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艺考生 本周六美术类专业省统考】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将于12月3日举行。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包括素描、速写、色彩三个科目,时间安排见下图~
浙江省是在2017年实施新高考:即文理不分科,学生在除语数英三门基本课程之外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历史、地理、政治七门课中任意选择三门,作为自己最终的高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
与之对应的是中考科目也与其他地区不同。浙江中考考的是语数英科社会。科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包括了历史政治地理。
中考各科分值是多少?我们家长可以提前了解下。听说下一届开始体育分值要提了。
今年,我们浙江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考科目每门100分。
外语难道这么重要吗?也列到必考,而且分数这么高?而物理等这么重要的文化科目却不如外语。
高考就是用力的导向,这导向是不是值得思考?
2022高考来了#2022高考#
这几天浙江高考,让很多人看不懂,当了解情况后,又实在是让别的省家长羡慕不已,教育强省就是教育强省。
高考语数外+七选三,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中任选三门。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选考科目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取其中一次的高分。
说说特色吧:
(1)信息学纳入高考。这几年浙江的信息学竞赛成绩不菲,原来他们的信息学是高考科目,挺有远见的。
(2)外语考试门类齐全。除了英语、日语外语还有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3)两次考试,让孩子没那么紧张。
(4)学考,选考一份卷,学考考70分,选考考100分,这几天福建也在学考,不同的是,这边月考就是月考,选考就是选考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省考#
22浙江省考计划招考公务员6211名,
其中省级机关和省属单位共286名(省属司法行政单位219名);
市级机关单位644名;县(市、区)级机关单位4206名;
乡镇(街道)机关1075名。
报名时间:2021年11月10日9时—11月14日17时。
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21年12月12日
浙江各地中考各科目及体育分占比情况!
2023年起,浙江省高考“大改革”,语数英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这是否意味着……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最新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浙江省高考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科目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这样一来,全国统一考卷真的会更合适吗?
浙江2023年使用新高考考卷,对考生、老师、相关人员都造成很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大家觉得是不是呢?
1、考生:整体难度降低:
从前几年的整体来看,浙江卷比全国卷要难一点。浙江省教育水平相对全国算比较高的,要是统一考卷之后难题势必会降低,语数英三科的考卷都有许多不同!
语文的文字运用题目的变化比较大,浙江卷有字音、字形的考察,全国卷没有;
数学的浙江卷选择题40分,填空题36分;新高考I卷选择题60分,填空题20分。新高考I卷加入了多选题,规避了浙江卷中较难的选择和填空题的压轴题。
英语的全国Ⅰ卷英语卷中,第二部分英语阅读分值大幅提升,从原来的浙江卷35分——提升至50分。
2、老师:就业压力加大:
全国考卷都统一了,要是手握一把好牌还打的稀巴烂,这还能再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今后,竞争的不知是在学校在本市本省,而是跟国内的30多个省市相比较了!
3、考卷出卷、护送等相关人员
统一考卷了,对出卷老师的选择变得更严谨,既要保证考卷的难度值,又可以适应当地考生的地方情况,相关人员的选用变得尤为重要!
对此,大家对于统一考卷怎么看呢?你怎么看?
浙江省高考为何物理、化学选考人数这么少?
最近从省教育厅某位原同事处了解到2021届浙江省高考各学科选考学生人数,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理工科教学的高校教师,我不禁为中国未来高科技发展前景,深感担忧!
据悉(未必准确)2021届选择物理考生6.6万(去年只有五万多,近年来因为教育部对工科要求必选物理,才有所回升),化学5.4万(逐年降低)。而选择地理有15.3万,历史13.7万,政治14.3万。后三者平均值是前两者的2.5倍多!理科选择中也就难度系数较低的生物有10.1万,尚属正常,但也有逐年减少之势!难道我国需要更多的地理历史,而非物理化学人才吗?这种结果,难道是大家自由、完全按照兴趣选课的结果?还是更多属于田忌赛马权衡利弊后的功利选择?真要深思一下。
物理化学是大部分理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学科基础。我必须强调一点:不是只有高科技人才要物理化学,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同样也需要好的理化基础!没有高考的磨练,基础不太可能很扎实。中国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建成完善的工业体系并成为加工业大国,应该得益于我国培养出大量素质较高并具有很好理化基础的基层工程技术人才。并和我们一直坚持并高度重视的高质量数理化基础教育密切相关,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近年来,我们受欧美博雅教育影响,弱化物化生教育而加强人文学科,有对的一面但是也必须值得警惕!为何欧美国家对我们去学习经济艺术等人文学科的留学生不加限制,而对学习理工科stem专业严加防范?!事实上美国已经开始高度加强中学生的重视物理化学教育,选择AP课程(也有大量大学物理数理化内容)也易于升入好大学。笔者就去过欧美不少大学,他们对学生的物理化学教育都渗透到人文学科,而且理工科的物化生考试题目难度要远高于我们同类高校。
自明清以来,江浙沪和湖南湖北等南方地区经济较发达、社会也相对稳定、教育质量冠盖全国,建国以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理工科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科学家群体更是灿若星云。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生物医药和工业领域中,但凡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有很多来自这些地区。除了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包括北大清华、东北的哈工大、吉林大学、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大、兰州大学等多数985重点高校里,老一辈的理工科人才,论籍贯很多来自这些地区。而代表中国高科技人才最高荣誉的两院院士,几乎有1/3以上来自这些地区。然而这几年江浙沪地区学生高考选科,弃理从文现象明显(相对而言两湖地区因为理科综合考试,情况尚可,不过随着新高考选科开展,怕是也会大幅度逆转)。这对中国高科技发展真得不算是好事!
众所周知,我国在医药、工业等高科技领域有大量卡脖子技术。比如最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关键核心元器件,如伺服电机、工控程序、高端数控机床等全部被卡。航空和汽车领域发动机、柴油机、伺服电机、车载芯片、变速箱和大量关键车身和机身材料,被卡;大型石化产业的设计软件包和工艺基本靠引进,被卡。生物医药中的生物靶向药、抗癌药、三甲医院里用的医疗诊断和手术高端设备基本都是进口,被卡。工业粮食-芯片领域急需突破,通讯芯片和软件、光刻机、集成电路、光刻胶,氢氟酸等被卡。随便举例子,工业制造中但凡技术含量高一些的产业关键技术几乎都被卡。然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物理化学基础扎实的人才。现在到好,大家却越来越讨厌物理化学,生化环材被列为天坑专业,土木机械水利大幅度弃选。现在就连北大清华等985高材生都热衷稳定的公务员和中小学教师等编制工作,那么未来我国的高科技谁来弄呢?!难道一直被卡脖子,想想真得令人堪忧!
浙江省公布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要求
物理选考人数会增加很多吧
化学很重要奥
江苏的选科要求也快了吧
河南等8个省份今天发公告,自2025年高考开始推行新高考(3+1+2)模式,文理不再分科成为大势。浙江之前也公告,2023年高考必选科目(语数英)将不再自主命题,而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可见以后高考大致试卷的趋势也会变成,必选科目全国统一命题,选考科目省份自主命题。
为了方便友友了解目前高考改革情况,以下为小单个人整理的一些信息。
2022年各省份高考模式共有三种:
一、文理分科的传统高考模式;
二、新高考(3+3)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另外3门科目选考,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中选择。浙江地区选考科目多加1门信息技术,即7选3。2022年“3+3”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
三、新高考(3+1+2)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从历史、物理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选择2门为选择科目。2022年“3+1+2”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包括: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
由于高考模式的不同,2022年的高考试卷又可分为5类,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1卷、全国新高考2卷、自主命题卷。
2022年各类考卷使用地区一览
全国甲卷: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全国乙卷: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河南、山西、安徽、江西
全国新高考1卷: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
全国新高考2卷:辽宁、重庆、海南
自主命题卷:浙江、北京、上海、天津
#2022高考季#
【明确了!#2023年浙江高考语数外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卷#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相关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浙江省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选用全国新高考I卷。2023年选考科目仍由浙江省自主命题。一起来看↓(宁波发布)
高考为什么是6月7/8两日,而不是7/8/9三日?今年高考缩短了吗?完全是误解,是对新高考中高考科目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之间的区别不了解导致的。
教育部今天发布消息,除上海外,高考在6月7/8两日举行,一些细心的人马上就有了疑问,新高考不是7/8/9三天吗(有些地区10日也有考试),怎么这里只说了2两天?是因为疫情缩短了吗?
首先明确,没有缩短,是误解,是对新高考中,高考科目与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这两种考生没有搞清楚。
老高考是语数外+文综(理综),一般两天就考完,即7/8两日。但2014年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以来,考试科目做了重大调整,把原来的高考科从语数外+文综/理综,改变为语数外,没有了理综/文综。但增加了自选3门的水平考试。即从物化生史地政中自选3门(浙江是7选3,增加信息技术)。2018年第三批改革地区起,物理与历史作为限选科目,改为3+1+2。
这里想特别说的是,新高考综合改革,考试科目的性质上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高考科目仅剩3门,即语数外,不分文理,一般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后三门性质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已经不再是高考科目,均由地方考试院命题。这三门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考科目,同时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但从性质上不再是高考科目,即选拔性考试的科目。各地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考生的负担与影响,一般把会这三门选考科目和7/8日的高考科目考试衔接,连续举行。虽然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但作为高校录取的分数依据,这就是新高考一般讲的“两依据一参考”中的两依据:虽然都是考试,但性质不同。但正因为是作为高校录取依据,普通老百姓,从学生到家长,一般会把这两个不同的考试性质模糊,都当然认为是“高考”。但此高考已经非彼高考了。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语数外考完后,各地考场都会换考场的横幅,不再是高考,而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了。这样就导致高考周期从2天变成了3天(一些地方是四天),但高考原则上只有2天。
理论上,教育部只能规范“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各地方决策决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原来的高考周期举行,所以教育部的表述是高考6月7/8日举行。
这个误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现实:只要作为高考录取科目,分数依据,无论你怎么定性,在老百姓看来,都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