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许昌人事考试中心(许昌考试中心客服电话)

【张飞履新许昌市公安局局长】#许昌头条#官方消息显示,张飞已履新许昌市公安局局长。8月9日许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会议通过一批人事任免,其中任命张飞为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张飞履新许昌市公安局局长】#许昌头条#官方消息显示,张飞已履新许昌市公安局局长。8月9日许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会议通过一批人事任免,其中任命张飞为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免去董留民的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职务。张飞此前担任漯河市公安局局长。详情:河南6地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调整,均为“空降”、异地调任

【许昌发布最新人事任免,涉市乡村振兴局等 】8月26日,许昌发布最新人事任免,涉市乡村振兴局等。许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8月25日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提请的人事任命事项,决定:免去宁伯伟的许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职务;任命杨永标为许昌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原任许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职务随机构更名自行免除。许昌发布最新人事任免,涉市乡村振兴局等

许昌退伍军人优待证可以办了!具体流程首先根据自己的档案存放点,自行去人社局档案管理局,领取1入伍通知书2退伍军人登记表复印盖章,然后拿上3户口本4身份证5退伍证,到当地社区办理。希望可以帮到战友!

#许昌头条# #河南# #我要上头条# 近日,襄城县一网友求助说农村教师6至9月农村生活教龄补贴至今未发放。目前,襄城县相关部门给予了回复。

网友留言:尊敬的领导,我是襄城县一名农村教师,2021年6月至9月的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和教龄补贴,至今没发放。另外,2020全年的乡镇补贴至今也未发放,生活不易。希望在领导的关怀下,尽早发到老师们手中,以解决生活问题。

襄城县委书记回复如下:经调查,根据襄城县人社部门工作安排,乡镇工作补贴是在乡镇工作满一年后,次年,经人社部门审批后发放。按照《襄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襄城县财政局关于实行乡镇工作补贴的实施方案》(襄人社〔2015〕80号)规定,襄城县教育系统2020年度的乡镇工作补贴已于2021年3月初报襄城县人社部门审批,且已报襄城县财政部门审核,待资金拨付后即发放。留言人如有疑问,请拨打襄城县教体局人事股电话。特此回复,感谢您的来信!

@许昌韩先生 有关教师乡镇补贴,各地发放情况不太一样,有的是当年随绩效工资等发放,有的是次年发放。但不论怎样,都得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足额发放,毕竟是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太不容易了。你们说呢?

【河南两市公布最新人事动态】全新明当选为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一号)

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4月10日选举全新明为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现予公告。

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

2021年4月10日

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二号)

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4月10日选举产生了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共4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现予公告。

白振国 吴加新 贾 斌 樊黎明(女)

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

2021年4月10日

南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第三号)

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4月10日表决通过了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农业农村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名单。

现予公告。

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春林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白振国

南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

2021年4月10日

许昌公示6名拟任职干部

4月9日

中共许昌市委组织部发布

《对拟任职领导干部公示的公告》

中共许昌市委组织部

对拟任职领导干部公示的公告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朱晓明等6名同志有关情况予以公示(以姓氏笔画为序),请予监督。公示期限:2021年4月12日至2021年4月16日(5个工作日)。

监督电话:12380

通信地址:中共许昌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一科

特此公告

2021年4月9日

公示对象情况

朱晓明,男,汉族,1966年2月生,河南长葛市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讲师,高级营养师。现任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拟任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少林,男,汉族,1966年11月生,河南尉氏县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中共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拟任许昌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许昌市公务接待服务中心二级调研员。

刘明亮,男,汉族,1966年8月生,河南襄城县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长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二级调研员,拟推荐提名为长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人选。

李进营,男,汉族,1977年6月生,河南商丘人。1997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许昌市金融工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许昌市国有产业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按市管干部管理),拟任许昌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

晁保伟,男,汉族,1974年5月生,河南许昌人。1994年8月参加工作,199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禹州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三级调研员,拟任许昌市机关事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崔智勇,男,汉族,1974年11月生,河南漯河人。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许昌市委党校(许昌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副院长),三级调研员,拟任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党委书记。网页链接

曹操曾听人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便起了好奇之心,想检验一下。有一次,司马懿背对着曹操向前走,曹操突然开口:“仲达,等一等!”司马懿猛一回头,果然露出了“狼顾之相”,他的脸向后,身子却面向前,曹操被他这模样吓了一大跳,骤然对他起了杀心!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司马防曾任京兆尹,据说早年曾多次举荐曹操。司马懿自幼聪明,胸有大略,博学多闻,尊奉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

说起来,在司马懿60余载的人生中,“隐忍”似乎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早在当年曹操要征召他入仕时,司马懿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就愣是装病装了7年。后来,他被曹操任命为曹丕的东宫属官,一不留神又引发了曹操的猜忌。

曹操隐隐察觉他有“雄豪志”,便故意要试试他。某日,曹操召司马懿前来奏事,结束后司马懿转身退下,才走了几步,曹操突然叫住了他。司马懿下意识回过头来,曹操一看,果然正是人们传说中的“狼顾相”——“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就是说,一般人回头时,通常身体也会转过来,可司马懿异于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回头时会把头和脖子转过来,可身体却仍然保持向前的姿势不动,这就是所谓的“狼顾之相”。

这个姿势固然奇怪,可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也不能说明什么。但在生性多疑的曹操看来,这或许就是一种城府极深且包藏野心之相。

没过多久,曹操又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马厩里同食一槽。曹操醒来自己解梦,认为“马”象征司马懿,“槽”象征曹魏,那么三匹马同食一槽,不就意味着将来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会“吃掉”曹魏的江山吗?

这下子,曹操对司马懿的厌恶之情顿时达到了顶点,便对曹丕说:“司马懿这个人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将来恐怕要坏你的事。”

所幸,司马懿早就利用他的能耐博得了曹丕的倚重和信任,所以曹丕极力替他说话,这才慢慢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当然,曹丕保他是一方面,司马懿自己懂得低调做人、敛藏野心则是更重要的。倘若不是深谙隐忍之道和韬晦之术,因而日后重新获取了曹操的信任,那么曹丕再怎么力保恐怕也无济于事。

再后来,司马懿挂帅出征,两次成功抵御诸葛亮的北伐,把遭人耻笑的“乌龟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髓也正是在于顾全大局、以退为进的隐忍。

最后,我们来谈司马懿在曹操在位时期人生规划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一笔了—辅助曹丕成为太子。

司马懿为了摆脱处于中层官僚的命运,直接在曹丕身上痛下苦功,只要将在夺嫡之争中处于劣势的曹丕推上太子宝座,他就可以成为辅佐元勋而进入魏国最高统治阶层。

于是,他想了种种策略,挫败了曹丕的政敌—曹植一党的攻击,终于使曹丕登上了太子之位。而这一步棋的成功,直接影响了司马懿的一生。从此,他逐渐迈进了魏国的最高统治阶层。

这一时期,从司马懿初入丞相府时算起,到魏武帝逝世时为止,他为了“一跃而起、一飞冲天”而整整耗去了12年的时间。

在这12年里,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人生规划完全遵循儒家立身处世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司马懿牢牢把握住了儒家之道的核心环节—“修身”。

“修身”这一课题,在司马懿看来,又可具体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八个字,也就是“识时务”。

他最高明的一点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需要突出自己哪一方面的能力以脱颖而出,他一向对此算计得十分精确。

领导需要他当人事干部,他就悉心观察,为曹府精挑细选各类人才。领导需要他做军事参谋,他就绞尽脑汁,为领导出谋划策、设计多端。

所以,司马懿能在曹操时期悄然无声而又不可遏制地崛起。他的平步青云,也真正印证了《荀子》里那段名言:“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公元220年,司马懿当时刚满40岁,曹操于洛阳病逝。当时魏王府外有前来夺权的曹彰问罪之师,内有诸路兵马暴乱之迹,而曹丕则远在邺城留守,汉室遗臣们也有蠢蠢欲动之相。

其情势可谓岌岌可危!

司马懿在这个紧要关头毅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卓异才识镇住了危机四伏的时局,稳定了人心,并说服汉献帝正式册立曹丕为丞相、魏王,并和夏侯尚一道安全护送曹操的灵柩返回邺城。

他这出显身手之举,更是进一步赢得了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当曹丕一立为魏王,立即封他为河津亭侯,并转任丞相长史,成为魏王府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时,司马懿已消除了曹操在位时处处受到压制的威胁,可以大显身手。他先是策划了以魏代汉受禅的“大略”,后又为曹丕南征而“留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并被曹丕称为“萧何”之材。

曹丕病重时,仍不忘封他和曹真、陈群为顾命辅政大臣,并诏太子曹叡:“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显而易见,司马懿已跻身于曹魏政权最高决策者的行列。

当年,在县医院实习的8个月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有意义的故事,由于年久,加上自己本来记性不好,好多故事都记不住了,或记不完整了,实为可惜。但仍有几个故事,至今难忘,好似就发生在当下。

故事之一:与张建国老师的缘分,当时在县医院内科实习,虽没有跟着张建国老师,(同学王海涛跟着张建国老师),但只要张老师值班,他都会叫上我,跟着他查看病人,给我讲解有关病人的病情及相关知识。尤其后来张老师在传染科上班,那里实习学生少,一旦有做腰穿的病人,张老师就会叫我,使我在他的指导下,给病人做腰穿。并说“要充分体会做腰穿时所遇到的两个落空感” 。常常让我拿着5ml的注射器就给流脑小儿做腰穿(当时就没有小儿腰穿针)。就是这样,当年张建国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论病人有多脏,身上有多少“虱子”,小儿有多么不懂事。••••••。他从不嫌弃,都会给病人详细地物理检查、或操作。例如,当时他在传染科值班时,我记得有一天晚上8时許,来了一位肺结核合并张力性气胸、病危的病人,张老师二话没说,让我拿一瓶500ml的生理盐水及输液器,当张老师瞬间将输液针从病人胸前穿入后,即可胸腔气体从生理盐水瓶平中冒出,病人随即呼吸好转。事后张老师对我讲,“像这样张力性气胸的病人,若不立即排气,纵膈向健侧持续移位,病人会马上死亡的” 。当时,我心里也在想,“张老师,您就不怕被传染吗”?正如此,我不但从张建国老师身上,学到了医学知识,更重要是从他身上,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做医生。尤其后来知道张老师显赫的家庭时(张老师的父亲曾是襄城县县委书记,当时也是许昌地区粮食局局长),更使我起敬。可能现代人会说,当年学的都不正规,现在再提它有何意义。我可能年龄大了,总觉得,不论做人、做医生,应该相张建国老师那样。

故事之二:跟着李翠罗、朱耐平等老师学习护理知识。在县医院实习期间,不论在内科或外科等科室学习,我与崔全铭等同学,只要一有时间,都会向护理班的李翠罗、朱耐平等老师学习。当时学会了备皮、导尿、灌肠、插胃管、发药、加药、换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尤其小儿头皮静脉注射等技术。这些老师,可能也是农村出来的;也可能都是许昌地区卫校的学生。因此,也非常热情的教我们,并不嫌弃我。学了这些技术,后来在丁营乡卫生院上班,真用上了。因为,医院当时值班就医生一人,没有护理人员,一切工作都是自己来完成。真应了老话,“学会担大粪,也艺不压身”。

故事之三:在外科实习期间,段九龄老师有一个熟人。他让自己没有过门的女婿,开着自己家的手扶拖拉机到平顶山拉煤泥,在快到家下河堤时不幸手扶拖拉机翻了,其女婿腘动脉断裂,在县医院治不了,转到许昌地区专医院,最终也截肢了。此人在给没过门的女婿治病期间,80多岁的老母亲又患肠梗阻,住进县医院外科病房,当段九龄老师诉,“老太太体质差,手术风险很大时” ,他仍执意要给老母亲手术。他说,“我不能看着老母亲痛死啊” 。从这个故事中我也学到了人事间的事情的处理。

2017-10-4

89年出生的我,印象当中,能入选小学教材的人物都是在近现代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鲁迅、文天祥、林则徐等等,或者在平凡岗位默默付出的人,像挑山工、清洁工、公交车售票员等。 现在柳大善人也可以入选小学教材了??我记得禹州疫情爆发的时候,郑州金域医学核酸结果造假,害得许昌禹州白白浪费了5天的时间,郑州金域医学也是联想控股的。小学时期对人的三观建设是最重要的时期,小学教材马虎不得,不能受到资本的裹挟。

柳大善人年纪大了,就想想名垂青史了,那也要看你办不办人事啊。

前88年,69岁的刘彻,和20岁的钩弋夫人在宫中戏耍。钩弋夫人正玩得兴起,刘彻突然脸色一沉,命人将钩弋夫人拖走,钩弋夫人悲戚望着刘彻,刘彻冷冷地说:“快走!反正不能让你活下去!”

钩弋夫人作为刘彻当时宠妃,刘彻为何突然痛下杀手?

前141,景帝驾崩,时年16岁的刘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由于刘彻年龄较小,各方势力纷纷出现,其中比较显眼的有两人,一个是窦婴,另一个是田蚡。

窦婴是窦老太后的亲侄子,刘彻继位,窦老太后就暗示让窦婴当丞相。田蚡是王太后弟弟,既然窦婴当丞相,田蚡就能当太尉,两人因此上位。

年轻气盛的刘彻,想有一番作为,开始不管不顾实行改革,即建元新政。

刘邦建朝后一直尊从道家学说。刘彻兴儒学,因此想罢黜百家杂学独尊儒术,他奶奶窦老太后是道家学说坚定的践行者和捍卫者,因此持反对态度。

刘彻和窦老太后之间的矛盾,因此产生。

而实行新政之列侯就国措施,与窦老太矛盾加深。

汉朝分封了很多诸侯,按道理诸侯要去各自封地,但有些诸侯不想去小地方受苦,就继续待在长安。这些不想走的侯爷,大多跟窦老太后有关系,就到她面前诉苦。

66岁的窦老太后害怕孤独,心中也不舍,但这是规矩,窦老太后也无话可说,但对孙子成见加深。

而刘彻没有顾及窦老太后的感受,随着改革日渐深入,祖孙二人的矛盾越来越深。

景帝生前给刘彻安排的辅政大臣,其实是他母亲窦太后,虎符也在她手里。虎符在谁手里,谁就是掌权者。景帝这么做,希望母亲替他照顾年幼的刘彻。

刘彻的胆大妄为,窦老太后早想教训孙子,但苦无借口。但没多久,她终于等来机会。赵绾和王臧建议刘彻亲政,亲政就意味着大权独揽。

这事很快传到窦老太后耳中,她勃然大怒,决定出手,首先对刘彻手下,两个改革得力干将赵绾、王臧二人下手。

下定决心后,窦老太后迅速将赵绾、王臧二人下狱,接着又罢免窦婴和田蚡之职,任命信奉道家学说的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和御史大夫,通过人事变更,警告刘彻不要肆意妄为。

赵绾、王臧二人下狱不久就自尽了,建元新政推行不到两年,以失败告终。

刘彻眼睁睁看着辅佐自己的臣子死的死,走的走,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苦。

这个打击可以说是巨大的,但刘彻的反应却耐人寻味。之后,刘彻不再提这事,而是把兴趣放在游玩狩猎上,窦老太后也就没有什么过激反应。

其实经历这次打击,刘彻心性悄然成熟。因为他总结教训后终于想明白,这次失败,是奶奶的原因,奶奶不但有实力,还有势力,他被控制啥也做不了。

清楚厉害关系后,刘彻发挥出惊人的忍耐力,开始低调从事。毕竟他才17岁,以后的日子还长,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这时淮南王刘安献给窦老太后一本《淮南子》,窦老太后对他大夸特夸,还让人把《淮南王书》发给大臣看。大臣们因此对刘安刮目相看,就连刘彻舅舅田蚡,也开始慢慢和刘安走到一起。

淮南王刘安所做的一切,窦老太后心知肚明,她想借此机会给刘彻一些颜色看看,而刘彻这时却在上林苑猎场打猎。

狩猎本是匈奴爱好,匈奴人能征善战,很大程度与狩猎有关,狩猎比的就是速度,以及迂回包抄策略。

匈奴人口不及汉朝十分之一,却常常把汉朝打得丢盔弃甲,最后不得不以和亲换和平。刘彻发现主要是匈奴作战机动性强,所以他想通过狩猎,提高作战能力,但兵权握在窦老太后手里,他不能调动一兵一卒,因此决定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

很快,他组织起一支由几百人的队伍,人虽少但无疑都是精英。在大舅子卫青指挥下,训练出一支铁血羽林军。

在通往成功道路上,可以说有无数机会,就看能不能把握,无疑刘彻抓住了。

当时,附属闽越国想扩大势力,向东瓯国发难,东瓯紧急向汉朝求救。这次机会对于刘彻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展露军事锋芒的绝佳机会。

在窦老太后不同意派兵状况下,刘彻派出卫青,凭借智勇采取围魏救赵之策,将闽越国吓退。

这是刘彻第一次军事行动,这事过后,窦老太后对孙子刮目相看,祖孙二人的关系,也慢慢缓和。

建元六年,70岁的窦老太后病亡,22岁的刘彻终于亲政。此后,刘彻开启文景之治,国力日渐庞大。

刘彻很伟大但也很普通,特别是到了晚年,他做了很多遗憾之事,甚至让太子刘据冤死。

刘彻觉得自己快不行时,传位给了6岁刘弗陵,但他还有一个担忧。

他被立为太子后,景帝为了确保皇位顺利传承,替他除去所有潜在威胁,他好不容易登位,奶奶对他各种约束与控制,加上汉朝历史吕后专权教训,刘彻觉得自己必须做几件事情。

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20出头,长得年轻漂亮,一旦大权在握,恐怕没人能阻挡,为避免钩弋夫人乱朝,刘彻决定痛下杀手。

几日后,钩弋夫人在宫中陪他游戏,早有打算的刘彻突然发怒,不顾钩弋苦苦跪求,将她赐死。

半年后,病重的刘彻把幼子刘弗陵托付给霍光等重臣,他也走完了铁血一生。刘彻一生有功有过,作为统御一国的皇者,功过自在人心。#打开眼界#

#博士工作选择需要大家来投票#

表弟双非博士,硕士双非,本科三本。土木工程专业。第一学历比较弱,目前博士的业绩如下:TOP期刊二作一篇,中科院2区文章一作2篇,中科院三区文章1篇,中科院二区二作。

目前表弟拿到下面几个offer,麻烦大家帮忙参考一下,大家认为合适的可以给留言。[作揖][作揖]

1.陕西理工大学开出的待遇:

(1)引进费30万+10万;【其中,(a)若买房,公对公转账30万;(b)不买房,分三次提取(40%,40%,20%);另外的10万,完成协议的考核后发放。】

(2)科研启动资金10万;

(3)事业编制,工资8K-1.2w之间,前三年讲师职称副教授待遇。

(4)配偶人事代理。

2.江苏海洋大学开出的待遇:

(1)税后到手工资9.3K;

(2)安家费60万(二篇中科院二区文章+10万);【(a)20万到协议规定的国家级项目后发放;(b)购房券10万;(c)40万,6个月试用期后,发放80%;三年考核合格后,发放20%】

(4)租房补贴3.6w/(3年),科研启动资金15万。

(5)配偶带编调动,需排队等。

3.许昌学院 开出的待遇:

(1)税后到手工资未知;

(2)安家费40万,第一年给20万,剩余平均每年给。

(3)校内100m2房子(多层)或40万外购房子;

(4)博士津贴4000元/月;每个月发2000,3年考核合格剩余2000补齐。副教授待遇5年。科研启动资金20-25万。

(5)配偶人事代理。

4.河南开放大学

(1)税后到手工资未9.7K

(2)安家费30万,住房补贴30万。

(3)科研启动资金20万,公积金3600元。该校没有科研奖励。估计每个月到手就这么点工资。

(4)配偶合同工。

5.河南水利和环境职业学院(河南垫底的高职院校)

(1)年薪制30万。

(2)安家费20万,科研启动资金20万。

(3)租房补贴2000元/月

(4)配偶带编调动。

公元208年,曹操和曹丕正在议事,神童周不疑过来拜谒。可是曹操脸色阴沉,让他很是诧异,于是说了几句话就走了。等周不疑走后,曹操说到:把这个小孩给我杀掉。曹丕瞬间跪下叩头:周不疑是个奇才,父亲为何这般动怒?

结果曹操冷冷地的说到:周不疑胸怀大志,如果不早早除去,后必为患。我在世时还可以压制住这个人的才华,等我死后,你们兄弟几个都不是他的对手。

曹丕十分喜欢周不疑,于是还是继续劝谏:文直(周不疑字文直)是个难得的英才,但是现在还是个不到17岁的顽童啊,他能有什么大作为呢?父亲千万不要这样冲动啊。

一看曹丕这样,曹操彻底发火了:我意已决,不用多说。既然你这么为他求情,那就回自己府上闭门思过去吧。说着叫过身边一个侍卫,务必要把周不疑的首级拿到。

曹丕走出府中,慨然长叹:唉,文直啊文直,你到底做错了什么,会惹得父亲这般动怒呢?

说起周不疑,他可是三国历史上一位十分出名的神童。虽然在被杀那年才仅仅17岁,但是如果说起这位神童的经历,恐怕是很多而立之年的人都觉得难以望其项背的。

周不疑,字文直,零陵重安人,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他聪慧异常。当时,刘表就十分喜欢他,于是选了名士刘巴来给他做老师,结果刘巴看了一眼周不疑,就辞谢了这桩差事。刘表一开始还以为是周不疑小孩淘气不好管,结果刘巴说到:这样的孩子天资聪颖,不是我能教育的,我做老师简直就是误人子弟啊。

看到没有,能让名士刘巴这样说,这能是一般人嘛?刘巴是什么人,那是水镜先生口中汉室复兴的关键人物,而且我们看刘巴后来服侍刘备的经历,不管是财政问题,还是人事调动,乃至为人品行,刘巴都是上品。可以这次面对周不疑这个小神童,刘巴都表示自己不想误人子弟。可以说,周不疑这份才华实在是让人惊艳的。

后来,曹操南下攻取荆州,得到了周不疑。曹操也十分喜欢这个小孩,于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可是我们看这位小神童说了什么呢:鄙以微贱之身,不敢攀贵人之女。不得不说,这个小孩虽然很年轻,但是说话的分寸和火候把握的非常好,贬低了自己,还间接抬高了曹操的身份。所以,曹操很高兴,就把他带回了许昌。

等周不疑到了许昌,立马和曹操的幼子曹冲玩到了一起。曹冲也是一位少年天才,这样的两个天下少年碰到了一起,肯定是会很多共同语言的。果然,文史典籍,秦汉辞赋,乃至是用兵法度,两个人虽然都是十几岁的小孩,但是论及思想的高度与深度,连曹操本人看了都是十分赏识的。

后来,曹操攻柳城久攻不下,正好周不疑随从军旅,于是小小的周不疑看了看地图和附近的山川水文,高兴的说到:此城朝夕可拔也。于是向曹操献计十策,曹操依计而行,只用了其中三策,果然就把柳城成功拿下。曹操太高兴了,当即给了周不疑一大笔钱。算得上是一个十分大气的奖励了。

但是后来,曹冲的突然离世让曹操十分伤心。他开始嫉妒甚至厌恶周不疑的才能和谋略,所以就在一次拜谒之后,他急命士卒立马杀掉这位少年天才,正好曹丕在身边苦苦劝阻:文直到底是个小孩子,您何必这样动气呢?可是不管曹丕如何劝阻,曹操还是不同意,坚定主意要把他杀掉。

可怜一代少年天才,就这样死于非命。其实,不仅是曹丕,即便是我们,回看这段历史时也觉得十分疑惑,周不疑到底犯了什么错,惹得曹操这样生气呢?

其实,如果我们在仔细看看周不疑做过的事,我们也能为曹操说句公道话:周不疑该杀。

首先,周不疑是曹冲的至交好友。曹冲死后,曹操以后再看到周不疑,肯定会想起自己苦命的小儿子,心中难免伤感。曹操本来就是一个心黑手狠的人,为了不再让自己被儿女私情所牵绊,曹操的想法就是杀,让周不疑去和儿子作伴。

其次,周不疑确实是太有才华了。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就能攻城略地,十策灭城。曹操固然爱才,可是也在深深的担忧。五大谋士都是中年人,而且都已娶妻生子,有短处也都有性格缺点,所以也比较好驾驭。但是周不疑这么小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胆略,长大成人之后前途是难以预料的。这样的人如果留给自己的儿子,肯定会出事的。

最后,我们看到最重要的一点,周不疑是荆州人。208年,不仅有曹操刺杀周不疑,还是赤壁之战,曹操被打的大败。是孙刘联盟的战火烧的曹操差点命丧江南,这是怒;而且,这一年,曹冲还夭折了,这是悲。又悲又怒的曹操看到眼前这个很像自己儿子,还有着荆州血统,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周不疑,曹操能不气,能不恨吗?

有这三点原因,周不疑被杀就比较合情合理了。但是,我们还是客观说一句,周不疑是年轻有作为,但是这件事还是给曹操的统治蒙上了一层阴影。都说曹操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可是连一个顽童都不能容纳的君主,又能为后世留下什么好的启示呢?

曹操本人活到了接近古稀之年,而曹丕曹睿却很难迈过四十不惑这道门槛,安知不是昔日杀戮太多中下的因果。如果这样看待,周不疑的这段历史就变得更有深意了。

你知道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摔自己的儿子,以此来招揽收买人才的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刘备如此能干,但是她的人才还没有曹操的多呢?身为领导,想管好下属招揽人才,还得跟曹操多学一学。

刘备招揽人才都是个人行为,但曹操中的人才却是制度上的行为,早在创业之初,曹操就非常中重视网罗人才;建都许昌之后,又一再下达“求贤令”,以朝廷的名义招纳贤士,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人才都聚集起来。

在选择人才的标准上,曹操以其政治家的独特气魄,一反过去以门阀和名气取人的传统标准,主张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著名的《八月令》竟然明确地提出要起用那些“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这是对以门阀品第为唯一标准的传统人事制度的一次猛烈冲击。对于曹操“识拔人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的选才标准,连宋代保守主义政治家司马光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大白话讲就是,曹操招揽人才的时候,不拘一格,不看出身,不看你有没有前科,只要你有本事,曹操都会予以重用,制度外加实用主义,所以曹操在创业之初都有很多的人才聚拢。

同时,曹操也会像刘备一样,用个人感情来拉拢人才。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和袁绍相持不下,这个时候,袁绍的下属许攸,前来投奔曹操,曹操这个时候正在洗脚,听说许攸来投奔,鞋都顾不上穿,就出来迎接,这就是对人才的一种尊重。

同时,关羽投降曹操的那段时间内,曹操对关羽可是真不赖,上马给金,下马给银,还封关羽为候,真可谓是面子里子都做到位了,还见人都夸关羽有本事,是真英雄,即使是关羽到最后不愿意跟着他干,人家也没有拦着,而是顺从关羽的心意,这其实给很多别的人才都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人才们都会觉得曹操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所以也就更加愿意跟着他干了。

还有一点就是曹操心胸非常宽阔,官渡之战之后,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缴获了很多书信,都是曹操的手下暗中串通袁绍的证据,很多人建议曹操,就按照书信一个一个抓人就行了,但是曹操做的却恰恰相反,他看不都不看,当着众人的面把所有的书信都给烧了,于是曾经有心背叛曹操的人,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大家充分看到了曹操的心胸宽阔和不计前嫌,于是就更加愿意给他卖命了。

最后一点就是曹操用人才的时候赏罚分明,纪律严明,曹操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再有,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部下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操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操确实是跟对了。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就是,曹操的军队过麦田,曹操下令,谁要是践踏麦田就砍谁的头,结果自己的马受惊了,践踏了麦田,曹操做的就是令行禁止,甚至想拔剑自刎,后来被部下劝说以后,割发代首,反正就是自己做错了,也要受处罚,根本不会考虑这有没有丢脸呀!失面子呀!等等,所以曹操也真的是人才济济。

很多人问我怎样当好领导,做好管理,其实我一直的建议就是多看书,多看看以往的成功者是怎么做的?看看他们在面临你所面临的问题时,是怎么处理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少走弯路,直达目标。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曹操传》,里面讲了很多曹操不为人知的故事,对我们现在做事都有很多帮助。非常便宜,还不够你的一顿饭钱,但却是非常好的精神食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20702/
1
上一篇青岛市公务员职位表(青岛市公务员职位表最新)
下一篇 巢湖市人事考试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