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以后交税与否,以后应该如何去交税,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做电商的朋友都在关心。
目前并没有单独针对电商的税务法规,所以电商还是依照税法和公司法来规定不同的企业来交税,依据电商企业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就是用这类型企业的税率来交税。
用淘宝系来举例的话,这上面的电商类型分为两类:
1、淘宝C店。相当于小店家,相当于是个体户的形式存在的比较多。
2、天猫店。是以企业的形式去注册的,有两种组织的形式,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
区别是小规模年销售额是在500万以内,一般纳税人是在500万以上的,小规模纳税人主要的是增值税和所得税,增值税率是在疫情期间只有一个点,是非常低的,所得税在100万以内2.5%个点,是非常优惠的一个税率。其实税负也不是很高的。这样算起来,其实对电商的企业来说,是不是也不是不能承担的。
当然,对于营业额比较高的企业,可以将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成立在有税收优惠的园区,享受各种地方的优惠。个体户核定个税低至1.5%,有限公司所得税也能享受地方所得的高额返还奖励。
合理规划好企业的业务形式和商业架构,老板不仅要会挣钱,更要会为企业省钱!#电商##淘宝##个体工商户##财经#
【“双十一”来临,警惕以电子商务为名的非法集资陷阱】“双十一”来临,洛阳市处非办结合案例提醒广大市民,警惕以“购物全返”、投资“跨境电商”、“刷单高额返利”等为名的电子商务类非法集资陷阱。
【案例一:“购物全返”只是“黄粱一梦”】
北京大兴区检察院近期办理一起打着电商平台的幌子进行非法集资的案件。受害人王女士
经介绍在某电商平台通过先付款后返钱的方式享受“0元购”,还能赚点零花钱。该电商平台商品的定价都高于市场价5倍以上。王女士在开始的几单里,购物后不久的确收到了返款和10%的佣金,随后返利时间逐渐拖得越来越长。最后,电商公司彻底不发货、不退款,于是王女士报警。案发时,全国众多投资人遭受损失。目前,检方已对嫌疑人提起公诉。
【案例二:投资“跨境电商”,6000多人被骗】
前不久,广东警方破获一起以投资“跨境电商”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案。涉案公司宣称主要经营“优质低廉附加值高”的进口食品,以“互联网+”跨境电商的概念进行包装,承诺会员高额回报。涉案公司引诱投资者租一个网店,投资2年,声称可获得75%本金返还;然后再与投资人签订推广业务的合同,以二次招租的形式寻觅新的承租人……声称最后的年化回报率可高达137.5%。至案发时,共有6000多人被骗,涉案金额达20亿元。
【案例三:以刷单为名非法募集资金,获刑3年】
近日,浙江杭州法院宣判一起以网络刷单为名的非法集资案例。杭州姑娘小婷在网友林某的推荐下成为刷单手,在指定的网店刷“大额单”(购买万元以上商品),同时还投资了“转账单”,不经过网店、平台,直接转账到林某个人账户,以期拿到每月4%的佣金。3个月后,小婷不仅未拿到佣金,还损失本金7万余元,随即报案。至案发时,受害人有100人,涉案金额1400余万元。杭州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3年。
●分析
洛阳市处非办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以电子商务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在这些案件中经常出现“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字眼。比如“购物全返”类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虚增销售货物价格,套取平台资金用于公司日常运营和高消费支出,并通过取现申请审核制度,形成资金池,进行“借新还旧”运作。而“网络刷单”案件中,嫌犯隐瞒募集资金的目的,且隐瞒实际经营状况及无力偿还高额佣金的事实,使被害人错误相信并支付刷单的资金。至于投资“跨境电商”案件,则属于虚构项目事实,诱骗受害人投资,类似于网上传销。
●提醒
洛阳市处非办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要认清“电商”非法集资的三大套路——“炒作概念”“设立虚拟项目”和“网上传销”。听到“高利润”时要多留心,通过查询政府网站,获得公司的真实信息,以及是否具有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等。对于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亲友和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不要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以免落入圈套。
(洛报融媒记者 孟山)
#服贸观止#【2021年全国电商交易额42.3万亿 同比增长19.6%】
北京商报讯(记者赵述评 实习记者 乔心怡)9月1日,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在2022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据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商品类交易额31.3万亿元,服务类交易达到11万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从现场获悉,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3.0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是10.8万亿元,占社销零总额比重为24.5%。其中,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占进出口总额4.9%,其中出口是1.39万亿元,进口是0.53万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营收规模达到了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4%;电子商务从业人数达到了6727.8万人,同比增长11.8%。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2021年电子商务呈现出几大特点:首先,电子商务呈现出了“四新”的特点,即新业态、新模式驱动电子商务持续增长,新消费、新品牌助力线上消费提质扩容;其次,电子商务在助力抗疫保供,保障民生和稳定就业金和深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商兴农也引领了农村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最后,报告提及,2021年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及示范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强化。
除此之外,在跨境电商方面,报告指出,跨境电商加快了向品牌化发展。丝路电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取得了新突破,我国与五大洲、23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商的合作机制,共同加强规划对接、产业促进、能力建设等合作。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年全国电商交易额超37万亿#。其中,商品类电商交易额27.95万亿元;服务类电商交易额8.08万亿元;合约类电商交易额为1.18万亿元。报告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718.7亿元,同比增长16.0%,增幅领跑全球大数据市场。
刘强东与马云分别代表了哪个阶层?从表面上来看,两人都是顶级富豪,代表了中国互联网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的未来。但是从两人成长背景来看,刘强东属于草根逆袭,马云属于中产阶级出身的精英。两人从本质有很大的不同。
从两人商业模式上来看:
马云更倾向于做房东,收租金,不想投入太多基础设施,目标是建立一个平台,由商家在平台销售商品,从中收取服务费,以及各种广告流量费。
而刘强东更愿意做脏活,累活,坚决做自营,当然也有一些第三方卖家,不过占的比例远不如自营。刘强东的出身决定了他稳扎稳打的风格,更愿意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一个以后别人无法逾越的护城河。强东曾说过:以后友商一定会学习他的商业模式。果不其然,马云后来开始布局物流,在这之前只是交给第三方快递负责阿里平台商品物流。自己并不愿意打造物流,因为代价太高,而且吃力不讨好,很难快速在全国铺开。最后退而求其次,成立菜鸟集团,入股第三方快递公司。
两大集团布局,完全可以看出这两位创始人的性格,一个是中产阶级着力于轻资产,做服务创收; 一个是草根出身,倾向于重资产运作,更立足于搞基础设施。鹿死谁手,不得而知。
从感情上来分析,马云广为人知的是18罗汉的创业故事,并没有有关他情感方面的八卦。
而强东则不一样,当年考上人大,一开始就想追隔壁系女孩子,被女孩以社会学系以后找工作困难为由拒绝。之后发奋图强,从最初的中关村一个小门店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万亿的巨无霸公司。
从强东后来发生的八卦可看到端倪,强东有很多农村小伙内心中所特有的女大学生情结,即喜欢单纯的大学女生(哦,当然不是所有女大学生都单纯,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希望她们是单纯的),而且这种情结从未改变。
未来更看好京东,因为淘宝已经被拼多多赶超,小物品在拼多多买,电子类等贵重物品,以及要求发货快,选择京东。淘宝目前处于不尴不尬的地位。
#电商让中国百姓更富有了吗# 我认为电商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让中国百姓更富有的,但是事情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具有双重性的。
自从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出现,不论城市还是乡村的老百姓通过电子商务课程的线上线下的学习,可以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属于自己的网店,开设网店的门槛和成本都不是很高,网上开店节省了更多租房和雇人的成本,不论企业还是个人做生意的前提还是要以诚实守信为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发展长远,留住客源,实现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时代,买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自主权,当然会综合考量后再下单购买。因此,店铺和品牌之间也会面临更多的竞争。
这几年随着大家对拼多多平台的认可,以及拼多多平台服务的不断完善,使得百货类、农产品水果类、地方特色商品类有了更多的消费群体,这也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致富,当地农户可以卖一些自家产的当地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人们可以网购到物美价廉的全国各地的水果、土特产等特色商品,既带动了农民们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增加了收入,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了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共同富裕,奔向小康。最重要的是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把控好商品质量和品质,完善包装和物流,完善健全的售后体系,让顾客买的放心、安心、省心。
再有,网上购物比实体店在价钱上要优惠些,我们可以买到更多性价比高的商品,节省了资金,还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政策也维护了消费者权益,这也是网购火爆的原因,同时也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给更多百姓带来了创业就业的良机。
电商确实可以给百姓带来更广阔的发展致富的机会,也是当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提是电商平台,买卖双方都要遵守各项规则,实现健全有序的网购环境。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