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职场中的”中层“岗可能是大多数人职场生涯止步的地方,尤其过了35岁后如果还没有走到中层的管理岗位,基本上也就停止在基层岗了。但是35岁往上,还是有机会走到高层岗位,毕竟管理的门路是相通的。
越是往上走,所需要的垂直专业能力就越少,而需要格局和思维的能力就越重要。相对来说”空闲“的时间就越来越多,越是要做到”无为而治“了,这应该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但是很多企业的现状是:中层管理者都在做基层的事情,高管或老板在做中层的事情,而基层在哪里不知所措的做着僵硬的配合执行工作(助理)。
以前不懂得管理,觉得只是多了一群帮自己做事的人,于是只敢把一些不重要的小活分给他们来做,重要的活还是牢牢的我在自己手上。因为不放心,所以不敢放手,总会觉得下属做得不好。实在自己没空,忙于开会或者应付老板的外出接待时,就会把事情全部详细地列出到执行环节,然后具体分工安排到每个人负责那一块,临时召开一个会议传达下去。似乎这样才会放心一点,但是还是觉得不得劲。于是总是催促他们把做好的东西提前发给我看看,预留修改及调整的时间,结果就是永无止境的修改,弄得团队人员筋疲力尽!

最后的结果算是满意了,其实都是自己在做、在思考、在借助他们的手来处理,团队人员的能力不仅得不到提升,而且还一肚子的怨言。最后累的还是自己,吃力不太好,永远在做那只”护仔“的老母鸡,让下属永远无法”长大“。
这似乎就是所有”拙劣“的管理者的一个通病:绝对相信自己,不放心下属!
古人云:“无为而治,乃治之本也。”身为管理者,应该坚持“少管精管”的原则,给员工足够的自由度,重视下属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不是束缚住他们“思维的灵性”,使得他们举步维艰。这样雇佣他们有何用?还不如把工资全部给你,让你一个人干活得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工作效率永远无法提升,绩效结果总是不完美。
我觉得作为管理者应该修炼的是“王道”精神,而非“霸道”精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思路:

1、“王道”: 指的是你想做一件事,但是个人的精力有限,于是你召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这件事给完成,最后一起分得利益。这样大家都有钱赚,而且路也会越走越宽,能力也在相互互补中得到提升。
比如你看中了一个新交付小区的商业街,这边有足够多入驻的居民,你想着开超市、水果店、小吃店等等项目,肯定能赚到钱。但是你的精力有限,资金也有限,且又害怕别人也来与你分食市场,同类竞争。于是你找到一批想开店的人,大家约定分好各自的项目,保持互相独立互不干扰但是能互补。最后,这个小区的商街业态全部都有了,但是没有一个竞品。大家都挣到钱了,而且还能互相参股赚取额外的收益。
2、“霸道”: 指的是你想独吞整个项目,把最后的利益全部都占为己有。于是你想一人独大,把持整个产业链。结果自己因为操持的盘子太大,资金链断裂。最终因为经营不善,人力不足等原因血亏了。还把自己累得要死,一分钱都不赚。

管理的魅力在于你是否借他人之力为自己所用,并能不断地激发团队的潜力,产生更高的效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格局变大了,收获的东西自然就多了!#头号周刊##头条创作挑战赛##领导力##格局#
43岁的中年男人,不知不觉中竟然失业整整两个月了
自2022年9月30日离职,到今天11月30日,在不知不觉中失业整整两个月。所谓的中年危机,就这么来了!
这两个月只能在家待着,实在是太煎熬了,但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郑州的疫情防控问题,断断续续的有40多天都是没法正常出行的,最重要的是郑州的疫情形势让其他城市很是顾忌,毕竟每天都新增好几百,所以我没法离开郑州。
在10月8号的时候,我以前公司的一个供应商,听说我已经离职了,打电话给我,问能不能去他那里,让我去管理仓库和生产。我说可以。

但是我在最近三年里干的是采购工作,担任的是采购部经理职务,在干采购工作之前我长期干的是仓库管理工作,所以管理仓库没啥问题,但是管理生产就有点问题了,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管理生产是很专业的事。你必须要有技术才行,不然下面的人问你技术问题,你说不懂,你怎么能服众?怎么管理别人?但是老板说,那里有技术员,技术问题可以由他解决,我只负责管理,这让我心里更加没底了。
因为这等于我是高高在上的空降兵,在我没来之前,人家一群人干得好好的,凭什么我一来就管理他们?这种情况多半都是干不长的,因为我在辞职前,在上个公司的将近9年时间里,看到了太多的空降高管干不下去离开的事例了,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空降兵!
这些空降高管的故事版本几乎都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干超过半年的,刚来时踌躇满志,要大干一番。但是很快就会发现,下面的经理们根本就不买账,艰难地干了一段时间,最后不得不离开。当时我作为部门经理,内心对他们这类人是很排斥的,同时也没有把他们太当回事。其他的部门经理也是这么个的态度,所以他们都是很难长期干下去。

每个空降高管的故事剧情发展几乎都是一样的,刚开始他们必须要展现出他们自己不一样的东西,这也正是老板想要的,不然老板为什么花大价钱请你来?让你来就是对现状的不满意,就是让你来改变现状的。你要施展自己的东西,必然会和现在的管理层发生碰撞,甚至发生冲突,因为现在的管理层都这样好长时间了,对新的东西天然感到排斥。他们已经固化了,很难改变了。
并且这些中层管理人员都是跟老板很长时间了,比如我,干了将近9年,从仓管员开始,仓库主任、供应部副经理、采购部经理一步步的干上来。其他的部门也都是差不多。
发生冲突后,就需要老板出来裁决,刚开始老板是支持高管的,可问题并没有根本的解决,以后就是高管推行——现管理层冲突——老板裁决——高管再推行,这样循环了一段时间,很多新的东西并没有推行下去,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效果产生。以后再发生冲突需要老板出面解决的时候,老板就感到很烦,慢慢地对这些高管就不信任了,因为他没看到什么效果,所以再过不了多久,这些高管都会离职了,要不感觉形势不对自己走人,要不就是被劝退了。

所以对这么一个工作,我是很矛盾的,不去吧,目前为止就这么一个工作机会,去吧,又怕干不下去。
本来约好的过几天见面聊聊的,但是刚打过电话不久,郑州就封控了,一直到11月份才放开,但是每天还有好几百的新增,外地都不让郑州的人过去,同时他们公司的人都是在家办公,所以这个工作的事就这么搁置了。
昨天郑州在封控5天以后又放开了,我不知道他们公司上班了没有,因为这么长时间没有联系,我也不好意思打电话给人家,我感觉这个岗位需求不是那么的急迫,不然也不会一个多月没联系我。
就算是联系我了,这个工作我能胜任吗?又能干多久呢?
时位之移人,时间、职位的不同对于处理问题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老板考虑的是全局观念,整个企业的发展,中层干部只有完成老板的目标,才能生存,对于基层只有干活

我朋友煤炭学院毕业,进了国企煤矿上班,十几年下来,已经干到中层管理了,有时间的时候我给他打电话问他,他说现在每天过的要命,天天不是开会学习就是安全大检查,我说,这样不是更保证了你们的安全了吗,他说好不容易赶上休息,还要去学习,每个月都要学好几次。我说就这样啊,不学习怎么去吸收营养呢,他一肚子牢骚,我就在哪里劝他你是吃肉吃多了撑的,哈哈[我想静静]#生活#
谁都不想996!但是可能都很无奈!原来一个朋友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时候,当个中层干部,工资也不算太高,但是基本上一周要工作七天时间,还要轮流值夜班,基本上回家休息的时间也很少。但是这样一周工作七天时间,好多时候还觉得赶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赶不上世界技术发展的脚步,企业经济效益也不算太好,工资虽然稳定,但是也不算太高,感觉压力就非常大。

而前几年的时候,邻居家孩子进入了互联网大厂,也是卷得厉害,工作节奏非常快,996也算是比较正常,而且一做项目,好多时候工作时间就更长了,但是好处就是一点,工资很高,硕士刚去就是年薪三四十万,干了几年以后,项目多了,年薪就达到了上百万,短短几年时间,才30岁出头,就在大城市买了房子,基本上可以安居乐业了。
而我国很多制造业工厂就更卷了,为了发展下去,为了活得更好,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就只能鼓励职工多加班。而职工为了多赚钱,也希望能够加班,这也是很多工厂职工上班996的原因了。
当然了,展望未来,如果我国科技持续发展,我国优秀品牌逐渐在国外越卖越好,能够更多的占领全球高端市场,那么我国企业利润也会越来越高,这样相应的企业竞争压力可能就会小一些,那么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企业会让员工多休息了。

#人大代表建议对996工作制加强监管#
一个平安格勒给我愣半天,还挺有趣的。《为什么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看似没在做事?》,生动形象,简洁精辟!正所谓,高层动嘴,中层费脑细胞,基层跑断腿。要干得好,都得有两把刷子!
管理层二八原则:80%精力用来处理不确定事项,20%精力管理常规工作。如果一个管理者天天钻到业务里,那基本就很难向上发展。大多时间用来做决策,计划,监督以及处理疑难杂症,执行的事确实很少,下达命令会比较多。
但也有些中层根本没有协调策划能力,充其量算个上传下达,传达的还走形。所以说中层真的是摸鱼高发地,特别是大公司里面。随便干点啥就说是在工作,底层996实打实熬的是自己心血,能得心梗那种。
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
好文分享,共同成长。
非经典不呈现,点关注不迷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最怕开全体教师会议。
学校现在实行年级组负责制,年级组长每周至少一会,周一例会,周三再加一会。中层领导绝大多数也是由老师兼任,每周会议更是数不过来。
校领导共五人轮番发言,一次大会每人20分钟,也要开100分钟。
这学期,我们学校管理教学的副校长由学校派遣到外校,扶持兄弟学校的管理工作。由此回校开会时,副校长的表达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师德高尚,尽职尽责。
校长开会发言要点:
1.提高政治站位和教育格局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善,就是尽自己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2.精细管理(起始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月;
中间年级:劳动教育;毕业班年级:整体提升,培优抓尖)
想多了都是问题,做多了都是答案。
3.坚定理念
幸福不是等在终点的丰收,而是过程中乍现的灵光。
4.打造有质量,有特色,有品位的教育集团的课程,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
5.总结反思“真美”教育,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会议开的必要性在哪?
今天会议时间130分钟。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