通过舵落口码头滨江文化公园、白鹤嘴、石榴红村、汉江湖畔、渔门径5处滨江生态公园及环城绿道汉江示范段打造,引领汉江北岸高品质发展。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规划的实施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区政府的年度投资计划统筹安排。

【经办单位:东西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科】

建轨交就是建城市!天津新规划公示!南站地位突出!

4月20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天津市津城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近期建设规划(2021-2025年)》 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缝合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轨道集团结合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全面梳理已建、在建轨道交通场站周边用地资源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津城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近期建设规划(2021-2025年)》。

规划年限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规划范围以津城为主,兼顾滨城和市域主要重点区域。

对于场段,结合场段周边发展现状和规划情况,提出了近期具备综合开发的4处场段清单及规划要求。

对于站点,结合已建、在建站点周边零星地、边角地等用地资源,提出了近期具备综合开发的28处站点清单及规划要求。

其中,双林、南马集、大寺、梨园头,是近期要打造的综合开发利用场段。

而在28处站点中,天津南站地位突出,是唯一一个综合交通枢纽站。

未来,南站会有京沪高铁、京沪超高铁、津沧城际、津雄城际经过。

无论从天津角度,还是京津冀大局看,南站的发展都板上钉钉。

【山西运城构建教研新生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提速——智慧创客体系赋能教师成长】2019年山西省运城市入选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作为中西部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基础环境相对薄弱,如何高质量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走出适合中西部城市发展现状的教育发展智慧之路?

在充分调研全国智慧教育区域实践与发展生态,开展文献研究和专家指导下,市教育局慎重决策,决定从区域创客教育体系构建入手,探索智慧教育赋能区域教育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创客课程对于运城市绝大部分的学校和教师来说相对陌生,因此构建创客教育体系第一步极为明确,即让教师明白如何上创课。市教育局统筹部署,市电教馆负责整体规划与实施,以校本化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设计、应用实践为核心,邀请国内创客教育领域专家及优秀教学实践教师,与运城本地中小学146名骨干教师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

自2020年开始,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全市组织每学期一周一次“定时间、定主题、定专家、定主备人”常态化教研活动,通过“主备人说课、专家点评、课堂实践、优化教案、形成通稿”,实现“教-研-训”群智共享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在一轮又一轮的备课、磨课、授课过程中,骨干教师明确了创客课程建设关键从主题选择、学习活动设计、过程性教学评价等方面下手,强调学生在创客活动中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强调创意作品的物化等。为此,研修共同体明确了我市创课课程体系构建框架:结合运城市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及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通过发现、探究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和问题,学校依据学情、校情拓展更多方向,形成学校特色化创客课程。

目前,运城市创客课程体系包括《开源硬件基础》《3D创意设计》《电子与控制》《结构与机械》等,涉及普惠性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三大类,共计20余门课程,面向全市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开展。如运城市盐湖区运城中学以“基于神经网络下的关公皮影戏”为主题的创客课程,基于人工智能知识基础,结合我市的关公文化、蒲剧和非遗文化——皮影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AI技术结合,实现智能化的皮影表演,使学生领略千年皮影戏的魅力,传承非遗文化。

除此之外,在特色本地化创客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中,为进一步推动创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运城市基于运城智慧教育云平台创建创客教育空间,实现了运城市13个县(市、区)、9所市直学校跨区县群智共享,搭建了17个跨校创客教师工作坊,形成云端常态化的研修共同体。

创客教师工作坊以周为单位组织教研活动,参与人员包括运城市创客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由“群智”外脑专家、创客教育实践专家、区域教研组长、技术专业人员等构成。坊主负责工作坊的组织和策划,创客教育实践专家定期参与线上教研工作并跟踪指导,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基于工作坊的教研活动,教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面向管理决策层面的校本创客课程体系构建、学校创客课程设置等;面向教师层面的说课、磨课、试课、资源设计、支架设计、评价设计等,保证教研内容有成效,参与教师有收获,教研成果有沉淀。同时,依托创客教育空间,工作坊面向运城市全体创客教师开放,共促共生,共同成长。

落实想扎实,政策需跟上。首先,每年10月,运城市教育局组织开展运城市中小学创客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精选市级优质课。依托运城市创客教育空间和市级创客教研活动,分批开展教学观摩和示范活动,并邀请专家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有效促进创客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更大规模的引领和辐射。

其次,遴选运城市优秀创客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坊,制定“创客名师”工作机制及考核制度,形成“名师示范领航、骨干辐射带路、新锐协同分享”的创客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比如“名师专题工作坊”由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团队牵头,定期组织我市创客骨干教师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再由骨干教师带领有兴趣专长的新锐教师组成专题研修共同体,通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形式,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此孵化本地化创客名师和名师工作坊,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中,运城市通过空间赋能、队伍建构、机制创新、活动保障、生态发展等不同层面的突破,总结形成了创客教育创新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创客教师培养新生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成长的舞台,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生长的沃土,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弯道超车,实现新型教学模式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系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作者:解萍 段燕青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30日第4版 版名:信息化·智慧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22058/
1
上一篇山东国家税务局(山东国家税务局网上电子税务局官网)
下一篇 中层管理员工评价意见建议(经理评价员工意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