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单位里面,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一般更多发挥指导协调、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得不让他们亲自来干一些具体工作。就拿写材料来说,因为“笔杆子”是稀缺资源,难免会出现断层或缺人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很多主管或者分管文秘工作的负责人,上至分管领导,下至办公室正副主任科室的正副科长,甚至非文秘部门的有关负责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承担文稿的起草和审改的任务,尤其是手下无人的时候,很多材料只能靠自己来起草或者大幅修改。
这种亲自抓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放着新人们不用,不多加指点和传授,把自己搞得那么苦,别人也得不到进步,这是何必呢?所以说,初稿的任务还是更应该交给手下的年轻同志,不管质量如何,你通过审改来提出意见建议,这样不仅材料得到润色,也能提高撰写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最佳渠道。那么,具体要怎么帮助新手审稿呢?

第一,如果离交稿的时间还充分,最好是自己口头提出修改意见,让撰稿人自己去改。这种方法可以让撰稿人从你的意见中发现自己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足。而且你不要过分心疼他,一次不行就改两次,两次不行就改三次,高手都是在这种反复修改中得到进步的,对于“徒弟”来说,爱莫大于严格,害莫大于宽容。
第二,如果撰稿人改来改去还是达不到要求,而上面又在催材料了,这个时候只能自己亲自动手了。但也不能自己一改了之,要让撰稿人去校核,然后再逐段逐句地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改,他那样写为什么不行,下次他再写稿时他就会格外注意,尽量不犯或少犯相同的错误。
第三,开展文稿讲评活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帮”法。讲评材料既可以是某些稿子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可以挑选一些“大笔杆子”的佳作,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必有好处。另外,还可以采取答问式,由某负责人或“大笔杆子”像答记者问那样,回答大家在写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显得生动活泼,容易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

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特别是作为新手,要在不断修改中自我磨炼、自我提升。要快速提高自己审改材料的能力,这套《公文写作高手必备工具箱》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推荐给你单位的新手们,内含2.68G上亿字海量文库,有范文、有素材、有提纲、有方法、有书籍、有汇编,上线仅10天爆销1000余套,是助你少加班、少熬夜的必备神器。
#呼和浩特市某副局长李少莉戴3万耳钉#记得多年前单位一将要退休的中层女领导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发言,也是用手指着稿子念,还念的磕磕巴巴,当时大家也都在心里笑,咋就忘了戴老花镜呢?散会也就忘了,谁还没有老的那一天呢。
李局长在其位置上戴个3万耳钉,就让不少人想入非非,感觉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理,就像现在有些人提到老师马上就想到有偿办班补课,说到医生就立马想到患者红包,无非就是以偏概全的畸形思维。长此以往,也不是什么好事。古代哪个朝代?有官员争相比着穿打补丁的衣服以示清廉,但打补丁衣服的里面不还是照样藏着贪腐的皮囊么。

古人就讲人不可貌相,现在很多人却偏偏就喜欢以貌取人。
说她不是好官员,你要有证据。
不过看李局长履历,也是追求上进的好青年。
老林退休后,没有爱好,没有朋友,老伴走得早,儿子给他雇了一个保姆,生活倒是不发愁,就是感到孤独。每次儿孙回来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砸钱”,希望用钱钩着他们经常来看他。
老林退休金是12350元,虽然不低了,但是他很失落,退休前是国企中层正职,年薪69万,退休金只有在职时的五分之一。他的职业是群众工作,没啥技术含量,退休了无所事事。
业务口和技术口的同事退休后,都去私企发挥“余热”,最高的老李能拿到四五十万的指导费,发挥经验优势,动动嘴皮子就能年入四五十万,让老林羡慕嫉妒恨,后悔当年从技术口转任政工口,到退休后才知道笔杆子再硬、嘴皮子再溜也不能当饭吃。

老林退休后,组织关系和退休关系都转到社区,基本没啥活动了。以前,企业都有老年服务中心,有组织、搞活动、发福利,中秋节来慰问,春节来走访,单位都不会空着手来,慰问品还是很丰厚的。现在,企业办社会职能统统移交地方,啥好事都没了。
人走茶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后,与企业已毫无关系了。单位只有在职群,没有退休群,再也不发福利了。以前,还邀请参加一些纪念活动,疫情以来,减少集体活动,在职的都开视频会议,谁还邀请退休人员开茶话会呢?
尤其是换了外地交流来的新领导,他恨不能退休人员有多远走多远,永远不要来麻烦他。但是,人还是分三六九等的,原来的公司班子成员退休后,还是享受企业待遇的,专门有一个老干部活动中心管理,据说福利相当不错,可惜老林这样的中层只能望洋兴叹!

老林最近有三个想法:
第一,再找一个老伴,凭老林的经济实力,找一个小二十岁的年轻貌美的老婆,应该手到擒来。用老林的话说,只要他站在街上一挥手,女人排着队求婚。
第二,老林想发挥政工优势,能说会写,办一个自媒体,写稿子、录视频、做直播,力争实现百万粉丝、年入百万,超过那些技术口的退休老同事。
第三,老林要培养一个爱好,否则,太无聊了。老林准备学习广场舞,一是可以交往一些老太太,二是可以锻炼身体。上班的人,只有干活才有饭吃;退休的人,只要能吃饭就有钱发,何乐而不为?
你们说,老林的三个计划,可行吗?#致敬平凡的你# #人到中年,什么是最重要#
友友们好!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小久利用工作之余写了系列小说——单位里的危机四伏,共计74章,约25万字,小久自知文笔拙劣、见识粗浅,但仍努力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职场,不知文中的场景和故事是否引起你们的共鸣?

我是去年底注册的头条号,正如我的名字,我想在工作之外找个树洞,把不能对外人说的话和情绪在这里释放一下,我那时是把头条号当微信来玩的,读读别人的文章,偶尔也发个说说,从没想过要写稿子。
有一阵子我迷上了一个大姐写的保姆文,每天必追,追完后手就痒痒,起早贪黑给人家写读后感,每篇必写,那个热情啊!雷打不动,朋友叫吃饭都不去,一口气写了近60篇.
在写读后感的期间,我认识了一位姐姐@郁玉儿,她常看我的读后感,鼓励我可以写写自己的稿子。
我当时不敢写长篇,因为不会设计架构,不会埋线索,不会设置悬念,担心底蕴不足影响友友们的读后体验,于是写了不少中短篇,个人最爱的作品是《大年初二,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很疼痛又温暖的一篇小说。
3月末,我写中篇小说《办公室里的局中局》,一共五章,故事中宋莉的原型是我师姐,小说发出后,反响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才有了写《单位里的危机四伏》的打算。

4月3日,我正式动笔写危机系列,我们公司是运营商,加班是便饭,最初一个月我努力做到日更,白天上班没时间,就晚上回家写,文章更新的时间基本都是凌晨1点左右,一个月过后,我发现身体极度不适,最主要是影响白天的工作效率。
熬夜带来的不良影响是脱发、眼干、健忘、反应慢、荨麻疹,于是,除周末日更以外,工作日我基本上是两天一更,有的友友们嫌我更新慢 ,私信我快写,我理解大家读文的心情,从另一个层面说,很感谢你们的认可,可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也经常读别人的文章,我认为作者一小时写500字还是写1000字,给大家的读后体验是不同的,写得太赶会让人有种读起来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所以我尽力平缓地讲述。
写文的这一段时间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除了家务,就是读书和写字,除了自己请客,朋友们请饭时我基本都不去,我想既然开始了,就该靠谱一点,不能让友友们太失望,可以写不好,但是态度要真诚。[呲牙][如花][呲牙][如花]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熟悉了许晓,看到一个普通的草根成长为公司的中层,她的成功有外在因素,但更多是靠她自己,就像文中所说:一个不努力的人,别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这个系列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按长篇小说来看,这74章就讲了一个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是:有志者事竟成!
关于我接下来的创作,我想问问友友们,你们是希望继续听许晓的故事,还是希望我再写一个新作品,我现在心里有一个新故事计划,但我更想听听你们的建议,记得留言给我!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爱护和包容,你们的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小久再次谢谢你们![谢谢][谢谢][谢谢]#职场#
#中年人的碎碎念#
烫着大波浪,戴三万多块钱的耳钉,系着四千多块钱的丝巾,一夜之间,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李少莉成了“网红”[捂脸]

网友们觉得这不符合公务员身份,更不能与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相应景[捂脸]
尤其是李局身居要职,业务竟然如此不精通,不熟练,读稿子还要手指着,还磕磕巴巴的……[捂脸]
如此时尚潮流,穿金戴银、名牌奢侈品加身,如此精致装扮,很多网友质疑其财产来源是否合法,其职位上升是否靠自己的工作能力[捂脸]
李局到底有啥样的家庭背景,到底有啥样的工作能力或其他能力,我们不知道不了解,所以不能随便发表意见[祈祷][祈祷][祈祷]
今天只想就事论事,说说和呼市李局长年龄相仿的身边的几个姐姐的工作与生活(今天先说说二姐),以期大家对当代女性及当代女性官员有正确的认识[害羞][害羞]

二姐,短发微卷,发色浅棕,肤白貌美,医院中层领导,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早晨六点从家出门,晚上六点下班回来,家里父母以及公婆都已去世多年,一个女儿也出嫁好几年了。
二姐的消费观:
遇见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一律买下来,只要还能承受的起。
夏天,二姐买了一身浅绿色丝绸短裙,花了八九千块钱[捂脸]我惊呼实在不值,一共用不了一米布料,二姐斜我一眼:“可遇不可求,我喜欢这个“中国风”,再说了,冬天的衣服不是更贵?”
二姐的工作认识:
干好工作,带好头!
大家族里有事,二姐一般不参与,工作忙啊,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病房,关键时刻还要“救场”!二姐经常唠叨:“现在的年轻人拈轻怕重,不爱学习,不听教导……”

二姐就是二姐:貌美,优雅,高贵,业务棒,能力强,为人正气,处世大气,穿着打扮绝对时尚,当然价格也绝对不菲!
我们姊妹几个都仰慕尊重二姐,二姐学历高,能力强,二姐做事利落干脆,二姐当领导不在话下,二姐时尚理所应当[赞][赞][赞]
二姐是时尚女性,二姐更是当代女性优秀干部[赞][赞][赞]#秋日生活打卡季#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务员也有爱美追求美的权力,只要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祈祷][祈祷][祈祷]
1,儿子没考上大学,便找到在国企做董事长的老同学。董事长很爽快:让他来做副总经理吧,月薪五万,每天例行开会就行了。我:给个一般职位就行了。董事长:做总经理助理吧,月薪2万,给总经理倒倒茶就行了。我:还是从普通业务员做起吧。董事长:我们的业务员起码要硕士学历,薪水很低,还欠薪!

2, 一位著名的演讲家到清华大学演讲,受到学生的几次热烈鼓掌。回到家后,他得意地对在清华大学毕业的女儿说起这件事情,夸赞自己的演讲如何如何。女儿说:“身为曾经的清华毕业生,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一件事情,每次学生们鼓掌鼓得特别有劲,就是希望那个演讲的人快点结束。”
3, 在办公室里,小舅子烟瘾犯了,趁中午时间小舅子去一个经常光顾的小卖铺买烟。拿了烟以后,小舅子隨口问了一句:多少钱啊?老板娘说:80。小舅子说:我跟你老公特别熟,总来买东西,他卖我75啊!老板娘说:没错,我知道,但是现在我俩离婚了。
4, 这天正一个人在咖啡店思考问题。忽然抬起头我大声问服务员:“小姐,能换首有品位的歌么?”刚说完指着旁边的音响说:“什么小苹果的歌都太聒噪了,我想安安静静地写稿子。”于是服务员走过来,帮我把耳机拿下来了,瞬间世界清净了……

5, 煤矿上班,聚餐这天,每桌两瓶五粮液,这对经常喝酒的煤矿工人来说,那可是过年似的。刚开始喝酒没多久,一位刚从井下上来的中层干部看到喝的是五粮液,于是拿起酒瓶对大家说:不好意思啊,来晚了,自罚三杯!于是,空着肚子用那150ml的分酒器一气喝了三杯,还连说:好酒!好酒!大家你瞅瞅我,我看看你,这一瓶酒被他刹那干掉了一半!后来领导看大家喝得高兴,就叫办公室又给每桌发了几瓶,这老几一看这么多好酒,就放开量地喝,结果可想而知,空腹喝酒,又喝这么急,都原路返回了!从此以后,自罚三杯成了大家酒场上的口头禅!?
6, 高考后的暑假为了赚學费就到一家健身房打工当前台,和一位帅气的教练关系特别好。前段时间健身教练的老婆体检时发现不能生育,教练一气之下和她离婚了。我一看这是机会,立马倒贴20万嫁给了健身教练。新婚之夜,我就发现老公有梦游的习惯。我被噩梦惊醒以后,突然发现老公正在死死的掐着我的脖子。他嘴里还大喊道:“快来人啊!我抓住了,这么大的耗子,不能让它跑了!”

7, 丈母娘生小舅子时已经70岁了,最后因为难产去世。老丈人带着小舅子入赘给了一个老富婆,她没有孩子,对小舅子像亲儿子一样。小舅子被宠坏了,高中时觉得学习太累,就辍学去找工作。来到一家搬家公司面试,人事问:“你怕累吗?”小舅子:“不怕,小时候我隔壁闹鬼我都不怕。”人事眉头一皱,继续问:“你吃得了苦吗?”小舅子:“吃的了,我们家经常吃苦瓜。”人事:“那个苦不算。”小舅子想了想:“我吃过黄莲。”人事大笑,说:“你明天来上班吧,让你尝尝什么是苦!”小舅子走出门,自语:“还有比黄莲更苦的吗?”?
8, 老丈人已经离家出走好几个月了,这段时间以来杳无音讯,家人都非常担心。离家出走的原因是这樣,前些天是丈人和丈母娘结婚二十五周年,丈人送了一个戒指给丈母娘,把丈母娘美得逢人就显摆显摆。昨天一大早,丈母娘咆哮起来,问小姨子:你爸哪去了?小姨子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一问才知道 ,原来昨天早上丈母娘去菜市场买了只鸡,瞅见鸡脚一铜圈,扣下来对了一下,和老丈人送的戒指一模一樣。

9, 我侥幸的约女神看电影,没想到她竟然答应了。我兴奋地提前到了影院,买了爆米花,鸡尾酒等她!电影才开始半个小时,女神竟然睡着了,还靠在我的肩膀上睡的。然后睡着睡着身体就滑到到我怀里!我把女神叫醒:我好不容易约你来看电影,你竟然能睡着,对我也太不尊重了,赶紧起来吃零食!女神被叫醒后,看她的样子感觉很生气!?
10, 刚到一家新公司,办公室一美女同事整天对我各种撩拨。她天天主动给我送吃送喝,有空还在我家打一局游戏再去上班。后来我成了她的俘虏,生日那天我们去了KTV。第二天我收到她一个短信:对不起,跟你K歌之后,还感觉还是前男友对我好!
#头条喜剧人# #年度搞笑名场面# #今日笑料#
除夕夜,以前服务的领导(副厅)给我发了666的红包。内心还是非常喜悦,毕竟跟着领导有两年时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清楚。说实话,不是因为家属的反对(异地太远),我早就跟着领导到那个地方一展宏图了。

其实领导是个好领导,就是平时严肃了点,他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前,物色了好几个人,都不是很满意。大家都清楚,体制内挑秘书4方面要求。气质、文笔、协调、能喝。不过能喝不是必要因素,因为现在已经不是以前。
跟领导的2年,写过很多材料,大大小小。说实话真的很苦。领导是个学术型领导,研究生毕业,进修的博士。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广度和深度完全不是我们这个年龄和级别能够看的到,所以他的材料是出了名的难写。这也是市委办公认的难差事。
怎么办?硬着头皮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有一个磨合期,当然那时候给他的文稿,基本上都是改的面无全非,好在领导是个明事理的人。一般还在乎别人的感受(听说当年他也是当过别人秘书的,而且是县委第一大秘)。
后来写过10来篇文章后,就找到了一些规律,陪他去调研、座谈、开会。我都会用心的记住他的观点,特别是他脱稿讲的内容(那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后面的材料基本是小改。所以,笔尖哥给刚给领导写材料的人说,接到任务不要太慌。作为服务人员,最大的优势可以调度领导分管部门的人。很多素材都是他们可以提供的,真没有必要自己费脑子写。

我一般都是这样起草一个领导的文稿,仅供参考。
第一,善以领导口吻压担子。先给领导分管的部门一把手打电话,就说领导需要在哪个地方讲话,请于XX日前把初稿叫我,然后送领导审。放心,一个部门至少有2-3个会写的,特别是那些办公室主任、党建办主任、研究室主任,都是水平高的人。初稿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二,善在前人基础改稿子。你拿到别人的稿子,总不能一个字都不改吧,那别人很容易把你看贬,笔尖哥那个时候能驾驭几个部门写材料的人,做到相互配合,就是第一次改稿一定要认真点,而且要大改。不管别人写的多好,都要打破固定结构,因为这是一次互相检验水平的过程。这个光口头上给别人指方向不行,必须实打实的改。那时候我是有储备的,主要是把标题改下。内行的人都明白,能把框架改的动的人,水平都不会差。

第三,善于多邀别人的功劳。秘书人员切记。不要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水平高,说别人拿的初稿是S一样。多说别人的好,一旦哪个中层干部提拔了,他最好的铁哥们就是你,体制内,永远是做人大于做事。即使是自己改了很多,也要说微调。让领导能够激励下面,他们就更有兴趣的把材料写好,良性循环。如果你常年否定别人,别人就会故意写不好。反正你是秘书,你对他来说是有依赖性的,那面对那么多材料,你真要累S。
第四,善于总结收集新观点。秘书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文件,如果不会利用,简直就是浪费。特别是各个部门报的总结、简报、经验材料、调研文章。这都是好素材。自己要准备一个素材库,不断的丰富,以后写材料就得心应手。还有,不要想着从零起步。不要想着过度创新,有些领导不喜欢太冒进的文章,只要写的有层次就可以了。

写材料是个苦差事,但如果你把它当做一种历练(锻炼能力)、一种修行(享受安静)、一种投资(晋升必备)总能看到光,笔尖哥身边的领导的秘书85后左右基本上都是副县级了。当然也有正科以下的,学会这种技能在长达30年的机关生活(文来文往)总比每天没存在感强。要知道,任何单位,一把手都是非常看重会写的人的,即使不提拔也不敢得罪。所以,开车的人多的事,但是开大巴车的人少。《公文写作高手工具箱》畅销6000册,有万副标题,笔尖哥备了一份,能够解决1-3年写材料的人苦恼,所有的材料都是要从搭架子开始。摆脱思考材料框架的痛苦,过年送自己什么?不加班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以前单位同事真的让我很无语!
好多年没见了,突然来找我,说要合作,原来他从以前的单位退休后,重找了份工作,想让我给他们改稿子,另外,新单位陷入困境需要找某厅出资扶持⋯我说我单位太忙了,而且考勤管理严格,只能业余时间,他说行!我解释说自己倒是认识某厅的人,但退了,他说没事慢慢联系⋯

第二天中午便带我去见他们老板,但只说工作不谈钱⋯我也没好意思开口多问!
很快他连续从网上给我发稿子,我都挤时间如期改了⋯期间一次来接我说请吃饭,主要和他们单位两个中层认识一下,对接工作⋯红绿灯时,他看了一眼我手链说,你喜欢绿颜色还是黄色,我正纳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时,他掏出一个珠链说,送给你,我看你喜欢带手链⋯我说我不要不要,家里多很!我说得是真的,手上这个是银链镶翡翠玉,早年朋友从商场买的,带它是因小巧精致不惹眼,还有纪念意义!再说了我不喜欢黄色的,另外,塑料袋包装的确简陋……他说,你多是你的,这又不值钱,我一个朋友不开店了没处理完的⋯我见推辞不了,又不想表现嫌弃之相,只好拿上。
话说吃饭他还叫了另一个朋友,车开到了一个他非常熟悉的特色店,四五个人尬聊,一顿饭两个多小时,都吃完了,还磨几不买单,我急着上班,便说咱走吧,我来请,说着起身往服务台走,他便叫住了服务员不让买,说他有券,最后两百多用券下来一百六七⋯累!

有次出差,他发稿,我只好用手机给改,回来他打电话给我,说从外地带点瓜,你下楼来取!我当时想能拿动不,要不要让老公下楼帮忙拿⋯为了不白吃他的,专门带一提新茶,他见我也提的东西开玩笑说,这还交换,他说还回老家了还顺带买的馍,给你十个,我只好笑着致谢!然后接过一盒子,平时三斤都嫌重的我,觉得很轻!
回到家,尴尬了,一盒甜瓜其实只是半盒里面装了小小四个…我苦笑,这是在干嘛⋯也许多年前,有缘共过事,但毕竟道路有了分野,加上年龄差距,消费观根本不一,他也许觉得这好着,但在我眼里觉得总觉奇葩和不舒服⋯
后来,他再给我发稿我不接了,的确忙!打电话请吃饭,我说有事,打电话让我下楼拿樱桃,我说家里有!
凡事有头总有尾,有天我郑重地致电告诉他,我看不了稿了,第一,没时间,第二,一直也没说费用,第三某厅的人退了一直在外地,我的性格也不太会拉关系!

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说能不能给帮下忙,看下稿子,我说我不是说过了么,看不了,他说这次情况特殊,帮下,前几次的钱也还没清⋯哎!还清吗?我看压根没给的意思吧!
然后然后,我又给改了…
结果当天晚上又打电话说送瓜,我说我不在,他说放门房,还问上次送的好吃不,我说还行,就是会不会人家把你骗了,里面只有四个,他说哎呀就是这,今天这里面只有两个⋯
我真想骂自己这是干嘛,理他是念及年长加上曾是同事,但工作上的事,三瓜两枣就⋯一次可以两次可以,但不可能一直帮吧,想啥呢#今日头条#
最近衡水中学的张同学坐“豪车”引热议,谁才是穷人,而谁又能代表?
立什么样的人设,就会受到什么样的质疑。
天临博士的学霸人设,导致几千万大学生被迫通宵改论文,并影响毕业机制。今天张同学立起了乡下土猪的穷人人设。

开始只是觉得张同学的演讲有些戾气,后来才发现,原来张同学所谓的土猪,竟然是能开起的三四十万豪车的 “穷人”。
很多人震惊的发现,我的天明明我比他穷的多,这年头,连穷人都能被代表??我又被代表了???
想起节俭一生的父母,很难不让为学费发愁舍不得打车挤公交的大学生,为生活奔波“拿着两三千薪水,一眼就能看到死”的劳动者,可能在张同学眼里,连土猪都不是。
无论如何,不管是小康,中产。是新车,是二手车。都不应在6亿人月收入1000以下的国家自称穷苦人站在央视卖惨,也不应称衡水的孩子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传递价值观与演讲者年龄是无关的,与无数人是利益相关的,尤其是在央视的舞台上。一旦本就话语权少的贫困群众被戴着土猪面具的中层代表,就会发生翟天临式的问题。
其实他在央视回怼“衡中是高考机器”这样存在巨大争议的稿子能通过所有审核,我觉得不能把问题都归因于他。

还是希望,国家发展,人民富裕,有一天我国贫困线能提到衡中孩子的平均家庭条件,那我相信我们将成最强大的国家。
我是个体制内的人,今年已经20多年的工龄了,环顾周围的同事,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
45岁以上的老同志对职务晋升,没有欲望,工作很随性,根本不愿意多干,不犯错误,你把我开除不了,就连新进来的年轻人,动不动说自己是佛系青年,只想躺平,55岁副县级上的领导退二线,拿着和在职时一样的远高于普通员工的工资。
有些部门已经出现了中层领导没人愿意当,当就意味着挨骂的窘境。
人事结构严重断层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论资排辈,不管什么事情都得按照辈分来,按照顺序来,总得有个先来后到,没点关系,想超车是非常难,不管你有多么的优秀,总比不过他们的背景总比不过他们的人脉。

像我这样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系统700多人,正儿八经全日制本科生也就两三个呀。他们那些个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毕业的领导,总以为那几个本科生就是异端呀,到现在也出不了头啊。
那些领导一个一个现在都退休了,后面这些有高学历、高水平、更专业的后生们一个一个追上来了,像我们这拨人啊,已经成了多余的了,只能被拍在沙滩上晒太阳。
第二是吃大锅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没错,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差距不大,中层领导和普通人每个月就差那么千儿800块钱,年底也就差个一两万块钱,谁愿意多干呀?
第三是能力和职位无关,领导基本上不是业务能力最强的人,甚至是不懂业务。外行领导内行。比如说办公室主任,文笔最好的肯定不是办公室主任,或者说办公室主任能把领导伺候好,这就是她的本职工作,配一个业务能力强一点的秘书就行了,有人在那写稿子呢,写发言稿儿就行了。
在体制内只知道埋头苦干,不会来事儿的人,只知道拉车,不知道看路的人不会被提拔为领导。这里人说得好听,叫业务骨干,说得不好听,就是个老黄牛,一辈子干工作兢兢业业,头发都熬白了,到现在为止还骑个破自行车见了领导,见了同事畏畏缩缩,连个说话的声音都没有,连个大声说话的勇气都没有,看着都心酸。
【根据网络视频讲述整理,如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