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考申论平均分(国考申论平均分是)

2021河南省考分数大幅度下降10分,含4800个岗位分数线! 分数线预测依据如下:

2021河南省考分数大幅度下降10分,含4800个岗位分数线!

分数线预测依据如下:

1、估分大系统

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由于具有主观因素,我们暂且不论。行测全部为客观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难有人为干扰的因素。从行测的分数情况来看,普遍要比2020年低10分左右,难度回归至正常难度。这也就导致普遍分数线比2020年降低5分左右。

2、岗位报考热度

根据岗位预报名热度情况进行预估,岗位预报考热度也能够反映出该岗位一定的竞争情况。

3、各专业下岗位分布情况

我们都知道,公务员岗位会根据专业不同进行招录,符合专业岗位越多则能够分散竞争,作为选拔性考试,竞争比尤为关键。专业人越少、岗位人越多,自然竞争情况就小。例如今年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法律类就相比较具有优势。

4、近5年分数线情况

当然分数线也并不仅仅取决于竞争比,还跟岗位质量相关,岗位质量高,头部考生的素质也相对较高,自然能够拉升平均成绩。

公考侠为你持续分享全国好职位。[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昨天刚刚结束的2022年公务员考试又创历史最高纪录了!今年有212.3万人通过国考审查,报录比高达68:1,而昨天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142.2万人, 参录比为46:1。

某些国家对我们态度的不友好,整体经济环境的下行态势,国内国外疫情的此起彼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方方面面都对尚未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

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体制内的工作越来越香,而求稳求踏实求早日落地,成了毕业生和家长们考公趋之若鹜的动力。

根据大众思维的惯性,照此发展速度,几年之后公务员报录比达到“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是指日可待了。

每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后面都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都是日日夜夜汗与泪的拼搏,都是千千万万家庭的梦想。

看看触目惊心的数学,想想四年后也有意挤入公务员队伍的女儿,不禁开始冒冷汗,不禁开始莫名的焦虑。

既然内卷的残酷我们无法避免,无法躲让,拼爹,爹无权,拼妈,妈无势,那么唯有认清形势,夯实基础,才能突出重围,登上分子的位置。

#教育听我说# #公务员考试# #2022国考#

今年的公考题,行测135个选择题,每道题平均时间53秒,而且已经包括涂卡时间了,有的题干就三四百字,图推题也挺头大。[捂脸][捂脸]

#公务员考试#在我的工作过程中会有很多同学问我,行测到底该怎么去复习?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在读的学员,也有很多粉丝问我。

今天就用这篇文章将这些问题做个总结,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解答你的疑问,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常识判断

在五大题型中,常识这部分主要靠自己平时积累,建议考生多做题积累知识点,这部分做题一定要快,因为这些题,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所以不知道的就靠第一感觉选择,不要耽搁时间,快速做完,建议每题平均耗时30秒以内。

像我们心竺公考APP会每日更新一些常识知识,每天利用上下班的时间,进行一个知识点的积累,日积月累,你也会知道很多知识点。

二、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不同于行测的数学和资料分析甚至是判断推理科目,没有特别明确的公式和定理可以进行套用,更多地需要大家的一个积累和对于文字材料的阅读能力。

针对自己具体的薄弱模块,做到针对性的提升和努力,比如逻辑填空的本质在于结合行文逻辑配合词义进行考查,很多同学其实对于词汇的积累很薄弱,这一块首先需要的是自己下功夫,这一点没有捷径,任何高正确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踏实勤奋的基础上的,很多同学是在职备考,这一点往往没有时间保障,就需要大家提升效率,比如利用好早晚的零碎时间,背几个成语。

利用好课程,每次听完课之后,不要立即做题,先把这一节课的内容自己回顾一下,重点的例题再复盘一下,不要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

对于错题,真正的做好总结,不要错完就拉到,要学会从错题中吸取经验教训,比如明确自己的薄弱点,是阅读效率低,还是行文逻辑理解混乱。如果自己一开始不会进行错题的整理,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同学的笔记,先知道怎么做,等熟练了,再根据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

三、数量关系

数量这类题型如果做多了,一眼就能看出做么做,或知道解题技巧,这部分属于拉分题,不过很多人都做不出来的可以放心,10道能做出六七道就很厉害了,因为这些题都是有技巧,不懂就不会做,所以建议最后做,万一来不及,随便乱蒙按概率也能对两三道。一般都会有两三道比较简单的,多数人都能做对的,剩下的秒一眼,不会的全部蒙,运气好点就五六道,就和高手一样了,这样你就节约不少时间,反正这些题你多数都不会做,放弃了也没什么。

四、逻辑推理

剩下的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图形推理就那几类方法,对称,旋转,数量,封闭区间,笔画,种类等,文字逻辑推理有技巧的一般看首句和末句哪句是总结句,如果没有总结句,就看全文中找,这样不用每题都看完全题目,节约了不少时间。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就几类计算,先看题目找清楚题目问得关键词,在文中找到对应数据,然后看选项,如果选项数据相差甚远,那么计算时选三个有效数字,带去计算,找到与选项相近的,资料分析这部分分值大,难度不大,就是耗时,所以一定要节约前四个部分的做题时间。

我一领导,昨天担任省考巡考,拿了几毛钱劳务费,今天中午请我们聚了聚,聊起了省考的事,他感觉与往年相比,今年省考有四个变化。

第一,男女生比例增大。虽然以往也是男生比女生多,但感觉今年男女生比例明显增大,有的考场甚至四分之三以上是男生。

第二,缺考人数比较多。有的考场甚至缺考五分之一,尤其是下午的申论缺考更严重,不应该是睡过头的啊,以往也有缺考现象,但平均每个考场也就两三个,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

第三,考生年龄差距拉大。有的考生一看就是学生模样,有的却饱经沧桑的感觉。随便翻了翻考生的证件,基本上每个考场考生年龄差距都有10岁以上的,以前比较少见。

第四,作弊现象少了许多。以前交头接耳的,身体某部位写字的,借故上厕所看手机的,各种作弊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反侦察”能力还挺强,今年却很少发现,可能考生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吧。

他所介绍的情况可能局限于一个考区吧,你觉得是这样吗?#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省考##2021公务员联考##师者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20445/
1
上一篇国企中层管理员工资高吗(大企业中层管理者工资)
下一篇 教资报名(教资报名费什么时候退)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