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你用一句话来形容是什么#
烂泥扶不上墙!
成疴必须用猛药,必须对中国足协(男队)来一次自上而下、颠覆式的全面改革!从最高管理层到中层和基层,从教练员到运动员,从一线到二、三线,全部来一次集体下岗再竞聘上岗,具体办法可以参考华为当年销售部集体大辞职和重新竞聘上岗。
同时,各级奖励和惩戒制度必须明确,尤其对打假球和消极怠工实行零容忍!真正采用法律和纪律手段维护足球大环境的风清气正!真正实现管理层、教练到球员,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良性竞争和淘汰机制。
沉下心来用10年时间打基础,我相信中国足球应该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
集团调派的生产总监,大力推行改善奖励,一条改善,奖励100至1000元,受到员工爱戴。一年后,员工才看清改善奖励的真实目的,工资不增反降,生产总监遭到众人唾弃,但仍挡不住他加官晋爵。
一分厂的生产效率和人工成本,在集团内排名靠后,集团领导很生气,认为生产总监没有管理好,直接把一分厂生产总监免职。从其他地区分厂调来一名新任生产总监杜总,要求对一分厂的管理进行整顿。
杜总上任后,大力推行精益改善奖励制度,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全体会议,要求逐级宣贯会议精神,营造全员改善氛围,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每一条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改善,不论提报人是谁,一律奖励,每条100元起步,根据改善效果分为五个档次,1000元封顶。
员工们一看有这等好事,纷纷积极参与到改善中,有人提线边作业模式改善、有人提装配方式优化、有人提地摊式作业改流水线、有人提自制工装缩短焊接时间等。各种各样的改善方提案层出不穷,也只有最了解一线实际工作情况的员工们,才能想到这些奇思妙招。每个人每月的工资里都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大家对这位生产总监歌功颂德,觉得真是一位体恤民情的好领导。
随着改善机会不断被挖掘,到了第二年,改善空间越来越少了。更可怕的是,除去改善奖励以外,员工们发现干同样的活,拿的工资比以前少了。
原来是生产总监杜总安排调整了标准工时,比如以前员工干某一个工序,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等同于一个工时,给定的工时单价是18块钱,员工能挣18块钱。
现在由于改善后,这个工序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干完了,去年没有马上调整标准工时,还是按一个工时计算发钱的,但今年就按实际作业时长,更新为半个标准工时。虽然工时单价还是18块钱,但是干这个活的员工只能拿到半个工时的工钱,也就是9块钱。
这下员工才明白杜总大力推进改善的真实目的,原来是为了降低工时。相比工时影响的长远收入,那几百块钱的短期改善奖励,显得微不足道。
这一招不得不说实在高明,看似第一年是给员工发了福利,实则釜底抽薪。由于大家都积极提出改善建议,生产效率提升很快,杜总来的第一年,一分厂的生产效率就直接排到了集团内的前三名。虽然当时人工成本并没有因此降低,反而因为发奖励有所升高,但第二年工时费一降低,人生成本就直线下降,第二年一分厂的生产效率和人工成本都跃居集团前列。
集团领导对杜总大力表彰,颁发了先进管理者奖章,还让他在集团会议中分享管理心得,听说他在会议上讲:“我的绝招就是让员工自己革自己的命,先通过奖励机制让员工把能压缩的工作时间压缩掉,再去按压缩后的作业时长定工时。”
从此之后,一分厂再没有人在背后去称赞这位领导了,提起他,众人都是一通唾弃,称他是赤裸裸的资本家。但是不久之后,集团就把他调去四分厂,并晋升为分厂总经理,在一分厂排名提上去后,四分厂成了当时生产效率和人工成本都比较差的分厂。
等待四分厂员工的,将是这位领导的故技重施。
@职男有话说 个人观点:
1、生产改善的背后往往是追求更高的剩余价值。
生产总监用100到1000元不等的奖励,成功的让员工们挤掉了自己工作中的水分,相比这些奖励的成本投入,工时费的影响是长远和巨大的。如果不提高工时单价,以降低工作时长为目的的改善,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剩余价值。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以前一个小时干完的活,现在半个小时就干完了,代表着一天八小时内,工人能干更多的活,但是工资收入并没有增加。
2、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眼前的短期利益迷惑,看清事物本质,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生产总监在提出改善奖励政策时,并没有明确改善后工时单价是否增加、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是否调整,这就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员工没有看出里面的深意,谁做改善最积极,谁第一年获得的奖金越多,第二年乃至以后,受到的损失影响也越大。
我是@职男有话说 职场80后,期待您的关注,给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职场微头条#
【下月就要发年终奖了,这几天中层都在给普通老师算钱呢】
我们学校是由中层正在量化普通老师的绩效奖金。因为下个月,学校财务清盘发年终奖。
比如工作量加多少钱,比如当班主任加多少,比如带竞赛得多少,比如获奖得多少,比如带学生拓展课得多少,比如参与学校活动情况加多少……
我个人认为,该奖励的要奖励,但差距不能拉得太大,因为平常的工作量上工资已经有不少差距;因为平时的获奖已经有精神与物资的奖励了,不能重复表彰奖励吧;因为要鹭港,需要把底托好。大家都知道,橄榄型的“社会”是最鹭港的!
听好几个大学研究生同学说,她们的学校,有的人,15号的工资是某些人的三倍到五倍之多,非常不鹭港,底层教师怨气很大,就怕一点“火苗”,估计会“爆炸”。大家都是一样按时上班下班,分配咋就这么不合理。有的人头上“光环”太多,都是钱,有些人,普通教书,没几个钱,有些人,分配工作太多(很多就是挂个名,转发一下通知通告而已),就会有很多收入,有些人就几个班教学工作,收入单一、非常少……
年末了,年终奖还是差距不要太大,鹭港一点好。如果还让这些弱势老师年终奖继续少别人一大截,那不爆发问题才怪!
大家觉得呢?教师的年终奖是差距大好,还是小一点好?
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不仅享受职务津贴,不上课或上不了课、上半席课,还要从所有教师的绩效中提取几个百分点作为它们对教师的管理费用,优秀教师奖励也是从所有教师绩效中扣除,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提高教师的待遇,太黑了,教师们早已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