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有序解封后,滁州市人才办、人社局5月11日组织44家滁州重点企业走进滁州学院,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滁州头条##招聘#
这个新闻亮瞎我的眼睛,今日安徽省滁州市一已婚男子周某(休息是已婚)酒后溜入男性工友王某房间,随后脱光衣服钻进王某被摸,抚摸王某敏感部位,王某惊醒后跑出房间,之后周某因猥亵罪被判刑。
这次事件的又一次涉及隔壁老王,不过老王成了受害者,开个玩笑。如果说是周某性取向有问题,可是周某是已婚人事,难道结婚后性取向还会变化,这得结婚后受了多大的委屈?还是王某貌似潘安,让周某欲罢不能,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不过这件事情亮瞎我的眼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世界变化太快,我的思想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事情?对此有何看法?
40多岁的中年大妈来公司面试行政经理,董事长生气了,直接说不招大妈,没想到,HR对董事长说了她的特殊身份后,董事长惊了,看过她的相关证件后,竟然给她开出了12000的高薪。
公司的行政部经理空缺有近两个月了,前前后后看了不少人,但都没有合适的。没办法,董事长的要求很高。
第一要211以上大学毕业,有中级职称或是企业人力资源师证;
第二要有五年以上中层管理岗位工作经历,最好是在国企或是事业单位工作过;
第三年龄不能超过35岁;
看似要求不高,但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却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
HR为了这个行政部经理的人选,心都操碎了,但没想到无意中却得到了一个准合适人选,只是对方有一个条件明显达不到。
原来这个人是他小区的邻居,这个人可身份不一般。
她是这样自我介绍的:我毕业于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在滁州的城投公司工作,一直做的是行政人事方面的工作,有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对行政事务相当熟稔。
一边说,她还一边拿出了她之前写的城投公司的历年的年度工作报告。
HR看了以后,觉得很是不错。
后面,又问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工作,来到长沙。
她说了她的难处,说:我老公身份特殊啊,这是没办法的事啊,他在这边十多年了……他们领导也答应了可以安排我的工作的,但要等上一段时间,但我闲不住,就先自己出来找找工作。
HR听了以后,不禁心生恻隐之心。
怎么办呢,这个41岁的中年女性,各方面都比较不错,只是年龄大了一些,但人家身份特殊啊。
HR鼓起勇气拿着她的简历来到董事长办公室。
董事长刚一看,就皱起了眉头,把简历一摔说:怎么搞的,你拉40多岁的中年大妈来给我面试,你不知道公司的制度吗……
董事长一顿狂风暴雨,HR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
董事长说完,HR才小心翼翼地来到他跟前,向他低声说了真实情况。
董事长听后,马上说:唉!你怎么不早说,我前天才看完《长津湖》。
董事长和那位中年女性见过面后,觉得对方综合素质相当不错,又看了她的相关证件,尤其是军属证反复看了几遍后。跟HR说:你马上给刘女士办入职手续,月薪12000。
HR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小声地说:行政部经理的薪水定在6级,上限是10000啊,这12000是总监的薪级了。
董事长说:难道,就不能有特例吗,人家作为军属来到湖南,我们就不能关照一下吗!她和她的丈夫舍小家为国家来到了湖南,我们作为企业就不能体现一点人文关怀。平日里我就非常尊敬军人,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的钢铁长城。另外你去安排下,周五组织大家集体观看《长津湖》
董事长对这个军嫂做出这样的安排后,大家都无形觉得公司提升了一个层级。
@Today职场有话说:
朋友,你这个小区邻居,也就是这位军嫂遇上了一个相当有家国情怀的公司和领导,的确就像他说的那样,军人是我们国家的钢铁长城,军人和军属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公司领导的表现值得加分点赞,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要形成尊敬军人和科学家的风气,不要天天去崇尚那些娘炮和网红。
制度是冷血的,但人是有温度的。有很多公司尽管也制定了一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制度,比如35岁以上的人不招聘等等。但聪明的公司和聪明的管理者会变通,会通融,就像这位公司的董事长在对待这位军嫂的事上。
#职场微头条# #长沙职业故事#
#真知新坐标#庆历五年,少妇张氏与仆人私通被告上公堂,为了开脱罪责,张氏将其与舅舅的恋情曝光,还将两人私通的细节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其舅舅身份曝光时,朝野哗然,酿成了轰动一时的“盗甥案”。
欧阳修有个妹妹,其名字已经堙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我们姑且就以欧阳氏来称呼她好了。
欧阳氏早年间嫁给了张龟正,张龟正是二婚,跟前妻生下了一个女儿张氏,张氏七岁的时候,张龟正就去世了,孤儿寡母的没人照料,煞是凄凉。
欧阳修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妹妹受苦,就把母女俩接到了自己府上照顾,欧阳修作为文坛大家,吟诗作赋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见到七岁的小外甥女玲珑可爱,忍不住写了一首词。
词曰: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间,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己留心,何况到如今!
写完这首词欧阳修也就忘了,毕竟他的作品这么多,谁又能顾得上这一篇即兴而作的小词呢?不过这首词的内容多少有些含混不清,也为日后别人攻讦他埋下了一颗炸雷。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欧阳修的庇护下,张氏逐渐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到了适婚的年纪,就有欧阳修做主,将张氏嫁给了自己远房侄子欧阳晟。
但是这个张氏或许是小时候在大文豪欧阳修的管理下有些压抑,嫁做人妇之后就有些放荡不羁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偏偏要与家里的仆人陈谏私通。
真所谓“纸包不住火”,两人的私情很快就被告发了,张氏也因此被绑缚到开封府,那时候妇人私通是个很严重的罪名,虽然不至于浸猪笼,但是判个两三年还是要的。
时任开封府代理知府的杨日严跟欧阳修素有仇怨,欧阳修做谏官的时候,杨日严担任益州转运使,因贪污被欧阳修弹劾,所以才转任开封府代理知府。
杨日严早就想着报复欧阳修,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听说堂下罪妇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心里忍不住活泛了起来,有意无意地引导张氏将舅舅欧阳修拉下水。
结果这张氏还真不客气,为了替自己脱罪,竟然公开指认,说不仅是仆人陈谏,连欧阳修也与自己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并且说出了很多两人相处的具体细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杨日严做梦都没想到能吃到这么大的瓜,欣喜若狂地把案情公之于众,随即就以张氏的供词为证据,上书宋仁宗弹劾欧阳修。
欧阳修上书为自己辩解,他的政敌就把他写的那首小词拿出来说事:“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又说恁时相见己留心,何况到如今,人家一个七岁的小姑娘,你就开始留心了,还说那时候她还小,不忍动手,你这人心术正,肯定与外甥女有不正当关系。”
欧阳修这回可真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纵然他文章写得再精彩,也抵不住这种猎奇的花边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更广,更有说服力。
事情越闹越大,逼得宋仁宗不得不站出来表态,派苏军巡判官孙揆勘察此事,孙揆查了半天,说压根没这事儿,就准备这么结案了。
宰相吕夷简不乐意了,又找了两个跟欧阳修有嫌隙的两个人——苏安世和王昭明联合查办此案,准备借这两个人之手,把shi盆子给欧阳修扣死了!
不过做官到这一步,那个不是人精,眼睫毛都是空的,怎么可能安心给人当枪使,俩人一合计,随便给欧阳修安了个罪名,叫做用“张氏奁中物买田立欧阳氏券。”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两人的关系是非常正当的,但是欧阳修也有不地道的地方,就是侵吞了外甥女的嫁妆置办了自己的田产,改判欧阳修侵占张氏嫁资之罪,所以“盗甥案”又叫做“张嫁资案”。
经此一事,欧阳修真是颜面尽失,古人大都讲究个脸面,别人弹劾你,你要知道廉耻,要自己引咎辞职,欧阳修这样的文坛领袖更要知耻了,主动上书辞职,被宋仁宗贬到了滁州做太守。
这一年,欧阳修三十九岁,正值壮年,可他到了滁州之后却自称“醉翁”,可见他的心情并不是十分美丽。
然而欧阳修遭受贬谪,真的是因为“盗甥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盗甥案”不过是明面上的缘由罢了,就算是没有张氏,也会有赵氏、王氏、孙氏、李氏等等,欧阳修被贬的核心原因是因为他所推崇的“庆历新政”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
庆历三年,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宋仁宗下定决心推动体制变革,提拔任用一批新的执政官,是为“庆历新政”。
欧阳修是坚定了改革拥护者,并提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主张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制度。
改革者们大刀阔斧精简机构,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官员干得好不好要进行考评,真正做到庸者下,能者上!
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被严重侵犯,聚在一起抱团取暖,攻击推行新政的人,比如滕子京就因此谪守巴陵郡建岳阳楼,苏舜钦被流放到了苏州,然后在苏州建造了“浪沧亭”。
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所有参与庆历新政的人都被流放得差不多了,欧阳修“盗甥案”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应运而生”。
好在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影响到欧阳修,从此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在环滁群山之间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情感#
#滁州头条#姜培忠谈天长举人陆梓林#天长头条#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为了建立江北根据地,三次攻占天长,分别是咸丰八年、九年、十一年。清《天长同治县志》专门记载了太平军占领天长后,烧杀抢掠,天长人与他们之间发生不少殊死搏斗的惨烈场面。县衙和大部分学堂、寺庙、私人院落都被太平军拆走或烧毁,被杀害的多是兄弟、父子、夫妻,其中22户全家被屠戮,死亡三百多人,太平军到天长可谓是血腥人寰。清《天长同治县志》和清《褒忠录》都记载了天长举人陆梓林的事迹,咸丰八年八月在与太平军抗争中一家全部被杀,很是凄惨,但也很感人,某种角度看,陆梓林就是英雄。那么,陆梓林是谁,又是如何与太平军抗争的呢?
2019年的10月,我和一位文史爱好者带着疑问,来到了天长市新街镇龙北村陆庄队,现在居住在那里的人基本都姓陆,不少户院内都铺有黑色的条石,据说这些石块是铺在陆家大院的,大院被太平军烧毁后,陆氏每户都分了点条石,有几户大门口还立有石门当,一看曾是大户人家,这里就是举人陆梓林的出生地。经熟人介绍,陆梓林的曾孙陆浩老先生接待了我们,谈起先祖的事情,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如数家珍,特别讲到曾祖陆梓林与长毛打仗的事,老先生很是激动,天长人称太平军为长毛或毛贼,结合县志的记述,我的脑海中对举人陆梓林有了基本的了解。
陆梓林,字雪琴,天长市新街镇人。明末时,陆梓林的祖上从浙江余饶迁到了天长县西乡龙北镇,也就是现在的天长市新街镇龙北村,其曾祖父陆棠曾任过北京守卫营千户总,其家谱记载了陆棠母亲许太安人九十大寿时,清代著名学者、嘉庆四年的探花王引之,曾亲自题写寿匾“媗堂昼咏”。王引之是高邮人,与陆棠同在北京为官,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陆梓林上代一直在家做粮食和木材生意,同时也购买了西乡不少土地租赁,家境十分殷实,在当地名望很高。到了陆梓林这一辈,主要以读书为主,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陆梓林考中举人,兄弟陆书林、陆柏林都考上了贡生,但赶上了太平天国战乱,兄弟几人都停止学业。
封建社会通婚很讲究门当户对,陆梓林的婚姻也是十分美满,他的岳父是天长状元戴兰芬。戴兰芬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陆梓林,二女儿嫁给皖南的汪家,三女儿嫁给天长贡生许乃弼,许乃弼是现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春樵的七始祖。
为了保护好家园,陆梓林在龙北组建了西乡团练。咸丰八年(即1858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平军陈玉成部攻克了天长城,作为西乡团练的筹建者,陆梓林带着随从撤出县城,赶回西乡,准备召集部下商量对策。不巧的是,出城不久,遇到了一小股太平军,陆梓林迎面接战,杀死太平军十多人,砍伤数人,此时城中毛贼接到消息,出城接应,由于寡不敌众,陆梓林退回到龙北老家。
我之所以写举人陆梓林,不只因他是状元的女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情怀,是因为他的母亲。
陆梓林退回到家,跪在母亲面前,哭着向母亲报告了与太平军厮杀的情况,而且毛贼即将杀来。陆梓林母亲李氏出生于天长张铺镇诗书之家,深明大义,令儿子要保护好家园,为国捐躯,共抗毛贼。清《天长同治县志》是这样记述的:“退归向母泣,母朂以必死。复出与众议倡捐募勇为死战计。”
结果是预料之中的。太平军被陆梓林激怒了,率领大批人马杀向龙北镇,团团围住陆家庄园,陆梓林带领西乡团练,与太平军拼死搏斗,场面十分壮烈。陆梓林身中数枪,英勇不屈,骂贼而亡。随后,太平军烧毁了陆家房屋,杀死所有人员,包括妇女儿童,陆梓林一家十四口人全部被杀,其中包括陆梓林的母亲、子女、兄弟、弟媳、侄媳、儿媳。
从咸丰八年开始,太平军在天长共杀死二千多人,其中妇女八百多人,二十二家被全部灭门,这只是史志中记载的,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对于陆梓林的了解,天长市知名历史研究者戴之明老先生抄录了陆梓林为友人撰写的一幅挽联,上联是:人事又何求,但心坎中时悬一名利欢场,这两念早已把年华尽抛;下联是:时势实可虑,能眼睛里不见那兵戎奇祸,虽半生也算得福寿全归。这是陆梓林为他的友人崇家献写的一副挽联,崇家献,字式夫,是天长崇氏第十八世,晚清秀才,弟弟崇家坊和陆梓林都是咸丰元年中的举人,三人是同学兼好友。从内容看,陆梓林文学水平颇高,这幅挽联写的时间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即将波及天长之际,大体在咸丰七年初到咸丰八年八月之间,友人崇家献去世时也就五十岁左右,但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社会很不太平,所以年岁半百的陆梓林感慨:“能眼睛里不见那兵戎奇祸,虽半生也算得福寿全归。”看起来是悼念友人,实质上也是对晚清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担心,当然另一方面也表明陆梓林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这也是他要组织抗击太平军的原因。
信息来源:姜培忠
朱元璋的格局有多大,这是天意的安排,也有人事的作为。朱元璋情商极高,智商超群,是非池中之物,早晚要飞龙在天了。
1、天遭大旱,农民起义,天赐良机。
父母双亡,元朝气脉将尽,只有到寺庙里面混口饭吃,但打头上戒疤总是香火灭,这是不是天意,和尚做不成。后来路遇马姑娘,就是后来的马皇后,父母被元军伤害,朱重八却要为她父母超度。后来军中却找到了汤和与常遇春,喝酒自己却要做结拜兄弟老大,在士兵面前,却当个拉马的。这就是格局,能低能高,能大能小。在作战的时候,总是冲到最前面,不怕死,很仗义。身经百战,没有死,这就是命,命大死不了。把长官胡先锋杀了,却被郭天叙囚禁起来,要杀掉。朱重八,手刃长官,郭天叙却恩将仇报,想暗算孙德崖,同时要杀了自己的情敌朱重八。而马姑娘,却在拯救朱重八。郭子兴,重赏朱重八,封为做先锋,并收为义子。并赐名为朱元璋,字国瑞。元者,开始也,璋,千年的美玉也,国瑞,国家祥瑞,这不是天子的名号吗?
2、与马皇后的姻缘早已注定,谁也挡不住。
张天叙很喜欢马姑娘,而且最早有机会,朱元璋后来,也有机会受到马姑娘的信任,这就是宿世的缘分。张天叙却起来外心,要非礼马姑娘,但马姑娘喜欢朱元璋。但朱元璋智慧超群,大有用场,郭子兴看中的是朱元璋的气度不凡,来壮大自己。所以把自己的义女留给了朱元璋。马姑娘图的是朱元璋的厚道,她也知道朱元璋心气很高。她也防着郭天叙的阴险。朱元璋要对他示弱,认为兄弟不能争斗,要对郭天叙忠诚,这就是大局观。
虽然朱元璋封为左先锋,但他知道郭子兴提拔他,是要利用他,但他自己也没有什么贡献给郭子兴。他说郭子兴生生造了一个朱元璋。郭天叙身无长技,心胸狭小,汤和与常遇春认为要防着。无防便是大防,这是人生的智慧。顺从郭天叙,这是看在郭子兴的面子上,看在攻打元军的大局上。
3、结拜兄弟也要执法严格。
徐达喝酒行凶,郭天叙火上浇油,挑拨他们兄弟关系。按照军法,执行30军棍。郭天叙与郭子兴也想试探朱元璋,徐达被打得皮开肉绽。朱元璋背着徐达回家,是多感人的行为。打完了,还是兄弟,这就是情义,这情谊才能天长地久。他猜着郭天叙在暗地里藏着,观察朱元璋的一举一动,还是大帅的主义,这都能猜到,非一般人能做到。朱元璋为徐达洗脚,马姑娘为他擦药。这就是以人心换人心。
郭天叙挑动郭子兴要和孙德崖争斗,朱元璋分析:孙德崖不会善罢甘休,会得寸进尺。并为郭子兴做一个未来谋划,派他去滁州与定远,然后支持彭大帅。这就是朱元璋的大局观,不能躲在濠州城,要出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