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博弈》
作者吕峰
人民邮电出版社
计划的分类
很多管理者认为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么是否还有必要做计划呢?
书中作者指出,“成功是可以计划的”。
研究发现,那些有正式长期计划的企业的表现,几乎都优于没有正式长期计划的企业。
计划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一套全面的带有明确目标、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的计划,或许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下得以生存的救命稻草。
首先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计划:
按照组织层次来分,计划可以分为高层计划、中层计划和基层计划。
按照时间长短来分,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按照对象范围来分,可以分为综合计划、单项计划。
按照明确程度来分,可以分为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不同的分类方法,带给管理者不同的思考角度,以及在适应环境和变化时更灵活的计划方式。

【“锂王”拟推员工持股计划留人 市场看好锂行业发展趋势】8月24日,天齐锂业公告宣布,公司拟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的参加对象包括了五类人员:董监高成员(不包括独立董事)、中层管理人员、控股子公司的董事或中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经董事会认定的其他员工。
这是时隔多年以后,天齐锂业再次推出激励计划,在锂行业呈现高景气度、公司经营向好发展的背景下,有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及健康发展。“锂王”拟推员工持股计划留人 市场看好锂行业发展趋势-证券日报网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孩子瞒着我们从大型央企辞职了,并且是裸辞,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本来孩子三年前从中科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大型央企以骏才计划人才引进,经过三年锻炼马上就要安排到中层管理岗位了,不知什么原因一声不吭地辞了,且单位留都留不住,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么不可理喻,深感作为父母的无助和无奈!

【天齐锂业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超百倍 拟再推员工持股计划】8月24日,天齐锂业公告宣布,公司拟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的参加对象包括了五类人员:董监高成员(不包括独立董事)、中层管理人员、控股子公司的董事或中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经董事会认定的其他员工。
这是时隔多年以后,天齐锂业再次推出激励计划,在锂行业呈现高景气度、公司经营向好发展的背景下,有望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及健康发展。
根据此次披露的公告,天齐锂业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股票总数累计将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任一持有人持有的员工持股计划份额所对应的股票数量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天齐锂业将在3个月内推进实施董事会审议及披露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等事宜,初步预估此次持股计划涉及股票总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具体持股规模以后续审议披露的持股计划草案和员工实际认购情况为准。网页链接

今年,胡总提拔心腹老夏做中层管理。
老夏这人工作能力不错,和上级的关系也可以。
但是没想到,干了几个月,老夏却管不住他的下属!
胡总找到老夏谈话:“你是怎么管他们的?实话实说,不要有心理压力。”
老夏说:“我觉得平时和他们关系不错,就没有管得太过严厉,觉得只要把话讲清楚、好好说就行了。如果有错误,只要说出来下次改正就行了,也就没有考核。”
胡总说:“你这么想其实也是对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好好和他们相处,他们依旧不听,犯错了,下次还是屡教不改,怎么办?”
老夏:“这个,我还真没有想过。”
胡总说:“现在事情发生了,你觉得还要以前那样搞?说句难听的话,人和狗一样,你对人太好,他会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你对狗太好,它会龇牙咧嘴反过来咬你。给你说几个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刘邦做皇帝之后,有一天上朝,发现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朝堂上吵吵闹闹,一点规矩都没有。于是就让叔孙通制定礼仪,制定了君主与臣子的规矩。
第二个故事:
赵匡胤做皇帝后,他发现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上朝的时候总喜欢交头接耳。
于是他就让人把官帽两边那个长翅加长。这让那些交头交头接耳的人就很不方便。
为了消弱相权,本来宰相和赵匡胤谈话可以坐着的,但是赵匡胤借机说自己听不清楚,让宰相上前,等宰相说完了话之后,一回头发现凳子没有了,那就只有站着了。
从此宰相和皇帝坐而论道的事情就没有了。
第三个故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彭越的同乡几百人要彭越出头带他们造反。彭越同意了,但是说了一个要求,就是所有人必须听他的,否则军法处理。

结果第二天早晨训练,有几个和彭越关系极好的人迟到。彭越立马拿住这几个人将其依军法斩首,别人求情都没用。
第四个故事:
忽必烈灭南宋,但是他们本部元兵兵力不足,而且打一个少一个。在处理了北方豪强之后,忽必烈重用南宋降将降兵开出高官厚禄。本来这些人在南宋打仗都一塌糊涂、个个怂包。
但是投靠了忽必烈之后,立马战斗力暴涨,成为灭宋的主力。
说完胡总问老夏:“把这四个故事连起来看,你明白了什么?”
老夏想了想说到:“要和员工适当保持距离,不然不好管。规矩一定要立起来,不然容易乱。对于有些出头违反的一定要下狠手处理,不要怕得罪人。最后对于那些遵守规矩听话做事的,要给好处来安抚。”
胡总:“当初提拔你就是看你悟性高、爱学习,现在看来你这悟性没用起来,不然你也不会走这个弯路。”

《智囊》作者是明朝奇人冯梦龙所写,全套书分10部涉及28个小类,包含上起春秋战国下至明代,一共1200多个经典谋略故事,可读性极强。用作谋略学习的入门读物再合适不过。
不管是为人处事、沟通说话、领导管理、情商智谋,这套书都有足够的案例来学习。
如果你想学点谋略、想在社会上更快地混出个人样、
想更好趋利避害、想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推荐你看看这套完整版《智囊》,1200多个故事,每天看一个足够你看4年了。
点击下方链接,这部谋略奇书包邮送到您家↙
#领潮计划##超级玩家#
这几天看了一个帖子,简直震碎了我三观。
我寻思现在所谓的“高管”都这么油腻吗?
有个自称是“七零后、职位是某公司中层管理”的网友发了个帖子诉苦:
【最近单位来了一个九零后硕士新人员工,正好在我手下工作,负责技术这块。

小伙子在能力方面没得说,不愧是来自重点大学的硕士,学东西快,交代的事情都能很快完成,也很稳妥。
但就是有个缺点:话不多,沉默,高冷。通俗的形容就是——不会来事儿。
在我们年轻那会,新人入职到单位,都要抢着干这干那的。
而这硕士小伙子呢,就只做自己工作分内相关的事情,从来也没见他主动给我这个领导端茶倒水啥的……
正好这几天,需要去拜访客户,我就想着,带着硕士小伙子一起去,让他见见世面,顺便教他一些在职场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一天在大饭店请客户吃饭,席间,我侧过身,小声让他“主动给客户们敬酒”。
哎!
这小子真不给我面子!
他竟然对我说:
“领导,不好意思,我从小到大滴酒不沾,以后也不准备沾。”
关键他表情还很严肃,像生气了似的。
闹得我在客户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

我真的想不通了,现在的九零后员工怎么都这样啊?
职场的“潜规则”他们懂不懂啊?
跟甲方、客户、领导一起吃饭,年轻的公司新人要敬酒、喝酒这不是常识吗?
还什么“滴酒不沾”,他以为他是谁啊?】
——以上,就是这个帖子的大致内容。
说实话,小编看完之后感觉就一个字:yue
一名“自以为看透了职场规则的中年领导”的油腻之态,跃然于字句之间。
凭什么要求所有的九零后年轻人必须会喝酒呢?难道会喝酒是职场的标配么?
你以为你之前是靠巴结领导、客户升职的,就觉得这就是世间真理了么?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
现在职场里,掌握中层、高层管理岗位的,大多是七零后。
七零后身上有一些气质和特点,跟九零后是格格不入的。
而职场的七零后和九零后之间,代际之间的鸿沟,简直堪比东非大裂谷啊。

为什么七零后和九零后的差别会这么大呢?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实际利益。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
在七零后们最初进入职场的时候,“会巴结”、“会来事儿”的确能带来实际的好处。
当时年轻人在职场的前途、以及自身的生存质量,几乎都仰仗着领导的一句话。
领导说给你加薪就加薪,领导说让谁升职谁就升职。
而当时的升职加薪,则同时代表着社会地位、人脉资源的全方位提升,所以巴结领导,对他们来说,的确是职场必备的生存技能。
甚至你本职工作做得怎样,其实都是次要的,但你必须要有“关系”、懂“巴结”。
而且他们巴结领导还巴结出了心得体会,巴结出一套“规则”,试图让后来的八零后、九零后们也一起遵守、并且发扬光大。
而在当代职场,年轻人大部分都在私企工作。

就算巴结得像狗一样,又能获得什么呢,能解决户口房子车子的问题吗?不能,你跟领导关系再好,充其量下个年度加几百块钱工资而已。
那还巴结什么呢?白白浪费情绪价值,有那工夫还不如多打两把游戏来得更快乐。
二、认知背景。
多年前的职场,巴结领导的确是有用的,这也不能怪七零后的认知狭隘,因为那就是他们那会儿的现实。
那时候的社会是一个“强关系社会”,你不管做什么都得“认识人”、“有关系”,事情才办得顺利。
而现在是一个“弱关系社会”,年轻人更愿意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用智能化的社交网络去完成生活中大部分事情。
比方说吃饭可以点外卖,搬家可以找搬家公司,用一点钱就可以达成生活上的需求和目的。
而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你若是在社会上没有关系,没有朋友,不仅寸步难行,而且还很难堪。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生活中“认识人”已经不再必要,职场里“巴结领导”更失去了实质的作用。
三、“去中心化”。
什么是职场的“去中心化”?
一言以蔽之就是:很多年轻人的收入渠道,不仅仅是“工资”这一条路。
当代社会,利用自己的特长、爱好和优势来赚钱,变得越来越容易。
比方说你会写作,可以通过写小说、文章来稿费;
你懂设计,也可以通过接单设计来赚钱;
你有商业天赋,有生意头脑,可以开店赚钱,等等。
收入的渠道变多了,人就没有那么容易被某个单一的收入渠道所“绑架”,“巴结领导”自然也失去了意义。
年轻人不必巴结任何人,只要能够散发自己的才华和光芒,整个世界都是ta的舞台。
所以,我们回到文首的问题,这位七零后的公司领导抱怨:
“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不懂职场规矩了?”

言外之意就是为什么年轻人不巴结领导了呢?
其实这个领导不妨问问自己:
现在都已经1202年了,那些陈腐而过时的“职场潜规则”,到底还有多少实用度呢?
#职场真实故事计划#
【#宁德时代股票期权行权业绩考核目标#:四年累计营收不低于6200亿元】财联社10月26日电,宁德时代披露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中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分四期行权)首次授予部分及预留授予部分的股票期权的四个行权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2021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1050亿元;2021-2022年两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2400亿元;2021-2023年三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4100亿元;2021-2024年四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6200亿元。
【#宁德时代股票期权行权业绩考核目标#:四年累计营收不低于6200亿元】财联社10月26日电,宁德时代披露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其中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分四期行权)首次授予部分及预留授予部分的股票期权的四个行权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2021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1050亿元;2021-2022年两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2400亿元;2021-2023年三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4100亿元;2021-2024年四年的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62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